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日元卻這么不值錢,這是為什麼
日本是出口型國家,貨幣貶值是有利的,升值是不利的,中國也一樣,
2.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日元卻不值錢,這是為什麼
他們雖然是發達國家,但是他們國家的經濟地位卻沒有站到世界的前列,而且他們是一個小國家,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可以掌握在手中,所以他們的錢幣才沒有那麼值錢。
3. 為什麼美國,日本,德國那麼發達,中國卻這么落後,還是發展中國家
(轉)阿拉伯數字問倒了中國的文明
很多文化人將中國近代的落後,歸於皇權專制和儒家文化。這不能說沒有道理,問題是體制和文化都是由經濟條件決定的。有什麼樣的經濟條件,就會產生什麼樣的體制和文化。
傳統的農業社會,產生了皇權體制。工業革命後,出現富有的商人階層,富人向皇權叫板,產生了憲政,貴族和資本家開始有力量,以協約限制國王的權利。在農業社會,不會產生制約皇權的力量,不會有人有實力,有膽量,敢要求與皇帝平等協商,以憲政來約束皇權。
在資本家比貴族更有實力,更有力量後,資本家代替了貴族,社會由此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開始左右國家政治。
當經濟繼續發展,很多平民成了中產階級。中產階級開始向資本家主導的政治宣戰,開始要求民主。今天的歐洲社會大概就處在這個階段。
這是歷史的規律,誰都不可能違犯。
對於一個農業社會來說,家家戶戶只有幾畝地,生產僅夠維持生存條件,沒有人會有力量向皇權挑戰,實際上也沒有必要挑戰。皇權是保證國家安定,而且是防止入侵,防止戰爭,保家安民的需要。因此農業社會,不會有人反對皇權政治,而且需要皇權政治。
對於一個農業社會,實行西方式的民主,純粹是一種幻想。因為,對於仍處在自然經濟狀態的農民來說,最需要的是糧食增產,養家糊口,而不是要當國家的主人。連這樣的想法都不會有。
清朝的落後,不是因為沒有憲政,沒有民主而落後,而是因為落後而沒有憲政,沒有民主。在當時的中國,一畝地只能產三百來斤糧食,經常餓死人。整個國民想的只是生存,而不是要民主。當太平天國到處搶劫和殺人的時候,老百姓最渴望的是皇權,平息叛亂,保家安民。
既然中國的貧窮並不是因為體制,或是文化,那是因為什麼落後與西方呢。對比中國和西方的近代史,根本的問題在科學技術落後。是技術促進了西方的發展,是技術的落後導致中國的落後。
英國完全是因為工業革命而快速崛起的。工業革命讓英國的生產效率大為提高,產品行銷世界,大把大把的賺錢。紡織機肯定比中國的手搖紡車更能賺錢。高爐煉鐵肯定比家用火爐煉鐵更有效率。正是因為工業革命,讓英國快速富強。在英國已經實現了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人還用的是木輪車。當英國人在機器旁邊大規模生產工業品的時候,中國人還是天天守望著家裡的一畝二分地,盼著風調雨順,不要餓死人。當列強用洋槍洋炮侵略中國的時候,中國人還用的是大刀長矛。
洋人已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中國人還用的是漢朝時傳下來的農業技術。中國人的生產條件,不是比洋人落後了兩千年,而是跨越了文明的落後。近四百年來的歐洲,科學技術一日千里,我們所學的課本上的現代知識,幾乎都來自西方。在近代的科學發明中,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名字,幾乎全是英國人,德要人。
再繼續追問,那又是什麼原因是中國的科學技術落後於西方。是因為西方文明重視科學發現,中國人不重視。中國人重視的是人文知識,而不是科學發明。
再繼續追問,為什麼中國人不重視科學發現?因為中國的教育重積累知識,不重視探索發現。中國人熱衷於尊崇前人,而不喜歡質疑自然,質疑已有的知識。中國人的思維,缺乏質疑精神和創造性。一個根本的問題是,中國人重視文學,不重視數學。
看一個民族的思維水平,主要看對數學的認識。原始人只會數很少的數字。數學是比較抽象的思維,同時也是嚴密和邏輯性很強的思維。數學思維反映人的聰明程度。數學了的人,肯定不是笨人。
數學要求有嚴格的論證,是精確的,而不是模糊的;是嚴密的,而不能似是而非;是高度理性的,而不能感情用事;是高度抽象的,而不是具像的。但中國人的教育多是文學教育,與數學的思維正好相反。文學是模糊的,而不是嚴密的,中國的山水畫是模糊的,而不像西洋畫,追求真實和准確。寫詩作畫,要的是激情而不是理性。
