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固定匯率高利率

固定匯率高利率

發布時間:2022-01-02 08:13:11

A.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會導致本幣高估

固定匯率制度不僅可能導致本幣被高估,也有可能導致本幣被低估。根據利率平價條件,兩國的通貨膨脹率之差等於匯率的升(貶)值率。
在這里,我假設本國是中國,外國是美國,本國的通貨膨脹率為10%,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為5%,假定其他條件不變。根據利率平價條件,這種情況下,本幣應該貶值5%,但是由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所以匯率被固定,本幣無法進行貶值,但實際上,由於本國更高的通脹率,本幣相對於美元已經貶值了,官方匯率卻不變,因此本幣被高估。

B. 為什麼說在固定匯率制下,本幣的利率通常會超過儲備貨幣利率

這個意味著外匯換成本幣存錢可以獲得比持有外匯存款更高的利率,才能保證匯率相對固定,否則,外匯會大量流出,不利於穩定匯率

C. 為什麼固定匯率下,外國利率升高會導致本國國民收入下降

固定匯率下,國外利率升高 ==》國外資金有吸引力,所以有大量的國內資金轉換成國外資金,然後投資國外市場 ==》因為國內資金大幅減少,投資減少,所以本國國民收入下降。

D. 在固定匯率制服和浮動利率情況下哪種情況要求國家外匯儲備多

浮動利率情況下要求國家外匯儲備多
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彌補國際收支逆差,二是維護匯率穩定,三是國際信譽保證。固定匯率制下,不需要維護匯率變動的的那部分外匯儲備了。

E. 為什麼固定匯率制度下,擴張的財政政策會導致利率的上升

別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弄混了。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主要是指政府減稅,增加支出,從而增加社會總需求,進一步增加對貨幣的總需求。而在貨幣政策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貨幣總需求增加,導致利率上升。

擴張性財政政策當然可以與擴張的貨幣政策一起使用,不矛盾。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目的是增加總需求,利率上升只是自然結果,不是其目的。因為反過來,利率下降,不會造成總需求的下降。

F. 誰能告訴我固定匯率制度的利和弊(可以任挑幾點回答哦)

固定與浮動匯率只是兩種不同的匯率制度,無所謂對錯或優劣之分。在某個階段、相對某個經濟結構,固定匯率可能比浮動匯率更適合。但在另一個階段、另一種經濟結構下,浮動匯率可能更合適

有關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爭論持續了多年,總體上有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及分析。因研究國際金融而獲諾貝爾獎的蒙代爾教授與斯坦福大學專門研究日本及中國匯率制度的麥金農教授認為:現階段最好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是與美元掛鉤。而幾乎所有其他的具有國際影響的經濟學家,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資銀行界,及國際學術圈的經濟學家,都認為人民幣應該浮動。

其實,固定與浮動匯率只是兩種不同的匯率制度,無所謂對或錯,只是在兩種制度下個人、企業及宏觀經濟的行為及調整方式不一樣。在某個階段、相對某個經濟結構,固定匯率可能比浮動匯率更適合。但在另一個階段,另一種經濟結構下,浮動匯率可能更合適。因此,在比較固定與浮動匯率制度的利弊時,需要對兩種匯率制度的本質及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及結構有透徹的理解。

固定匯率制度的最大好處是政府幫助個人及企業消除了匯率風險,降低了國際貿易及投資的交易成本。二次大戰後,由凱恩斯等經濟學家設計的國際貨幣體系,包括監督執行這一體系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是一個固定匯率制度。由蒙代爾倡導的歐元體系在歐盟各國之間也是一個固定匯率制度。港幣與美元的掛鉤及人民幣與美元在1994-2005年期間的掛鉤,也屬於固定匯率制度。顯然,固定匯率制度對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功不可沒,中國的外貿及外商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主要發生在1994年實行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之後。

對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固定匯率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幫助建立一個更符合市場規律的相對價格體系。在計劃經濟里,工資及吃、住、行、教育、醫療等的相對價格並不真實地反映商品及服務的成本與效益,改革初期中國城市居民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花在吃上面,而住與醫療幾乎不花錢。這樣的相對價格體系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各種商品及服務的相對價格體系很不一樣,顯然需要調整。固定匯率使得中國各行各業相對價格的調整更容易、也更順利。

