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杠桿原理及公式
杠桿的平衡來條件:動力×動源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變形式:F1:F2=L1:L2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文字表達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1/F2=L1/L2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1/n"大頭沉"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
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在力學里,典型的杠桿(lever)是置放
B. 杠桿原理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械桿效應,稱為經營杠桿。 計算公式:經營械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或者是: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
C. 杠桿平衡原理公式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
L2。
D. 物理中杠桿原理的公式
力乘以力臂等於力乘以力臂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版距離
動力×權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E. 杠桿計算公式
設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長度L1、阻力臂長度L2,則
杠桿原理關系式為:F1L1=F2L2
可有以下四種變換式:
F1=F2L2/L1
F2=F1L1/L2
L1=F2L2/F1
L2=F1L1/F2
杠桿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5)杠桿原理公式擴展閱讀:
杠桿的平衡條件 :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2:L1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公式:
F1×L1=F2×L2一根硬棒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酒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F. 杠桿定律 原理以及公式、用法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專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屬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來源於《論平面圖形的平衡》。
G. 杠桿原理的計算公式!在線等!!!!!!!!!
F1*L1=F2*L2力乘以力臂等於力乘以力臂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處於靜止狀態下或者勻速轉動的狀態下
(7)杠桿原理公式擴展閱讀:
杠桿可以讓「小力」做出「大力」能做的功。
任何機械所輸出的能量,都不可能比輸入它的能量還多,這是「能量守恆定律」的要求。因此,對於一個理想的機械,它的「能量輸出」最多與「能量輸入」是相等的,這個時候,機械所輸出的功,等於輸入它的功。
可以想像一個用杠桿來翹起物體的例子。在過程中,杠桿所輸出的功,是「物體的重量」與「物體被抬起的高度」(或者說「輸出距離」)的乘積。而輸入杠桿的功,則是人所施加的「力」與「向下壓的距離」(或者說「輸入距離」)的乘積。
在理想的情況下,「輸出的功」與「輸入的功」相等,也就是「物體的重量」與「輸出距離」的乘積,等於「力」與「輸入距離」的乘積。這就意味著,在物體的重量一定的前提下,「力」的大小取決於「輸入距離」與「輸出距離」的比例。
通過調整「力」和「物體」與「支點」的相對遠近,使「輸入距離」大於「輸出距離」,或者對於上面的例子來說,只要讓下壓的距離稍大於物體需要被抬起來的距離,那麼用「小力」所做出來的功,便完全可以等同於一個「大力」所做的功。能夠看出,這就是杠桿省力的背後的原因。
參考資來源:杠桿原理
H. 杠桿公式
一根長為4米的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在距粗端1米處支住它可以平衡;如果在距粗端2 米處支住,且在另一端掛20N的重物,杠桿仍可平衡,那麼這根棒重為多少?
在距粗端1米處支住它可以平衡說明了他的重心在距粗端1米處.
