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杠桿效應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的概述:
杠桿效應名片: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1.定義
財務管理中存在著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杠桿效應,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
2.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的形式
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
Ⅱ 期貨的杠桿效應是什麼意思
說法一:
杠桿效應是期貨投資的魅力所在。所謂杠桿效應,簡單說就是「以一博十」,投資者用少量資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額收益;當然,伴隨著高額收益的是同樣的高額損失。期貨之所以會有杠桿效應,是因為目前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交易,投資者不需要支付全部資金就可以完成期貨交易。目前國內期貨交易所實行的保證金比例為5%——15%。
舉例來說,投資者A投資10萬元進行期貨投資,A的主要交易目的就是短線投機,假定期貨交易所規定的初始保證金是10%。A於2月1日以1萬元∕份的價格買入5月1日到期的大豆合約,由於初始保證金是10%,因此此時A可以買入100份總價值為100萬的大豆合約。2月2日,如果該大豆合約價格上漲10%,A將大豆合約賣出,則A的資金變成1.1×100-100×(1-10%)=20萬,收益率100%,遠遠高於股市等其他投資方式的回報。當然,如果價格下跌10%的話,A的收益率將為-100%,如果A不增加保證金的話,將面臨被期貨交易所強制平倉的危險。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出,期貨杠桿效應是把「雙刃劍」,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隨時可能使投資者承受巨大損失。
說法二:
由於期貨是保證金交易,就是說,你只需要出一定比例的錢就可以做全部的買賣了。例如:假設銅每噸20000元,一手=5噸,那麼一手單子的總價值就是5*20000=100000,如果保證金比例是10%,那麼你只需要有1萬做保證金就可以買入或賣出1手銅了。但是虧,盈都還是按一手單子貨物的全價算,如果銅價跌到19000,那麼5*19000=95000,如果這個時候平倉的話就是輸贏5000元,相對1萬的本金來說就是輸贏50%了。所以說期貨的杠桿是指1/保證金比例,保證金比例越高那麼杠桿越低,反之,保證金比例越低杠桿越高。正規的期貨品種杠桿倍數應該是大概8~12倍左右。一句話,杠桿效應就是有放大輸贏倍數的作用。
Ⅲ 什麼叫杠桿效應
您好!1。保證金margins
在證券市場融資購買證券時,投資者所需繳納的自備款。 2.保證金也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保證合同的履行,而留存於對方或提存於第三人的金錢。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流行的保證金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合同當事人為保證其債權的實現而要求另一方提供的保證金。如建築施工合同中,建設方在工程結算時依工程保修條款的約定將應付的部分工程款留作保修金,用來保證施工方保修義務的履行;如出現工程質量問題而施工方不予修理,建設方可使用保修金自行修理或請第三人修理。另一種形式的保證金,是雙方在合同成立時候,為保證各自義務的履行而向共同認可的第三人(通常為公證機關)提存的保證金。而任何一方在其合同義務全部履行前均不得取走保證金。如一方違約,另一方可從保證金中獲得違約金或賠償金。
可見,保證金也具有類似定金一樣的擔保合同實現的作用。但就定金的功能而言,並不只限於我國《民法通則》和《擔保法》規定的,只將定金作為債履行的一種擔保方式。實踐中,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定金的作用功能。定金依其給付目的,可以作為合同訂立的保證、合同生效的條件、合同成立的證明、或者合同解除的代價。因此,定金除了具有擔保債履行的功能外,還具有立約功能、成約功能、證約功能和維護合同關系、預防隨意毀約的功能。而這些功能是保證金不具備的。
還應看到,保證金留存或提存的時間和數額是沒有限制的。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在合同履行前、合同履行過程中皆可;保證金的數額可以相當於債務額,並不像定金那樣,其總額不得超過主合同總價款的20%,而且必須是在合同約定時或者合同簽訂前給付。
期貨的交易都是用杠桿效益 股指期貨一樣 所謂的杠桿效應其實就是指保證金制度比如股指期貨 股指中一個點是300元 那麼比如現在的滬深300指數是3100點 那麼按正常交易 一手的價格應該是3100*300=9300000 但是股指期貨採用保證金制度 股指的保證金比例現在沒有明確規定 我們假設保證金比例是10% 那麼 用9300000*10%=930000 一手 這樣就形成了杠桿效應用10%的資金去操作100%的貨物關於盈利虧損比如 你在3100的時候做了一手多單 那麼 在他漲到3200的時候你平倉 你的盈利就是(3200-3100)*300=30000 反則虧損
Ⅳ 如何理解杠桿效應
窗口效應就是用小小的力氣就可以撬動一個很了不起的一個事情。就像以力氣借力氣。我覺得這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Ⅳ 什麼叫杠桿效應
你好,杠桿,將借到的貨幣追加到用於投資的現有資金上;杠桿率,資產與銀行資本的比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認證股的吸引之處,在於能以小博大。投資者只須投入少量資金,便有機會爭取到與投資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報率。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杠桿反映投資正股相對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比例。假設杠桿比率為10倍,這只說明投資認股證的成本是投資正股的十分之一,並不表示當正股上升1%,該認股證的價格會上升10%。
Ⅵ 金融衍生品里的杠桿效應什麼意思
Ⅶ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哪幾種,各自的含義是什麼
財務杠桿效應是由於固定性資本成本(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企業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於特定固定支出或費用,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它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1):只要企業存在固定資本成本,每股收益的變動率就會大於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就存在財務杠桿效應。(2):不同的息稅前利潤水平具有不同的財務杠桿程度(息稅前利潤水平越高,財務杠桿程度越低)——用財務杠桿系數(DFL)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