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單邊持倉量
期貨的持倉量是指買和賣雙方都還沒有平倉的頭寸的總合,是雙向計算的。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持倉量數據中,有一半是買持倉,一半是賣持倉。只算一方的就是單邊持倉量。
2. 期貨持倉量 多倉 空倉 怎麼會不同
大概是鄭州、上海交易所或者中金所公布的持倉排名吧。理論上有多少多單就對應著多少空單,這是沒錯的,而鄭州和上海公布的持倉排名只是持倉量最大的前20名或30名的會員持倉情況,並不是整體市場的持倉。如果去大連商品交易所,就會發現它公布的完整的持倉排名里,多空是相等的,而總體持倉量為多空之和。
由於持倉量是從該種期貨合約開始交易起,到計算該持倉量止這段時間內尚未對沖結算的合約數量,持倉量越大,該合約到期前平倉交易量和實物交割量的總和就越大,成交量也就越大。因此,分析持倉量的變化可推測資金在期貨市場的流向。持倉量增加,表明資金流入期貨市場;反之,則說明資金正流出期貨市場。
期貨持倉量指投資者持有的某個合約的未平倉合約總量。持倉量等於該合約未平倉的多倉和空倉之和。值得指出的是,未平倉合約中,多倉總量與空倉總量總是相等的。持倉量有某類商品單個合約持倉量、所有合約持倉量、某個市場各種商品所有合約持倉量之分。在國外存在期權的情況下,持倉量的計算還包含期貨期權所對應的期貨合約數量。
期貨持倉量的概念類似於股票的流通盤。當合約首日掛牌交易時,該合約的持倉量為零。若只有投資者B看漲和投資者S看跌,則他們會在共同認同的價格上分別開倉買入和賣出等量合約,成交後,該合約就有了相應數量的持倉量。股票流通盤在送配或增資前是保持不變的,但期貨合約持倉量在交易期間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隨著更多投資者加入看多和看空的隊伍進行交易,持倉量會不斷增加;而當虧損的投資者止損平倉和獲利的投資者套現平倉時,持倉量會逐漸減少。
若某筆成交開倉數量大於平倉數量,持倉量就會增加。若某筆成交開倉數量小於平倉數量,持倉量就會減少。若某筆成交開倉數量等於平倉數量,持倉量不發生任何變化,只是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出現了換手。
3. 怎樣從換手率判斷主力的持倉量
換手率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
判斷主力的持倉量。
當主力吸籌往往會在籌碼分布圖上留下一個低位密集區
,為了更好地隱藏蹤跡,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主力完成低位建倉之後並不會急於拉升股價,甚至有可能要把股價故意打回到籌碼低位密集區的下方,在這個密集區的下方基本上都是套牢盤,沒有拋壓,護盤相對容易一些。
一旦市場有所好轉或個股有利好預期,主力首先會將股價從這個低位密集區的下方拉升至密集區的上方,這個過程可稱之為
對籌碼密集區的向上穿越
,對主力而言,這個穿越過程的難易程度取決於主力的持倉情況,如果主力巨量持倉的話,盤面上就不會出現太多的解套拋盤,即股價上穿密集區而呈現無量或縮量狀況,這時我們就可知道該股已由主力高度持倉了。
對於這個無量或縮量的具體程度我們可以通過換手率這個數字來精確地表達,這也可以方便投資者進行研判。前面我們已經進行了換手率級別劃分,
人們常使用3%作為標准,將小於3%的成交額稱為無量
,這個標准得到廣泛的認同。
以上是通過
籌碼密集區的無量上穿
來判斷莊家持倉量的方法,一旦發現籌碼密集區以低迷的成交量向上穿越,被穿越的籌碼大部分是主力的持倉籌碼。這種估計主力持倉的方法盡管簡單,但對於低位捉庄的參考價值卻是很大的。但是在實戰應用中,我們也應結合具體的股票成交量情況來研究,有些股票的換手率從歷史走勢來看即使是明顯縮量了,也可能達到5%以上的換手率,這時我們就應該適當地放寬換手率的標准,不要讓3%這個數字所束縛,應做到靈活應用才好。
4. 如何判斷莊家的持倉量
莊家建倉成本的幾種計算方法
由於其中大部分類型的成本是我們無法算計的,我們僅僅能夠探索的只是莊家的建倉成本
(1)平均價測算
莊家若通過長期低位橫盤來收集籌碼,則底部區間最高價和最低價的平均值就是莊家籌碼的大致成本價格,此外圓形底、潛伏底等也可以用此方法測算持倉成本。莊家若是通過拉高吸籌的,成本價格會更高一些。
