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法國家經濟總量

匯率法國家經濟總量

發布時間:2021-12-11 07:06:09

① 中國的經濟總量和GDP在全球分別排第幾

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的數據是246619億元,最終核實的數據可能會增加1500億元左右,也就是在24.8萬億元左右,按照年平均匯率7.45計算,摺合3.33萬億美元。2007年中國gdp按可比價增長11.4%,cpi指數為4.8%,名義增長為17.7%,也就是說扣除cpi外,還有大約1.5-2個百分點的其他通脹因素。下面來預測下2008年-2010年中國gdp的數據。(暫不考慮2008年開始進行的第二次經濟普查,上一次經濟普查增加了2.3萬億gdp)2008年,絕大多數機構和專家預測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趨緩,實際增長速度可能會降至10.5%左右,而cpi指數則可能攀升至5-6%。那麼,2008年中國的gdp的名義增長率可能在17.5-18.5%,那麼2008年中國gdp總量則在289777-292244億元之間,考慮到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左右,那麼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為6.77左右。所以2008年中國gdp摺合美元為4.28-4.32萬億美元。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進一步放緩,實際增長預計10%左右,cpi指數預計3-4%(樂觀估計),那麼2009年中國gdp的名義增長在15%左右,因此,2009年中國gdp總量為333244億元,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升值5%左右,2009年年平均匯率為6.45,那麼2009年中國gdp摺合美元為5.17萬億美元。

