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貨膨脹是怎樣地影響匯率
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
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反之,就會趨於升值。
B. 通貨膨脹是怎樣影響匯率波動的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匯率與通貨膨脹模型:
下面我們具體討論匯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們假設本國A與外國B之間進行貿易,外國B可以為單國也可以為多國,也可以以貨幣范圍區分貿易國,如歐元區。在匯率自由兌換的情況下,本國A對外國B匯率下降,本國貨幣增值,出口型企業越強匯率越低。本國A的所有企業及行業對外國B的相對成本總體上升,由於本國A所有的企業及行業利潤率已經實現了差異最大化,本國A的強勢企業對本國國內價格基本保持不變或略有上升;本國A國內弱勢企業及行業對本國國內價格上升(需求大於強勢企業產品需求),因而本國國內強勢企業或行業的單位產品利潤率下降;本國弱勢企業及行業的單位產品利潤率小幅下降或上升,本國強勢企業及行業單位產品利潤率下降快於本國弱勢企業及行業單位產品利潤率下降的幅度。強弱企業及行業利潤率差縮小,本國弱勢企業及行業收益率高於本國強勢企業及行業收益率,無論本國企業及行業的總體利潤率是升高還是降低。通常情況下是所有企業或行業利潤率普遍降低;由於匯率降低,出口型企業及行業對外國出口的價格實際上升了,所以出口受到抑制,出口型企業及行業利潤率開始下降,收益減少。
從外國B來看:外國B對本國A匯率的上升,外國B貨幣貶值,出口型企業越弱匯率上升得越高,外國B的所有企業及行業對本國A的相對成本總體下降。由於匯率上升,外國B所有的企業及行業利潤率差異化越拉越大,外國B的強勢企業相對本國國內價格基本保持不變或略有上升;出口到A國的產品價格可以提高(外國需求旺盛);外國B國內的弱勢企業及行業對本國國內價格上升(外國產品價格高,如果受到外國產品的傾銷,則相反),因而外國B國內強勢企業或行業的單位產品利潤率上升;外國B國內弱勢企業及行業的單位產品利潤率大幅度上升,外國B的強勢企業及行業單位產品利潤率上升慢於外國國弱勢企業企業及行業單位產品利潤率上升的幅度。強弱企業及行業利潤率差拉大。外國B弱勢企業及行業收益率低於外國B的強勢企業及行業收益率;外國B的企業及行業的總體利潤率上升。由於匯率上升,出口型企業及行業對外國的價格實際上下降了,所以增強了出口,出口型企業及行業利潤率開始上升。
從上面可以看出:A國對B國的貿易順差通過匯率的變化促進了企業或行業壟斷的加劇,A國的弱勢企業比B國的弱勢企業消亡的更快。分工導致了貿易順差或逆差,貿易順差或逆差又進一步強化了分工;因為分工(行業競爭)導致了行業或企業的利潤率差異化。因而強化國際分工的國家經濟結構單一,順差較大。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對本國A來說:由於成本上升產品生產過剩,本國A的總體利潤率不能繼續上升,有可能回落;利潤總量可能繼續上升。這時有:一本國A與外國B的企業及行業成本與匯率升降成反比。二本國與外國企業及行業成本的差異化由專業化分工產生,匯率不是本質。三企業生產力不提高,價格很難回落,況且企業通過創新淘汰舊產品使價格不易回落。通貨膨脹存現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即錢越來越貶值;利潤平均化在對外貿易下是全球性的。一國通貨膨脹可以引起貿易多國的通貨膨脹,貿易多國的通貨膨脹可以引起全球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在各國周期波動,各國生產總量也不斷上升。物價上漲在各國的內容不一樣,一國可能是工業價格指數,另一國可能是消費價格指數。
從上面AB兩國模型中,我們看到:匯率下降與利潤率下降,匯率上升與利潤率上升相互抵消,所以把同行業的利潤率換算為單國貨幣表示時,利潤平均化規律仍然存在,因而對匯率的投資與干涉或對外國資本的投資會影響本國各行業的競爭力。從現代金融來看,A國對B國的持續投資如果在匯率自由狀態化下,A國對B國匯率上升意味著B國的利潤率會高於A國,這會增加B國產品出口到A國。同樣A國對B國持續出口產品也會導致同樣的結果。通常表現為A國利潤率普遍下降,B國利潤率普遍上升,B國投資被刺激,這是因為之前A國利潤率高於B國的結果。如果是短期匯率波動(如投機行為),則不會影響產品進出口,無論那一種情況都會提高通貨膨脹率。中國通過加大匯率靈活性來抑制通貨膨脹是明智的,但要放寬商品進口的限制;這有可能降低某些行業或企業的競爭力。
由於談到對外貿易,這里提出國際之間的通貨膨脹的轉移,前面我們提到菲利普斯曲線,及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存在反向關系,但現實中我們又發現反菲利普斯曲的情況,如美國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存在對外貿易。通貨膨脹與失業率的關系是,當發展經濟時通貨膨脹率上升,失業率下降;當經濟發展緩慢(不發展經濟)時通貨膨脹下降,失業率上升。如果一國採取出口時大量進口;或外資投資增長時大量出口,及保持匯率平衡,就可以轉移失業,從而轉移通貨膨脹率並發展經濟,這種代價是把失業與通貨膨脹率轉移到其它一些國家,但這種轉移可能引起全球性經濟危機。美國上世紀90年代就通過大量出口,使出口略小於進口保持了快速增長,代價是上世紀末發生了全球金融危機,21世紀經濟增長放慢。小國對大國的貿易將這種轉移發揮的很充分,如韓國,台灣,新加坡上世紀的快速發展,同時保持失業率低與通貨膨脹率低;由於小國人口基數與經濟總量都小,將失業轉移到大國後,大國人口基數與經濟量都大,不會明顯影響大國的失業率與經濟增長,如小國轉移5%的失業率,可能只相當於大國增加0.5%的失業率。如果大國對小國轉移,可能引起全球性經濟危機,被轉移國家可能同時失業率高,通貨膨脹高,貧富差距被拉大。
農產品的價格受自然災害對主要農作物供需的影響及人口增加的影響;另外用途改變也是不小的影響,如玉米加工飼料,用大豆製造生物燃料等。
C. 匯率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對比,來衡量目前的通貨膨脹水平。
依據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公開型通貨膨脹和隱蔽性(或抑制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和惡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原因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和混合型通貨膨脹;
