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爾及利亞
馬建明
阿爾及利亞位於非洲西北部,國土面積238萬km2,人口3320萬,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阿爾及利亞國土面積在非洲居第二,僅次於蘇丹,經濟規模居於第三,僅次於南非和埃及,阿爾及利亞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北部沿海地區,國土的其餘部分被撒哈拉沙漠所覆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北非油庫」。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阿爾及利亞的經濟支柱,油氣產品大部分出口,天然氣與石油出口收入占國家外匯收入的90%以上。
2006年阿爾及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050億美元,人均GDP 3443 美元,經濟增長率5.2%,外匯儲備777.8億美元,外債5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738億美元,得益於穩定的政局、穩定的石油出口和良好的金融狀況,阿爾及利亞經濟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
一、儲量和資源
阿爾及利亞主要礦產為石油和天然氣,其他礦產還有煤炭、鐵礦、鉛礦、鋅礦、金礦、汞礦、鎢礦、錫礦、鈾礦、稀土金屬、磷酸鹽、鹽礦、重晶石、大理石、金剛石、寶玉石等30多種礦產。主要礦產儲量見表1。
表1 阿爾及利亞主要礦產儲量與儲量基礎
資料來源:①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
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
③Mineral Yearbook,2005。
石油、天然氣
截至2005年底,剩餘探明石油儲量為15.55億t,天然氣儲量為45450.20億m3。目前已知全國共有180多個油氣田,主要分布在阿爾及利亞東部和東北部的含油氣盆地中。
阿爾及利亞含油氣盆地很多,例如:北部的謝利夫盆地和君士坦丁東南部盆地、西北部的大高原盆地、西部的廷杜夫盆地、中部的哈西霍默盆地、中南部的雷甘盆地和阿赫內特盆地、東部和東北部的伊利茲盆地和三疊紀盆地。伊利茲盆地和三疊紀盆地是最主要的油氣聚集區。伊利茲盆地位於阿爾及利亞東部與利比亞交界地區,境內面積約11萬km2。寒武紀、石炭紀地層厚3000 m以上。盆地的主要生油層是志留系的筆石頁岩,中、上泥盆統的黑色頁岩也可能生油,油氣田主要為南北向的平緩構造圈閉。
煤炭
主要集中於西部邊界處的貝薩爾盆地,產在晚石炭世沉積層中,儲量不大。煤灰分8%~20%,揮發物20%~35%,硫2%~3.5%。
鐵礦
鐵礦資源主要分布於北部和西南部。在阿爾及利亞西南廷多夫Tindouf台向斜谷內發現了最大的泥盆紀鮞狀沉積鐵礦(賈拉傑比利特Gara Djebilet鐵礦和邁舍里阿布拉齊茲Mecheri Abdelaziz鐵礦),總儲量42億t,含鐵57%。在阿爾及利亞北部的礁灰岩中探明了接觸變質型鐵礦(分布在溫扎Ouenza地區、布哈里堡Boukhadra地區和哈尼尼-塞蒂夫山Djebel Hanini-Setif地區),總儲量超過7000萬t,鐵含量為60%。
錳礦
錳儲量不大,烏艾德蓋塔拉礦床屬火山熱液型,產在貝薩爾省,總儲量150萬t,錳的含量為40%~50%。
鉛鋅礦
鉛、鋅總儲量居非洲第二位,主要分布在阿爾及利亞北部。礦床為層狀、脈狀(遠成熱液型)、透鏡狀脈狀(熱液型)多金屬礦床。層狀礦床產在侏羅紀(埃爾阿別德、傑格連礦床)和白堊紀(柯爾傑特約瑟失、麥斯盧拉、伊什木里山礦床)碳酸鹽沉積層。脈狀礦床產在白堊紀砂質粘土質岩層中(格盧馬、薩卡莫齊礦床),與三疊紀蒸發岩的底辟褶皺共生。銅儲量不大,主要分布於阿爾及利亞的東南部。阿爾及利亞探明鉛鋅礦石儲量150萬t,其最大的瓦迪阿米祖爾Oued Amizour鉛鋅礦平均含鋅11.0%,含鉛3.2%,厚度48 m。
銅礦
含銅多金屬礦床屬火山成因和深成熱液型。礦床產在白堊紀-新第三紀的岩層中,與中新統火山岩(如布蘇發、烏艾德艾爾柯比里礦床)、花崗岩有關(如布杜卡、阿沙伊什、艾因巴爾巴爾、柯夫烏姆傑布爾礦床)。含銅砂岩礦點見於白堊紀和三疊紀(阿特拉斯的西部艾因謝夫拉、薩拉列基)、前寒武紀(烏加爾特區的本塔因)和文德期(罕克)的沉積層中。
汞礦
汞總儲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礦床產在東北部的安納巴區的白堊紀陸源碎屑岩中和前寒武紀的片岩中。格尼薩礦床金屬儲量4500t,礦石含汞1.16%;穆拉什馬礦床金屬儲量7700t,礦床含汞3.9%;伊什馬因汞礦床已采完。
銻礦
銻儲量居非洲第二位。礦床主要產在阿爾及利亞的北部地區。哈馬姆努貝爾斯礦床屬超低溫型礦床。
鎢礦
鎢儲量居非洲第一位。主要分布於東南部的阿哈加爾地區,主要礦床有納赫達(拉烏尼)、廷阿姆洛、艾爾卡盧薩、巴什爾、提夫塔祖寧等。這些礦床為石英錫石脈狀礦床。在阿爾及利亞的北部還有別列舍塔矽卡岩白鎢礦礦床。
金礦
