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用購買力平價假說解釋匯率決定

用購買力平價假說解釋匯率決定

發布時間:2021-12-23 21:29:31

Ⅰ 購買力平價理論說明匯率如何決定

購買力平價理論說明匯率是由兩種貨幣各自在發行國的購買力決定的。
購買力平價說(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稱PPP理論,起源較早,後來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G•Cassel)於1922年在《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書中加以系統闡述,是匯率理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一價定律是購買力平價說的基本假設前提。
該理論認為,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從靜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匯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某一段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變動率之比。實際上,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貨幣的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Ⅱ 結合購買力評價理論分析匯率的長期波動 急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理論表明經過換算後的兩國匯率應該相等,比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6,那麼一個物品在美國為1美元,在中國就為6人民幣,只有這樣才會平衡。兩國的價格給定後就能因此推出匯率,這宗決定匯率的方法是在長期內才成立的,因為匯率的短期波動還受到一個國家政治,利率等等的變動影響,短期內更適合用利率平價理論。
基於上面的規則,當一國物價上漲時由剛才的6變為12,比如中國物價上漲時,預期未來的匯率變動是匯率上升為12,本幣貶值,但這是基於長期的理論,所以短期不成立,正如現在人民幣對外匯率有升值的壓力和趨勢一樣。

Ⅲ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基本的什麼決定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關於匯率決定的一種理論。
人們對外國貨幣的需求是由於用它可以購買外國的商品和勞務,外國人需要其本國貨幣也是因為用它可以購買其國內的商品和勞務。因此,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交換,就等於本國與外國購買力的交換。所以,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決定於兩種貨幣的購買力比率。由於購買力實際上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因此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表示。這就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Ⅳ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核心觀點

本國人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或外國人之所以需要本國貨幣,是因為這兩種貨幣在各發行國均具有對商品的購買力;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就是決定匯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據」;匯率的變化也是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的變化而決定的,即匯率的漲落是貨幣購買力變化的結果。這個理論又分兩部分:
1.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 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而購買力的大小是通過物價水平體現出來的。根據這一關系式,本國物價上漲將意味著本國貨幣相對外國貨幣的貶值。相對購買力平價彌補了絕對購買力平價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觀點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兩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將根據兩國通脹率的差異而進行相應地調整。它表明兩國間的相對通貨膨脹決定兩種貨幣間的均衡匯率。從總體上看,購買力平價理論較為合理地解釋了匯率的決定基礎,雖然它忽略了國際資本流動等其他因素對匯率的影響,但該學說至今仍受到西方經濟學者的重視,在基礎分析中被廣泛地應用於預測匯率走勢的數學模型。
絕對購買力平價是購買力平價的早期理論。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在一定的時點上,兩國貨幣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價指數的倒數來表示各自的貨幣購買力的話,則兩國貨幣匯率決定於兩國一般物價水平之比。用表示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Pa和Pb分別表示本國和外國一般物價的絕對水平,則絕對購買力平價公式為:
Ra=Pa/Pb或Pb=Pa/Ra Ra:代表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的匯率
Pa:代表本國物價指數Pb:代表外國物價指數 它說明的是在某一時點上匯率的決定,決定的主要因素即為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
2.相對購買力平價:是指不同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認為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國家之間貨幣購買力或物價的相對變化;同匯率處於均衡的時期相比,當兩國購買力比率發生變化。則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就必須調整。
相對購買力平價表示一段時期內匯率的變動,並考慮到了通貨膨脹因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各國在戰爭期間濫發不兌現銀行券,導致了通貨膨脹及物價上漲,這促使經濟學家對絕對購買力平價進行修正。他們認為,匯率應該反映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化,原因在於通貨膨脹會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國貨幣的購買力。因此,當兩種貨幣都發生通貨膨脹時,它們的名義匯率等於其過去的匯率乘以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商。即相對購買力平價說明的是某一時期匯率的變動,即兩個時點的匯率之比等於兩國一般物價指數之比。用e0和et分別表示基期匯率和報告期匯率,Pld和Plf分別表示報告期本國和外國的一般物價指數,則相對購買力平價公式為:
本國貨幣購買力變化率
本國貨幣新匯率=本國貨幣舊匯率×外國貨幣購買力變化率
本國物價指數
=本國貨幣舊匯率×外國物價指數
3、絕對購買力平價與相對購買力平價的關系
如果絕對購買力平價成立,相對購買力平價一定成立,因為物價指數就是兩個時點物價絕對水平之比,反過來,如果相對購買力平價成立,絕對購買力平價不一定成立,例如,基期和報告期的匯率都等於絕對購買力平價的二分之一,這時相對購買力平價成立,但是絕對購買力平價不成立。

