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經營杠桿系數其實就是

經營杠桿系數其實就是

發布時間:2021-12-15 16:21:35

『壹』 關於經營杠桿系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關於經營杠桿系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在其他因素一定時,產銷量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
B.在其他因素一定時,固定成本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大
C.當固定成本趨近於0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0
D.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越大

正確答案
A,B,D
答案解析
[解析] 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產銷量越小,成本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也越大,當固定成本趨近於0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1。

『貳』 經營杠桿系數究竟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越小越好,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財務杠桿系數大小與財務風險大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財務杠桿系數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主要取決於企業具體的生產經營狀況、對財務風險承受力以及發展潛力。

(2)經營杠桿系數其實就是擴展閱讀

公式的推導: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叄』 銷售量與經營杠桿系數有什麼關系

固定成本不變,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變動所引起的利潤變動倍數,故:銷量變動後的EBIT=銷量變動前的EBIT(1+DOL×銷售量變動百分比);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

『肆』 什麼是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

你好 很榮幸能回答
經營杠桿定義
又稱營業杠桿或營運杠桿,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杠桿關系。
經營杠桿原理
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所以,產品只有在沒有固定成本的條件下,才能使貢獻毛益等於經營利潤,使利潤變動率與產銷量變動率同步增減。但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這樣,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在管理會計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就常根據計劃期產銷量變動率來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為了對經營杠桿進行量化,企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中把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率」

財務杠桿系數(DFL,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變動率相對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也叫財務杠桿程度,通常用來反映財務杠桿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

『伍』 經營杠桿系數是什麼系數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經營杠桿系數

息稅前利潤的百分比變化,除以銷售額百分比變化所得的一項財務比率。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網校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陸』 經營杠桿系數

有關系的,我以前推過,不過年紀大了,忘記了,呵呵

最笨的方法就是分別把兩公式兩邊列出來到最細。如息稅前變動率=△EBIT/EBIT,銷售量變動率=△Q/Q.EBIT怎麼求書上肯定有吧?單位產品邊際貢獻=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全部帶進公式啊,應該能推出來的。

『柒』 我用第一年數字計算出來的是第二年的經營杠桿系數怎麼理解

因為經營杠桿是為了預測風險,從定義公式(息稅前利潤變動率/銷售收入變動率)計算無意義,用簡化公式求出來就是第二年的,即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

