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輪軸和滑輪都有動力點,阻力點和支點。 ()判斷
你這句話的描述不是很准確,但是是正確的
因為輪軸和滑輪都是變形的杠桿,而杠桿都有相應的動力作用點、阻力作用點及支點。
『貳』 為什麼動滑輪可以看作是杠桿,它的支點、動力點、阻力點、動力臂、阻力臂分別在哪兒
動滑輪支點是阻力作用點 支點在吊滑輪的那根繩與滑輪的接觸點
那個接觸點是在發生變化 但那個接觸點的位置相對動力和阻力的作用點是不變的 可以認為是個時刻處於平衡狀態的杠桿
畫個圖看看
『叄』 為什麼說滑輪也是杠桿,詳細點麻煩了
因為滑輪和杠桿再其作用效果上來說是等效的,工作原理也是相同的專、也有支點、動力、屬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等,且滑輪和杠桿都是簡單機械,都遵循功的原理,只不過滑輪的支點有時在軸上、有時在輪上、甚至有時還是動的,形狀也不同而以.但再其作用效果上來說是等效的,所以說滑輪也是杠桿.
『肆』 怎樣確定滑輪杠桿支點
杠桿圍繞某一點進行轉動,這一點相對於杠桿是靜止的,如果杠桿運動,那麼這一專點也變,但對於杠桿永遠不變屬,比如滑輪就種杠桿。動力臂就是過支點作動力的作用線所在直線的垂直線段,依照這個定義,阻力臂也很簡單的,費力與省力主要是看動力臂與阻力臂長短比較,動力臂比阻力臂長,那麼就是省力的。
『伍』 什麼叫滑輪的杠桿示意圖
定,動滑輪都是杠桿,在初二物理課本里有詳細的圖與解釋
『陸』 關於杠桿和滑輪的知識點。。
杠桿 、滑輪知識點總結李偉志的工作室杠桿滑輪知識點總結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 棒就叫杠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 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8.實際滑輪組:機械效率η = W有用功/W總功 = Gh/Fs = G / nF,n為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
9.忽略繩重和摩擦的滑輪組:η =G物*h /(G物*h+G動*h) = G /(G +G動),
拉力:F=(G +G動)/n
『柒』 滑輪組掛在杠桿上,對杠桿的力
(1)連接OC,過C點作與OC垂直的力即可,方向斜向上,如圖所示:
(2)要使滑輪組最省力,就要繩子股數最多,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繩子股數最多是3,因此從動滑輪上開始繞,如圖所示:
(3)根據電流流向法,先從正極出發依次串聯開關S、電流表、燈泡L 1 回到負極,然後分別燈泡L 2 和電壓表電流表和燈泡L 1 並聯,如下圖所示:
『捌』 杠桿動滑輪動力點移動距離
AB、使用杠桿可以省力,省力的費距離;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要移動2倍的距離,故A正確、B錯誤; C、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不一定是動(阻)力臂,故C錯; D、阻力臂比動力臂短的,即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杠桿是省力杠桿,正確. 故選AD.
『玖』 為什麼說滑輪也是杠桿,詳細點麻煩了
因為滑輪和杠桿再其抄作用效果上來襲說是等效的,工作原理也是相同的、也有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等,且滑輪和杠桿都是簡單機械,都遵循功的原理,只不過滑輪的支點有時在軸上、有時在輪上、甚至有時還是動的,形狀也不同而以。但再其作用效果上來說是等效的,所以說滑輪也是杠桿。
『拾』 為什麼滑輪的實質是杠桿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是滑輪的半徑,由於半徑相等,所以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定滑輪不能省力,而且在繩重及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細繩的受力方向無論向何處,吊起重物所用的力都相等,因為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相等且等於滑輪的半徑。
動滑輪省1/2力多費1倍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而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
(10)滑輪上的杠桿動力點擴展閱讀
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繩子的繞法,決定於滑輪組的使用效果。
繞繩的原則是:當定滑輪和動滑輪數量相等時,繩子的自由端可以從動滑輪出來,也可以從定滑輪出來,而且從定滑輪出來時,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定滑輪上;
從動滑輪出來時,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動滑輪上。定滑輪和動滑輪數量差不會超過1。他們數量不相等時,繩子的自由端從多的那一邊出來,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少的那一邊。
動滑輪一定時,當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動滑輪上時,滑輪組要比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定滑輪時省力(因為有更多段繩子承擔物重)。
使用滑輪組時,重物有幾條繩索承受,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