中國文化是造就文學家的文化,不適應於造就數學家。
牛頓看見蘋果落地,會質疑這是什麼原因,並得出了萬有引力的結論。不僅如此,如果沒有發明微積分,他也難於論證他那些偉大的物理定理。
在中國文化的條件下,出不了牛頓,一個原因是中國人的思維不會質疑蘋果落地的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即使質疑,也因為數學落後,論證不出來那些物理定理。
數學是照亮世界的光,是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如果沒有拓樸學,就不會有現代化學。因為有了拓樸學,人才能想到分子的化學結構。如果沒有控制論,就不可能建立數學模型,不可能有經濟學。
再一個問題是,阿拉伯數字,極大的促進了西方數學,主要是代數。用簡單的數學符號,就可以做很多論證。中文數字元號不適應做數學論證,這是中國很難出數學家的一個原因。
是阿拉伯數字開啟了數學之門,是數學之門開啟了科學之門,是科學打開了世界之門。
文化傳統和思維習慣,也是造成中國與西方之間在數學和科學之間巨大差異的重要原因。西方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是幾何學的先驅,也喜歡思考自然。是最早的科學啟蒙者。古希臘的另一個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是最早用演繹法論證勾股定理的人。這個人早在公元前580年,就提出來了一個偉大的觀點,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規律都是由數決定的。必須符合「數的和諧」。提出原子論的德謨克利特,最先學的是幾何學。柏拉圖也是一位數學家,他的宇宙觀就是數學觀。亞里士多德喜歡研究自然,做科學研究,是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是人類知識的集大成者。古希臘的哲學家,基本上都學習幾何,是數學家,科學家。而他們對於幾何和數學的知識起蒙則來自於古埃及。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重文輕理。對數學和科學都沒有興趣。中國古代也出了幾個數學家,但只是把他當成一種實用技術,而沒有變成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且這些數學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和思想的影響都很小。古希臘人,由於長於幾何學的演繹論證,因而思維比較嚴密。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長於歸納,不長於演繹論證,大概就是由於幾何學比較落後。然而歸納並不能得出嚴格的結論,也就是科學,但演繹論證,卻可以得出別人無法駁倒的結論。因此中國的文化人所得出的學術觀點,經不起反問,成不了科學結論,往往都似是而非。
中國古代沒有有影響的大數學家和科學家,今天看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東西方文明今天的差異,其實是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形成了。我們的文化中,種下的是人文科學的種子,西方的文化中,種下的是數學和科學的種子。
歐洲人經歷的黑暗的中世紀後,又偶然的發現了古希臘的哲學的思想,還有幾何學和科學。在古希臘知識的促動下,數學和科學又重新發芽。哥白尼,布魯諾,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等一批人哲人,既是哲學家,也是數學家,科學家。培根雖然不是一位數學家,但卻是一位科學家,並提出了科學研究的思考方法,開辟了現代科學。萊布尼茨還與牛頓在同盟一時間發明了微積分,科學研究從此有了更高級的思考方式和驗證工具。