如果在距粗端2 米處支住,且在另一端掛20N的重物,杠桿仍可平衡,F1*L1=F2*L2得:
G*1m=20N*2m
解得:G=40N
所以,這根棒重為40N。
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械桿效應,稱為經營杠桿。
計算公式:經營械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或者是: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
可是如果知道的多一些,就可以不是一點點的而是一塊塊的體會呀
我再嘮叨「一塊」作為對「杠桿」討論的回應:
以右手正手擊球為例,在擊球的過程里實際上有三個旋轉圓心在起作用:第一個是以脖子為圓心,肩為直徑的圓;第二個是以肩關節為圓心,從肩關節到手腕為半徑的圓;第三個是以手腕為圓心,手腕到拍面上的擊球點為半徑的圓。
第一個圓的技術特徵。擊球前左肩對准來球,擊球後右肩對准出球,擊球過程里肩部旋轉180度以上。完成動作的動力源為腿部肌肉群和腰腹肌肉群。特別指出,有些人認為肩部旋轉應該以腿為圓心,顯然忽略了頭部在擊球過程里的穩定作用:在整個擊球過程里頭部應該穩定的對准來球和出球的方向。
第二個圓的技術特徵。因為肘關節在擊球的過程里應該始終保持彎曲的狀態,所以旋轉半徑應該以肩關節到手腕的直線距離為准。其技術特徵是,擊球前拍柄底部的商標對著來球的方向,擊球後拍柄底部的商標對著出球的方向。中間過程可以視為黑箱不予考慮。完成動作的動力源主要是胸肌和上臂肌肉群。
第三個圓的技術特徵。在前兩年的《網球天地》里有一篇文章說,手腕的擊球動作,猶如汽車的風檔雨刷的動作,我以為這個表述非常形象和准確。文章在第幾期我已經記不住了,急切中也無法立刻找到這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請自己找找。完成動作的動力源主要是手指和小臂的肌肉群。
顯然,三個圓不是在同一個平面上。一般的講,三個圓的平面夾角越大,球的旋轉也越強烈而球速也越慢,反之,三個圓的平面夾角越小,球的平擊的成分就越高,球速也越快。
探討擊球過程里三個圓的意義。第一,完善擊球的技術動作。要充分認識轉肩的重要性,因為第一個圓是其他兩個圓的旋轉基礎。我們常見初學者擊球前後都是以身體的正面對著網球,完全沒有轉建動作。第二,驅動任何一個圓旋轉的肌肉群的力量的提高,都有助於球速的提高,這為體能訓練的方式提供了一種依據。
杠桿原理加速用的應該是第三個杠桿。
由於杠桿原理很容易引起誤解,
所以我想換個角度,說通俗點。
我們說來說去無非就是想要提高擊球的功率。功率大,球的旋轉和速度就大。
如何提高功率?
P=FV(P:功率,F:力,V:速度)
根據這個公式,增大擊球時拍弦對球作用力和拍頭的速度就可以提高功率。
如何增大作用力?
我說個簡單的實驗。你用手掌去推一下你面前的一堵牆。你覺得在什麼情況下自己能使出最大的力?是大臂(手肘)貼近身體時還是大臂(手肘)遠離身體時?
我想,如果你是正常人的話,都會覺得大臂貼近身體更能使上力的。
所以,擊球時大臂(手肘)貼近身體的話作用力將更大。
如何提高速度?
提高速度的關鍵就在於提高加速度。你的拍子在擊球前的加速度越大,擊球時的拍頭速度自然越大。
那又如何增大加速度呢?
F=ma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力與加速度是成正比的。
也就是,在你加速球拍的時候,你對拍子(在加速方向)的作用力越大,拍頭加速度就會越大,擊球瞬間的拍頭速度也會越大。
看看,我們又回到作用力的問題上了。如何增大作用力,請看上面。
所以,加速球拍時大臂(手肘)貼近身體的話速度將更大。
所以,且不說難以控制,對普通人來說,張開大臂的揮拍方法根本就不能更好的加速。
盲目學習費德勒的正手只會更糟。(特別是根據圖片學習的話)
I. 杠桿原理公式
杠桿原理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力點,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圖1)中,在杠桿右邊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來了;在(圖2)中,在杠桿右邊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在(圖3)中,支點在左邊、重物在右邊,力點在中間,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
你注意到了嗎?在(圖1)中,支點在杠桿中間,物理學里,把這類杠桿叫做第一種杠桿;(圖2)是重點在中間,叫做第二種杠桿;(圖3)是力點在中間,叫做第三種杠桿。
第一種杠桿例如:剪刀、釘鎚、拔釘器……這種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圖1):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種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遠,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第三種杠桿例如:鑷子、烤肉夾子、筷子……
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費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來剪紙板,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J. 物理中杠桿的計算公式怎麼理解,怎麼的得到的,什麼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來桿、省力杠自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