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杠桿原理計算時 人在左邊的重和距離不是應該是動力乘動力臂嗎。可以換成阻力乘阻力臂可以換來換去的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啊……這是平衡定理……那麼粗的【解】字的隔壁不是寫著這條定理嗎……
『貳』 如何通過實驗證明杠桿平衡條件在普遍情況下應該是「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2)寫出實驗步驟
力矩平衡
天平平衡時:
F1*L1=F2*L2
由於天平平衡時L1=L2
所以F1=F2
這時F1=被測物體的質量*g(重力加速度)
F2=砝碼的質量*g(重力加速度)
可以看出被測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
證畢
『叄』 杠桿的動力乘動力臂 他們的單位是什麼
動力N(牛)動力臂m(米)啊
默認都是國際單位嘛。。。
乘在一起就是N·m(牛·米)嘛。。。
『肆』 動力乘動力臂的積比阻力乘阻力臂的積小的杠桿一定是費力杠桿嗎要解析
不是,費力杠桿是動力大於阻力,但是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大於阻力乘阻力臂不一定說明動力就大於阻力,也可能是動力小於阻力,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所以說動力乘動力臂的積比阻力乘阻力臂的積小的杠桿不一定是費力杠桿
『伍』 證明動力與動力臂的關系的實驗
1、鐵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取數目相同的兩組鉤碼,一組做動力,另一組做阻力,把它們分別掛在杠桿的兩臂上,先把動力臂長度固定,改變阻力臂的長度直到杠桿平衡.這樣做3—4次,看每次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是否相等.
3、在杠桿兩臂分別掛上兩個和四個鉤碼,改變阻力臂長度直到杠桿平衡,改變動力臂長度重復實驗,看每次的動力乘以動力臂與阻力乘以阻力臂的乘積有何關系.
4、在杠桿的一臂掛上三個鉤碼做動力,在同一臂上用彈簧測力計向上拉杠桿作為阻力,杠桿平衡後,計下測力計的示數以及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數值,這樣,在不同的位置上做幾次,看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與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有何關系
5、在表格中計下實驗數據
6、分析得到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乘以動力臂與阻力乘以阻力臂的乘積相等.
求採納,謝謝
『陸』 (物理,杠桿)為什麼動力乘動力臂等於阻力乘阻力臂
這是由「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得出的結論
實驗中的力,演示了垂直杠桿和不垂直杠桿的情況,因此得出結論有普遍意義,如果還不清楚,建議好好看看實驗
『柒』 為什麼當杠桿平衡時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
同學,也就是說當杠桿的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時,杠桿才能平衡,平衡就是靜止或者勻速的擺動,杠桿平衡時,兩邊力大小不用一定相等,可以用很小的力翹起很大的石頭,當知道其中三個量時候,就可以用公式求出第四個物理量,你說這個公式有沒有用?
不懂追問吧,同學
『捌』 物理中杠桿為什麼動力乘動力臂等於阻力乘阻力臂
杠桿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般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杠桿,也找不到那個立足點和支點。所以撬動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個假想。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
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
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
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玖』 動力乘動力臂阻力乘阻力臂是什麼
【動力乘以動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是杠桿平衡條件——是由大量實驗歸納總結出來的實驗結論,——是一個事實!
也可以這樣理一個由固定轉軸的硬桿,在固定點以外的地方施加一個力,這個桿就要轉動.為了使它不轉動(或勻速轉動),就要在桿上的其他位置,施加一個能讓它反向轉動的力,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後,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了——如此多次試驗,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就得出了這個規律——杠桿平衡(原理)條件.
固定點(轉軸)叫支點!
支點到力的作用線間距離叫力臂!
每一個力都對應一個力臂!
而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
——定滑輪——是等臂杠桿的變形——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改變動力方向!
——動滑輪——是一個動力臂等於阻力臂二倍(不等臂)的省力杠桿之變形——可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
——滑輪組——是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組合使用,以達既省力,又改變動力方向的目的!
滑輪組中,只用杠桿平衡條件解釋省力和不省力的原因,一般應用時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沒那麼難啊!——不懂再問!
僅供參考!
『拾』 求杠桿的計算公式 求動力、阻力、動力臂長度、阻力臂長度的各個計算公式.
你好!回答你的問題如下:
設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長度L1、阻力臂長度L2,則
杠桿原理關系式為:F1L1=F2L2
可有以下四種變換式:
F1=F2L2/L1
F2=F1L1/L2
L1=F2L2/F1
L2=F1L1/F2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