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行公布的外匯牌價中的基準價和中間價有什麼區別
糾正一下,是鈔買價高於匯買價。這是中行公布的外匯牌價表: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㈡ 外匯匯率中間價是怎麼算出來的
幣種 匯買、匯賣中間價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發布時間
美元(USD) 623.05 621.80 616.82 624.30 2013年01月04日 15:28:10
以上為工行100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報價。
按此報價為例,
美元的賣出價是624.30,現鈔價與現匯價相同。
美元的現匯買入價為621.80。
美元的匯買、匯賣中間價=(現匯買入價+現匯賣出價)/2
即,美元的匯買、匯賣中間價=(621.80+624.30)/2=623.05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㈢ 外幣的賣出價、基準價、中行折算價都代表什麼意思
(購匯憑單上這么寫的) 現匯買入價是指銀行買入客戶手中的外幣現匯的價格 現鈔買入價是指銀行買入客戶手中的外幣現鈔的價格 這兩個價格分別在客戶將所持有的外幣現匯和現鈔兌換為人民幣(結匯)時使用。 賣出價則是銀行賣出其准貨幣的匯率。是指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價格,在客戶購匯時使用。 中行折算價是中行內部使用的,對於一般客戶沒有作用。
㈣ 外匯基準價是什麼意思
現匯買入價:
指銀行買入外幣現匯、客戶賣出外幣現匯的價格。
現鈔買入價:
指銀行買入外幣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鈔的價格。
現匯賣出價:
是銀行賣出其准貨幣的匯率。是指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價格,在客戶購匯時使用。這和現匯買入價剛好是相反的概念,賣出價和買入價中間的差價就是銀行所有的利潤。
外匯基準價:
1994年到至今,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加權平均價,作為交易基準匯價。銀行與客戶間的外匯交易可在基準±0.0025范圍內浮動,銀行間外匯交易可在基準價±0..003范圍內浮動。同時,實現匯率並軌,實行單一匯率制.
外匯中間價:
打個比方你所持有的人民幣,如果要兌換成外匯,銀行會按照一定的匯率,幫你兌換,這個匯率被稱為賣出價,而如果你想把外匯換成人民幣,銀行又會按照一定的匯率買入你的外匯,這個匯率被稱為買入價,但是當天的賣出價和買入價,賣出價都是高於買入價,因為外匯買賣有風險,銀行必須通過此獲得利潤抵禦風險,而賣出價和買入價的平均值,就被稱為外匯中間價
其次,現鈔價是外匯銀行賣賣現鈔時使用的價格,此時現鈔是指外匯現金(鈔票),而不是國外銀行存款。
再次,由於現匯與現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銀行買入現匯時,可以直接將其所買進的外匯劃撥到其國外銀行賬戶中,沒有利息損失,而買進外幣現鈔時需在本銀行庫存中保留一段時間,以湊齊足夠多的外幣現鈔後(如100萬美元)才能存到其他銀行獲取利息,故銀行買進外幣現鈔相對於買進現匯有利息損失,這部分損失當然由賣出外幣現鈔的一方承擔,故銀行的報價中,現鈔買入價肯定低於現匯買入價,這一規律永遠不會變,正如存款利率永遠低於貸款利率一樣。
最後,現鈔賣出價與現匯賣出價是一致的,因為這種情況下,對銀行來說沒有利息損失,是不是?故銀行單獨標明現鈔買入價,而沒有現鈔賣出價。
所以說,如果你手中的美元資產不是以國外銀行存款或外幣支付憑證(如匯票、本票、電匯憑證等)的形式存在,就應該使用現鈔買入價,要損失一點。
如果您把現匯賣給銀行,就是把您在國外銀行的外匯存款賣給銀行。這筆外匯存款從您賣給銀行的那一刻起,就從您的名下轉移到銀行的名下。銀行只要做相應帳務處理,就可以馬上得到這筆在國外銀行的外匯存款,並可以馬上開始計算利息。
如果銀行買入的是現鈔,由於外幣現鈔不能在交易的當地流通使用,需要把現鈔運往國外,所以它不僅不能立即獲得存款和利息,而且還得支付費用保管現鈔。等到現鈔積累到足夠數量,銀行才能把這些外幣現鈔運送到國外,存在國外的銀行里。直到此時,銀行才能獲得在國外銀行的外匯存款並開始獲得利息。銀行收兌外幣現鈔需要支付的具體費用包括:現鈔管理費、運輸費、保險費、包裝費等、這些費用就反映在現鈔買入價低於現匯買入價的差額里。
基準價:基準價是人民銀行公布的一種中間價,其他商業銀行可在基準價基礎上,按照人行規定的浮動范圍制定自己的買入、賣出價。
㈤ 匯率是按照哪個價格算
現匯買入價 是當時的正確價格.但是你要考慮到以後匯率的變化問題,所以一般你們是要賺點的較長一段時間的你們認為可以賺錢的固定匯率.要問問你們以前的一貫用法.
㈥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中賣出價,基準價,中行折算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由於各幣種現匯和現鈔業務成本不同,如現鈔業務還包含押運、安保等成本支出,故現鈔賣出價高於現匯賣出價。因盡可能的滿足客戶需求,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行部分幣種現鈔賣出價與現匯賣出價保持一致。
對於目前客戶購匯時存在現匯賣價及現鈔賣價不同的幣種,客戶在各渠道進行購匯時需要明確購匯用途(匯款、存款或提取現鈔等),需要根據客戶購匯用途提供購匯價格。
總行門戶網站顯示的「中行折算價」為我行內部會計核算使用價格,一日一價。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㈦ 請教外匯問題,什麼是基準價中間價中行折算價謝謝
中間價=(現匯買入價+現匯賣出價)/2
基準價是人民銀行公布的一種中間價,其他商業銀行可在基準價基礎上,按照人行規定的浮動范圍制定自己的買入、賣出價。
中行折算價,央行只公布部分外幣的基準價,沒有基準價的,那麼中行自己算一個基準價出來,就叫中行折算價,相當於是一個基礎價格
㈧ 國際匯率如何定價
匯率的關鍵因素:
1、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2、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
3、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4、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
5、金融資產說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㈨ 匯率折算是按買入價還是賣出價還是中行的基準價謝謝回答!
你要去銀行買外匯,是按銀行的賣出價(高的那個價格)算
你要賣外匯給銀行,是按買入價算(低的價錢)
你不買也不賣,一半是按中間價算
㈩ 匯率賣出價,基準價,中行折算價是什麼意思
賣出價:offer rate,是指銀行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
基準價:又稱匯率中間價,middle rate,即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價,匯率中間價=(現匯買入價+賣出價)/ 2,一般由央行公布。
中行折算價:中行根據基準價及自身情況確定的中間價,相當於是該銀行公布的基準價。
通俗地說,現匯買入價就是銀行帳戶里有外幣、要換人民幣的價格;現鈔買入價就是用外幣現鈔換人民幣的價格;賣出價就是用人民幣換外匯的價格,不分現匯和現鈔;基準價由央行公布;中行折算價由中行自己確定。
中行折算價是炒匯中的名詞,中行折算價相當於是基準價,沒有基準價的,中行自己折算出的中間價。中行折算牌價是中行內部使用的中間價。主要用於內部會計核算時的各貨幣之間的折算,同時也用於外匯買後內部的平倉,計算該業務的損益。
中行折算價是中行本行用來核算外幣資產的價格。如果你有通過中國銀行辦理美元兌換為人民幣的話,那麼應該適用現鈔/現匯買入價,而非該中行折算價。
網路——基準價
網路——匯率中間價
網路——賣出價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