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歷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趨勢

歷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趨勢

發布時間:2022-01-02 23:01:50

A. 近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變化趨勢及原因

近期消息面仍舊平淡,美元指數反彈乏力,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淡化。短期市場料延續窄幅整理行情,關注晚間美聯儲利率決議。
由於近期銀行間流動性整體緊張,美元/人民幣短端掉期略有上升,並小幅推升長端掉期至1,300點附近,但預計進一步上升空間有限。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上日收報6.8965,夜盤終報6.8965。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892,上日為6.8956。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成交額為143.5億美元,上日半日為112.2億美元。
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美元/人民幣一年期品種報在7.082,上日尾盤為7.0955。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報在6.8885,與在岸即期價差倒掛35點,上一交易日尾盤報6.8895。
全球匯市方面,美元/日元周三亞盤交投於6周高點下方。市場等待美聯儲政策聲明,以期望從中尋找利率前景線索。

B. 請說一下人民幣兌現美元的匯率歷史變化過程(1949年-2005年)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確定了人民幣作為唯一法定貨幣的地位.因為人民幣並未規定金比價,最初與美元的匯率是根據"購買力平價"方式確定. 但建國初期惡性通脹的蔓延,造成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一降再降,從1949年1月18日 1美元=80元舊人民幣,調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舊人民幣.
從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隨著國內物價由上漲轉變為下降,以及朝鮮戰爭造成美國及其盟國接連宣布一系列對中國的"封鎖禁運"的措施,中國為推動本國進口亟需的物資,逐步調高人民幣匯價,到1952年12月份,人民幣匯價已經調高至1美元=26,170元舊人民幣.

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攬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 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
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 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
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范圍內浮動。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C.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D.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變化趨勢

中國買入了大量美國國債,它們都是美元。所以中國政府力挺美元是不爭的事實,日本也力挺美元。原因在於中國和日本分別是美國第一和第二大債權國,手中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這些國債不說能給本國賺來多少錢,首先得不貶值,照經濟危機的步子和形勢看,美元貶值不可避免。但如果沒有中國和日本這兩個經濟體的支持,美元大量貶值早就到來。貶值對美國有利。同時的是,世界各大經濟體不會將本國貨幣激烈升值,這個自信來自於美國的外交能力(強大的威懾力)和經濟方面的智慧。他們有能力策劃和發動這么大一場經濟危機,就一定有能力進一步維護美國利益。要維護利益還讓人民幣大量升值那還得了!這是美國的神經所在。人民幣升不了太多值的,頂多象徵意義地升值向美國抗議抗議罷了。所以我的判斷是,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而且還很大。但如果算上美國的外交壓力來,中國政府還是會有所妥協。現在美國大張旗鼓地印錢、借錢救市,但等到經濟危機結束,中國面對外部的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將走向何方?所以政府一定還留有大量調整空間在後頭。中國政府還有很多巨無霸沒出來呢,後面我們都會看見的,耐心地等著吧, 呵呵。。你知道政府為什麼要將國字型大小巨無霸--中國建築 在此時上市嗎?? 提醒到此 自己思考思考吧。。 呵呵。

E.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些年的走勢 人民幣有升值過嗎

2005年7月21日匯改以來,一直到2013年,按年計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持續下降,即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匯率從2005年的1美元兌換8.1917人民幣降到兌換6.1932人民幣,只有2014年和2015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
之所以從2005年7月21日匯改算起,是因為從那時起至今,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藍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之前是單一釘住美元的,一美元兌換8.2765元人民幣左右。

F.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趨勢及原因

由於美元指數走強,非美貨幣普遍表現低迷,人民幣持續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G.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發展史

沒有官方的公開數據。 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05匯改開始,人民幣逐漸升值,至今以升值百分之25-30。 這給國內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礙,大陸私營企業的成本上升,加之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泛濫。以出口為主營的企業生存壓力增加。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 中國進入10年之後,社會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消失,導致原先中國引以為自豪的廉價勞動力走向下坡路。 現今中國的金融系統逐漸與國際接軌,大量的國際熱錢迅速抓住此次機遇,入主中國淘金。加之美元貶值,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國內經濟過熱 通貨膨脹的影響日益加深,政府只能採取提高利率,收縮銀根的方法,國內以進出口為主的行業,將會進行一次大的洗牌。 不知道LZ為什麼要知道匯率的變化記錄,我只能以05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利率大致變化以及其影響來解答,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追加提問。

H. 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的走勢變化是怎麼樣的呢

公眾的預期,若公眾預期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公眾會少持有外匯,盡快結匯以減少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加大,升值步伐也會加快。若公眾預期人民幣匯率會貶值,則更願意持有外匯形成外匯存款。

市場預期因素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常見的市場預期因素有:

1.新聞因素:在社會或國際間傳播的相關新聞,就會打破外匯市場的平衡狀態,使匯率發生波動。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表示,將收購至多3000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並將另購入至多7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由於美元是國際結算貨幣,而且數量高達3000億,這個消息已經讓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這種極端的救市方式導致市場拋售美元,消息出來之後,美元兌主要貨幣全線暴跌。美元指數當天2小時內下挫2.4%,至84附近,美元指數自3月4日最高水平已累計下跌5%左右。這也是美元指數自1985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當天歐元/美元急劇攀升逾400點,至1.3530附近,漲幅達3.6%,為2000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美元/日元則應聲下跌2.4%,一度下滑至95.70左右。3月19日,美元指數仍舊弱勢盤整,沒有擺脫貶值的陰影。

1.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人們對匯率的未來動向所做的事先推測或期待,是影響短期匯率變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較難把握的一種因素。心理因素通常只有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才會產生並起作用。

2008年12月初以來,由於市場預期在「保增長」的大環境下,央行的匯率政策將進行調整,市場上人民幣貶值預期驟然升溫,一度出現因美元緊缺而導致人民幣連續數天跌停的現象。

I. 近兩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發生了什麼變化

近兩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總的趨勢沒有出現改變,仍處於持續下跌之中。只不過去年人民幣對美元是單邊升值,今年人民幣匯率在央行的打壓下,對美元走出了雙向波動的走勢,先跌後升。在前期美元指數走得比較弱時,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大幅下跌,而近期美元指數出現大幅上漲,但人民幣對美元仍在升值。
因此,從近兩年的基本面看,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市場邏輯沒有發生改變,國際收支雙順差是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減緩了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但大幅延長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持續的時間,也正是央行的過度干預,我們認為接下去美元對人民幣的基本面雖然出現變化,但未來一兩年人民幣對美元走勢不會發生趨勢性改變。

閱讀全文

與歷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aypal付美元匯率 瀏覽:548
平安鑫誠理財有限公司 瀏覽:274
期貨計算題視頻百度雲 瀏覽:881
大陸去香港做外匯 瀏覽:756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融資困境 瀏覽:64
河南環境能源交易所 瀏覽:246
哥爾股份股票 瀏覽:336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瀏覽:58
葡幣對港幣幣匯率計算 瀏覽:678
通常股票講的杠桿是什麼 瀏覽:116
同花順我的持倉在哪裡 瀏覽:103
下列關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說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218
初學者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745
東融資產延期 瀏覽:923
英國韋德外外匯 瀏覽:523
中國股市有幾個股票 瀏覽:251
今天股票回漲嗎 瀏覽:92
中信證券與中信集團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