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股市名人有哪些
一、張磊
「投資狂人」張磊,管理的資產達300億美元。1972年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高瓴集團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耶魯大學校董事會董事,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西湖大學創校校董、創始捐贈人、發展委員會主席,西湖教育基金會理事,香港大學校董,未來論壇創始理事、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張磊先生還擔任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顧問小組顧問委員、上海全球招商合作夥伴,天津市智能科技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高級顧問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屆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委員,並曾擔任2016年B20中國就業工作組聯合主席及2017年B20德國就業和教育工作組聯合主席,中美交流基金會董事,團結香港基金理事,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導小組成員。
二、張坤
張坤,易方達基金經理,2020年底,易方達張坤管理的5隻基金總規模已達到1255.09億元,成為首批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逾千億的基金經理之一。2021年1月25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因重倉白酒股而出現一日凈值暴漲5%,當天粉絲們就建立了後援團,並表示「坤坤不老,藍籌到老,張坤隨後登上微博熱搜高位。
三、弘度
弘度,本名不詳,據說該名是其皈依後的法名,人稱「定海神針」,二級市場預判能力最強的股評家,其判斷A股指數走勢預測能力非常強悍,無差錯的預判能力讓業界精英紛紛傾佩,散戶投資者稱其為「定海神針」,足見散戶對於其能力的肯定,中興通訊11.68抄底成功,股價一路上漲至56元,高達500%的盈利能力更是成為封神之作,管理資產70個億無敗績更是讓投資者驚嘆。
四、林園
林園,1963年出生,陝西漢中人,曾在深圳紅十字會醫院及深圳博物館工作,1989年以8000元進入股市,2006年10月底,林園持有股票市值達到20億元。
愛吹牛說大話的林園資產從8千到10億 ,一度自稱是中國股神 。
五、王亞偉
曾經的「公募之王」王亞偉,帶領華夏基金在5年內產生748.90%的總回報,成為業界的神話。他以低調和犀利的操作被譽為「中國最好的基金經理」。然而,由於他大膽的操作風格,他的基金在2016年的表現令人尷尬,王亞偉從神壇上摔了下來。但現在他重生了,帶著240億規模基金卷土重來,年化收益70%以上,重回巔峰。
六、花榮
花榮是滬深股市第一代職業操盤手,也是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人稱「不死鳥」。花榮炒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底,當時開戶最少需要資金1萬元,他湊了3000元和別人合夥開戶,從郵市轉戰股市。1993年花榮已經在證券公司工作,成為證券市場上第一批紅馬甲。
七、章盟主
章建平,浙江臨安人,天津商學院畢業,1996年入市,活躍至今。
老牌游資大鱷,人稱「老章」,「游資中的北斗人物」、「漲停敢死隊之王」、「浙江股市第一盟主」、「章盟主」,也有「善庄」稱謂。
八、殷保華
1996年開始投資,我們可以在股票、期貨、債券市場看到他,他最擅長投資組合,年化收益率25%。
九.小鱷魚
小鱷魚本名不詳,1990年出生於江蘇,2011年還在讀本科大四的時候,他就攜數萬元資金投入到股市當中,從此便開始了傳奇的炒股生涯。小鱷魚一開始做短線,但是虧得很快,後來做長線,發現性格太急躁,拿不住,再改到短線,之後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找到了自己的方法。2013年末,入市兩年的小鱷魚的資金已經從剛開始的幾萬元到了接近2000萬的體量。2014年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後小鱷魚再接再厲,資金實現了從2000萬到7000萬的跨越。到了2015年,趁著牛市的東風,直接進入了億元俱樂部,現在的持倉達到了幾個億。
十.徐翔
徐翔被譽為「寧波極限敢死隊」首席舵手。17歲時,他拿著3萬元入市投機到40億元,一度管理數百億資產「鶴立雞群」。不幸的是,2015年,人們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和內幕交易而被捕,2021年刑滿釋放重獲自由。
㈡ 中國股票分析師有哪些人,哪個最好
海了去了,沒一個好東西,套你沒商量。
㈢ 中國股神排名前十名
一、葛衛東
葛衛東,江湖人稱「葛老大」,2000年做期貨,數次爆倉,一度輕生。2004年閱讀大量巴菲特書籍,使其領悟投資真諦,操盤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如今坐擁150億資產,榮登胡潤財富榜第216名。
二、王亞偉
王亞偉,曾經的「公募一哥」,率華夏基金在5年內產出748.90%的總回報,成為業界神話。他為人低調,操作極其犀利,被譽為「中國最牛的基金經理」。然而,由於他操作風格過於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錶現令人唏噓,王亞偉掉下神壇,但如今他涅槃重生,攜240億規模基金卷土重來,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巔峰。
三、傅海棠