② 中國GDP以國際匯率來算跟以購買力來算相差真大

因為人均GDP我們比日本的差很多啊 但是匯率要比他們高 所以比他們有購買力 在經歷了09年的負通脹後,2010年通脹將趨於嚴重,但在國際存在大量富餘產能的情況下全球價格上漲壓力有可能受到抑制,《季報》認為,以大規模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刺激方案是去年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但最近一段時間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凸顯,而居民消費保持了良好的增長。GDP的國際比較方法比較各國的GDP,其目的無非是了解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與國民經濟規模相對應的國民生活水平。當討論各國國民的生活水平時,常常採用人均GDP。自1995 年起,世界銀行的發展年報上同時公布兩套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一套按照匯率計算,另一套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02年,按照匯率法計算,中國在世界上排名第六;而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則排名第二。在這兩套排名中,美國均名列第一,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相隨其後,惟獨中國的排名前後差別很大。[1] 為什麼世界銀行要公布兩組不同的數據?究竟應當相信哪一組呢?各國統計GDP時只能用本國貨幣為計量單位;而作國際比較時,則必須把按各國貨幣計量的 GDP數據折算為同一單位。按照國際慣例,各國都把本國的GDP按對美元的匯率折算成美元計算的數據後加以比較,這種方法即匯率法(Atlas Methodology)。該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採用這種方法已經很多年了。但匯率折演算法也有致命的缺點,它的計算過程包含匯率、求和符號、價格和產量共4個要素,在比較各國GDP時這4個要素都帶來了難以解決的矛盾。首先是各國價格差異產生的偏差。由於各國統計GDP時候採用的是國內價格,而各國的價格差別非常大,一美元在世界各國的購買力是不同的,使用匯率法來折算總產值無法准確反映各國的購買力水平,從而在估計一個國家物質財富的總量時可能造成很大的扭曲。其次,用匯率法換算時實際上隱含一個假設,即所有的商品或服務都可投入國際貿易。但事實並非如此,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往往外貿依存度不高,商品的貨幣化、市場化程度不高。再次,各國統計范圍的差異可能導致國際比較結果的扭曲。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把所有產品和服務都包括在GDP統計之中,各國統計局只能挑選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產品進行統計。由於各國國情差異,每個國家選擇的統計對象並不完全相同。在美國,律師、醫療、保險、教育等服務部門高度產業化,相應的稅收制度比較完善,統計部門可以通過律師、醫生繳納的所得稅來推算這個行業的GDP。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由於稅收制度不健全,民眾納稅意識不強,統計某些服務行業的GDP相當困難,有些服務部門根本未包括在統計范圍之內。最後,各國同類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有差異,即便價格相同,同樣價格的產品或服務並不意味著相同的質量和效用。然而,匯率法無法考慮這種質量上的差別,顯然具有某些不合理、不公平之處。當然,究竟如何評價各國的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程度,要建立統一的標准也相當困難。由於以上問題,要用匯率法來比較各國GDP而誤差或扭曲程度又比較小,需要以下前提條件,即所比較國家之間必須存在一個相當發達的共同市場,因此各國價格差異不大,同時各國的GDP統計范圍基本一致。顯然,西方各國基本符合這個條件,因此採用匯率法來比較它們的GDP是可行的。但中國是個發展中大國,國內各地區差異很大,內地許多省市和外國交往不多,採用匯率法來比較中國與發達國家的GDP必然會存在很大程度的扭曲。首先,匯率變動會給GDP及其增長率的國際比較帶來很大的影響。如人民幣匯率上升會拉高用美元計算的GDP;反之,匯率下降情況下用美元計算的GDP則掩蓋了經濟的真實增長。經濟學家們早就知道使用匯率法的弱點和不足之處,並且一直在尋找更為合理的統計方法。以世界銀行為主的經濟學家們曾建立了另一套統計方法,即「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按照購買力平價法,估算GDP時對各國相同的產品和服務使用相同的價格。如果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按匯率法計算比乙國高一倍,但由於甲國的物價比較高,買同樣的一組商品比在乙國多花一倍的錢,那麼這兩個國家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一樣的。這樣的計算表明,盡管兩國居民按匯率折算的收入相差一倍,但因物價差別大,兩國居民平均的物質生活水準其實差不多。如果比較日本和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會發現這樣的結果。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有一個「國際比較項目」(ICP),為使用購買力平價法設計了一整套的統計方法。這個項目把商品分為151類,包括5百多種核心商品和2 千多種代表商品。先算出各類商品的購買力平價,然後再拿各類商品消費量在經濟總值中的份額作為權數計算加權平均和,從而得出各國生產總值的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法可以避免因匯率和相對價格差異所造成的統計扭曲,能反映出一國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目前,採用「國際比較項目」的國家已達86個。但購買力平價法本身也有缺陷。世界上商品種類非常多,統計時不可能包括所有商品,因此對列入統計的商品之選擇會影響統計的結果。此外,採用購買力平價法需要大量統計數據,至少要收集2千多種商品的價格、消費量等。在中國這樣的大國里收集這些數據困難本來就很大,而商品品牌、質量不同導致的價格差異則使分類統計更難了。近年來有不少經濟學家和研究機構採用購買力平價法估計過中國的GDP,但由於各自選擇的商品樣本、採集的數據、估算方法等不相同,得出的GDP估計值高低相差懸殊,最高估計值和最低估計值竟然差一倍多。統計偏差如此之大,表明這些計算結果基本上不能提供什麼有用的信息。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迄今為止聯合國還未正式向各國推薦購買力平價法。「在世界一級,國際比較項目的結果至今尚未用於聯合國范圍的各項評估,也未用於世界銀行的優惠貸款分配。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在最近數屆會議上的立場是:在世界一級,國際比較項目的結果不會用於行政管理目的」。 http://www.1000tj.com/HP/20100205/DetailD626790.shtml

