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補貼貨幣
首先我要談的是,現在分析這篇文章似乎有些過時了,其實美議院想要壓迫人民幣升值早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前的半年,學者們就已經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了。
談到補貼貨幣,網上並沒有實質性的解釋。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你解釋一下,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就是出口補貼,出口補貼又稱出口津貼 ,是一國政府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增加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在出口某商品時給予出口商的現金補貼或財政上的優惠待遇 。由於美國將失業率高升,出口逆差等原因歸咎於人民幣匯率低估,那麼低估就相當於變相降低了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在美國人眼裡就算得上是出口補貼,因此他們將人民幣視為補貼貨幣。由於出口補貼措施是違反國際貿易相關協定並影響國際收支平衡的,美國法律規定,可以對實施出口補貼的國家進行反傾銷甚至嚴厲的反補貼稅等制裁措施的,而其實美國之所以要向國會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面臨國會改選,通過認定人民幣低估問題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為選舉增加籌碼,同時美國聯合歐洲等國共同對中國施壓,迫於上述壓力,2010年6月19日,中國央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從那之後人民幣升值了3%多,但是與美國期望值仍相距甚遠,美國本想在首爾召開的G20峰會上再次對中國施壓,但是那次會議其他國家並沒有如美國之所願,為什麼?因為美國印鈔票印得太多了,在世界經濟前景仍不樂觀的情況下使得流動性更加泛濫,其他國家都反感了,同時考慮到與中國之間的利益關系,首爾這次G20峰會可以說對人民幣匯率低估問題隻字未提。其實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對自己出口競爭力也會造成嚴重影響,對本國經濟及世界經濟也會造成嚴重影響,由於美國貿易赤字,就業率高升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中國,而是自身產業結構的原因,即使逼迫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來的就業崗位也不是迴流美國,而是流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或其他國家。
談得可能和文章關聯性不是特別大,但是希望對你有幫助!
B. 人民幣匯率法案的人民幣匯率法案
美國會參議院29號以348比79的投票結果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分析普遍認為這項法案的矛頭直指人民幣匯率。雖然這項草案在年內能否最終成為法律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畢竟是美國國會至今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發出的最為強硬的信號。這將開啟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額外關稅的大門,令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貿易與就業爭端有了愈演愈烈之勢。
依照美國立法程序,該法案在眾議院通過之後,要提交參議院進行投票,如果兩院均予以通過則送呈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美國媒體認為,鑒於中期選舉前的政治氛圍,該法案在眾議院的通過屬意料之中。若該法案成為法律,美國就可以修改貿易法,賦予美國商務部更大許可權,使之能夠在特定條件下把所謂「貨幣低估」行為視為出口補貼,進而對「低估貨幣」的國家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反補貼稅。鑒於美國一直認為中國「低估」了人民幣匯率,這意味著將對部分中國輸美產品徵收特別關稅。
C. 為什麼國外希望人民幣大幅升值,而國內正好相反
在專家看來,評估匯率對經濟的影響,不能僅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而要看人民幣對各種貨幣的加權平均匯率。按此計算,人民幣其實升值的並不多。人民幣升值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大。預計2021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壓力將有所減弱或出現一定震盪,同時,人民幣匯率改革將進入相對適宜的時期,人民幣進一步擴大波動限制區間的條件或將更加成熟。
人民幣升值對實體經濟影響小於「想像」
CF40青年論壇會員、中銀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包括出口的影響都是比較小的。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幣升值仍然較為「溫和」;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部分也是因為出口表現強勁,出口結匯較多,這是正常的市場反應,並不會對出口形成明顯打壓。
徐高指出,評估匯率對經濟的影響,不能僅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而要看人民幣對各種貨幣的加權平均匯率。按照這個匯率來算,人民幣其實升值的並不多。
「現在大家可能關注比較多的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期升值比較多,這背後更多是因為美元貶值幅度較大。但是如果看人民幣對一籃子裡面的其他貨幣,比如說人民幣對歐元,就看不到太強的升值走勢。」他說。
CF40研究部主任、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徐奇淵也認為,從籃子匯率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小於雙邊匯率升值幅度帶來的影響。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16:30官方收盤時間,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4615,較上日上漲25個基點,續創2018年6月中旬以來新高。自5月底以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累計漲近10%,同期人民幣對歐元則呈現小幅下跌。
如果看CFETS一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1月5日為95左右,與2020年3月下旬、2020年4月下旬的水平相當或稍弱,並且低於2018年6月中旬的水平。
