1. 財務該如何處理因匯率損益造成的應收賬款
<企業會計准則第19 號-外幣折算>:
......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
應收賬款屬於外幣貨幣性項目,因此,你需要在期末確認匯兌損益,將差額調整入當期損益。如果你一貫這么做的話,是不會有餘額掛在應收賬款上的。
當然,要注意核對是否有比如尾款、記賬錯誤等因素引起的余額。
2. 財務部怎樣使用匯率來沖銷風險
首先,財務不可能用匯率來沖銷風險。企業的風險一般就是經營風險,比如產品積壓、利潤太低等風險,另外一個就是財務風險,也就是資金風險,巨人集團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這就是財務風險。其次匯率是無時無刻都在變化,長期肯定有一點的趨勢,但是其影響的因素太多,作為企業來說對此變動的風險無法掌控。
3. 如何規避匯率風險
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主要歸類為兩種: 第一種方法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險法,譬如採取對己方更有利的幣種和結算方式;通過壓低采購價格、提高出口報價向供貨商或客戶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在合同中加列匯率條款;當然這種方式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競爭度,是不可取的! 第二種是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為自身提高控制匯率風險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遠期結售匯,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貨幣期貨套期保值、貨幣期權套期保值、貨幣掉期、出口寶(匯率鎖定)等 你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相應的規避方式,現在匯率鎖定業務正日漸成熟,你可以選擇它!沒銀行那麼多規定,方便!
4. 財務總監如何面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企業的影響
現代大企業的財務總監幾乎都是職業經理人,他不一定和老闆有長久交情,他有專業理念,不做橡皮圖章,謹守「誠實和正直」的職業信條,不只對老闆,也對所有股東一視同仁。 所以,要做獨立自主的、明智的財務總監還需具備良好的軟性技巧,尤其是現在,很多公司都是多元化的,這就要求財務總監要處理很多除財務之外的東西,從一個圈子到另一個圈子,財務也不再是過去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只是同數字打交道了。 財務總監還需有國際視野,因為企業處於風雲變幻的世界中,你需要隨時關注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息,一個好的財務總監,是決策後的那隻推手,對我國的很多財務總監來說,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還有很多的知識要學,還有更多的領域要嘗試。 中央財經大學職業化財務總監(CFO)培訓班,是在時代的步伐下孕育出來的,我們致力於把最新的理念和專業的知識教給我們的學員。旨在幫助企業CFO(財務總監)及所有高層管理者提升其現代戰略財務能力,增強全局觀念和財務控制能力,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眼光審視企業價值,最終實現企業價值可持續增長的目標。中財大財務總監班課程設置
(一)戰略思維
1.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企業和行業發展的方法論和路線圖;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的一致性
2.財務總監的職責定位:優秀CFO的系統觀與決策觀;公司治理與CFO的職責與定位
3.中美會計准則分析及應用:國內外最新會計准則比較
(二)專業技能
1.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與資金運作
2.財務分析:財務分析;財務報表深度精析
3.預算管理:預算的制定、執行與管理
4.現金流管理:現金流量與營運資金管理
5.成本管理:成本分析、控制與管理
6.稅務籌劃與稅收政策:最新稅收政策與納稅籌劃
7.資本運作與投融資:融資常規技戰術及海內外上市;投資與並購重組;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者及股票與基金實務
8.財務信息化建設:財務信息化建設及ERP;Excel表格、工具軟體在預算、估值、分析中的應用
(三)風險控制
1.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2.相關財經法律法規:經濟法、合同法與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常見法律糾紛解析
3.外匯運作與外匯風險管理:涉外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
4.財務診斷與風險防範:財務風險管理與防禦體系建設
5.信用管理與應收款管理:有效應收款管理與信用控制㈣公共關系
1. 領導力與團隊建設:領導力與財務領導的創新思維;職業化團隊建設與執行力
2. 職業形象與商業禮儀:管理溝通;CFO的職業形象與商務禮儀教學模式及優勢:
1、從戰略思維和課程實戰兩方面深入講解企業管理和理財之道,使自身得到雙向提升;
2、互動討論與案例分析;