一般而言,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在40-60天,即8-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我們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演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作為一個莊家,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個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以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莊家的最低目標位,不管道路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這個價位,國為莊家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莊家資金大,有時候會進出兩難。
(2)統計換手率測算
對於老股,在出現明顯的大底部區域放量時,可作為莊家建倉的成本區,具體計算辦法是計算每日的換手率,直到統計至換手率達到100%為止,以此時的市場平均價,作為莊家持倉成本區。對於新股,很多莊家選擇在上市首日就大量介入,一般可將上市首日的均價或上市第一周的均價作為莊家的成本區。
(3)最低價測算
在最低價位之上的成交密集區的平均價就是莊家建倉的大致成本,通常其幅度大約高於最低價的15%~30%。
(4)股價測算
以最低價為基準,低價股在最低價以上0.5~1.5元左右,中價股在最低價以上1.5~3.0元左右,高價股在最低價以上3.0~6.0元左右。
( 5)用SSL指標測算。SSL指標是顯示股價的成交密集區和支撐位、壓力位,成交密集區內平均價位附近對應的巨大成交量的價位就是莊家的建倉成本。
(6)莊家持倉成本=(最低價+最高價+最平常的中間周的收市價)÷3。作為莊家,其控盤的個股升幅最少應在50%以上,大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隻股票從一段行情的最低價到最高價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
(7)新老股測算
① 新股上市後,股價的運行一直保持較為強勢的特徵,如果在連續好幾個交易日股價總體向上,換手頻繁,並且一周之內達到了100 %以上,這種情況下,股票的平均價格就大致接近莊家的成本。
② 上市當日換手率超過60%的新股,莊家的成本線在上市首日開盤價與收盤價之平均值附近。這是因為,新股上市當日,一級市場申購專業戶大量拋售套現,此時正是收集籌碼的最佳時機,看好該股的莊家常進場大肆吸貨。因此,一旦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60%,當天的平均價必然是莊家進貨的成本價。尤其是在弱勢時,一些中大盤股或行業屬性一般股不被散戶看好,上市低開低走,莊家正好趁機大量吸貨。一旦莊家收集過程完成,日後的拉抬幅度往往是首日收盤價與開盤價之平均值的2至3倍, 甚至4至5倍。散戶只要在此區域進貨,又能捂住3個月乃至半年以上,常有驚人的獲利。
③ 上市首日換手率不足50%的次新股,莊家成本一般在60日均線與120日均線之間。大多數莊家收集籌碼不可能集中於一日,上市若首日未能拿足籌碼,莊家需要一定的時間吸貨。對大多數剛上市新股,莊家如果立即拉高吸貨,往往成本較高,需慢慢吸納。據我觀察,大多數莊家一般收集籌碼需要2至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收集完畢之後,在大市適度活躍時擇機拉抬,發動一波行情。因此,60日均線與120日均線之間的價位往往是莊家成本區域,散戶在這個區域擇機介入,取勝的把握較大。