徐奇淵預計,2021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在前半段升值預期較強,後半段升值壓力減退或者出現一定的震盪。這主要是因為歐美經濟前半段將受到冬季疫情的嚴重沖擊,甚至部分國家可能面臨雙底衰退(例如英國、德國),後半段則可能得益於疫苗普及帶來的提振,全年經濟可能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中國經濟則可能呈現為前高後低,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趨勢形成反差。
出口方面也是如此,預計中國出口在2021年前半段將較為樂觀。隨著疫苗得到一定普及,歐美發達經濟體的生產能力、經濟活動將在下半年有顯著的恢復,供需缺口將得到有效補償。中國在全球的出口份額將逐漸回落到疫情之前正常的歷史水平附近。但是全球貿易的總體體量,可能將難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再加上2020年後期較高的基數效應,這意味著中國出口增速在2021年後期將面臨一定壓力。人民幣匯率作為價格效應,只要波動幅度不是巨大的,那麼其所發揮的作用就相對有限。
D. 根據WTO有關規則,請分析WTO同意成員國因人民幣匯率操縱而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和原因。
接受《經濟參考報(微博)》采訪的專家表示,關於匯率政策是否構成貿易補貼,在現有的WTO規則里並沒有相應規定。根據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的規定,構成禁止性補貼或者可訴補貼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存在由政府或任何公共機構提供的財政資助;企業因此而獲得利益;該補貼行為具有專向性。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業務總監龔柏華表示,在分析人民幣匯率是否能構成WTO協定下的補貼時,首先有個前提,即人民幣匯率是否被人為地低估。此外,從WTO相關判例來看,匯率低估不構成資金的直接或間接提供和轉移。退一步講,即便人民幣匯率低估構成財政資助,但要構成補貼,還需要證明中國政府通過人民幣匯率授予了出口商以利益,需要將人民幣匯率與所謂人民幣自由市場價值做比較。但對什麼是人民幣的自由市場價值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美國企業提出的用一種推定匯率來衡量人民幣現行匯率是沒有經濟學和法學依據的。
再從專向性來看,要確定一項補貼是否在事實上取決於出口實績,需要對補貼的事實、補貼與出口促進的關聯性質進行分析。僅有出口企業收匯後按照市場匯率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這一事實,並不足以得出補貼事實上取決於出口實績的結論。
E. 人民幣匯率法案的介紹
美國會參議院29號以348比79的投票結果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分析普遍認為這項法案的矛頭直指人民幣匯率。雖然這項草案在年內能否最終成為法律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畢竟是美國國會至今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發出的最為強硬的信號。這將開啟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額外關稅的大門,令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貿易與就業爭端有了愈演愈烈之勢。依照美國立法程序,該法案在眾議院通過之後,要提交參議院進行投票,如果兩院均予以通過則送呈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美國媒體認為,鑒於中期選舉前的政治氛圍,該法案在眾議院的通過屬意料之中。若該法案成為法律,美國就可以修改貿易法,賦予美國商務部更大許可權,使之能夠在特定條件下把所謂「貨幣低估」行為視為出口補貼,進而對「低估貨幣」的國家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反補貼稅。鑒於美國一直認為中國「低估」了人民幣匯率,這意味著將對部分中國輸美產品徵收特別關稅。
F. 當今世界,美國施壓於中國,逼人民幣升值,我國政府是如何回應的
美國會參議院以63票贊成、3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該法案的主要內容是要求美國政府對所謂「匯率被低估」的主要貿易夥伴徵收懲罰性關稅。外界普遍認為,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該法案在得到參議院批准後,還需要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並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後才能成為法律。美國奧巴馬昨與胡--在高峰會上針鋒相對,奧巴馬因選情、國家戰略考慮,毫不客氣稱對中國不耐煩,胡--亦強硬反擊。美國力壓中國,既謀經濟利益,亦圖圍堵中國,中美關系勢必拉緊,考驗中國應對能力。 奧巴馬昨在峰會上向胡--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強調美國公眾和商界,對中國愈來愈不耐煩和不滿。胡主席則高調反擊,指美國貿易逆差和高失業率,非人民幣匯率之故。 奧巴馬向中國發炮,主因是美國明年十一月將舉行總統選舉,最不利奧巴馬連任的是高失業率、經濟疲弱,在無力改善經濟下,奧巴馬既找中國當代罪羊,將救經濟失職責任推卸,更可附和美國人民認為中國搶走飯碗的民粹看法,還可通過施壓,迫使北京用金錢換取友誼,多買美貨、美債等,挽救疲弱經濟。我認為美國不是真的想讓人民幣升值,而是想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打壓中國廉價外貿商品.用正當的手段對中國實施增加27%的關說即使徵收高額反補貼關稅,即使人民幣加速升值,也無助於美國增加就業,無助於擺脫當前經濟困境。因此,貨幣匯率法案完全是政治的產物。美國有些政客認為是中國造成了美國近10年來減少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這個說法站不住腳。美國就匯率問題對人民幣施壓是選舉政治和國內經濟困難的混合產物。一方面,明年就是美國的大選年;另一方面,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已經延續數年,國內民眾對於經濟復甦乏力不滿情緒較多,因而有議員再度打出「匯率牌」,轉移視線並力圖獲得大選加分。他說,這一做法對美國而言是弊大於利,美國國會參議員們並未關注中美經貿結構的基本面,沒有關注中國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幾年前大幅下降的事實。從貿易角度衡量一國匯率,應該考量該國進出口總量的平衡狀況,中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促進貿易平衡。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降至1.4%,已處在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更趨平衡,與匯率水平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