金集中產於阿爾及利亞南部霍加爾Hoggar地區。其中,季列赫Tirek金礦距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400km,探明地質儲量73萬t,金平均品位18g/t。阿米斯米薩Amessmessa金礦位於塔曼拉塞特市以西460km,探明地質儲量338萬t,金平均品位18g/t。提里林-汗納Tiririne-Hanane金礦位於塔曼拉塞特Tamanrasset市以東450km,探明地質儲量48.1萬t,金平均品位17g/t。阿比圭 Abegui 金礦為網脈狀金礦,探明地質儲量280.7萬t,金平均品位3.59g/t。
阿爾及利亞金礦儲量有100t,總資源量有200t。
磷酸鹽
磷酸鹽分布在阿爾及利亞北部翁克山Djebel Onk磷酸鹽盆地,儲量20億t,居非洲第五位。磷塊岩一般為粒狀,產在晚白堊世古近紀的粘土碳酸鹽岩沉積層中,最大的礦床是傑貝勒翁格,其次是艾爾庫伊夫、木扎伊塔礦床。
重晶石
儲量居非洲第二位。在阿爾及利亞北部發現的礦床有:木扎布脈狀礦床,儲量215萬t,BaSO4含量90%,阿芬蘇、布馬尼、瓦爾謝尼斯和西提堪貝爾礦床。在貝薩爾區分布著布卡伊斯、阿巴德拉重晶石脈田。
金剛石
阿爾及利亞拉甘Reggane地區正在進行金剛石勘查,發現了一座金剛石砂礦,勘查工作主要目的是在西非地塊找到原生金剛石礦。
飾面石材
飾面石材主要分布在奧蘭 Oran省瓦迪馬達赫 Oued Madakh蛇紋岩礦、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區哈西夏拉Hassi Ghala石灰華和石灰岩礦、克萊夫Chlef地區的泰內斯Ténès石灰岩礦、艾因泰穆普特Aïn Témouchent地區的門傑爾Dhar El Mendjel黑石灰石礦、泰貝薩Tébessa地區的代爾山 Djebel Dyr蟲狀石灰石和燧石礦、代夫山Djebel Def黑石灰石礦、蓋爾達 Ghardaïa省、瓦爾格拉 Ouargla省和別恰 Béchar省的石膏花和硅化木礦。這些飾面石材礦顏色多樣、質地均勻、色澤光亮、交通便利、易於露天開采。
寶玉石
包括綠寶石、剛玉、黃玉、鋯石、綠寶石、石英晶體、藍晶石、螢石、瑪瑙和玉髓。
膨潤土
分布在阿爾及利亞西部第三紀的火山盆地瑪格麗亞 Maghnia 地區和穆斯特加奈姆Mostaganem地區,該地區毗鄰港口、公路和鐵路,交通便利。
鹽礦
阿爾及利亞鹽礦資源很豐富,岩鹽資源有10億t,湖鹽資源有15億t,主要分布在阿爾及利亞東南部的鹽湖中。阿爾及利亞鹽礦資源還有較大遠景,可供大量出口。
其他礦產還有高嶺土、硅藻土、白雲岩、長石、螢石、錫礦、鈾礦、鈮、鉭、銣、石膏、珍珠岩和滑石等。
二、礦業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地區重要的礦業大國,石油、天然氣生產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占阿爾及利亞政府收入的76%,占阿爾及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超過30%,此外,氨水、粘土、水泥、金礦、氦、鐵礦石、甲醇、磷酸鹽、鈉鹽、鋼鐵、鋅等也有一定的產量(表2)。
表3 2005年阿爾及利亞主要出口目的國與出口額 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http://dz.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605/20060502289851.html。
從分地區看,歐盟是阿爾及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05年,阿歐貿易總額為352.5億美元,占阿對外貿易總額的54.7%。阿從歐盟進口110.7億美元;向歐盟出口241.8億美元。
經濟發展合作組織(除歐盟國家外)與阿爾及利亞的貿易總額位居歐盟之後。2005年,阿與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成員國實現貿易額182.7億美元。其中,阿從經濟發展合作組織國家進口34.7億美元,向上述國家出口148億美元。
阿爾及利亞與亞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比重較小,2005年與上述地區總貿易額為109億美元。
表4 2005年阿爾及利亞主要進口來源國與進口額 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http://dz.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605/20060502289851.html。
從分國家看,美國、法國、義大利分別為阿爾及利亞第一、二、三大貿易合作夥伴。出口方面,美國是阿爾及利亞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國,阿全年向美出口產品104.6億美元;其次為義大利69.5億美元,西班牙49.8億美元,法國44.9億美元,巴西28.9億美元,荷蘭26.4億美元,加拿大21.7億美元。阿對上述七國的出口額約占阿總出口額的78%。進口方面,法國是阿爾及利亞的最大進口來源國,達44.3億美元,其次為義大利15億美元,美國13.3億美元,中國12.9億美元,德國12.3億美元,西班牙9.5億美元。阿自上述六國進口金額約占阿總進口額的54%。2005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阿爾及利亞第四大進口來源國。
