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塞普勒斯債務危機對匯率的影響

塞普勒斯債務危機對匯率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12-22 19:26:19

① 幾個經濟指標對匯率是怎麼影響的

一.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是各項經濟指標中最基本的一項,它反映了一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國民生產總值由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國民生產總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還是衰退階段,從GNP的變化中可以觀察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增長,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力也隨之增強,該國政府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增大,導致其貨幣的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國民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即表示該國的生產轉弱,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利率下降加上該國經濟表現不佳,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下降了。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就被視為進入了經濟衰退期。

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也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很多,常用的有:

1. 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商品的生產成本,即生產原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該指標對未來的消費價格的上升或下降影響很大,也是預示消費價格趨勢的指標。生產物價指數與匯率的關系非常微妙,並且反復無常,如果生產物價指數較預期的高,則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部門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種情況下該國貨幣的匯率可能會上升;但如果有關部門處於其他的考慮,沒有緊縮銀根,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就可能下跌。

2. 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城市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情況,是廣泛用來反應通貨膨脹的情況的工具,一般一百分比來表示。當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顯示通貨膨脹率上升,即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論上來說,該國貨幣應該有下降的趨勢,但很多國家都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往往同時帶來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反而會利好該國貨幣;而如果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會趨於回落,反而利淡該國貨幣了。

3. 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指的是市場零售價格的變化,是一國通貨膨脹狀況的另一種指示器。當一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個人消費增加,就可能帶來零售物價指數的上升。該指標的持續上升,就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使政府收緊貨幣供應,該國貨幣匯率上升。零售物價指數反映的是零售商品價格的平均變化,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消費物價指數是按照不同商品在消費中所佔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的,它反映的是人們生活費用的變化。

4. 批發物價指數

批發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批發價格的變化,其反映的內容與零售物價指數基本相同,其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在沒有零售物價指數的情況下,可以用批發物價指數來代替分析通貨膨脹狀況。

三.利率

當一國利率水平上升時,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增加,導致本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該國流動,而本國的資本流出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利率水平下降,則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減少,對該貨幣的需求會下降;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國外流動,而資本流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惡化,引起匯率下跌。
四.就業

就業情況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反映就業情況的指標主要有就業人數、失業率、各行業就業情況等。就業人數是與經濟同步發展的一個指標,經濟發展狀況越好,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就業人數就會隨之增加,因此就業人數的增加,反映一國經濟蓬勃發展,對該國貨幣的匯率是一個利好。

五.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包括一切從工資即社會福利或其他途徑中取得的收入總額,個人收入是個人消費的來源,反映了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將來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個人收入的變化還會影響到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匯率。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引起一個國家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進口增加和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個人收入水平的下降會引起對進口產品需求的減少,以至外匯匯率的下跌。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低於實際收入水平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反之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高於實際收入水平,則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下降。

六.工業訂單

工業訂單反映了一國工業生產和銷售情況,包括耐用品訂單和非耐用品訂單。該指標反映了製造生產情形的好壞,製造業的廠商通常是在接到訂單後才安排生產的,因此該指標也被視為下一期生產活動的預兆。當耐用品訂單大幅度減少時,反映製造業疲弱,下一期產量減少,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放緩,因此對該國貨幣不利;反之,當耐用品訂單增加時,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良好,有利於該國貨幣。

七.商業庫存和銷售

商業庫存是處於儲備狀態的商品。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不會立即通過流通領域全部進入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有一部分要儲存起來以備生產和銷售,因此工商企業保持一定數量的商業庫存是維持和擴大再生產及營業范圍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庫存量的顯著增加或減少與市場狀況和經濟興衰由直接的關系。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增加,預示著經濟發展將要受阻,有進入停滯或衰退的可能;在經濟發展低迷的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減少,則表明經濟發展有好轉的跡象。因此,商業庫存是顯示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先行指標。

八.外貿平衡數字

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各國都定期公布一定時期的貿易數字。如果一國經常出現貿易逆差,意味著國民收入流出,使國家經濟轉弱,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往往要使貨幣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因此,當一國貿易逆差擴大時,該國貨幣的匯率將會下降;反之,當外貿出現順差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有上升的趨勢。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浮動匯率對債權國,債務國的影響!