固定匯率的另一個好處是對本國的貨幣政策加以限制,使得本幣的利率及通脹與國際主要貨幣的利率與通脹不會無緣無故地相差太多。對於像香港這樣的開放型、以國際貿易及資本市場為主的經濟體,固定匯率有利於營造一個相對穩定及容易預測的宏觀經濟環境。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制定及執行能力還不成熟時,固定匯率也有利於穩定通脹預期及宏觀經濟環境。1994年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之後,中國的通脹預期很快就得到控制,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甚至出現輕微的通縮。

但是,固定匯率對貨幣政策的限制也可能成為一個問題。當中國由於製造業等行業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而導致住房、醫療、教育及服務業成本及價格上漲過快時,央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就無法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減緩通脹壓力。因此,在中國沒有出現嚴重的由於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而產生的非貿易商品價格高漲之前,固定匯率制度對中國是基本適用的。但是,一旦持續的生產率增長導致較明顯的通脹,特別是非貿易商品(如住房)價格的上漲,浮動匯率下的人民幣升值就有必要,也比較容易被社會接受。特別是在通脹環境下,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通縮的風險。

固定匯率能夠成功實行的前提是政府有能力守住固定的匯率,這對日本、中國及香港特區這些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及貿易順差的經濟體不是一個問題,但對拉丁美洲及亞洲一些常年擁有貿易逆差的國家就是一個很難實現的條件。阿根廷、韓國、泰國、印尼等國家在金融危機時無法守住官方匯率,就是因為它們持續的貿易逆差導致外匯儲備流失,不得已只能讓匯率浮動。

浮動匯率的主要好處是為央行提供了一個獨立的貨幣政策工具來控制通脹,但成本是個人、企業、銀行必須承擔匯率風險,包括市場投機人民幣升值的風險。

斯坦福大學麥金農教授對日本及中國實行浮動匯率的風險研究得最透徹。他提出了一個道德矛盾及沖突(conflictedvirtue)的理論。日本及中國都持續多年擁有大量貿易順差,也就是不斷積累美元凈資產,這本來是一種勤儉儲蓄的美德。可是,當日元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形成並實現時,本國居民將普遍不願意持有不斷貶值的美元而更願意持有不斷升值的本幣,這就形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及沖突:本國居民通過貿易順差不斷積累凈美元資產但卻不願持有美元資產!結果是官方外匯儲備大升,並導致本幣發行量大增,本幣利率下降,甚至開創零利率時代,也稱為「貨幣流動性陷阱」。

麥金農的道德矛盾及沖突理論的一個基本經濟學原理是:在市場環境下,投資不同貨幣資產的回報在調整風險之後應該相同。比如,給定同樣的風險,投資人民幣資產的回報主要體現在人民幣名義利率(=人民幣實質利率+中國通脹率),而投資美元資產的回報則體現在美元名義利率(=美元實質利率+美國通脹率)。但在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回報還包括人民幣的升值率,因此:人民幣名義利率+人民幣升值率=美元名義利率。

如果美元名義利率是6%,而人民幣每年升值率達6%,在中國開放資本流動的條件下,人民幣名義利率就可能被壓至零。這就是為什麼麥金農教授不希望人民幣採取浮動匯率制度的原因。

在沒有通脹時(如日本在1990年代),麥金農的分析完全正確。可是,一旦有了通脹,人民幣名義匯率(人民幣實質利率+中國通脹率)就可以比零高很多。而一旦有了通脹,由於通脹與升值的替代關系,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升值率也必將相應減小,人民幣名義利率跌至零的風險,即落入「貨幣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也會減小。可見,維持一個適當的由生產率快速增長導致的通脹率,可以降低人民幣升值導致零利率的風險,也可以減低升值的壓力。

因此,我認為中國今後的通脹率應該至少高於美國目前的通脹率(大致2%-3%)但低於日本1950-1970年間的平均通脹率(大致5%-6%),低通脹對工薪階層及退休職工的影響則可以通過工資/退休金與通脹指數掛鉤等方式來解決。

G. 在固定匯率制下 為何本國利率的提高會引起外國資本流入

存款利率提升的預期效應分析

去年10月,中央銀行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比例上調了0.27個百分點。這一帶有轉折意味的加息政策,宣告了降息周期的結束,同時也拉開了加息周期的序幕。關於加息目前仍有不同的認識,我們認為,適時、適度地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關乎到國家經濟安全,本文擬從存款利率提高的預期切入,通過對提高存款利率的效應分析,探討新的經濟背景下提高存款利