④ 冷門老股的莊家成本在底部反復拉抬、箱形震盪最高價與最低價之均值處。一些股票因利空調整得十分充分,股價已跌深跌透、無人關照,此時有心莊家正好趕來收集破爛然後施展手法變金子。但要想哄出散戶手中廉價籌碼並非易事。唯一辦法是反復拉抬、打壓。這時股價K線圖及成交量特點是:K線小陰小陽或連綿陰線伴隨萎縮成交量之後,突然來一兩根大陽線同時伴隨成交量的放大。然後,又是萎縮成交量和連綿陰線或小陰小陽,如此反復幾次,股價上下箱形震盪,成交量間隔性放大。莊家的成本就在箱頂與箱底之中位附近。散戶在箱底或箱子中位進貨埋伏,一旦莊家籌碼收集完畢發力上攻,升幅甚為可觀。
⑤ 慢牛股莊家成本通常在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之間的黃金通道內。有些朝陽行業潛力股,主力機構因看好該股基本面在裡面長期駐守,耐心運作,只要該股基本面不發生重大變化,莊家就不會出局。其走勢特點是股價依託10日均線、30日均線震盪上行, 緩慢盤升,莊家手法不緊不慢,不溫不火,股價偏離5日均線過遠則回調, 技術整理幾天,一碰到30日支撐線就上行,然後再次觸及5日線又回調,成交量既不放得過大,也不萎縮太小,始終保持一個比較適中的水平。這種慢牛股的莊家成本區域就在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之間。散戶在此區域進貨,賺錢的概率極大。
5. 期貨裡面什麼叫雙邊持倉量
對期貨交易所而言,雙邊持倉量就是多頭持倉量與空頭持倉量之和。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內要分具體的品種後期容貨交易所:
有的期交所或品種規定不允許同一帳戶對同一品種同時持有多倉和空倉,如果以前持有多倉,一旦做空,就默認為平倉操作。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不可能有雙邊持倉。
有的期交所或品種規定允許同一帳戶對同一品種同時持有多倉和空倉,如果以前持有多倉,投資者做空有兩種選擇:一是新開空倉;二是平掉以前的多倉,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雙邊持倉。
6. 炒期貨應該優先選擇持倉量大的品種嗎為什麼
一般做期貨交易是優先做那些持倉量亮大、活躍度高的品種的,這樣交易機會多、有利於快速成交,尤其是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都是做活躍品種。
7. 期貨持倉量為什麼會減少啊
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變化會對期貨價格產生影響,期貨價格變化也會引起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變化。因此,分析三者的變化,有利於正確預測期貨價格走勢。
①、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上升,表示新買方正在大量收購,近期內價格還可能繼續上漲。
②、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上升,表示賣空者大量補貨平倉,價格短期內向上,但不久將可能回落。
③、成交量增加,價格上升,但持倉量減少,說明賣空者和買空者都在大量平倉,價格馬上會下跌。
④、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下跌,表明賣空者大量出售合約,短期內價格還可能下跌,但如拋售過度,反可能使價格上升。
⑤、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下跌,表明大量買空者急於賣貨平倉,短期內價格將繼續下降。
⑥、成交量增加、持倉量和價格下跌,表明賣空者利用買空者賣貨平倉導致價格下跌之際陸續補貨平倉獲利,價格可能轉為回升。從上分析可見,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成交量、持倉量與價格同向,其價格趨勢可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如兩者與價格反向時,價格走勢可能轉向。當然,這還需結合不同的價格形態作進一步的具體分析。
通常而言有兩種情況之下用戶應該立刻做出決策,減少持倉量,首先是在大盤發生變動時如何此前一段時間,大盤上的期貨產品價格走勢一直非常平穩,但突然之間開始波動;