四、礦業政策
阿爾及利亞於1993年出台了投資法,鼓勵私人投資並賦予許多優惠政策,對外國投資者實行國民待遇,積極吸引外資。投資法案規定:除國家限定的戰略部門外,實行自由投資的政策;外資企業和本國企業繳納相同的所得稅,稅率一律為42%,但對符合阿爾及利亞國家經濟發展計劃的優先項目前3年實行免稅,第四年、第五年分別減繳50%和25%;外資企業5年免繳土地稅。目前該投資法不斷得到完善,落實情況良好。
石油天然氣工業是阿爾及利亞最重要的產業,根據阿爾及利亞碳化氫法,對在阿爾及利亞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煉化的阿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SONATRACH)以及外國石油公司,阿爾及利亞政府徵收85%的公司利潤稅,根據實施區域不同此稅率可降低至75%或65%;對在阿從事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天然氣液化、石油與天然氣分離的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和外國石油公司徵收38%的公司利潤稅,免徵上述公司的職業行為稅以及增值稅。
目前,在阿爾及利亞的投資國主要包括埃及、美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等部分西亞國家。在石油天然氣開發方面,1986年,阿爾及利亞首次允許外國資本涉足石油天然氣領域,迄今,阿爾及利亞先後同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中國等近20個國家簽署了50餘項合作協定,近50餘家國際石油公司來阿爾及利亞參與阿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迄今阿油氣領域吸引的外來投資金額累計已逾100億美元。在眾多公司中,美國石油公司投資居首位,投資逾50億美元,佔35%,其後依次為義大利、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和中國。
阿爾及利亞實行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制,中央銀行掌控著所有的外匯資源。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信貸擔保金融機構和權威經濟組織之一的法國外貿保險公司,根據政治穩定、外匯儲備、償還能力、貨幣貶值風險、銀行風險、經濟形勢和支付狀況等7類指數,在2004年「國家風險」評級結果中,將阿爾及利亞列入B級,即小風險投資國家。
五、展望
由於阿爾及利亞靠近歐洲,以及阿爾及利亞豐富的油氣資源,阿爾及利亞油氣工業一直是吸引外國投資的主要部門。阿爾及利亞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石油產量受石油輸出國組織生產配額的制約。目前阿爾及利亞政府計劃提高石油天然氣產量,增加石油天然氣出口。
阿爾及利亞政府積極擴大天然氣出口,目前阿爾及利亞與歐洲有兩條天然氣管線連接,一條是長1078km輸送能力6570萬m3/日的Trans-地中海管線,起於哈西魯邁勒氣田,經過突尼西亞最終到達義大利;另一條是長1609km輸送能力2322萬m3/日的Maghreb歐洲天然氣管線,經過摩洛哥將哈西魯邁勒氣田與西班牙連接。
阿爾及利亞還計劃新建3條天然氣管線:阿爾及利亞與歐洲之間的Medgaz天然氣管線,預計2008年竣工;阿爾及利亞至義大利之間的新管線,預計2008年投入使用;Warri天然氣田與哈西魯邁勒氣田之間新建一條7160km的天然氣管線。
隨著油氣生產和出口的增長,阿爾及利亞已經成為國際能源市場重要的供應國。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第二大鉛鋅生產國,近年來又有較大發現。隨著國際市場鉛鋅價格上揚,鉛鋅礦的勘查開發也可能為阿爾及利亞的礦業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主要參考文獻
[1]Omar Chabane.Algeria.Mining Annual Review,2004
[2]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7
[3]Philip M.Mobbs.The Mineral Instry of Algeria.U.S.Geological Survey,Minerals Ydarbook,2005
[4]夏景華.阿爾及利亞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現狀.當代石油石化,2006年,第2期
[5]柳正.阿爾及利亞礦業投資環境.資源·產業,2002年,第4期
[6]王有勇,中國與阿爾及利亞的能源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2期
[7]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ing-Algeria,http://www.mem-algeria.org/
