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幣匯率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從長期來看,匯率主要取決於商品在本國的價格與在外國的價格的對比關系。以一種商品為例,如果1單位商品在美國生產需要5美元,在中國生產需要50元人民幣,則就這單位商品而言,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就是5:50,即1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匯率則是所有進出口商品本國價格與外國價格的相對比價。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❷ 談談你對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看法或認識!!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再創新高,但《中銀經濟月刊》報告指,聯系匯率在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下運作正常,故金融管理局暫時毋須進行匯市干預。
❸ 對當前人民幣匯率的看法
人民幣匯率,實際上主要指的是對美元的匯率.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連續多年保持國際貿易的順差,外匯儲備目前已達到了1.2萬億dollar.如果僅按照經濟發展的規模與速度,人民幣與美元保持在1:8應當是比較合理的,但由於美國,十幾年來,先後對伊拉克、南斯拉夫、阿富漢等國家和地區發動了三次比較大規模的戰爭,導致美國經濟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發展相對遲緩,但美國政府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因中國經濟的逐步強大,而將自身存在的巨大的貿易逆差歸結到中國。由於美國帶頭對中國施壓,使世界許多國家,包括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日本一些發達國家,甚至一些東南亞及南美的一些小國都對中國施加壓力。為了保持比較正常的國際貿易環境,同時,也展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從2006年開始,放寬了人民幣的匯率管制,從1美元兌8.2元人民幣上升到當前的7.5人民幣。應該說,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放寬是有節制的,在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基本上沒有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對於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也沒有過多的影響,當然,這種表現只是目前所看到的。人民幣升值的後續效應仍在發酵當中,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上漲後,由於貨幣升值,產品在國內價格沒有明顯波動的情況下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國內失業率有所上升,也還有其他一些效應。我們應當看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同時,也應該看到,人民幣匯率上漲,表明我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人民幣對外價值的提高趨硬,也要求我們在出口時,應盡量爭取按此種硬幣計價,以取得匯率上浮帶來的好處。
❹ 有關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的文章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lumn/waihui/index.html
❺ 人民幣匯率的學者觀點
焦點:人民幣匯率漲跌有跡可循市場化波動反令投資者變冷靜
路透香港5月27日 - 市場從瘋狂到理性,只需一個811匯改的洗禮。是的,盡管目前美元加息預期再起、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在,但在人民幣兌美元逼近前期低點的當下,整個市場卻表現冷靜,不得不令人感嘆:811匯改驚險一跳的人民幣,目前已沖過險灘步入市場化波動的另一重天地。
恰如一位中資大行交易員所描繪的:人民幣目前可謂輕舟已過萬重山。匯改前的人民幣,只是圍著美元這顆恆星旋轉的行星;現在,已經變成與美元、歐元等保持相對平衡狀態的恆星了。
而這種變化,則令市場對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預期更依賴於宏觀基本面,從而使投資者保持更多理性,大幅減弱了匯改之前的迷茫與匯改伊始的情緒化影響因素。
「說實話,境外的貶值預期並沒有消退,但更加理性了。因為市場是可預期的,至少預測人民幣中間價更精準了。」華僑銀行資深人民幣投資分析專家謝棟銘就表示。
花旗銀行中國區資金交易部主管姚振華則指出,811匯改以後,該行對人民幣中間價的每日測算跟央行公布的實際值吻合度很高,而市場價與中間價的偏離也很小。
「今年以來,央行確實是根據與市場溝通的規則,要求報價行來計算和發布中間價的。」他稱。
「這表明了中間價對即期價格的聯動和指導效應。」姚振華稱。
央行在本月公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
**市場化反而更利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預期**
另有美資投行的交易員也表示,目前的人民幣市場相當淡靜,在整個市場弄清楚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後,海外市場的瘋狂炒作熱情反而偃旗息鼓了。
「兌美元的單邊不太好炒了...,一籃子匯率里有美元、歐元、日圓,以及新興市場貨幣,中間價的變化顯得更復雜,市場化程度太高了。」他稱。
在中間價符合央行提出的形成邏輯後,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與即期匯率的相關性就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個問題。簡單說,即期價格與中間價的偏離度,就變成中間價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因素。
根據花旗銀行的數據紀錄,自3月份至今的61個交易日中,有35個交易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處於當日即期交易價格區間內;有59個交易日中間價不偏離當日即期交易價格區間0.1%。
「這足以證明中間價對即期價格的聯動和指導效應。」姚振華稱。
**兌美元貶值幅度溫和**
在人民幣匯率的漲跌有跡可循之後,市場對其未來的走勢則更多地集中在了基本面的分析上。特別是對美元的走勢分析,則成為金融市場重點關注的對象。
「現在市場不再會像1月份那次,覺得人民幣會大幅貶值或者一次性貶值,比較接受目前這種兌美元溫和貶值。」謝棟銘稱。
他稱,人民幣和其他亞洲貨幣沒啥區別,屬於跟著美元大趨勢變化。目前總體還是看多美元,所以今年相對應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會到6.6-6.7之間。
對於美元未來的走勢,香港中文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前美聯儲達拉斯高級經濟學家王健在接受路透專訪時則表示,美元目前處在第三個升值周期,已經達到上一個周期的高位,也算是歷史高位,而且美元升值的影響已經傳導到實體經濟,所以繼續大幅升值的動能不足。
「我上周在美國很很多海外基金經理聊過,他們認為中國經濟雖然放緩,但是即便增速下滑到5%-6%,依然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美國近幾年的經濟增速只有2%左右。」他稱,「所以他們認為,如果此時撤出中國,會喪失比較好的機會。」
而對於人民幣匯率今年波動引發的換匯潮,王健認為,目前人民幣是從固定匯率向浮動匯率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可能還不習慣波動,稍微貶值一點,就導致國內很多人把人民幣換成美元。
「但像美國和加拿大,匯率波動非常大,人們並沒有頻繁的把資產從一種貨幣換成另一種貨幣,因為他們都習慣了。」他稱。(完)
❻ 現行的人民幣匯率有什麼特點
人民幣對美元在一定的階段是總體穩定的,其中有一部分時間是貶值的,現在來看是升值居多
在2005-2006一般在8左右,2007-2008是7,2009年基本穩定在6.8
現在升值到6.48左右
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升值的比較多,貶值的比較少
❼ 辨析題.關於人民幣匯率的。
思路
1人民幣匯率降低的具體影響
指出在短期內對國家有積極影響,如利於出口.再說從長期看,對國家和人民都是不利的(注意要運用材料)
2匯率升高(思路同上)
3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及其意義
4觀點錯誤
(答案要你自己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