1、適度提高存款利率有助於維護經濟安全。四大國有銀行中,除中國銀行外的三家銀行的息差收入均達到了總收入的90%以上,其他股份制銀行的這一比例大致也都在70%以上。國際上息差的平均水平是1.5-2個百分點,北美比較高,也不過2.5個百分點,而中國的息差卻遠高於這一數值。如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2.25,一年期的貸款利率是5.58,法定利率差就有3.33個百分點,加上存款利率上面封頂,貸款利率可以上浮,實際操作中的存貸款息差還要大得多。以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5.58%為例,城鄉信用社可以在5.02%-12.83%的范圍內自主確定貸款利率,其他金融機構的浮動區間則更大。利率改革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監管和協調,不僅會使貸款利率盲目浮動,助長高利貸行為,刺激銀行放大貸款,減弱政策效應,而且也會進一步擴大實際存貸息差。自中國加入WTO至今,保護民族產業的緩沖期行將結束,外資銀行已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截至2004年10月,外資銀行已在華設立代表處223家、營業性機構223家,資產總額比「入世」當年增長了約12倍,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更多的海外銀行正虎視眈眈,伺機搶灘中國金融市場,四大國有銀行壟斷的局面將被打破。一些外國戰略投資者不僅瞄準城市銀行,甚至把目標擴展到了城鄉信用社。外資進入雖可以打破金融壟斷,提高金融效率,但其目的首先是賺錢,其次是佔領中國市場。因此,若不適度調高存款利率,使中國存貸息差接近於國際息差平均水平,屆時大量外資銀行通過息差賺取的高額利潤,便是以犧牲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中長期利益為代價的。

2、適度提高存款利率有利於消除「負利率」效應。利率變動要跟上價格變化,否則會形成負利率。負利率會導致居民儲蓄存款縮水,從而改變居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傾向。2004年我國CPI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是3.9%,而加息後的一年期定期人民幣存款利率也只有2.25%,存款利率實際為「負利率」。雖然今年1月份的CPI漲幅曾經回落到1.9%,存款利率一度轉「負」為「正」,但2月份CPI漲幅卻又竄高到了3.9%,這不能不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即使剔除季節性的影響因素,3月份消費物價指數的漲幅回落,也不低於3%。目前我國存款利率低於消費價格指數,處於「負利率」的狀況應該改變,至少要將存款利率的水平提高到不低於消費價格漲幅水平。因此,存款利率存在著單方面提升的預期。雖然不少專家和機構都預測,今年我國CPI漲幅應該在3%左右,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仍明確提出並確定了今年CPI漲幅為4%的目標。政府確定4%的目標雖然更多考慮的是發出提高消費者預期、促進國內消費市場發展這一積極信號,但也為加息尤其是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提供了有力支持,並且預留和明示了加息空間。

3、適度提高存款利率不會抑制經濟增長。提高存款利率會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消費,但影響並不明顯。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儲蓄、抑制消費、降低有效需求,迫使廠商削減產量,從而減少就業、阻礙經濟發展。但是從資金的供應角度來看,今後幾年,資金求大於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所以儲蓄的適量增加也有助於提高銀行的放貸資金數量。事實上,儲蓄適量增加,總支出不一定會下降。要解決這一「節儉悖論」,關鍵在於不要讓儲蓄的資金閑置起來,而是要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增加投資支出。銀行應按照嚴格的放貸標准,增加有效貸款,把錢用到刀刃上。提高存款利率有利於提高中等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擴大他們的預期收益,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從而刺激消費。不論從經濟學原理分析,還是從經濟的實踐經驗來看,消費對利息的敏感度都是非常低的。正如多年來數次降息並沒有達到刺激民眾消費的願望一樣,適度增加存款利率也不會改變現有中國的消費現狀,更不會抑制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老百姓有傾向儲蓄的習慣,所以不管利率怎樣,總體上對儲蓄行為的影響應該不大。要引導消費預期,增強消費信心,增加即期消費,更多的還要實行有利於擴大消費的財稅、金融和產業政策支持。

