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一下高手,自由現金流是如何計算的,可否舉例說明拜謝了!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 =(稅後凈利潤 + 利息費用 + 非現金支出)- 營運資本追加 - 資本性支出
這個只是最原始的公式,繼續分解得出: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1-稅率t)×息稅前利潤(EBIT)+折舊-資本性支出(CAPX)-凈營運資金(NWC)的變化
這個就是最原始的計算FCFF的公式。
其中:息稅前利潤(EBIT)=扣除利息、稅金前的利潤,也就是扣除利息開支和應繳稅金前的凈利潤。
具體還可以將公式轉變為: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1-稅率t)× 息前稅前及折舊前的利潤(EBITD)+稅率t×折舊-資本性支出(CAPX)-凈營運資金(NWC)的變化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1-稅率t)× 息稅前利潤(EBITD)-凈資產(NA)的變化
其中:息前稅前及折舊前的利潤(EBITD)= 息稅前利潤+折舊
凈營運資金的變化有時稱為凈營運資金中的投資
② wacc的折現現金流是公司自由現金流還是無杠桿現金流
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即無杠桿自由現金流對應的折現率TV 無杠桿自由現金流的終值在企業價值。
③ 籌資活動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有關系嗎
自由現金流量=(稅後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一(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很簡單的說就是 利潤+折舊-投資 就是自由現金流 關於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2.借款收到的現金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指在現金流量表的三大塊 [ 經營活動 投資活動 籌資活動 ]中的廣義現金的增加額.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期末(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初期(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④ 國泰安中的公司自由現金流(原有)如何理解
就是你所說的那個公式來計算一下就可以了
⑤ 如何計算自由現金流
首先,應該是稅後利潤+利息
①息稅前利潤加折舊減去所得稅是經營性現金流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計算自由現金流量時,負債的利息費用不應當作為扣除項目,而扣除的納稅額反映的是在沒有利息扣除情況下的支付額。
②資本性支出是企業為了維護或擴展其經營活動必須安排的固定資產投資,以此保證未來企業價值的增長。在許多現金流量預測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各期資本支出與各期的折舊額相等。事實上,資本支出與折舊額兩者之間的關系極為復雜,比如,在高速增長期,資本支出通常大於其折舊額,而處於穩定增長階段,資本性支出和折舊額就比較接近。因此,人們便假設那些穩定增長企業的折舊額與資本支出兩者相等,從而簡化了財務估價過程。
③營運資本是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差額。企業的性質不同,所需營運資本的數量也不同,例如,零售企業所需營運資本會超過一般的製造業。此外,營運資本的變動與企業的增長率也密切相關,高增長率的企業通常需要更多的營運資本。
由於企業自由現金流量為債務支付前的現金流量,它不受企業運用負債數額大小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由企業自由現金流量貼現而得到的企業價值與負債金額沒有關聯。因為過高的負債會導致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提高,從而引起企業價值的變動。
還有一種就是股東自由現金流量。它是指企業在滿足債務清償、資本支出和營運資本等所有需要後,剩下的可作為股利發放的現金流量。其基本公式為:股東自由現金流量=企業自由現金流量-債權人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加折舊(EBITDA)-所得稅-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凈增加+(發行的新債-清償的舊債)。很顯然,若企業無財務杠桿,即沒有任何債務,無需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則股東自由現金流量等於企業自由現金流量。
簡單地看一個案例其實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因為這個指標是從企業的全局考慮,是一個整體概念,不單純只是數字之間的組合與計算。
⑥ 自由現金流怎麼計算
FCF【自由現金流量】
= EBIT【息稅前利潤】 -Taxation【稅款】+Depreciation&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
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自由現金流量等於企業的稅後凈營業利潤(即將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營業利潤扣除實付所得稅稅金之後的數額)加上折舊及攤銷等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的追加和物業廠房設備及其他資產方面的投資。
它是公司所產生的稅後現金流量總額,可以提供給公司資本的所有供應者,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6)有杠桿自由現金流擴展閱讀:
自由現金流的應用:
企業價值與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正相關,也就是說,同等條件下,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越大,它的價值也就越大。我們把以提升企業價值為目標的管理定義為企業價值管理。
企業價值指標是國際上各行業領先企業所普遍採用的業績考評指標,而自由現金流量正是企業價值的最重要變數。企業價值和自由現金流量因其本身具有的客觀屬性,正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替代傳統的利潤、收入等考評指標,成為現代企業必須研究的課題。
自由現金流是股東評估公司價值的一個重要測量工具。它是公司給付所有現金開支以及運營投資後所持有的剩餘資金, 它是公司為各種求償權者尤其是股東所能提供的回報。
許多投資者把公司產生自由現金流的能力擺在考察指標的第一位。利潤、股息和資產價值也許是重要的指標,但最終這些指標的增長都是由公司產生現金的能力所決定的。豐富的現金流讓一個公司可以提高股息、研發新產品、進入新市場、償還債務、回購股票,甚至成為被並購對象。
利潤和市盈率指標主導公司表現的評估和股價的估值。但是,會計方法的輕微變動就會引起收益的變動,從而造成不同時間或不同公司間的利潤不可比。實際的現金流可以克服這一不足。