Ⅳ 如何理解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說又稱PPP理論,是匯率理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一價定律是購買力平價說的基本假設前提。該理論認為,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從靜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匯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某一段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變動率之比。實際上,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貨幣的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舉例:絕對購買力平價:同樣的一包方便麵,在中國購買需要6元人民幣,在美元購買是1美元,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1美元=6人民幣.
相對購買力平價:方便麵在中國漲價了,變為8元人民幣,在美國也漲價了,變為1.1美元,匯率為:1美元=8/1.1=7.2727人民幣

Ⅵ 購買力平價理論及意義是什麼

這一理論被稱為購買力平價說(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簡稱PPP理論)。購買力評價說分為兩種形式:絕對購買力平價(AbsolutePPP)和相對購買力平價(RelativePPP)。
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而購買力的大小是通過物價水平體現出來的。根據這一關系式,本國物價上漲將意味著本國貨幣相對外國貨幣的貶值.相對購買力平價彌補了絕對購買力平價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觀點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兩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將根據兩國通脹率的差異而進行相應地調整。 它表明兩國間的相對通貨膨脹決定兩種貨幣間的均衡匯率。從總體上看,購買力平價理論較為合理地解釋了匯率的決定基礎,雖然它忽略了國際資本流動等其他因素對匯率的影響,但該學說至盡仍受到西方經濟學者的重視,在基礎分析中被廣泛地應用於預測匯率走勢的數學模型。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利,研究和比較各國不同的貨幣之間購買力關系的理論。瑞典學者較早就研究了購買力平價方面的問題。瑞典於1745--1777年曾脫離鑄幣平價而實行過浮動匯率,此後匯率劇烈波動。政府企圖通過干預保持匯率的穩定,但屢遭失敗。另外,由於瑞典參加了長達7年的英法戰爭,使國內通貨膨脹加劇。在這種背景下,以克里斯蒂爾尼為代表的非官方經濟學家提出了匯率貶值是因貨幣購買力下降所致的觀點。這是購買力平價的早期觀點。
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人們對外國貨幣的需求是由於用它可以購買外國的商品和勞務,外國人需要其本國貨幣也是因為用它可以購買其國內的商品和勞務。因此,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交換,就等於本國與外國購買力的交換。所以,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決定於兩種貨幣的購買力比率。由於購買力實際上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因此兩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表示。這就是購買力平價說。從表現形式上來看,購買力平價說有兩利,定義,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
絕對購買力平價是購買力平價的早期理論。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在一定的時點上,兩國貨幣匯率決定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價指數的倒數來表示各自的貨幣購買力的話,則兩國貨幣匯率決定於兩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商。用公式表示為:R = PA/PBR為絕對購買力平價下的匯率;PA、PB為A、B兩國的一般物價水平。
相對購買力平價在表示一段時期內匯率的變動時考慮到了通貨膨脹因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各國在戰爭期間濫發不兌現銀行券,導致了通貨膨脹及物價上漲,這促使經濟學家對絕對購買力平價進行修正。他們認為,匯率應該反映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化,原因在於通貨膨脹會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國貨幣的購買力。因此,當兩種貨幣都發生通貨膨脹時,它們的名義匯率等於其過去的匯率乘以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商。用公式表示為:
R1 = R0IA/IB
R1購買力平價理論產生以來,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這使它成為現在最重要的匯率理論之一。購買力平價理論具有很強的合理性。兩國貨幣的購買力可以決定兩國貨幣匯率,這實際上是從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這個層次上去分析匯率決定的。這抓住了匯率決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確的。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如果商品價值量既定,則兩國紙幣購買力的差異實際上代表了兩國貨幣所體現的價值量的差異。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就是兩國貨幣價值量之比。因而兩國貨幣兌換的匯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表現出來。
購買力平價決定了匯率的長期趨勢。不考慮短期內影響匯率波動的各種短期因素,從長期來看,匯率的走勢與購買力平價的趨勢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購買力平價為長期匯率走勢的預測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方法。

Ⅶ 為什麼用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利率平價理論計算出的匯率與實際匯率不一致

因為實際匯率源於資本流動 而市場是決定匯率的最終力量 供需決定貨幣的價格

閱讀全文

與用購買力平價假說解釋匯率決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海期貨有限公司 瀏覽:179
2017年4月eth價格多少 瀏覽:839
貸款寶是什麼 瀏覽:862
美元對澳大利亞幣匯率查詢 瀏覽:228
陸金所傭金查詢 瀏覽:442
銀行理財代銷產品能投資嗎 瀏覽:214
浙江登峰集團破產 瀏覽:870
證券公司設立的條件包括 瀏覽:121
平安的保險傭金是屬於工資么 瀏覽:206
18年人保車險傭金 瀏覽:147
江蘇舜天集團創業有限公司 瀏覽:309
信託資管稅 瀏覽:968
信託銀行的日語 瀏覽:223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宣傳活動 瀏覽:555
理財中屬於基金公司的 瀏覽:830
適合新手的基金理財 瀏覽:770
paypal付美元匯率 瀏覽:548
平安鑫誠理財有限公司 瀏覽:274
期貨計算題視頻百度雲 瀏覽:881
大陸去香港做外匯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