4、適度提高存款利率長遠看有利於銀行經營安全。有些專家認為,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縮小利差,將直接影響銀行的經營安全。筆者認為不盡然。提高存款利率會危及銀行經營安全的觀點,主要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中,利差收入高達九成,中間業務收入僅為6%,單方面提高存款利率,將大幅降低銀行的營業收入。然而利差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實際是一種非常尷尬的經營局面,這恰恰是銀行經營的不安全因素所在。縮小利差可以消除經營中的這一不安全因素,改變利差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的不安全現狀。四大國有銀行作為中國金融的支柱和經濟動脈,必須不斷提高在競爭環境中求生存和發展的技能,不僅要會游泳,更要「游」刃有餘。

5、適度提高存款利率有助於抑制投機資本。按照資本的趨利性,中國的高存貸利差水平,大大提高了套利空間,必然刺激外資的大量流入,特別是國際投機資本的流入,這無疑會加劇中國的貨幣控制問題,進而挑戰中國的金融安全。上世紀80年代發生債務危機的墨西哥等拉美國家,以及後來亞洲金融危機中的韓國、泰國等,在危機發生之前正是由於國內外利差的差異,增加了國際投機資金的套利空間。雖然我國目前實行外匯管制,但國外的投機資金總會有辦法有渠道進入中國。所以,適度提高存款利率,降低存貸款息差,大幅度降低套利空間,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國際投機資本的進入,相對提高國家的金融安全度。(來源:光明日報)

H. 固定匯率的情況下,國內利率上升,中央銀行為使本幣不升值,勢必會拋出本幣。這樣為什麼會阻止本幣升值

道理很簡單。貨幣流通量m2增加一倍的時候,你手裡的錢就貶值一倍。

I. 通俗地解釋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的幾個概念

舉個例子:
從前有一個叫H國,發行一種貨幣叫H元,執行固定匯率,採取與美元聯系匯率,1H元兌換10美元。H國為外向型經濟,國際貿易發達。由於該國商品在國際上較受歡迎,且市場環境較好,故在20XX年度出現貿易盈餘。
一、由於H國經濟發展趨勢強勢,提升人們對H幣的信心,貿易額增加H幣市場需求量就大。這種情況下H元就會順應市場需求升值,與美元比率變成1:9並開始向1:8.5沖刺,如果H國是個浮動匯率國家,政府不對匯率進行干預,過一段時間,H國人民和其它H幣的持有者發現他們手頭的H元越來越值錢了,商家發現他們的商品價格越來越低,這樣H國便會出現通縮預期,人民開始儲蓄不肯消費,商家進一步降價卻已然出現貨物積存,實體企業發現用人成本和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低,金融行業發現越來越少人投資,沒有資金可供自己運作,於是H國便會出現經濟萎縮、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緩慢...一系列問題...
二、萬幸,H國政府及時出手干預,採取了調控政策,既然市場上H元需求量太大造成本幣升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執行寬松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H國央行開始增發H元。物以多為賤,既然市面上流通的H元多了,那H元匯率重新恢復到一個合理的狀態。而H國央行也可以通過購入海外資產、在外匯市場收購美元等外匯等手段,H國央行購入海外資產和外匯的同時以外匯儲備和海外資產為支撐等價發行本幣,國內貨幣供給增加,由於市面美元流通的相對減少和本幣的相對增加,H元實際供應量按乘數增加,匯率走低。
三、而假如此時H國經濟依然萎靡不振,於是H國央行持續增發貨幣、降低利率,H國老百姓發現物價有可能會越來越高,手頭貨幣越來越不值錢,存款利息越來越低,於是紛紛轉移資產,將手頭貨幣變為投資資本或進行其他資產投資(比如地皮和房產),而企業則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貸到款,H國市場開始興旺,但過度增發,繼而市場泡沫出現(錢都投入市場、資本,推高資產價值),本幣貶值,外部失衡。

時間問題,另兩個問題稍後回答你,暫時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固定匯率高利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資管稅 瀏覽:968
信託銀行的日語 瀏覽:223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宣傳活動 瀏覽:555
理財中屬於基金公司的 瀏覽:830
適合新手的基金理財 瀏覽:770
paypal付美元匯率 瀏覽:548
平安鑫誠理財有限公司 瀏覽:274
期貨計算題視頻百度雲 瀏覽:881
大陸去香港做外匯 瀏覽:756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融資困境 瀏覽:64
河南環境能源交易所 瀏覽:246
哥爾股份股票 瀏覽:336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瀏覽:58
葡幣對港幣幣匯率計算 瀏覽:678
通常股票講的杠桿是什麼 瀏覽:116
同花順我的持倉在哪裡 瀏覽:103
下列關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說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218
初學者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