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貿易中銀行外匯買入價和銀行外匯賣出價哪個在前
1、買入價: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買是站在銀行角度來說的,買就是銀行買,即我們把外幣交給銀行,換回人民幣.
不同標價方法下買入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一定的外幣而付給顧客的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小的數,即買入外幣時付給顧客較少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後。
2、賣出價: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賣出匯率,即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❷ 外匯里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理解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2)買入和賣出匯率是站在銀行的角度而言的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❸ 銀行外匯的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確定的
1、買入價: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買是站在銀行角度來說的,買就是銀行買,即我們把外幣交給銀行,換回人民幣.
不同標價方法下買入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一定的外幣而付給顧客的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小的數,即買入外幣時付給顧客較少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後。
2、賣出價: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賣出匯率,即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❹ 中國銀行網銀紙黃金的買入價與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說還是從客戶的角度
買入、賣出貨幣:指銀行買入或賣出的貨幣。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❺ 關於銀行買入/賣出價,和客戶買入/賣出價
現匯買入價 :如你帳上有100現匯,你把它賣給銀行,以買入方銀行為主題,它用買入價收你的現匯,這就是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現鈔就是鈔票,你把100美圓現鈔賣給銀行,站在銀行的角度就是現鈔買入價,也就是說銀行用這個價收你的美圓。這就是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現匯現鈔賣出價,今年五一以後居民可憑本人身份證到銀行買美圓,你到銀行買100美圓,銀行就用這個價錢把美圓賣給你。美圓在存里是現匯,取出用就是現鈔,所以現匯賣出價、現鈔賣出價價格一樣。 基準價:可以理解成中間價。其他商業銀行可在基準價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浮動范圍制定自己的買入、賣出價。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價=(買入價+賣出價)÷ 2。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銀行對客戶美元現鈔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交易中間價的4%。 中行折算價:就是中國銀行的外匯折算價,內部使用的。 報價方是銀行,這些價錢都是銀行定的,所以要以銀行為中心看這些牌價。 百姓與銀行打交道能用的上的就是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這三種,後兩項是銀行間用的。 點差是指外匯交易商或銀行報價中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因為外匯報價中小數點後最後一位稱為一個點,所以這個報價差被叫做點差。 什麼叫做"點"?如何計算?按照國際市場慣例,報價中的最小單位是報價貨幣的最小價值單位的1%,通常被稱為「點」。如美元的最小價值單位是美分,則其他貨幣兌美元的最小報價單位為0.0001美元,當歐元兌美元匯率由1.2800升至1.2900時,通常被稱為歐元上漲100點或美元下跌100點。但由於日元的最小計價單位是元,因此在兌日元的報價中最小單位是0.01日元。當美元兌日元匯價由121.60升到122.60,市場則稱美元兌日元匯價上升100點或日元兌美元下跌100點。其它多數貨幣兌日元的報價也基本如此,如歐元兌日元表示為156.70,當匯價上升100點時,也有人會將此稱為歐元上升1日元。
❻ 什麼是買入價賣出價和中間價
銀行買入外幣現匯或者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匯或者現鈔的價格分別叫做現匯買入價和現鈔買入價;反之,銀行賣出外幣,客戶買入外幣的價格叫做賣出價,賣出價不分現匯和現鈔;中間價是銀行通過外管局的基準價制訂本行牌價的標准,一般是本行現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您辦理結售匯的時候直接參考買入價/賣出價就可以了。
❼ 什麼是外匯賣出價。。。
外匯賣出價是「外匯買入價」的對稱。亦稱「外匯賣出匯率」。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摺合本幣數額多的價格是賣出價; 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幣數額少的價格是賣出價。
❽ 什麼是買入價(BID)與賣出價(OFFER或ASK)
買入價(Buying rate/Bid rate),即買入匯率,是銀行從客戶或同業那裡買入外匯時使用的匯率。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
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賣出價 (Selling rate/Ask or Offer rate)是股票買賣中或銀行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匯率。不同標價方法下賣出價的含義不同。
(8)買入和賣出匯率是站在銀行的角度而言的擴展閱讀:
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定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代表銀行承擔風險的報酬,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後。
❾ 請問本幣折算外幣用買價和外幣折算本幣用賣價,是站在客戶還是銀行的角度上說的呢
站在銀行的角度說的,賣給你外匯就是你購匯,向你買外匯就是你結匯;
❿ 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判斷
買入價:銀行買入前一個幣種賣出後一個幣種的報價。
賣出價:銀行賣出前一個幣種買入後一個幣種的報價。
買入價肯定高於賣出價。
買賣成交價的確定原則:
(1)最高的買入申報與最低的賣出申報相同。
(2)在連續競價狀態,高於賣出價位的買入申報以賣出價成交。
(3)低於買入價的賣出申報以買入價位成交。
(10)買入和賣出匯率是站在銀行的角度而言的擴展閱讀:
買入、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你向銀行售匯時,對於銀行來說是買入,叫買入價;你向銀行換匯,銀行是賣出,叫賣出價;而計算外匯牌價時,取兩者的平均數,叫中間價。還有一個叫鈔買價(也叫鈔價),是向銀行售外幣現金的價格。因為銀行買入外幣現金的成本周轉大於外匯,所以鈔買價遠低於匯買價。銀行除貸款賺錢外,還賺這賣出和買入外匯的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