各國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度。所謂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各國政府不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比價,讓外匯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情況而波動的匯率制度。
匯率對一國的國際收支有直接影響,進而又影響國內生產、投資、價格等。因此,各國政府通過立法確定官方匯率或通過中央銀行進行干預,運用使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降值或升值的手段來保護或擴張本國的經濟利益。本國貨幣降值,可以增加本國商品出口,減少外國商品進口;本國貨幣升值,則會增加商品進口,減少商品出口。匯率變動還對資本流動、借債償債、國內物價、就業、經濟增長都有重大影響。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利率和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的波動會導致我國借用外債的單位面臨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增加財務成本。這主要包括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
外債的匯率風險是指對外舉債因匯率波動而引起的損失。匯率風險是通過外債幣種結構來傳導的。由於外債從舉債到償債之間有一段時間,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匯率變化莫測,因而匯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根據匯率風險理論,外債幣種結構單一的國家或地區所面臨的匯率風險較大。我國外債主要集中於美元和日元,債務負擔的風險分散沒有很好地體現多元化原則,美元和日元的匯率變化可能造成債務風險,增加我國的債務負擔。尤其是日元債務,因其所佔比重偏高,而在我國的出口結匯中比重偏低,近年來日元匯率起伏跌宕,不確定性增加,使我國外債承受了較大的匯率風險。例如,1990年至1992年的3年間,我國共償還日本政府貸款161.7億日元,若按日元對美元145:1計算,摺合1.1億美元,比按借款時匯率摺合的0.7億美元多支付 0.4億美元,債務負擔增加了0.6倍。

③ 數據對匯率的影響有哪些

影響外匯匯率的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國際收支:國際收支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內)與外國的全部經濟交易發生的收支總額,這是一國與其它各國之間經濟交往的記錄。

通貨膨脹差異:通貨膨脹是指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普遍上升。國內外通貨膨脹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反之,就會趨於升值。
利率:「利息率」的簡稱,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對借貸本金之比。我們需要關注各國利率政策的制定及利率的波動。
市場預期:國際金融市場的游資數額巨大,這些游資對世界各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狀況具有高度敏感性,由此產生的預期支配著游資的流動方向,對外匯市場形成巨大沖擊,預期因素是短期內影響外匯市場的最主要因素。
貨幣管理當局的干預:各國貨幣當局為了使匯率維持在政府所期望的水平上,會對外匯市場進行直接干預,以改變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這種干預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對外匯的短期走勢仍有重要影響。
在經濟數據方面,有些重要的數據可以很直觀的反應出經濟狀況的好壞,因此對於匯率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其中下面三個比較重要。
失業率:是代表經濟發展好壞的標志。失業率上升,意味著經濟增長受阻;反之,則意味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或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如果CPI大幅度上升,從短期看,有助於利率上升,從而支持匯價堅挺;從長期看,實質上是通貨貶值。
消費者消費信心指數:是指消費者消費願望的表示,指數增加,表示消費者樂意支出,對經濟增長是利好的,匯率上升;反之,則對經濟增長不利,匯率下降。
影響外匯匯率的諸多因素之間往往還存在著某種聯系,各個因素相互影響造成了行情的起伏波動,投資者還需要親自在外匯交易之中去實踐摸索,去尋找外匯行情變化的規律與基本面狀況之間的聯系。

④ 政府幹預對匯率的影響

1000字 還一分沒有 兄弟你夠摳門的啊~

我提供你個題材:日圓是最受政府幹預的貨幣 你寫寫這個

⑤ 利率下降對匯率的影響 求具體的分析~~

您好!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這里以人民幣利率下調為例來說明利率-匯率機制的傳導效應:利率下降,國內需求上升,進口需求也上升,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進口需求上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使得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加,企業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資金外流增加,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利率的下降引起外匯匯率上升、人民幣匯率下降。

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首先,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這里以人民幣利率下調為例來說明利率-匯率機制的傳導效應:利率下降,國內需求上升,進口需求也上升,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進口需求上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使得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加,企業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資金外流增加,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利率的下降引起外匯匯率上升、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上,人民幣匯率下降的效果是擴張性的: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在國外相對價格變化的影響下,由於出口擴大,在乘數作用下使國民收入得到多倍擴張,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通過收入再分配效應和資產效應導致國內需求下降;與此同時,出口企業利潤增加,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總之,人民幣利率下調造成人民幣匯率下降,對總需求的影響是雙重的。
其次,通過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間接地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一國利率上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而且,一國利率的提高,促進國際資本流入增加,而資本流出減少,使國際收支逆差減少,支持本幣匯率升高。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⑥ 外匯匯率改變對中國的外債有什麼影響(詳細解釋)

呵呵…
朋友:又是你呀!還是那個老問題。
你如果需要澳元,又可直接兌換,你用人民幣一次兌澳元好了,比人民幣-美元-澳元肯定合算。
如果你在澳洲一次用不了那麼多澳元,可部分兌澳元,部分兌美元,美元存入你在澳的銀行,待澳/美達0.75以下時再兌成澳,不過在澳兌換的手續費要多少,合算不?你自己算一下。
還不明白嗎?

