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畫出杠桿五要素
先採後解
㈡ 一個工人用鐵杴鏟土,杠桿五要素
如圖並結合生活經驗可知:若把鐵鍬看作是費力杠桿時,C點是支點,B點是動力作用點.
故答案為:C;B.
㈢ 杠桿原理畫出五要素謝謝
一個支點(轉動軸),二個力臂,二個力——這是杠桿五要素。
別人給個提示,請你自己在圖上畫,學知識要靠自己動腦動手。
㈣ 杠桿五要素
杠桿五要素是:
1、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2、阻力:專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屬F2來表示。
3、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4、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5、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4)畫出杠桿鏟子的五要素擴展閱讀:
1、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2、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3、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4、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㈤ 畫杠桿的五要素。
如圖所示,O為支點,杠桿的五要素已經在圖中標出。
㈥ 畫出掃把的杠桿示意圖(五要素)
掃把的杠桿示意圖(五要素)如下圖:
杠桿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6)畫出杠桿鏟子的五要素擴展閱讀:
杠桿原理,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
(1)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
(2)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㈦ 如圖所示,請你畫出這根釣魚竿杠桿五要素
釣魚竿的支點O在左手處,動力為右手向上抬的力,從支點O向動力F1的作用線引垂線,垂線段即為動力的力臂L1,
阻力為釣魚線對釣魚竿的拉力,故阻力沿釣魚線向下,則從支點O向阻力F2的作用線引垂線,垂線段即為阻力的力臂L2.如下圖所示:
㈧ 掃地時掃帚作為杠桿,畫出五要素
㈨ 畫出杠桿的五要素
一個支點(轉動軸),二個力臂,二個力——這是杠桿五要素。
別人給個提示,請你自己在圖上畫,學知識要靠自己動腦動手
㈩ 這圖就是中間一個電線桿 兩邊有兩條繩子拉著。讓你畫出杠桿的五要素╭(°ㅂ°)╮支點在哪裡
戶非常普通的農家。女人不算十分漂亮,但懂得勤儉持家,孝順賢惠,任勞任怨,把家裡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