⑦ 企業自由現金流與股權自由現金流估值的思路上有沒有什麼區別
企業自由現金流(FCFF)與股權自由現金流(FCFE)估值的在思路上並沒什麼區別,都是DCF的思路。概括地說,所有的金融產品估值都是一個核心思想,貫徹貨幣的時間價值理念,用現金流去折現,只是要把不同期間的現金流及折現率搭配好。
FCFF(Free Cash Flow to Firm)現金流:企業自由現金流:
也叫無杠桿自由現金流(Unlevered),就是EBITDA減去企業所得稅(不考慮利息抵稅)、資本性開支和營運資本凈投資。意思不考慮杠桿的情況下,企業自身正常發展運營所產生的凈現金。對應的折現率:既然是企業層面的,不考慮杠桿的現金流,折現率也是企業層面的,考慮了Equity和Debt的折現率WACC。WACC計算中,涉及Rd和Re,這裡面的Re和下文的Re一樣,關鍵在於D、E兩者比例,應該用目標資本結構比例(Target Capital Structure,就是負債、權益結構)。
FCFE(Free Cash Flow to Equity)現金流:股權自由現金流:
需要在FCFF基礎上扣除付給債權人的部分,即利息和凈還款,有的人喜歡表述為減去利息加上凈借貸(Net Borrowing),意思一樣。對應的折現率:既然現金流是to Equity的,折現率也用Equity的,即Re。
[公式]FCFF/WACC計算時Enterprise Value(企業價值),減去Net Debt得出股權價值。
[公式]FCFE/Re直接得出股權價值。
兩者的聯系與區別:
大致理解下來,兩者思路相近,計算出來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為什麼實操一下結果卻往往不一致呢?原因在於,精細的計算凈現值應該用每一期的現金流去折每一期對應的折現率。而我們計算的時候,往往只取同一個近似的折現率,比如WACC之於FCFF。
理論上說,如果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變化較大,每年的WACC都是不同的,當我們大而化之處理時,就用目標(或者長期)Capital Structure了。
⑧ 什麼是自由現金流公式是什麼
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是作為一種企業價值評估的新概念、理論、方法和體系,最早是由美國西北大學拉巴波特、哈佛大學詹森等學者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經歷20多年的發展,特別在以美國安然、世通等為代表的之前在財務報告中利潤指標完美無瑕的所謂績優公司紛紛破產後,已成為企業價值評估領域使用最廣泛,理論最健全的指標,美國證監會更是要求公司年報中必須披露這一指標。
科普蘭教授(1990)更是比較詳盡地闡述了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自由現金流量等於企業的稅後凈營業利潤(即將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營業利潤扣除實付所得稅稅金之後的數額)加上折舊及攤銷等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的追加和物業廠房設備及其他資產方面的投資。它是公司所產生的稅後現金流量總額,可以提供給公司資本的所有供應者,包括債權人和股東。」
FCF【自由現金流量】=EBIT【息稅前利潤】 -Taxation【稅款】+Depreciation&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
(8)有杠桿自由現金流擴展閱讀:
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通過持續經營活動創造出來的財富,並且涵蓋了來自3大報表的資料,與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等指標存在很大差別。下面就人為操縱、股權投資、持續經營、時間價值、信息綜合性5個方面來對比分析自由現金流量較其他財務價值指標的優點。
1、人為操縱方面
由於會計上遵循權責發生制,收入不需以收到現金來確認,損失可被掛賬或以謹慎為由,以准備形式產生,財務操縱利潤有較大的空間。自由現金流量則是根據收付實現制確定的,認準的是是否收到或支付現金,一切調節利潤的手法都對它毫無影響。
此外,自由現金流量認為只有在其持續的、主要的或核心的業務中產生的營業利潤,才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而所有因非正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非經常性收益(利得)是不計入自由現金流量的。
它只計算營業利潤而將非經常性收益剔除在外,反映了企業實際節余和可動用的資金,不受會計方法的影響。所以自由現金流量彌補利潤等指標在反映公司真實盈利能力上的缺陷,是企業在扣除了所有經營成本和當年投資之後剩下來的現金利潤。這些利潤可以以真金白銀的形式全部分配給企業的投資者,包括股權投資者和債權投資者。
2、股權投資方面
會計利潤核算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未考慮股東的股權投資成本。會計方法上盡管將債務資本的成本在計算時以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形式扣除了,但通常不扣減因使用權益資本而產生的成本,認為留存收益、通過發新股獲得的資金是可以無償使用的。這就會造成很多企業的經營者根本不重視資本的有效配置。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只關注由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的現金流進,更是沒考慮到股東的資本成本。
關於股權資本成本的問題,自由現金流量顯然是考慮到了。因為自由現金流量指的就是在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將這部分由企業核心收益產生的現金流量自由地分配給股東和債權人的最大紅利,是投資收益的客觀衡量依據,消除了可能存在的水分,反映了企業的真實價值。
⑨ 籌資活動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有什麼關系呢
自由現金流量=(稅後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一(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很簡單的說就是 利潤+折舊-投資 就是自由現金流
關於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1.吸收投資所收到的現金
2.借款收到的現金
3.收到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4.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
5.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6.支付的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指在現金流量表的三大塊 [ 經營活動 投資活動 籌資活動 ]中的廣義現金的增加額.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期末(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初期(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至於你說的有什麼關系,都是反映企業或者公司的盈利情況,只不過是分工不同罷了。
