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清朝會計算匯率嗎

清朝會計算匯率嗎

發布時間:2022-01-06 12:41:54

⑴ 清朝的白銀對匯率是怎麼樣的

當時流行的貨幣,有銀兩,有銅錢,各地銀兩和銅錢的成色不一,分量不一。一直到民國,人們拿上銀元還要吹口氣聽聽響聲,就是在辨認成色。如清晚期,南京的頃化銀含銀量達97.3%,而上海的豆規銀含銀量只有73%。於是,在南京票號存100兩銀子,到上海兌現就可能要支付110兩。而這一兌現標准,必須兼顧客戶的滿意程度和票號的贏利,要害在於公正與利潤兼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博弈。票號既然專門做匯兌生意,就必須要在公平上做足功夫,不然就沒有客戶上門;同時又要保證自己的賺頭,不然鋪子就得倒閉。這就需要一個統一的匯率標准,用不同匯率來保證各地銀兩成色的平均,即「平色」,平色兌現後給票號留下的賺頭,叫「餘利」。確立「平色餘利」的恰當標准,佔到票號總贏利的四分之一(票號的利潤,主要有三大部分:利息、匯水、平色餘利)。用現代銀行業的術語來表達,這就是典型的套利業務(arbitrage)。

⑵ 我非常想知道,清朝末期 白銀對世界貨幣的匯率是多少當時清朝的GDP未必就是世界第一

當時沒有通用的世界貨幣,沒有固定的標准,對於每個國家的匯率不同。而且你思想出現誤區,誰說經濟第一就一定能解決溫飽問題,就一定能打勝仗。他所有的失敗是政治原因,腐朽的封建統治。國家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農民是被統治的,那蘇聯當年還是經濟世界第二呢,照樣不是糧食供應不足,這是與制度,生產力等多種因素有關系;就是提高軍備,成為亞洲第一,不還是打敗仗嗎,與日本打仗,明顯的優勢,清政府下令不出站,站在那裡讓人打,歸根還是制度問題。就是提高軍備,也會有義和團太平天國,你還不清楚太平天國與義和團興起的背景,了解之後你在考慮你的論文吧

⑶ 清朝的銀子和人民幣大概怎麼個換算啊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000左右。

按照購買力來說,清朝的一兩銀子能夠兌換1000文銅錢,一旦米需要600到700文錢,按照現在的米價3塊錢一斤,一旦米需要510塊錢,也就是說一兩銀子不到1000塊錢。

而現在的銀價在3.5元左右,一兩銀子才170塊錢,這樣對比下來,生活成本可比古代高多了,當然清朝採用16兩,採用的是10兩制,所以用現在銀價去比較古代是很不合適的。

實際上古代人的收入也就在一個月二兩銀子到三兩銀子之間,所以銀子的購買力肯定是能遠超於現在的,普通家庭月入二三兩還能有結余。我們現在一家人的入按兩個人八千到一萬來算,銀子的價值在每兩3000元左右,而按照古代物價來計算比較合適的是每兩銀子在1000元左右。

(3)清朝會計算匯率嗎擴展閱讀:

唐朝銀子換算人民幣:

。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

⑷ 匯率怎麼換算

匯率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即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它們的升降所產生的經濟現象正好相反。

1、本幣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本國貨幣所能兌換的外幣數量來表示,稱為本幣匯率。在我國稱之為人民幣匯率,即用外幣表示的人民幣價格,其公式為100¥=x外幣。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能兌換更多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升值,而外幣貶值,外匯匯率下跌,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反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若能兌換較少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貶值,而外幣升值,外匯匯率上升,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

2、外匯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外幣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數量來表示,稱為外匯匯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即用人民幣表示某種外幣的價格,其公式為100單位外幣=x¥

當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時,外匯匯率上升,外幣相對於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即用人民幣表示的外幣價格上漲,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外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而人民幣升值,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4)清朝會計算匯率嗎擴展閱讀

我國的匯率制度

1、單一制

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年-1952年)、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年-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年-1980年)。

2、雙軌制

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存(1981年-1984年)和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1985年-1993年)。

3、並軌制

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1994年-2005年)

4、現行制度

2005年07月21日:央行宣布廢除原先盯住單一美元的貨幣政策,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官方匯率即由8.27調整為8.11,此後根據市場情況不斷調節。