5. 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怎麼防範匯率風險
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企業集團 財務管理體制的建立方法 企業集團是一個由多元法人主體共同構建的企業組織形式,其產權結構的復雜性決定了對其進行財務管理的困難性。因此,如何對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進行重構與創新,真正發揮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
6. 面臨匯率風險豐田公司為了改善自身財務的處境,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面臨匯率風險,日本企業為了改善自身財務的處境,曾經採取短期和長期的措施,依然可以作為制定措施的參考。
豐田汽車公司簡稱「豐田」(TOYOTA),創始人為豐田喜一郎,是一家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和東京都文京區的汽車工業製造公司,前身為日本大井公司,隸屬於日本三井產業財閥。豐田是世界十大汽車工業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車公司,創立於1933年。豐田汽車公司自2008始逐漸取代通用汽車公司而成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車生產廠商。
以下是日本企業曾經採取的應對外匯風險措施:
(一)短期措施
1、外匯期貨交易。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直接促使美國推出外匯期貨。在日本,通過外匯期貨交易來迴避金融風險已經為大部分企業所採用。據日本經產省統計,約有44%的日本企業會選擇採取外匯期貨交易來規避風險。
2、擴大日元結算。外匯風險主要存在於對外交易使用外幣時,如果使用本國貨幣來結算,則可以避免外匯風險。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企業採用日元結算的交易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進口方面,日元結算率已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5%。
3、外匯資產平衡。上世紀80年中期,日本許多跨國企業開始在歐洲等地設立金融運營公司,通過對沖和債權、債務調整等,從公司全局考慮,對外匯資產進行管理和平衡。但這種措施僅限於跨國企業,對中小企業則難以適用。日本也只有4%的企業採取這種措施。
4、反向交易平衡。日元升值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因此,日本既有出口又有進口業務的大公司,主要是綜合商社,採取了減少出口,擴大進口的措施來規避日元升值帶來的風險,維持公司的盈利。但這種方法適用企業也較少,只有約4%。
5、價格轉嫁。將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成本增長部分,轉嫁到出口商品價格上,由海外進口商承擔部分風險。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種方法存在較大難度。
(二)中長期措施
短期的金融措施並不能完全迴避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從中長期的產品結構調整入手。日本企業正是採取了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競爭力等措施,才真正克服了日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1、調整產業結構,提高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一是通過技術創新和差別化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日本電視機就經歷了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平面電視、數碼電視等不斷升級換代的過程,汽車也實現了由大眾車向高級車、混合動力車的轉變。二是要通過技術革新、增加廉價零部件進口、減少能耗等措施,降低生產成本。
2、加快海外轉移,強化海外生產體制,擴大多邊貿易。充分利用日元升值帶來的優勢,建立全球化生產體制,同時提高當地零部件采購比例,培育當地協作企業,擴大多邊貿易。這樣既可以提高對匯率變動的抵抗能力,又能夠確立全球化的內部分工體系,還可以帶動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日本汽車業在這方面有出色表現。從80年代開始,豐田等日本汽車企業開始在美國本土進行生產,既解決了日美兩國貿易摩擦問題,同時又擴大了日本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到1995年日本汽車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汽車已佔到了美國市場份額的20.7%,而在1985年這個數字僅為2.0%。
相關的日元升值的歷史及其對貿易的三次重大影響:
(一)70年代前半期的日元升值。1971年尼克松總統宣布美元貶值和停兌黃金,日元首次開始大幅升值。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日元由1美元兌換360日元升值到306日元。日元升值使日本經濟增長率一度出現下降,但是在出口方面卻基本上保持了穩定狀態,部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如汽車、化學等還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以1972年為例,日本出口增長率仍保持在19%的水平,貿易順差達到51美元。這主要是因為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導致出口價格改善,世界經濟景氣擴大帶來需求增加,再加上日本產業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競爭力提高,使得日本企業能夠承受日元升值帶來的壓力。
(二)85年「廣場協議」後的日元升值。1985年美國與日本等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簽署「廣場協議」,促使日元升值,到1986年底升值到1美元兌換150-160日元。此次日元升值導致日本出現「泡沫經濟」,但是在出口方面,日元升值並沒有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1988年、1990年日本貿易規模分別擴大到4000億美元、5000億美元,從1986年起,日本多數年份的貿易順差都保持在500億美元之上。這主要是因為同期美國和東南亞經濟形勢良好、日元升值引起海外投資大幅增加,帶動了零部件產品出口的增長。
(三)90年代前半期的日元升值。從1990起日元再度升值,到1995年底,已由1美元兌換150日元升值90日元左右。這次升值的幅度雖沒有85年大,但由於正處於「泡沫經濟」崩潰,產業進行艱難調整,就業面臨嚴重形勢的時候,影響十分巨大。此次升值使日本的最終消費品出口大量減少、進口產品大幅增加。同時,也使海外直接投資大幅增長,從而帶動了有關生產資料和零部件出口的擴大。
7. 如果你是進出口企業的財務總監,你應如何應對匯率變動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人民幣升值,購買力增加了。但對我國出口造成影響,人民幣的升值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則出口的利潤減少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口有好處,購買力的增加,使得一樣多的人民幣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所以說,人民幣升值,利進口,損出口。對於國內來說,人民幣升值對生活的影響不大,因為國內都是使用人民幣作為流通貨幣。
8. 企業如何應對匯率風險
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國際金融、中國宏觀經濟。 從長時期來看,中國匯率制度的變革方向將是越來越靈活。日本、德國、新加坡、韓國等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均出現了較長時期的升值趨勢,人民幣今後也將進入一個升值的周期。靈活的匯率制度和適度的升值對中國經濟的總體福利是有利的,但匯率風險會給企業經 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升值會對出口企業尤其是缺乏定價能力的出口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不過,在現在的情況下,由於升值幅度只有2%,所以匯率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經營的負面影響要大於升值本身。一次性的升值對企業而言只是一種外部沖擊,企業可以在沖擊之後很快調整經營戰略,因此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真正讓企業頭疼的是,他們不知道未來的匯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由於匯率不確定,進出口的價格隨之變得不確定,這直接影響到利潤的不確定,企業將難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投資。 面對外匯風險的提高,企業既需要考慮採取財務性的對策,也需要考慮非財務性的對策。財務性的對策包括:(1)提前或推遲結算。由於目前存在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對進口付匯企業而言時間較長的合約比較有利,而對出口收匯企業而言則時間較短的合約相對有利。企業在簽訂涉外貿易合約時,應盡可能地將收匯時間提前,同時確定收匯金額和收匯日期,並在合同中加入匯率風險條款。(2)利用金融工具迴避外匯風險。(3)在目前金融產品種類不是很多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銀行提供的外匯結構性存款業務來實現大額資金的保值增值。結構性存款一般由銀行自行或者委託一些國際專業機構進行運作,所以收益相對比較高。(4)央行已經要求銀行借人民幣匯改之機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的各種金融產品。因此,企業應密切關注銀行在近期推出的新的金融產品,充分運用現有產品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 非財務性的對策主要是指企業在匯率政策調整之後要考慮的戰略調整:(1)由於人民幣升值和資本項目管制逐漸放開,國內企業可考慮更多地到海外投資。海外投資的目的可以是建立海外原材料供應基地、直接接近目標市場建立生產基地、購買國外的品牌和研發力量、通過投資進行對沖(比如可以購買美國向中國出口產品的企業的股份)等。
9. 如何規避匯率變動風險
如如果規避匯率變動風險的話,我覺得你還是要注意安全,因為這種風險是一定要有承受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