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給我一根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什麼意思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動力臂延伸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力距);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力矩>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㈡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首先這個杠桿有一個能力
首先這只是力學理論的一個論據,不必計較。我想阿基米德不之於用牙簽來撬動地球。
㈢ 假如給我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來。出自誰的原話。
阿基米德
當時的歐洲,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一些簡單機械,譬如螺絲、滑車、杠桿、齒輪等,阿基米德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究,發現了「杠桿原理」和「力矩」的觀念,對於經常使用工具製作機械的阿基米德而言,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上是輕而易舉的。他曾說只要給他一個支點,他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當然這只是比喻,因為太空沒有重力)。
(3)給我一杠桿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對於機械的研究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城求學時期。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轉而把水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埃及一直到二千年後的現在,還有人使用這種器械。這個工具成了後來螺旋推進器的先祖。
剛好此時國王希倫二世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替埃及托勒密王造了一艘船,但因為船太大太重,無法放進海里,國王就對阿基米德說:「你連地球都舉得起來,把一艘船放進海里應該很容易吧?」於是阿基米德迅速地巧妙組合各種機械,造出一架機具。在一切准備妥當後,將牽引機的繩子交給國王,國王輕輕一拉,大船果然移動下水,國王不得不為阿基米德的天才所懾服。
㈣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句話是誰說的
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的,講述的是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也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
這些公理是: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
倍。
㈤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是誰說的
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的,講述的是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給出許多求幾何圖形重心,包括由一拋物線和其網平行弦線所圍成圖形的重心的方法。
阿基米德證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這一結果後被稱為阿基米德原理。他還給出正拋物旋轉體浮在液體中平衡穩定的判據。
阿基米德發明的機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牽動滿載大船的杠桿滑輪機械,能說明日食,月食現象的地球-月球-太陽運行模型。
但他認為機械發明比純數學低級,因而沒寫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還採用不斷分割法求橢球體、旋轉拋物體等的體積,這種方法已具有積分計算的雛形。
(5)給我一杠桿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擴展閱讀: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可表達為:
(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海維隆王又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國王替埃及托勒密王造了一艘船,因為太大太重,船無法放進海里,國王就對阿基米德說:「你連地球都舉得起來,把一艘船放進海里應該沒問題吧?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後左右安裝了一套設計精巧的滑車和杠桿。
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繩子,他讓國王牽動一根繩,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國王異常高興,當眾宣布:「從現在起,我要求大家,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參考資料:網路---阿基米德
㈥ 如何理解「給我一個杠桿我可以撬動地球」
這句話原意是說杠桿原理的.只要有合適的工具和一個合適的支點.利用杠桿原理可以把地球(像地球一樣質量物體)輕松搬動.
現在這句話被一些年輕人賦予了新的含義.是指只要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創造一個奇跡的意思.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也是當代青年充滿激情與自信,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成功宣言。阿基米德為何能有如此氣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找到了一個可供支撐的支點。
㈦ 給我一個杠桿,我能翹起整個地球,誰說的
阿基米德
雖然杠桿原理不是阿基米德發現的,但是他在他的衛面平衡研究中解釋了其工作原理。以亞里士多德的追隨者為主的逍遙學派學校中曾出現過更早的關於杠桿的描述,也有說是阿爾庫塔斯。
根據帕普斯所述,阿基米德關於杠桿的研究曾引出過其非常著名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普魯塔克曾描述過阿基米德是如何設計滑輪機構的,該機構可以讓水手們利用杠桿原理提起那些過重的無法單憑人力搬運的物品。
阿基米德也被認為曾改進過投射器的威力和准確度,並且發明了在第一次迦太基戰爭中使用的計程器。這個計程器是一種車輛的形式,在每行駛過一定距離後車上的齒輪機構就會向特定容器中投入一個球。
(7)給我一杠桿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擴展閱讀:
西塞羅在他的對話錄《國家論》中曾大致提到過阿基米德,這部對話錄描述了一段發生在公元前129年的虛構的談話。
公元前212年,據說在佔領錫拉庫扎之後,馬庫斯·克勞狄斯·馬塞勒斯將軍將兩部用於天文學的機械裝置帶回了羅馬,這兩部裝置顯示了太陽,月亮和五個行星的運動。西塞羅還提到了由泰勒斯和歐多克索斯設計的類似裝置。對話錄表明,馬塞勒斯將其中一部機器據為已有,另外一部則捐贈給了羅馬的功德廟。
馬塞勒斯持有的那一部後來被公開展示,據西塞羅說,加勒斯向斐勒斯演示的過程被後者記錄如下:當加勒斯移動球時,這個銅制裝置上的月亮跟隨著太陽一起運動,如同現實中的天空一樣,而當太陽,月亮和地球呈一條直線時,投影的狀態再現了日蝕現象。
這是一段關於天象儀或是太陽系儀的描述。帕普斯曾說過,阿基米德有一些手稿(現已丟失)被命名為「球體製造」,其中有關於此類機械裝置的製造方法。
在這方面的現代研究主要集中在安提基特拉機械上,這是另外一個可能出於相同目的而設計的古代機械。製造這類機械需要極其尖端的差動齒輪知識和技術。這曾一度被認為已經超出了古代的技術能力范疇,但1902年發現的安提基特拉機械可以證明早在古希臘這類裝置就已經出現了。
㈧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這句話是否正確
這是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
能說這樣的豪言壯語,在理論上是行得通,不過,沒有那麼長的杠桿,也沒有那麼一個人可以做到,
即使可行,我們假設以月球為支點的話,算出地球的重量,然後需要比地球更重一點的動力或者重力,那麼杠桿需要至少地球到月球的距離2倍長,或者有種可能就是如果這個動力夠大的話,那如果用最短的杠桿的話,在支點另外一頭的杠桿長度取決於受力面積,比如如果是一個手掌那麼大的話,支點那頭就只需要15cm以內,如果是一個地球那麼大的受力面積,就要留兩極與杠桿接觸面積那麼大嘍,如果杠桿夠長,也許真的一個手指頭都能吧,沒有試過喲,呵呵,
當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時,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就是:F1×L1=F2×L2
這種東西,科學家龍出來的就是公式,我們想出來的就是扯淡唄,哈哈,
㈨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根杠桿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是為什麼呢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船隻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㈩ 給我一個支點一個扛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名言是誰說的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這名言是誰說的?
答:「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這句名言是(古希臘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的)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