[8]中華人民共和國住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http://dz.mofcom.gov.cn/index.shtml
② 「海上生命線」是指特大型船隻繞道
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位於埃及境內,扼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溝通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水道。
蘇伊士運河全長175公里,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峻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把它的佔領軍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離埃及領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③ 阿聯酋和卡達這兩個國家的概況
【國名】卡達國(The State of Qatar)。 【面積】11521平方公里。 【人口】164萬(2008年)。外籍人約占人口總數的70%,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國家。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什葉派佔全國人口的16%。 【首都】多哈(Doha),人口44.6萬(2006年)。 【政治】卡達系君主立憲制酋長國。埃米爾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由阿勒薩尼家族世襲。卡禁止任何政黨活動。2010年,卡達政局穩定,埃米爾繼續深化政治、經濟改革,外交較為活躍。 【經濟】石油、天然氣是卡經濟支柱。近年來,政府大力投資開發天然氣,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開發天然氣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卡還將發展非石油、天然氣工業作為實現國民收入多元化和擺脫對石油依賴的主要途徑,注重吸引外資和技術;鼓勵發展農業,免費向農民提供種子、化肥和農業機械,號召植樹造林,擴大耕地面積。 卡於1994年成為關貿總協定第121個成員國,1995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第三屆世界經濟論壇阿拉伯國家2007年經濟競爭力評估大會報告顯示,卡競爭力位居阿拉伯國家第二,僅次於阿聯酋。2010年美國《金融雜志》公布的全球最富國家和地區排行榜中,卡達位列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01萬美元。 2010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23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01萬美元 經濟增長率:14% 貨幣名稱:卡達里亞爾(Qatari Rial) 匯率:1美元=3.64卡達里亞爾 (數據來源:經濟季評) 【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0億噸,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儲量25.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 【工業】主要為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相關工業及能源密集型工業,其中包括煉油廠、石化工廠、化肥廠、鋼鐵廠和水泥廠,同時還建立了一些造紙廠、洗滌劑廠、顏料廠、食品廠和塑料廠等。卡達是中東重要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2010年,卡達液化天然氣年產能將達7700萬噸。 【農牧漁業】卡達全國可耕地面積為2.8萬公頃,已耕地7000公頃。農牧產品不能自給,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依賴進口。只有魚、蝦類海產品產量可基本滿足本國需求。 【交通運輸】卡達無鐵路,各主要城市之間由現代化公路網相連,全國公路總長為900 公里。主要海港有多哈港、烏姆賽義德港和拉斯拉凡港,拉斯拉凡港是世界上最新、最大的處理液化天然氣的港口。卡達有5個機場,多哈國際機場有連接歐洲和亞洲的20餘條航線。 【財政金融】卡達有14家商業銀行,其中5家為卡資銀行,分別為:卡達國家銀行、多哈銀行、卡達商業銀行、卡達國民銀行和卡達伊斯蘭銀行。卡達國家銀行吸收了卡近50%的存款,主要經營政府業務。 【對外貿易】2008年對外貿易總額為864.5億美元,同比增長35%,其中進口275.9億美元,出口588.6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石油、液化氣、凝析油合成氨、尿素、乙烯等,主要進口產品是機械和運輸設備、食品、工業原材料及輕工產品、葯品等。主要貿易夥伴有美國、日本及西歐國家。
④ 伊拉克戰爭是怎麼回事 大俠幫忙呀!