③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和世界最新排名是多少

世行:中國GDP全球排名第四 人均GDP排第128位 昨天,世界銀行公布了其計算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況,中國以2.229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超過義大利和法國,並略微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世界銀行每年公布一次全球主要國家的GDP情況,因為各國政府提供的公開數據、世界銀行的排名成為各國了解本國經濟情況的重要參考。 最新排名中統計了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美國依然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12.455萬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遠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後者僅4.505萬億美元,德國位居全球第三,中國緊隨其後。與2004年相比,除了中國前進一位,巴西也頂替印度排名第十位。2004年,中國全球排名第七,在義大利、法國和英國之後。2005年中國9.9%的GDP增長率,遠超英國的1.8%,最終中國GDP2.229萬億美元的總量,超過英國的2.192萬億美元。 事實上,今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2005年國內GDP時,已預測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此次是首次有權威數據證實這一預測。 不過,在更能體現百姓貧富情況的人均GDP方面,中國人均GDP僅1740美元,排名全球128位,這一排名與去年沒有大的變化。 -鏈接·全球前十位(單位:美元) 美國(12.455萬億)、日本(4.505萬億)、德國(2.781萬億)、中國(2.229萬億)、英國(2.192萬億)、法國(2.110萬億)、義大利(1.723萬億)、西班牙(1.123萬億)、加拿大(1.115萬億)、巴西(0.794萬億)。 專家解釋,統計方法不同結果不盡相同,引用不同排名背後目的不同,有人佐證「中國威脅論」有關中國經濟世界排名的話題,正在坊間熱議。年初有媒體報道說,今年中國經濟可望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可就在本周,世界銀行又稱重新統計中國經濟規模縮水四成,但仍排名世界第二——那麼,中國經濟規模到底排名全球第幾?廣東省統計局高級統計師邱俊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說,不同的統計方法得出的排名不盡相同,但具體引用時卻反映不同的目的。 按「購買力平價法」中國仍排第二世界銀行本周公布最新採用的「購買力平價」方式,統計全球146個國家2005年的經濟規模。結果發現中國經濟規模為5.3萬億美元。而此前於2006年公布的同一項目數據,中國約為8.6萬億美元,縮水近四成。對此次統計數字的調整,世行表示,早些時候的估值「不那麼可靠」。據悉,在所有國家的統計中,中國數據調整最大,原因是,世行過去一直根據1986年時的中美物價對比來推算中國的購買力平價,而此後再也沒考慮過物價變化。而事實上,近20年來相當一部分中國產品的物價,已翻了幾倍。有趣的是,即使總量下調四成,中國經濟規模仍僅次於美國排世界第二。對此,廣東省統計局高級統計師邱俊解釋說,按「購買力平價法」,統計出來的中國經濟規模的確「誇張」。邱俊拿出國家統計局根據世行數據編寫的《國際統計年鑒》,其中2005年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經濟總量以8.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12.3萬億美元,而遠超日本的3.9萬億美元和德國的2.4萬億美元。所以此次中國調低至5.3萬億美元後,仍能排第二。我國承認「匯率法」排名全球第四不過,同樣是世行數據,如果按以美元計價的「匯率法」統計,2005年中國經濟規模(GDP)則為2.2萬億美元,排在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後,列全球第四位。年初估計中國經濟可望今年超過德國排第三位,但由於歐元升值的因素,中國經濟仍不會超過德國,排全球第四。邱俊說,「匯率法」中的GDP數字,是由各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然後按各國貨幣的現行匯率換算成美元而得出。而「購買力平價法」則是世行在全球146個國家,通過收集150多類、2000多種代表規格品(商品和服務)價格,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在本國和地區購買力的對比關系,換算而成。比如巨無霸漢堡,在美國賣4美元,在中國賣12元人民幣,那麼不論官方匯率如何,1美元就相當於3元人民幣。但邱俊認為,「購買力平價法」的缺陷,是在於它沒考慮不同地區商品的成本構成不同,比如勞動力。所以,目前我國承認的比較主流的數據是按「匯率法」即全球第四的排名。而西方一些國家卻時常拿出「購買力平價法」的數據,來給人民幣升值施壓,甚至作為「中國威脅論」的重要證據。 (本文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作者:汪令來) www.gm199.com

④ 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是什麼

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是:按匯率法計算的GDP,中國是9.24萬億美元,美國是16.8萬億美元。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就經濟總量來看,這是GDP首次突破60萬億元;如果按匯率換算,則是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


需知:

有消息認為,根據聯合國委託世界銀行開展的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一觀點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事實恐怕也並非如此。

所謂購買力平價,就是按照相同物品的價格水平比較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並利用這個比率,將兩國貨幣折算為統一貨幣單位,進而進行經濟總量的比較。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籃子里裝著很多服務和商品,如果購買這同一籃子的商品花了100美元、600元人民幣、1萬日元,就說明這三種貨幣及其數值是等值的。但問題來了,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可能面對一個商品和服務完全一樣的籃子。

正因為如此,購買力平價方法雖然避免了因匯率調整變化帶來的經濟總量的高估或低估,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還有諸多理論、技術和實際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從這個角度來看,本輪購買力平價可能對中國的物價水平有所低估、對中國GDP總量有所高估了。