⑦ 歐洲債務危機對我國的影響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歐洲債務危機導致的後果是大規模違約,導致歐元區信用下降,進一步引起各歐元持有者的拋售,歐元會大規模貶值,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就會升值

對中國的好處是進口歐盟各國商品價格更低,投資歐洲固定資產更便宜

但壞處更多,出口歐盟將嚴重影響,可能導致少數外銷企業倒閉和大規模生產線轉移國外,這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是導致大批歐元持有者拋售歐元的同時,眾所周知,世界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持的貨幣也就三種,歐元,美元,人民幣,由於美元疲軟,人民幣將是這些龐大的遊走資本唯一目的地,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大,壓力越大,遊走的投機資本投資人民幣的數量就越龐大,這樣的循環導致國內通脹越加劇,導致嚴重的經濟泡沫

所以中國是不願意看到世界主要貨幣,美元和歐元一味的貶值,同時讓自身貨幣緩慢升值,減輕升值的壓力,減少外界對人民幣快速升值的期望以減少熱錢的不斷流入,減輕經濟升溫壓力

⑧ 塞普勒斯這幾天出了什麼事情,對我在FXDD外匯賬戶交易有影響嗎!!

由於FXDD是受美國監管的經紀商,客戶的資金都存入FXDD在美國的摩根大通銀行內
所以不受塞普勒斯的影響,只是在做交易,一定要設好止損,並在周五交易結束前平倉,以免發生類似塞普勒斯事件造成的匯價跳空而造成的虧損,易利達市場作為一個專業的金融咨詢公司,易利達市場願意為您提供關於信息咨詢,交易策略研究等方面的服務

⑨ 關於國際收支狀況對匯率變動的影響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下是一些具體的細節: 總的來說,一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是決定匯率長期發展趨勢的根本原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外匯市場中,市場人士都十分關注各國的各種經濟數據,如國民經濟總產值、消費者物價指數、利率變化等。在外匯市場中,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各種數據、指標與匯率變動的關系和影響,才能進一步找尋匯率變動的規律,主動地在外匯市場尋找投資投機時機和防範外匯風險。
在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因素影響匯率變動,列舉如下: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總之,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這些因素同時起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時這個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從一段長時間來觀察,匯率變化的規律是受國際收支的狀況和通貨膨脹所制約,因而是決定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匯率政策只能起從屬作用,即助長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變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將匯率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已成為政策目標之一。通常,中央銀行運用三大政策工具來執行貨幣政策,即存款准備金政策、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投機活動只是在其它因素所決定的匯價基本趨勢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人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第二,利率。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第三,通貨膨脹。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竟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第四,政治局勢。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⑩ 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以及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原因

1、兩種貨幣幣值的對比發生變化

2、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

(二)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1、國際收支差額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直接決定著該國外供求狀況,國際收支的收入項目形成了該國的外匯供給,國際收支的支出項目形成了該國的外匯需求。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國際儲備增加,使外匯的供給大於需求;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外匯儲備減少,使外匯的供給小於需求。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直接影響匯率發生變動。

2、通貨膨脹的差異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 若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對內貶值, 則其對外價值也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反之 , 若一國發生通貨緊縮 , 物價下跌 ,該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增加 , 對內升值,則其對外價值也上升 , 本幣匯率上浮外幣匯率下跌。

從另一方面分析,由於通貨膨脹使國內物價上漲、出口商品成本增加 , 對出口不利,同時使進口商品的盈利空間增大或處於有利的價格態勢 , 刺激進口增加 , 這樣會使貿易收支惡化、外匯需求增加 , 導致本幣匯率下浮外幣匯率上浮。若存在通貨緊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有利於商品出口,會使貿易出現順差、外匯供給增加,導致本幣匯率上浮外幣匯率下浮。