中國的文化人,長於文學,不僅不會是時代的大數學家,連大科學家都談不上,只是一些死記硬北背的人才,或是喜歡幻想的文人學士。因此中國既出不了科學家,也沒有出有影響的思想家。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是思維習慣和文化習慣導致我們在科學和哲學上落後於當代的西方。中國人的數學思考能力,在世界上是公認的,中國人丘成桐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數學強則科學強,科學強則國家強。我們現在的數學與科學,與西方已沒有太大的差距。文化的交融,給我們的文化輸入了新的思想和知識。但問題是,還要很多人不習慣於數學思維,科學思維,特別是不習慣於演繹論證。與西方人相比,我們的差距不是知識,而是思維方式,長於歸納不長於嚴密的演繹推理。特別是在社會科學領域,更是這樣。北大經濟管理學院的學者們,很難成為國際水平的經濟學家,在國際刊物上發表文章。主要原因就在於學習文科的學生,數學成績都比較差。科學的結論必須是嚴密的,不可反駁的,是不受意識形態影響的,最好是能用數學論證的。只有用數學論證的結論,才能算是最嚴密的結論。古希臘時候的人就有了這種認識。
4. 為什麼日元這么不值錢,但是日本卻是個富裕的國家關於匯率問題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僅此而已,不管國家發達或者不發達!!!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5. 為什麼日元匯率不如人民幣高
日本是無資源,高附加價值產品出口型國家。
日元越貶值,日本國家整體的收益率就越高。日元的升值使日本企業在國際上競爭力下降,但也是日本企業拚死發展高新技術的源動力之一。
6. 為什麼在日本消費匯率與國內銀行報價匯率差價那麼大
人民幣匯率有離岸匯率報價跟在岸匯率報價,離岸價格比在岸價格要高一些!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進行兌換都是按照離岸匯率進行結算的!----中國匯市網
7. 2011中國和日本都面臨了匯率問題,但做法不同。請問區別在哪裡,有什麼影響。
中國的匯率是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貿易摩擦的原因下被要求升值的。日本的匯率是受到 世界經濟衰落的原因~作為三大避險貨幣 日元 美元 瑞郎之一 受到追捧升值的。日本是加速海外投資~更加製造業空洞化
8. 日本這么有錢為什麼日幣還不如中國的比例(到底是按什麼來分配的)
首先貨幣的匯率並不能直接比較出兩國的經濟力量的比例。
比如我國五十年代的貨幣,因為受到國民黨政府後期極端的高通脹的影響。貨幣的面值是很高的,比如當時1張普通郵票的價格是800元人民幣,而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也要有數十萬。第一套人民幣最大的面值甚至有50000元的。
這樣的貨幣面值顯然非常不合理,所以從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其和第一套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
至於日本由於沒有經過這樣的幣制改革,所以在戰前非常值錢的1日元,到現在變成的最小面值的輔幣。舉個例子在太行山被楊成武擊斃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月工資也只有480多元日幣。這點錢在現在的日本不過是一碗拉麵的價格。但在1939年是一名堂堂日軍中將的月工資。
9. 決定一個國家匯率的因素是什麼為什麼有些國家消費水平與中國相當,匯率卻比中國低
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10. 日元為什麼利率低
對於(不值錢)這三個字。可能有兩種理解
一。你是從資金成本來問
日元的借貸利率很低,存款利率常年為零,甚至出現過負利率。這是日本為了鼓勵本國出口而制定的貨幣政策,其特點是便宜的錢(短期利率政策為零)以及容易的錢(即「數量寬松」政策)。疲軟的日元給日本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優勢。但同時傷害了本國的金融市場。最近日本央行已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最近的舉動是上調了遠期利率,從而溫和的影響市場利率,改變日元「便宜的錢」的現狀。
二。你是想說。和人民幣啊,美元阿比,這個日元怎麼上面的數字都這么大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只是其政府最初發行貨幣時,一個行政行為的問題。本身與價值無關。如果日本政府心血來潮。發行新日元。與現有日元按照1:100兌換,其數字就變小了。你可能發現是賬戶上的日元變少了。但是代表的財富並沒有變。
值不值錢,應該是一個談論價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