⑤ 全球GDP經濟總量是多少

2020年,中國GDP總量達14.7萬億(按美元計),繼續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20.9萬億)。在世界前16名中(也是全球超過1萬億美元的16個國家),只有中國的美元名義增長為正,其餘15國均為負增長。

拓展資料: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2021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比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⑥ 按貨幣購買力,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的GDP會是多少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於每年4月和10月發布預測報告,預測當年和明年全球和其他國家的GDP增長率和GDP總量。其中,按匯率法計算,2018年美國GDP總量為20.51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日本2018年的GDP用匯率法計算約為5.07萬億美元,但按購買力計算,GDP將升至5.63萬億美元,增長率約為11%,遠低於發展中國家。

整體而言,匯率法和購買力平價法預測的歐盟2018年GDP分別為18.77萬億美元和22.03萬億美元。其中,德國分別為4.03萬億美元和4.38萬億美元,仍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但增速不到10%。

同樣,英法意。這樣,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用購買力平價來衡量GDP只比用匯率法略高,遠低於發展中國家。

⑦ 美國gdp和中國gdp對比是什麼

2013年,按匯率法計算的GDP,中國是9.24萬億美元,美國是16.8萬億美元。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就經濟總量來看,這是GDP首次突破60萬億元;如果按匯率換算,則是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

於是,有消息認為,根據聯合國委託世界銀行開展的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一觀點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事實恐怕也並非如此。

所謂購買力平價,就是按照相同物品的價格水平比較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並利用這個比率,將兩國貨幣折算為統一貨幣單位,進而進行經濟總量的比較。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籃子里裝著很多服務和商品,如果購買這同一籃子的商品花了100美元、600元人民幣、1萬日元,就說明這三種貨幣及其數值是等值的。但問題來了,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可能面對一個商品和服務完全一樣的籃子。

正因為如此,購買力平價方法雖然避免了因匯率調整變化帶來的經濟總量的高估或低估,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還有諸多理論、技術和實際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從這個角度來看,本輪購買力平價可能對中國的物價水平有所低估、對中國GDP總量有所高估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GDP超美國」說法不科學

⑧ 國家GDP總量和增長率是怎麼算的

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分為兩種,一個是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兩年之間經濟的變化。這種方法就是你在題中說的計算方法。
年度經濟增長率的計算比較簡單,就是後一年的經濟指標(如gdp或人均gdp)減去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再除以前一年的經濟指標,如果我們用百分數來表示的話還要再乘上百分百,比如我國2003年的gdp是61687.9億元(按1990年價格計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億元,因此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就是0.095,用百分數來表示就是9.5%。
另外一個就是年均經濟增長率的計算,衡量的是若干年來經濟的平均變化情況。也就是你想要衡量一段時期內經濟增長情況的計算方法。
年均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就比較復雜,為了准確起見,我們用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表述。假設一個經濟變數y的值由初始值y0經過n個時間段(比如年、月、日等)後變為yn,則在每個時間段里y的平均增長率應該是g=
n√yn/y0-1。舉例來說,按1990年價格計算,中國1952年人均gdp為,2004年人均gdp為5196.5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這52
年人均gdp年均增長率為6.07%。但是如果年均經濟增長率比較小的話,也可以按照指數的形式來計算,計算公式是g=(in•yn/y0)/n。比如,
以1996年美元來衡量,美國的真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870年的334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3330美元,則按照這個公式計算,美國這130年的人均年均增長率是1.8%。

閱讀全文

與匯率法國家經濟總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和國家 瀏覽:782
玖富集團南山 瀏覽:649
匯率傳導機制理論 瀏覽:14
上海嘉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6 瀏覽:428
買了理財產品可中途撤銷嗎 瀏覽:14
泰率轉人民幣匯率 瀏覽:988
期貨就是對沖 瀏覽:141
銀監會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 瀏覽:885
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什麼銀行 瀏覽:406
貸款一萬急用 瀏覽:28
融資理財工作總結 瀏覽:54
國企賣股份 瀏覽:785
融資租賃宣傳語 瀏覽:157
2009房地產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 瀏覽:931
2017深圳瓶裝煤氣價格 瀏覽:646
招商證券調整傭金 瀏覽:115
期貨沽空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中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有保證嗎 瀏覽:490
理財產品對客戶好處 瀏覽:244
外幣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