利率是資金的交易價格,扣除物價上漲率後實際利率的高低決定著國際投資者投資收益的高低。當不同國家利率存在差異時(主要是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投資者為了追求較高的收益,必然把低利率貨幣兌換成高利率貨幣、流動到收益高的國家,這樣就會影響到不同貨幣的需求與供給,從而影響匯率的變動。一般而言,利率高的國家吸引外資流入,使外匯供給增加,導致外匯匯率下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 , 本國貨幣匯率下跌。利率是一國調節經濟的枉桿。利率上升,銀根緊縮 , 單位貨幣價值量增加,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 , 利率下降 , 放鬆銀根,單位貨幣價值量減少,該國貨幣匯率下降。所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高利率貨幣匯率上浮,低利率貨幣匯率下浮。

4、經濟增長率的國際差異

一國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其經濟增長率來表示,經濟增長率上升,說明該國經濟發展,繁榮景氣,經濟實力強,出口旺盛。因此該國幣值穩定,外國對該國貨幣具有信心,在國際交易中願意使用該種貨幣,該種貨幣的匯率一般會上升;反之該種貨幣匯率會下降。例如外匯市場上的交易員在預測美元匯率行情時 , 對美國定期公布的經濟增長率非常重視。

但是發展中國家情況有所不同。如果經濟發展較快,同時國民收入有較大的增長,進口需求增加,如果本國貨幣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對外匯需求量增大,在供求影響下,外匯匯率會上升,而本幣匯率會下降。

5、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

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是指一國中央銀行或多國中央銀行聯合在外匯市場上參與外匯買賣業務 , 用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或幾種主要自由兌換貨幣匯率變動的措施,它體現匯率是一種管理浮動。一般為了使匯率的波動趨於緩和 , 或者使匯率的波動限定在規定幅度之內,或者使高估的貨幣或低估的貨幣回到正常水平,就會實施外匯干預。外匯干預的結果是匯率向中央銀行的目標方向變動。

6、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

一國為增加就業、穩定物價 ,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國際收支,往往採取宏觀經濟政策對國內經濟加以調控。這些政策對經濟增長率、物價上漲率、利息率和國際收支狀況等都會產生一定影響,這樣必然會影響到匯率的變動。例如 , 實行松緊不同的貨幣政策會直接導致利息率、物價上漲率發生變化,進而對貿易收支和資本項目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匯率變化;而實行松緊不同的財政政策,也會影響到物價的變化,進而影響貿易收支和匯率。從實行浮動匯率制後 , 政府經常採取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國內經濟,從而對匯率的變動也產生明顯的影響。

7、市場預期心理

市場預期心理對匯率的影響是影響匯率變動各因素中最難把握的。它是指外匯交易者對匯率變動做出的判斷,並根據所做的判斷進行外匯買賣,引起匯率發生變動。 也就是說,人們是買進還是賣出某種外匯 , 常常取決於交易者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從而引起該種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如交易者認為美元匯率將上升、日元匯率將下降 , 便立即買進美元拋出日元,使美元需求大於供給、日元供給大於需求, 美元匯率上升、日元匯率下降;反之亦然。

8、政局的動盪和突發事件

政局的動盪和突發事件對匯率變動也有重要影響,政治形勢的變化會引起外匯市場的波動,一國政局不穩,外匯交易者為免遭損失,會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其貨幣匯率下降。一些突發事件的出現,也會影響匯率波動 , 如海灣戰爭、蘇聯解體事件, 都引起外匯市場上主要貨幣匯率的急劇波動。

二、匯率變動對經濟的主要影響

(一)制約匯率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

(二)匯率變動對一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1、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 , 從而引起一國進出口貿易發生變化 , 也就引起了貿易收支的變化。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下浮 , 即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 則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 , 抑制進口。原因有三:(1)國外對該國商品需求增加。如果該國貨幣匯率下浮 , 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就會下降 , 當出口商品具有較大價格需求彈性時 , 就會誘使國外居民增加對該國出口商品的需求 , 可能會使出口大幅度增加;(2)出口商品積極性提高。由於該國貨幣匯率的下浮 ,出口同樣數量的商品 , 換回本國貨幣的數量更多 , 增加了出口商的利潤 , 從而刺激出口的積極性;(3)進口受到抑制。如果該國貨幣匯率下浮 , 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 , 使該國商品與進口商品的性能價格比發生變化 , 購買進口商品變得不經濟 , 從而使該國居民減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 , 達到抑制進口的效果。相反 ,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浮 , 即本幣升值、外幣貶值 , 則有利於該國減少出口而擴大進口。

2、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一國貨幣匯率下浮或上浮,對該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的旅遊和其他勞務收支的狀況也會產生一些影響。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浮 , 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 , 該國的勞務商品價格相對降低 , 這對外國遊客或客戶無疑增加了吸引力 , 擴大了非貿易收入的來源。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浮 , 外國貨幣購買力相對下降 , 該國的勞務商品價格相對提高 , 就會減少非貿易收入的來源 ; 同時 , 由於本國貨幣購買力的相對提高 , 使外國勞務商品價格相對降低 , 還會刺激非貿易支出的增加。