『捌』 經營杠桿系數揭示利潤的本質是什麼

商業利潤的本質是商業資本參與利潤率平均化而獲得的平均利潤,是剩餘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利潤的來源:如果撇開運輸、保管等,就「資本在流通領域內的純粹職能」,即單純為商品的買和賣而支出的商業資本,不管這部分資本是由產業資本家,還是由商業資本家投入的,它都不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只是為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實現起中介作用。因此,由於商業資本是在流通領域中獨立地執行職能的資本,它和產業資本一樣,也必須獲得平均利潤。但是,既然商業資本不創造剩餘價值,那麼,這種平均利潤是從哪裡來的?馬克思指出:「以平均利潤的形式歸商人資本所有的剩餘價值,只是總生產資本所生產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這就是說,商業利潤是來源於產業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所剝削的一部分剩餘價值。那麼,這部分剩餘價值是怎樣從產業資本家那裡轉移到商業資本家手中的呢?馬克思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把商業利潤看成是由於單純的加價而產生的,這是一種假象。商業利潤是產生於商品的銷售價格與購買價格之間的差額,但這個余額並不構成商業利潤的全部,因為其中一部分必須用來補償商業資本家所支出的純粹流通費用。在這里為了便於研究,暫時撇開補償純粹流通費用這部分,假定這個余額的全部構成商業利潤。就產業資本家而言,商品的出售價格和購買生產要素價格之間的差額,等於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它的成本價格之間的差額,或者,就社會總資本而言,等於商品的價值與資本家耗費在商品上的成本價格之間的差額。「這個差額又歸結為物化在商品中的勞動總量超過物化在商品中的有酬勞動量的差額」,即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產業利潤。商業資本家則不同,他的活動范圍僅限於流通領域,它不能創造價值,僅能實現價值,因此,商業利潤只能形成於商品購買價格和出售價格之間差額,即在購買價格上加價後出售。不過,商業利潤通過加價而實現的,這只是一種假象,如果把假象當作本質,就會錯誤地認為:商業利潤是商品賤買貴賣的結果。其次,商業利潤不是以單純加價的方式實現的。(1)原先假定產業資本家都是按照商品的生產價格或價值賣給商業資本家的,商業資本家按高於商品生產價格或價值的價格出售,獲得商業利潤,其實,這種情形是違反價值規律和生產價格規律的要求,是背理的。(2)原先假定,各部門之間的競爭,使利潤平均化,那時撇開了商業資本,即假定商品資本沒有參加利潤的平均化。其實,隨著商品資本獨立化形態即商業資本的出現,它獨立地執行資本的職能,也要求獲得平均利潤。由於商業資本和產業資本共同參與利潤的平均化,這就要揭示商業利潤從何而來的秘密。再次,商業資本取得商業利潤的關鍵,在於商業資本參與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馬克思通過一個例子加以說明,由於商業資本和產業資本共同參加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他們都要獲得平均利潤,這樣產業資本家按照成本價格加產業利潤的價格,即低於生產價格的價格,把商品賣給商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再按照商品價值或生產價格來出售商品,從而獲得商業利潤。更次,由於商業資本參與了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使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概念,在更確切的意義上得到了進一步的闡明。在單獨考察產業資本運動時,平均利潤是由總生產資本所生產的總利潤決定,生產價格等於成本價格加上平均利潤。由於商業資本參加了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平均利潤就由總生產資本加上總商業資本之和與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總利潤相比來決定了,相應地商品實際生產價格就等於成本價格+產業利潤+商業利潤,馬克思指出:「我們以後要在剛剛闡明的更確切的意義上使用生產價格這個名詞。」所謂更確切意義上的生產價格就是指產業部門的生產價格,它等於成本價格+產業利潤。而成本價格+產業利潤+商業利潤馬克思稱之為實際生產價格,或者說,「商品的實際價格=商品的生產價格+商業利潤。」這樣「產業資本家的利潤等於商品的生產價格超過它的成本價格的余額」,「商業利潤等於商品的出售價格超過它的生產價格」。商業資本家之所以能取得商業利潤,是因為產業資本家在商品的價格中實現的並非全部剩餘價值或利潤,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讓渡給了商業資本家。可見,商業資本家雖然不生產剩餘價值,但卻參與了剩餘價值的分配。利息是資金所有者由於向國家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產者使用該筆資金發揮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一部分。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注入並迴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利息的實質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地租的本質:農業資本家交給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其實質是農業資本家在經營中獲得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餘價值,即超額利潤。地租是大土地所有者與農業資本家瓜分農業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所得的份額。體現著大土地所有者和農業資本家共同剝削農業雇傭工人的關系。土地所有權會直接產生地租,即絕對地租。級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自然條件

『玖』 經營杠桿系數計算問題。。急急!!!!!

不是。基期就是上年的意思。是經營的基礎年,2012顯然是在2011的基礎上生產。
計算2011年的就用2010數據,計算2012的,2011就是基期,用2011數據。

『拾』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內
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容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閱讀全文

與經營杠桿系數其實就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09房地產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 瀏覽:931
2017深圳瓶裝煤氣價格 瀏覽:646
招商證券調整傭金 瀏覽:115
期貨沽空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中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有保證嗎 瀏覽:490
理財產品對客戶好處 瀏覽:244
外幣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 瀏覽:141
安邦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657
什麼叫金融資產與金銀資產 瀏覽:50
藍光地產信託 瀏覽:403
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回購 瀏覽:477
金融機構抽貸壓貸如何解決 瀏覽:564
華鑫證券龍頭 瀏覽:32
世界上第一家以銀行命名的金融機構是 瀏覽:191
新疆金鑰匙集團合規嗎 瀏覽:31
蘇州抵押貸款 瀏覽:309
7萬多傭金一次性拿交多少稅 瀏覽:449
交易性金融資產應交稅率 瀏覽:534
融資性擔保公司屬於金融機構 瀏覽:423
不停的加杠桿叫什麼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