依據採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來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財政型通貨膨脹、信用型通貨膨脹和外匯收支型通貨膨脹。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
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在實際應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率, 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的。具體而言,衡量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主要有三個:生產者價格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和零售物價指數。
D. 通貨膨脹對匯率有什麼影響
通貨膨脹後的結果會導致兩大事件的發生,一個是普通商品和不動產價格上升,第二種國家宏觀調控抑制通脹會進行銀行加息,通貨膨脹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常有的顯現,普通的通脹不會立刻對市場匯率造成影響,只有高出了世界的平均水平,才會引起貴哦及上的炒家關注,並且引起國際市場匯率的變化。
E. 通貨膨脹對匯率變動的影響
通貨膨脹主要導致兩件事,一是普通商品和不動產價格上升,二是為了抑制通脹銀行加息。在一個外國人的嚴重,無論是買入不動產等升值後套利還是存入銀行收利息都可以在同樣的匯率下獲得較好的收益。在沒有惡性通脹的情況下,銀行利率不會很高,購買不動產的吸引力更大。
通貨膨脹是經濟發展的常態,正常的普通水平的通脹不會及時對匯率產生影響。只有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通貨膨脹且經濟高速發展才會引起國際炒家的注意。由此導致外幣流入本國,體現在外匯市場上就是對本幣的需求增大,短期內本幣升值。
如果一個國家雖然通貨膨脹,但經濟發展停滯,即進入滯漲狀態,其貨幣實際購買力是下降的。在沒有外匯管制的條件下,依據理想條件下各種貨幣購買力水平都應想同的假設,其本幣是貶值的。
換句話說,匯率的長期變動只與一國的經濟發展有關,經濟發展快本幣升值,經濟衰退本幣貶值。而短期上,通貨膨脹高企會使百姓投資不動產以保值,推動不動產價格增高、促使央行加息以回籠貨幣穩定物價,本幣對中短期資金吸引力增大,國際炒家大量購入本幣,導致本幣升值。
F. 通貨膨脹率和匯率的變化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在我的理解角度,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
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1,外幣實際匯率下降,刺激本國進口,使本國貨幣貶值。
以上是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但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會讓該國的央行制定嚴厲的貨幣政策,通常的表現形式為高利率。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下,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而存在利差則會吸引資本大量湧入,從而推高本國匯率。
其實這說到底就是貿易帳和資本帳的問題,若資本流入大於貿易逆差,則貨幣依然可以穩定升值,正如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一樣。反觀日本,這個國家是最能證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來的通貨緊縮,理應使日元強勢。然而實際匯率的低迷而帶來順差的好處因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資金結構性外流,從而使日元長期處於低位。
經濟學的
G. 通貨膨脹率和匯率的變化關系是同方向變化嗎
是同方向變化的。如果通貨膨脹率增長,則匯率會隨著通貨膨脹率的增長而增長;如果通貨膨脹率降低,則匯率會隨著通貨膨脹率的降低而降低。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貨膨脹為准)。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程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貨幣購買力的下降程度。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7)通貨膨脹率對匯率的影響擴展閱讀:
匯率的影響因素:
1、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
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2、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3、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4、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5、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H. 通貨膨脹導致人民幣貶值 可是對匯率有影響么
如果你為了應對人民幣在本國的通脹而去兌換外幣的話,同樣會面臨一個風險就是現在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的風險。現在人民幣的情況是對內貶值(通脹),對外升值,而且對外升值的預期非常強烈。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又10萬,國內物價水平為1,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0,如果你把手頭的人民幣全部兌換成美元可以換1萬美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國內物價水平變成2,由於人民幣升值導致匯率變成8,這個時候,你再把美元兌成人民幣可以兌8萬人民幣,縮水了兩萬,如果你拿這8萬來國內消費的話,你只能買4萬的商品。而最開始你手裡的10萬可以在國內購買10萬的商品,這樣一算你的這筆換匯就虧大了。通脹的情況下,國家往往會採取加息、讓本幣對外升值,從而減少出口,降低進口成本,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國內通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