3、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當一國貨幣匯率存在下浮趨勢時 , 資本所有者擔心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造成損失 , 就會將資本調出國外,一旦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並終止,上述資本外逃停止;相反該國貨幣匯率具有上升趨勢時 , 資本所有者為了取得貨幣匯率上浮帶來的收益,就會將資本調入該國,而一旦該國貨幣匯率上升並終止,資本流入就會停止。

4、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匯率變動會引起外匯儲備實際價值的變動; 二是匯率變動會引起一國國際收支的變動,從而引起外匯儲備變動。如果儲備貨幣的匯率上升,會增加外匯儲備的折算價值;如果儲備貨幣匯率下跌, 則會減少外匯儲備的折算價值。此外 ,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浮後處於偏低的狀態 , 則有利於出口而抑制該國進口, 導致貿易順差,會增加該國外匯儲備。由於該國存在貿易順差,其貨幣有升值的趨勢 , 就會吸引外資流入 , 又將導致資本項目的順差,也會增加該國外匯儲備。相反, 若一國貨幣匯率由於上浮處於偏高的狀態,則會形成貿易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逆差 ,會減少該國外匯儲備。

(三)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在貨幣發行量一定情況下 , 本幣匯率上升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下降。因為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 , 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在國內售價相對便宜 , 刺激進口增加 , 並帶動用進口原料生產的本國產品價格下降。另外 , 由於本幣匯率上升, 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價格升高 , 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 促使一部分出口商品轉內銷 , 增加了國內市場供給量 , 也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下降。在貨幣發行量一定的情況下 , 本幣匯率下浮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因為本幣匯率下浮 , 一方面有利於本國商品出口 , 出口商品數量增加會使國內市場供應發生缺口 , 促使價格上漲。另一方面 , 進口商品用本幣表示的價格因本幣匯率下跌而上升 , 促使進口的生產資料價格提高 , 導致以此為原料的國產商品價格上漲 , 同時 , 進口的消費資料也因本幣匯率的下浮而價格上漲 , 進口商品數量減少 , 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相對減少 , 引起國內物價總水平上漲。

2、對國內利率水平的影響

在貨幣發行量一定條件下 , 本國貨幣匯率上升 , 使國內利率總水平上升。因為本幣匯率上升 會對商品出口和資本流入產生不利的影響 , 而對商品進口和資本流出產生有利的影響 , 引起本國外匯收入減少、外匯支出增加 , 從而使國內資金總供給減少 , 引起國內利率總水平上升。相反 , 本國貨幣匯率下降 , 有利於增加本國外匯收入, 國內資金供應增加 , 導致國內利率總水平下降。因此 , 凡是貨幣匯率高估而有逆差的國家 , 其國內利率水平必偏高 ; 凡是貨幣匯率低估而有順差的國家 , 其國內利率水平必偏低。

3、對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本幣匯率下跌 , 有利於出口而不利於進口 , 從而有利於本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 促進國內就業崗位增多和國民收入增加;反之,由於本國貨幣匯率上升 , 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 , 限制了本國經濟的發展 , 必然減少國內就業量和國民收入。在經濟進入相對過剩、國內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 , 許多國家不時採用各種措施降低本國貨幣匯率,以達到增加國民收入和充分就業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塞普勒斯債務危機對匯率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富華證券投資集團 瀏覽:989
金融機構如何開放徵信信息 瀏覽:254
杭州有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97
收國外傭金費用可以嗎 瀏覽:132
民間融資機構經營許可證 瀏覽:686
東海期貨有限公司 瀏覽:179
2017年4月eth價格多少 瀏覽:839
貸款寶是什麼 瀏覽:862
美元對澳大利亞幣匯率查詢 瀏覽:228
陸金所傭金查詢 瀏覽:442
銀行理財代銷產品能投資嗎 瀏覽:214
浙江登峰集團破產 瀏覽:870
證券公司設立的條件包括 瀏覽:121
平安的保險傭金是屬於工資么 瀏覽:206
18年人保車險傭金 瀏覽:147
江蘇舜天集團創業有限公司 瀏覽:309
信託資管稅 瀏覽:968
信託銀行的日語 瀏覽:223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宣傳活動 瀏覽:555
理財中屬於基金公司的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