傅海棠,農民,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貨投資,2009年到2010年,18個月從5萬炒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第一散戶」。獨創「天道」思想分析市場、把握節奏,不做任何技術分析,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四、蔣菲
蔣菲,史上「最牛散戶」,25歲就通過炒股賺到4億,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為人低調,所以其財富來源頗具爭議,然而,從她對白雲山的操作手法中,我們能看出她是一個典型的「浙江派」短線游資,出手及其果斷,資產管理非常嚴格,交易體系自成一派。
五、趙丹陽
趙丹陽,人稱「私募教父」,1994年出國,從事投資和貿易,1996年回歸國內市場。2007年、2014年兩度狙擊A股,震驚股票圈。他擅長研究基本面,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能做出精準的判斷,李大霄曾將他的交易邏輯與巴菲特、索羅斯相提並論。
六、林廣袤
「濃湯野人」林廣袤,2010年600萬元多棉持倉3萬手賺220倍到13億,2011年1億元空棉1萬手賺7億,被稱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場,虧損7億,此後,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
㈣ 基金投資是要分散配置還是要集中持倉
本來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因為好像每一人都聽進去了這句話,「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這說的就是投資要分散啊,首先資產要分散,不能全股全債,這樣就能規避掉可能的單一市場大跌而帶來的系統性的風險。隨後產品也要分散,不能只投一隻兩只產品,這樣也就能規避掉可能的市場在上漲,但是買到的產品不漲的非系統性風險了。
但是,這又成為了一個問題。
特別是資深一些的投資者,看了聽了更多的專業知識之後。他們就會說,你看那誰誰誰說的,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天女散花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集中力量辦大事,重倉幾家公司,滿倉某某股票,長期陪伴,共同成長,分享紅利,這樣才能真正賺到錢啊。
一般這個誰誰誰,都是很有分量的。
比如我們常說的巴菲特,半個世紀超人類記錄的投資者,他有很多名人名言,當然很可能引用出來的有些話都不是他老人家說的,但是我們說,即便是他說的,我們觀察一個人,不僅要看他說了什麼,關鍵還要看他做了什麼。
以可查的數據,截至今年的8月20日收盤時,巴菲特2,400億美元的投資資產中,有92%集中在三個領域,而其中第一大領域就是信息技術,佔比高達49.33%,關於這個數字,最瘋狂的事情還不是信息技術就在十年前僅占巴菲特投資資產的0.43%,相反,最瘋狂的是這49.33%的全部股份都捆綁在一隻股票中:蘋果。
所以,他分散了嗎?沒分散!
除了巴菲特,近兩年不再刻意低調的中國股權私募界的大佬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也是一個集中持倉的典型代表,從創始時的第一筆投資就是幾乎滿倉騰訊,到後來的重倉京東,回望高瓴從2000萬美金創始規模到如今5000億人民幣的管理規模的增長路徑,伴隨的基本都是重倉,甚至是all in的選擇。無獨有偶,過去有一個統計,在美股200年的股市的過程中間,創造美股增量市值的只有前4%的股票。而這4%的公司創造了200年來股所有的市值的增長,所以做投資,就是盡量把所有的錢都放在那一個籃子里,而不要把錢去放在其他的籃子裡面。應該把錢放在這些公司等著他們成長,找到那4%的公司,那些偉大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投資分散了嗎?沒分散!張磊投資分散了嗎?沒分散!
你看這么多大佬都說過,並且是這樣在做的。你為什麼讓我投資,買個基金就要分散呢?
因為你不是張磊也不是巴菲特……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投資究竟是要集中還是要分散,那就是下面這句話。
資產管理要集中,財富管理要分散。
如果還要用一句話來進一步解釋這句話的話,就是:普通老百姓做投資理財就是多多選擇在特定領域深耕的、專注的、集中持倉的持續優秀的管理人進行分散化的配置和投資。
所以,其實一點都不矛盾。
只有深度研究,發現別人尚未發現的價值的資產管理人(基金經理)才能為持有人創造超額回報(阿爾法收益),也才能夠在眾多管理人當中脫穎而出,從而成為你資產配置,特別是產品落地環節用錢投票的一個重要組成。
而投資者通過對眾多優秀管理人的分散化配置,也能夠讓其最終賺取到增長的錢(貝塔收益),周期的錢(阿爾法收益),這些錢可能相對於單一冠軍基金是更加平庸一些的,但也是超越市場平均收益以上的錢。當然更核心的是,這些錢是更加長久的,穩定的錢。
當然如果你說我想要的就是曾經擁有,而非天長地久。想要的就是大起大落,而非細水長流。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㈤ 中國有哪些股市名人,破解股票獲得成功
股市前幾年比較出名的如王亞偉、徐強、楊百萬、劉芳、趙建平......他們投資股票都曾經取得過很大的成功,但並不因為「破解股票」。因為股票本身其實沒有多少秘密可破解。正常情況下,買的一方力量強,就漲;賣的一方力度大,就跌。投資股票的難處在於怎樣找到有價值、有發展前途的上市公司。只要找到一家這樣的公司,逢低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就行了。
㈥ 如何查詢高瓴資本的持倉情況
摘要 你好!很高興能夠為你解答。
㈦ 中國最牛的基金經理有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