⑩ 自由現金流 怎麼計算
自由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資本支出 1, 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2,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3, 我的觀點是不等於,這個資本支出計算起來是稍微復雜點的,不能直接引用現金流量表中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首先來看下FCF的定義,自由現金流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可以持續產生的(注意持續這兩個字)並扣除掉企業的資本性支出(建廠房擴大生產,購買設備等等)後還剩下的現金流入,這個現金可以拿來付給它的股東作為回報。很多價值投資者就是用自由現金流折現法來計算股票的價值的,聽說巴菲特也用這個方法。 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這個沒有爭議,只需在財務報表中直接查出使用就好,很簡單。但如何計算資本性支出就復雜些了。這個指標是無法直接查出的,要自己一項項去分析計算出來,我在網上搜過一些資料來研究這個資本性支出,發現這個問題也有爭議,不過大多數的技術文章中都傾向於不能直接使用報表中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要逐項具體分析,如下:1、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項目 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 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 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它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 處置子公司及其它營業單位收到的現金凈額 收到的其它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如果按照謹慎和保守的原則,則以上項目全部不能計入最終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中,就是根本不能考慮這些收入;除非是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你這個公司本身就是個純投資公司,極端點說就是個純炒股公司,就是靠投資炒股掙錢,這就是你的主要現金流來源。因為FCF的定義中說的很清楚,要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產生的,並且還必須是可以持續產生的,你仔細品品這個「可持續」的含義,就是說只要是不能持續產生的現金流就不能計入,我們看看「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項目中有哪一項是可以持續的每年都流入的,幾乎沒有一項可以。「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行嗎?不行,就算你今年投資股票到年底賺了不少錢,那明年呢?你敢保證還能賺錢嗎?虧了怎麼辦?後年呢?你能保證嗎?除非你是投資的無風險債券,才能保證,但債券也可能要幾年後才能兌現,並且往往現金流量表中並沒有把投資的詳細情況向你列出(股票多少,債券多少,其它多少),後面的輔註解釋里也一般找不到。出於保守考慮一般不能計入。 至於「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它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 處置子公司及其它營業單位收到的現金凈額」 這兩項就更不能計入了,金額再高都不能計入。你今年處理固定資產,處置子公司收到些錢,那明年呢?後年呢?關鍵還在於「持續性」的問題。「不能持續的,必將滅亡」,巴菲特好像說過; 在這里同樣適用。因為這些項目都是些很偶然的和一次性的行為,以後可能就不再做了,所以不能計入。除非你公司列出一個20年(30年)的資產出售計劃,這樣可以勉強認為你在20年(30年)里可以持續,過後還是不行。另外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行為並不是企業的主要業務行為和經營行為,很多情況下只是主營業務外的一些輔助的皮毛性行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今天做了明天就收手,企業並不能靠這個活著,也就是這些收入是不靠譜的,不是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你想像一下,如國一個企業靠處置固定資產和出賣子公司活著,或是靠炒股去賺錢,而主營業務卻經營的一塌糊塗,那你還敢考慮買入這樣的公司。所以這些看來還不錯的現金流入是不能算進FCF里的。再看「投資活動現金流出」的項目:2、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項目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它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投資所支付的現金 取得子公司及其它營業單位所支付的現金 支付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其中「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它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這項肯定是要計入資本支出的,這個應該沒有異議;「 取得子公司及其它營業單位所支付的現金」這項要具體分析,但基本上這項都要計入,因為公司投資取得的子公司或營業單位可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要為公司產生持續的現金流入,也可能要將經營業績合並入公司的財務報表,跟第一項基本上是一樣的性質,自己花錢建了個生產線和直接收購了個小公司的生產線性質差不多,有些公司的現金流量表中還會詳細的列出公司在年度內買入或並購的其他小公司或項目,當然並購花費也應該計入資本支出中。另外兩項則要看具體情況,看看財務報表輔注中有沒有對它們的詳盡解釋和項目明細,如果查不到詳細內容,則一般建議不用計入資本支出中,當然如果你從保守和謹慎的角度考慮,計入資本支出中也是可以的,也就是把這些投資當成虧損掉了,這也未嘗不可,保守點嗎,總好過於太過樂觀。我在實際計算是也是將他們計入資本支出中的,但如果報表有詳細說明,你確定這些投資是不大可能虧掉的那就不要計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關於公司估值這一塊,其實是無法做到精確的,就算你估的很精確在現實中市場也不一定買你的帳,你估出來股票值10塊,可能它的真實價值也是如此 ,但熊市一來,它的股價可能會跌到3塊,所以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做到保守和謹慎,寧估低些而不要去高估,因為估值時用到的一些參數和指標要靠你自己來設定,設定上差一點,結果出來可能相差很大,所以你想要精確,只能看你對公司的解讀能力和你的眼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