這種時候不需要持續觀望下去,直接將手中的產品拋出套現即可,能夠獲得一部分利潤,就不必需要在這只產品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此外需要關注到各種類型產品,在大盤上的類型,期貨價格變化也就是說或是農產品弱勢。化工產品如何?如這一類型產品的價格變化也應該減少持倉量。
只有在投資過程中關注到這個類型的核心要點問題,投資人在投資中能夠獲得回報的概率才會更高一些,新人期貨開戶員往往沒有關注到這些情況,最終在投資過程中,這一類型投資人失敗的可能性非常高。
8. 期貨交易中成交量與持倉量的關系
在期貨圖形技術分析中,成交量和持倉量的相互配合十分重要。正確理解成交量和持倉量變化的關系,可以更准確的把握圖形K 線分析組合,有利於深入了解市場語言。下面就成交量和持倉量相配合的四種動態情況進行分析。
1 成交量逐步增加,持倉量也同步增加。
此種情況在期貨走勢中最常見,多發生在單邊行情開始時期,價位趨勢處於動盪之中。多空雙方對後市的嚴重分歧,形成市場中資金的比拼,但價格此時還未形成統一的整理區間,價格波動幅度快速而頻繁,使短線投資者有足夠的獲利空間。此時,成交量的擴張是由於短線資金的積 進出,而持倉量的擴張則顯示了多空能量的積蓄。在此情況下,可以從盤面上感到多空力量強弱的變化,同時結合前期行情的走勢,判斷行情的變化方向。
2 成交量逐步減小,持倉量逐步增加。
這種情況往往是大行情來臨的前兆,此時多空雙方的力量和市場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市場在動態中達到了一種平衡。成交的減少,是由於價格波動區間的逐步平衡,使短線資金無利可圖,但持倉量的增加,則意味著多空雙方看法分歧加大,資金對抗逐步升級。由於分歧結果並未明朗,因而多空互不讓步,紛紛加倉,無一方首先打破僵局,成交逐步減少,等待最後的突破。此情況後續的走勢十分兇猛,很少有假突破發生,一旦爆發,至少應有中級行情出現,因而投資者應作好資金管理工作。
3 成交量逐步增加,持倉量逐步減小。
此情況一般發生在一段行情中繼的過程中,並且伴有多殺多、空殺空的現象。由於行情有利於多空其中的一方,從而使相反一方紛紛出逃,持倉逐步減少。但價位的快速運動為短線炒作提供了良機,因而短線資金積極介入,成交並未減少,有時短線持倉的增加掩蓋了長線資金的出局,造成持倉量減少的趨勢並不明顯。這種情況下,可能會伴有中期反彈行情,由於反彈的劇烈,往往給人一種轉勢的感覺,但原趨勢仍將保持下去。
4 成交量逐步減少,持倉量逐步減少。
此種情況多發生在一波行情逐步結束時,成交量和持倉量的同步收縮,證明多空雙方或其中一方對後市失去信心,資金正逐步退場。這種情況如果持續發展,會為新資金介入提供有利的條件,成為變盤的前兆。由於成交量和持倉量都比較小,行情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價位波動隨意性很強,會給投資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成交量是推動行情發展的基本動力,成交量增加價位變化趨於活躍,成交量減少價位變化趨於緩和;持倉量是行情發展的內在動力,增倉是一段行情的開始,而減倉是一段行情的結束。
9. 股票持倉數量應該怎麼看持倉一般代表著什麼
持倉是指投資者總是持有一隻股票,因為他們在購買後對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一般而言,持倉量的增加代表資金流入市場;相反,它代表著資金從市場流出。所謂持倉比例,是指投資者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占資金總額的比例。在股票操作過程中,投資者對持倉比例的控制非常重要。例如,當股價預期向下調整時,應逐步拋售股票,以減少持倉比例,降低風險;當股價預期上漲時,持倉比例可逐步增加。
此外,投資者還應了解持倉限額。所謂持倉限額,是指會員或客戶根據交易所持有的合約持倉的最大金額。如果同一客戶在不同會員開立持倉,則應合並該客戶在每個賬戶下的持倉。具體限位標准按有關規定執行。會員和客戶達到或超過持倉限額時,不得在同一方向開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