⑸ 清朝中外經商錢怎麼結算

清朝的外貿結算很有意思,其實是民間帶動官方的。
起初,官方嚴禁海外貿易,當然沒有結算制度。但是,民間的外貿活動頻繁,主要結算方式就是原始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即為當場交易。交易的場所往往在偏遠邊境、遠離中國岸邊的海上、或者日本、南洋等地的碼頭。主要結算貨幣為單純的金銀(可以使用本國金銀幣,但全部折算為等重黃金或者白銀)。
中期,清政府在民間海事商務日益繁華的情況下,為增加國家收入,不得已開始一些外貿管理實踐,於是,在中俄邊境、沿海城市中,開始制定規則,其中包括外貿規則。政府的外貿規則偏重於稅收,幾乎沒有涉及商人之間的結算方式。而此時民間外貿的實際情況已經非常活躍,一些起源於西方,流行於現代的結算方式逐步被採用。這個時期結算的貨幣仍然以金銀為主,但更加偏向白銀。
後期,列強逐步侵入中國,對外貿易管理中清政府幾乎完全喪失了發言權。此時的外貿結算完全按照西方方式進行,近現代的多種交易付款方式都已出現。此時的結算貨幣不再局限於白銀,匯率概念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完全形成,多個國家的多種貨幣湧入中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民國。

⑹ 清朝末年,一美元等於多少兩白銀

樓上誤人子弟,你查過資料了嗎?

金本位時代,1933年前 一美元價值1.505克黃金,一英鎊價值7.322克黃金(一戰時有波動)。
20世紀10年代,國際金銀比率為37.32。一美元等於56.2克白銀。
1908年,清朝農工商部和度支部擬訂了統一的度量衡制度,規定庫平一兩為37.301克。
因此,清朝末年(1911年辛亥革命),一美元=1.51庫平銀

⑺ 清朝貨幣兌換法

這個沒法確切計算,類似金銀之類自古至今一直在貶值,而紙幣也大多處於在緩慢貶值的狀態。再有從購買力來說各朝各代都不一樣,金銀是硬通貨,耐用金屬,不會消失而不斷開采必然是處於緩慢貶值的狀態。而有時的一些歷史事件也會導致金銀升值,例如清朝後期白銀大量外流(鴉片戰爭)導致白銀價值猛增。

我們常常看到古裝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我也很想知道,於是到網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過,這里聲明,筆者不是學歷史的,只是利用從網上查到的講歷史的文章,做一個大致的推算,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罷了。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⑻ 古代,清朝為例子,一兩黃金能兌換多少銀子

古代,清朝為例子,通常情況下,一兩黃金需要十兩銀子才能兌換,一兩黃金也就是50克的重量,十兩銀子則是500克的重量,但是還要看銀子的具體成色,成色如果低的話,數量就不止十兩,有時候可以兌換十二兩白銀,但是其品質肯定要打折扣的。

長期來看,黃金相對其他金屬的貴重程度呈現出一種明顯的上升趨勢。西漢時,一兩黃金的價值或者購買力只是一兩白銀的三倍,到了唐朝就變成十五倍,而在今天,這個比率是四十倍以上。

(8)清朝會計算匯率嗎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金銀產量較少,只能起部分貨幣職能作用。在古代金銀比價大部分時間一直是比較穩定,維持在1:5左右,至宋初為一比六點五二。

但是隨著歐洲人在新大陸上發現儲量豐富的銀礦,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銀價暴跌。明中期為一比七到八,明末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時為一比十四左右,到19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銀元也是十九世紀北京的常見貨幣,滿清政府鑄造銀元較晚,當時中國的銀元主要靠「進口」。

⑼ 清朝的錢幣的換算單位是什麼樣的那時蘋果多少錢一斤

1兩 = 10 錢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 = 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清朝會計算匯率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同花順我的持倉在哪裡 瀏覽:103
下列關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說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218
初學者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745
東融資產延期 瀏覽:923
英國韋德外外匯 瀏覽:523
中國股市有幾個股票 瀏覽:251
今天股票回漲嗎 瀏覽:92
中信證券與中信集團 瀏覽:491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
銀行理財樂享天天 瀏覽:842
普惠家理財收益高嗎 瀏覽:257
包鋼北方股份央視 瀏覽:952
莊家布局建倉指標 瀏覽:431
公司章程沒有規定銀行融資 瀏覽:422
實物貴金屬賬戶貴金屬 瀏覽:906
上海國際信託總經理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