這篇文章中所描寫的是1990年到1991年間的海灣戰爭(即第二次海灣戰爭),關於其它的海灣戰爭的條目請見海灣戰爭 (消歧義)
這場海灣戰爭,又稱第二次海灣戰爭,是伊拉克和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聯合組成的軍隊之間的一場戰爭。它的起因是1990年8月伊拉克侵佔科威特。戰爭結果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的決定性勝利:以相當小的聯軍損失伊拉克軍隊被逐出科威特。主要戰役由空戰和在伊拉克、科威特和附近的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陸戰。陸戰的范圍僅限於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邊境地區。此外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火箭
美伊戰爭,又稱第三次海灣戰爭。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澳大利亞和波蘭的軍隊也參與了此次聯合軍事行動。軍事行動是在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所發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兒子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的最後通牒到期後開始的。
聯合部隊是由12萬人的美軍部隊、4萬5千人的英軍部隊、2千多人的澳大利亞軍隊和200人的波蘭軍隊所組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大約5萬人的伊拉克反叛軍。他們是通過駐扎在科威特的美軍基地正式對伊發動軍事打擊的。
美國第三步兵師從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達挺進,伴隨他們作戰的還有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82空降師的若幹部隊。在另一個方向,伊拉克東南部方向,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和英國遠征軍(包含第四和第七裝甲旅組成的第一裝甲師以及若干海軍陸戰隊)則發動了鉗形攻勢以打開伊拉克的海運通道。在戰爭進行了兩周後,美軍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區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種部隊,並和該地的庫爾德反叛軍結成同盟,美國預期中的准備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師則由於土耳其議會的反對而未能在該地參加戰斗。
經過兩個星期的激戰,英軍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鎮、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現了斷水和停電等人道主義危機。國際多個人道組織向伊拉克運輸救援物資。這些援助物資大多都從聯軍所控制的烏姆蓋茨爾港(Umm Qasr)進入伊拉克,還有部分則從科威特進入伊拉克。
戰爭爆發大約三個星期之後,美軍順利進入巴格達市區,途中並沒有遇到任何頑強抵抗。伊拉克官員則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軍隊向美軍投降。之後巴格達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紛紛陷入無政府狀態,巴格達市內發生頻繁的搶掠事件,巴格達博物館遭到洗劫,上萬件珍貴文物失蹤。有伊拉克民眾批評美軍並沒有努力維持巴格達的市內安全。
沙漠之狐行動 是美、英兩國,由當地時間1998年12月17日凌晨1時到1998年12月20日凌晨4時50分,針對伊拉克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空襲行動。
其發動空襲理由是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違法聯合國安理會687號決議,不與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合作,導致聯合國特委會主席巴特勒向聯合國報告核查無法進行。另外由於當時美國眾議院在彈劾問題上對美國總統柯林頓窮追猛打,柯林頓為了轉移國民的視線和懲罰薩達姆,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就由美英兩國突然發動。空襲主要以美海軍軍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和美英空軍投擲的的精確制導武器為主。空襲行動由美國中央軍區司令部的安東尼·津尼將軍指揮,共出動包括美空軍B-1B轟炸機;美海軍EA-6B電子戰機、F-14戰斗機和F/A-18戰斗攻擊機;英國空軍「狂風」戰斗機在內的650架次飛機。4輪空襲共發射巡航導彈共425枚,投擲炸彈600枚。空襲目標除伊拉克導彈的研究與生產設施及與導彈研製有關的經濟目標外,還包括共和國衛隊的兵營、總統府,電台、電視發射台和油田等近100個目標。伊拉克政府事後聲稱一些住宅區及一所婦產醫院也遭到轟炸,造成62名伊拉克士兵死亡,180人受傷,約500名平民傷亡。
這次空襲對伊拉克軍事有生力量造成的打擊是微不足道的。而伊拉克政府在空襲後,正式中止了聯合國對其的武器核查計劃,指責聯合國特委會主席巴特勒「不公正」和是「美帝國主義操縱的傀儡」,要求立即解除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空襲更激化了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有激進的伊斯蘭武裝再次計劃准備對美英的目標進行襲擊。其他國家也紛紛指責美國為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就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攻擊,開創了「危險的先例」。美國一時間在國際社會中上陷入被動。
