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探究杠杠的平衡條件至少收集幾組數據
為了歸納出普遍規律,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至少收集三組數據,每組數據需要改變的是動力與阻力的比值.
故答案為:三; 比值.
❷ 杠桿的科學按照什麼方法步驟收集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觀察法版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權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故答案為:觀察和實驗;資料分析法;調查法.
❸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數據 急急急急急急!
自己做吧
❹ 同學們利用圖1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記錄的數據如下: (1)寫出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具體過
(1)過程:分別計算出動力×動力臂(或F 1 ·L 1 )分別計算出阻力×阻力臂(或F 2 ·L 2 ) 第一組 1N×15cm =15N·cm 15N × 10cm=15N·cm 第二組 2N×25cm=50N·cm 25N × 20cm=50N·cm 第三組 3N×20cm=60N·cm 4N × 15cm=60N·cm 經過比較每一組的動力和動力臂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乘積都相等 驗證的結果:經驗證可得出杠桿平衡時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2)做法:甲不動,乙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或乙不動,甲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 (或乙不動,甲蹬地,減小甲對蹺蹺板的壓力) 條件:使蹺蹺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 L 1 ≠F 2 L 2 ) |
❺ 研究杠桿省力問題,要准備什麼數據
你必須知道該杠桿的動力臂與阻力臂
❻ 做杠桿實驗時,做什麼能便於直接讀出力臂大小,什麼可以減少杠桿重力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直接讀出力臂大小,大小為支點o到拉力作用點(掛鉤位置)的距離。
實驗之前,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即可減小或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TIP:
試驗中不可調節平衡螺母,可通過調節鉤碼的數量和位置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若結論中出現F1+L1=F2+L2,問錯誤原因,則為:不同的物理量不可相加
實驗應得到多組數據,以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意義。
結論:當杠桿平衡時,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當杠桿平衡「這幾個字不能丟,也不可以直接寫F1xL1=F2xL2,謹記。
❼ 用杠桿尺做實驗時,要多收集一些數據,才容易
是的最好是在實際引用才可靠
❽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不能只測一組數據,而要多測幾組數據,理由是:……
只根據一組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為了得到普遍性的結論
使結論更有說服力
希望對你有幫助
歡迎追問
❾ 某同學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得到的兩組數據如表中所示.
2是錯的、動力臂與阻力臂寫反了
❿ 拉伸實驗採集的數據點有哪些
從
拉伸試驗機
上可以看出:彈性極限,
屈服極限
,及
強度極限
。實際實驗時可以收集,屈服力,斷裂最大力,及材料延伸長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