伊拉克游擊戰是2003年美國和英國佔領伊拉克之後,反抗軍對美英發動的游擊戰, 反抗軍取得的戰果遠遠超過了當初美英的假想敵-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精銳的共和衛隊。
⑤ 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是哪個
當然是美國呀,不過再過20年就不是了。
⑥ 阿聯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概況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頻波斯灣和阿曼灣,為海灣的交通要道。西北部與卡達為鄰,西部、南部和西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東部和南部與阿曼交界,隔波斯灣與伊朗相望。全國總面積為 8.4 萬平方公里。
境內無淡水河流或湖泊。除東北半島部分為山地外, 絕大部分是海拔 200 米以上的沙漠和窪地。沙漠占總面積的65%。
阿聯酋的海岸線總長 734 公里。海岸多為沙灘,沿岸大部分為淺海海域。一般海水深度為36米,最深處達90米,沿海有珊瑚,盛產珍珠。海水水溫較高,含鹽度大。夏天水溫最高可達 40C 以上,為世界海水最高水溫。在深水域,含鹽度高達 40%,在一些淺海水域達 35%。海域內水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魚類、水生物3000多種。
阿聯酋海域內散落著數百座小島,包括生產石油的達斯島、歷史上以採珠聞名的達瑪島、尚存古跡的烏姆納爾島以及自然保護區巴尼亞斯島。此外,還有哈伊馬角附近的哈姆拉島、同伊朗有領土爭議的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等。
阿聯酋位於橫貫亞洲與北非的亞熱帶乾旱地帶,又瀕臨波斯灣與阿曼灣,背靠阿拉伯半島的沙漠腹地,因而形成獨特的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分為兩季:五月至十月為熱季,炎熱潮濕,氣溫超過40C,沿海地區濕度在90%左右;十一月至四月為涼季,氣候溫和,有時降雨,氣溫一般為15-35C。夏季常有風沙。
阿聯酋的人口為 404 萬(2004年),本國人只佔四分之一,大部分為外籍人。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伊朗、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國。年人均收入近2萬美元,在中東僅次於卡達。
⑦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經濟
資源豐富,經濟落後,許多山區居民仍過著原始部落自給自足的生活。全國人口中近40%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人均1美元/天)以下。201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顯示,巴布亞紐幾內亞在169個國家中列第137位。礦產、石油和經濟作物種植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的支柱產業。
巴布亞紐幾內亞政府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制訂了《2011-2015年中期發展規劃》、《2010-2030年發展規劃》、《2050年遠景規劃》等發展戰略規劃,為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外部政策環境,使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實現連續10年較快增長。政府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並取得一定成效。液化天然氣項目、拉姆鎳礦等投資項目均取得重要進展,為推動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巴布亞紐幾內亞2011年宏觀經濟總量國內生產總值127億美元外匯儲備35.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00美元貨幣名稱基那經濟增長率11%匯率1基那 ≈ 0.43美元 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和國際援助。
2012年財政收入為101.6億基那。2013年政府預算總額為130.308億基那,同比增加24.1%。截至2009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外債為29.366億基那。
主要銀行有:(1)巴布亞紐幾內亞銀行(Bank of Papua New Guinea):即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央銀行,成立於1973年,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監管其他商業銀行並發行貨幣等職能。現任行長為威爾遜·卡米特(WILSON KAMIT)。2000年底資產額為10.17億基那。截至2002年12月,外匯儲備為3.4億美元。
(2)南太銀行(BSP):佔全國市場的60%,政府擁有其25.3%的股份。
此外,巴布亞紐幾內亞還有其餘4家規模較小的商業銀行。 外貿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2011年進出口總額257.3億基那,其中進口額為92.3億基那,出口額為165億基那,順差68.7億基那。
主要出口銅、金、礦砂、原木、原油、椰干、椰油、可可、咖啡 、棕櫚油等初級產品。主要貿易對象國有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中國、韓國、英國、新加坡、美國和德國等。 巴布亞紐幾內亞三面臨海,連同各主要島嶼在內海岸線總長度為17100公里,水上運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與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南太島國、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有海運聯系。
主要港口為:瓦尼莫(VANIMO)、烏姆達(UMUDA)、薩馬萊(SAMARAI)、莫爾茲比港(PORT MOROUESBY)、奧羅港(ORO BAY)、莫羅貝(MOROBE)、洛倫高(LORENGAU)、洛布朗(LOMBRUM)、德雷格港(LANGEMAK BAY)、科科貝(KOKOPO)、基姆貝(KIMBE)、基埃塔(KIETA)、達魯(DARU)、布卡(BUKA)、阿內瓦灣(ANEWA BAY)、阿洛塔烏(ALOTAU)、阿里克西斯港(ALEXIS HARBOUR)、艾塔佩(AITAPE)、布奧馬(AHIOMA)、威瓦克(Wewak)、臘包爾港(Rabaul)、莫爾茲比港(Moresby Port)、馬丹(Madang)、萊城(LAE)、卡維恩(Kavieng)。 2013年巴布亞紐幾內亞法規假日包括:
新年:1月1日
耶穌受難日:3月29日
復活節:3月30-4月1日
女王生日:6月10日
國家紀念日:7月23日
國家契約日:8月26日
獨立日:9月16日
聖誕節;12月25日
聖誕節:12月26日
⑧ LNG國家的最新鼓勵政策
卡達國(The State of Qatar)。 11521平方公里。 164萬(2008年)。外籍人約占人口總數的70%,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國家。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什葉派佔全國人口的16%。 多哈(Doha),人口44.6萬(2006年)。 卡達系君主立憲制酋長國。埃米爾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由阿勒薩尼家族世襲。卡禁止任何政黨活動。2010年,卡達政局穩定,埃米爾繼續深化政治、經濟改革,外交較為活躍。 石油、天然氣是卡經濟支柱。近年來,政府大力投資開發天然氣,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開發天然氣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卡還將發展非石油、天然氣工業作為實現國民收入多元化和擺脫對石油依賴的主要途徑,注重吸引外資和技術;鼓勵發展農業,免費向農民提供種子、化肥和農業機械,號召植樹造林,擴大耕地面積。 卡於1994年成為關貿總協定第121個成員國,1995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第三屆世界經濟論壇阿拉伯國家2007年經濟競爭力評估大會報告顯示,卡競爭力位居阿拉伯國家第二,僅次於阿聯酋。2010年美國《金融雜志》公布的全球最富國家和地區排行榜中,卡達位列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01萬美元。 2010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23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01萬美元 經濟增長率:14% 貨幣名稱:卡達里亞爾(Qatari Rial) 匯率:1美元=3.64卡達里亞爾 (數據來源:經濟季評) 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0億噸,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儲量25.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 主要為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相關工業及能源密集型工業,其中包括煉油廠、石化工廠、化肥廠、鋼鐵廠和水泥廠,同時還建立了一些造紙廠、洗滌劑廠、顏料廠、食品廠和塑料廠等。卡達是中東重要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2010年,卡達液化天然氣年產能將達7700萬噸。 卡達全國可耕地面積為2.8萬公頃,已耕地7000公頃。農牧產品不能自給,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依賴進口。只有魚、蝦類海產品產量可基本滿足本國需求。 卡達無鐵路,各主要城市之間由現代化公路網相連,全國公路總長為900 公里。主要海港有多哈港、烏姆賽義德港和拉斯拉凡港,拉斯拉凡港是世界上最新、最大的處理液化天然氣的港口。卡達有5個機場,多哈國際機場有連接歐洲和亞洲的20餘條航線。 卡達有14家商業銀行,其中5家為卡資銀行,分別為:卡達國家銀行、多哈銀行、卡達商業銀行、卡達國民銀行和卡達伊斯蘭銀行。卡達國家銀行吸收了卡近50%的存款,主要經營政府業務。 2008年對外貿易總額為864.5億美元,同比增長35%,其中進口275.9億美元,出口588.6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石油、液化氣、凝析油合成氨、尿素、乙烯等,主要進口產品是機械和運輸設備、食品、工業原材料及輕工產品、葯品等。主要貿易夥伴有美國、日本及西歐國家。
⑨ 請收集一個跟國際商務國際金融相關的創業故事
摘要 外匯市場被認為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加入財富累積的有效途徑之一。的確,外匯市場提供的盈利,理論上說是沒有上限的。
⑩ 關於獅身人面像的資料
傳說
獅身人面像近圖
這是個千古之謎。難道用自己臉龐的形像雕個玩意兒,用來護衛自己堂堂的陵墓,不會被人恥笑嗎?那顯然降低了法老的身價。在古代的神話中,獅身人面像是巨人與妖蛇所生的怪物:人的頭、獅子的軀體,帶著翅膀,名叫斯芬克斯。斯芬克斯生性殘酷,他從智慧女神繆斯那裡學到了許多謎語,常常守在大路口。每一個行人要想通過,必須猜謎,猜錯了,統統吃掉,蒙難者不計其數。有一次,一位國王的兒子被斯芬克斯吃掉了,國王憤怒極了,發出懸賞:「誰能把他制服,就給他王位!」勇敢的青年狄浦斯,應國王的徵召前去報仇。他走呀走,來到了斯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夥子,猜出謎才讓通過。」斯芬克斯拿出一個最難最難的給他猜。「能發出一種聲音,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卻用三條腿走路,這是什麼?」「這是人。」聰明的狄浦斯很快地猜了出來。狄浦斯勝利了,他揭開了謎底;但斯芬克斯不服輸,又給狄浦斯出了一個謎語:"什麼東西先長,然後變短,最後又變長?"狄浦斯猜出了謎底"影子".於是斯芬克斯原形畢露,便用自殺去贖回自己的罪孽。 據說,獅身人面像是依照斯芬克斯的形貌雕刻的。其實,獅身人面像並不是只有埃及開羅才有。只是在開羅的這一座最大,而且是最古老的。不過,各處雕刻的大小獅身人面(或牛頭、羊頭等)像,都是蹲著的。不同的是,有個別的還舉起了一隻爪子。
鼻子的失蹤
獅身人面像誕生以來幾千年,飽經風吹日曬,臉上的色彩早已脫落,精工雕刻的聖蛇和下垂的長須,早已不翼而飛。然而,最叫人痛惜的是,它的鼻子怎麼掉了呢?這又是一個「謎」。一種至今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798年拿破崙侵略埃及時,看到它庄嚴雄偉,彷彿向自己「示威」,一氣之下,命令部下用炮彈轟掉了它的鼻子。可是,這說法並不可靠,早在拿破崙之前,就已經有關於它缺鼻子的記載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五百年前,獅身人面像曾經被埃及國王的馬木留克兵(埃及中世紀的近衛兵),當作大炮轟射的「靶子」,也許那時已經負了「傷」,鼻子掛了「彩」。但是,又據某些記載,埃及的歷代法老和臣民,視這尊石像為「太陽神」,朝拜的人往來不絕。後來,風沙把它慢慢地掩 獅身人面像正面
了一大半,這時,一名反對崇拜偶像的人,拿著鎬頭,爬上沙丘,狠狠地猛鑿露出沙面的鼻子,毀壞了它的容貌。奇怪的是前來「拜訪」獅身人面像的遊客,都可以看到它胸前兩爪之間的一塊殘存的記夢碑。碑上記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3400年前,年輕的托莫王子,來這里狩獵。大概是奔跑得精疲力盡了,便坐在沙地上歇息。不知不覺竟然睡去,並在朦朧中夢見石像對他說:「我是偉大的胡爾·烏姆·烏赫特(古埃及人崇拜的神,意為神鷹),沙土憋得我透不過半點氣來,假如能去掉我身上的沙。那麼,我將封你為埃及的王。」王子蘇醒過來後,便動員大批人力物力,把獅身人面像從沙土中刨了出來,並且在它的身旁築起了防沙牆。在漫長的歲月中,石像曾多次嘗過埋入沙土中的「痛苦」。也許由於這個原因,公元前五世紀,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訪問埃及時,對金字塔作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而隻字未提近在咫尺的獅身人面像。很可能,這時它已完全被沙丘蓋住了。人們把它從沙土中最後一次刨出來重見天日,是幾十年前的事。
人面像之謎
我們看一看它面容所刻畫的究竟是哪一位法老?因為我們知道古希臘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它是一個女人的雕像, 獅身人面像側面
除了它是一個女人的雕像之外,我們很難說它跟哪一個特殊的人物有什麼關系?但是古埃及的這個斯芬克斯,這個雕像卻不一樣。他所系的這個圍巾是非常典型的古埃及法老所系的圍巾,這個形狀是非常典型的,而且頭部前面有一個神蛇的痕跡,為什麼說是一個痕跡呢?因為它原來那個神蛇已經沒有了,已經由於經歷這么多年的風雨,經歷人為的破壞,它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地方是有一個雕塑的東西在里邊,這個東西一定就是那個神蛇,而這個神蛇並不是每個老百姓都能夠有這樣的權利,把它戴在自己的頭巾的上邊,正前方的,這是法老的標志。
推理猜測
於是人們就產生了這樣的一種推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認定了這個雕像,斯芬克斯的雕像它的面容雕塑的是哪一位特定的法老的話,那麼這一個法老的生卒年,我們大體上能夠知道。於是我們就能夠斷它屬於誰,也就能夠知道它是哪個年代建造的。於是我們看這是兩個法老,不是一個法老,兩個法老的雕像。左邊這個是胡夫的兒子叫哈夫瑞,也就是說,這個斯芬克斯雕像,後邊的那個金字塔,也是整個埃及第二高的金字塔的擁有者,他是哈夫瑞;右邊這個叫詹德夫瑞,也是胡夫的兒子,他是哈夫瑞的哥哥,他也統治過埃及,也做過法老,是在胡夫去世之後,他是接任胡夫當了埃及的統治者,但是他的時間非常短,三到四年,他就死去了,不僅死去了,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什麼呢?說古王國時期,法老都習慣於把自己的金字塔建得很大,而且都建在了吉薩,因此吉薩才成為一個金字塔的代名詞,但是他卻沒有把自己的金字塔建在吉薩,而是建在了吉薩北邊的阿布拉瓦什這個地方,這個地方金字塔建得很小,為什麼是這樣,我們且不說它,但無論如何他在吉薩沒有自己的陵墓,沒有自己的金字塔建築。他也很短命,究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推想,但無論如何他是三到四年就去世了,他的弟弟哈夫瑞開始接替了他,作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統治者,繼續統治著埃及,並且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然後金字塔前面又出現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這個獅身人面像它究竟像誰,我們還可以把它倒回來看看這個獅身人面像。 如果鼻子存在的話可能比較起來會更好一些,但是嘴的模樣我們還是能夠多多少少看清楚一些的。一般的學者們經過反復比較,甚至是一些計算機的測量,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什麼呢?盡管它是在哈夫瑞的金字塔的前面,一般認為它是哈夫瑞金字塔的一個建造物,附屬的建造物,但是人們覺得從面目上它更像他的哥哥詹德夫瑞。於是人們就會產生這樣的一種想法,那麼究竟這個金字塔是誰建的?是哈夫瑞建造的,還是他哥哥建造的?如果是他哥哥建造的話,那是不是他哥哥建造這個過程當中就神秘死去了呢?如果他神秘死去了,那麼繼位的是誰呢?獲利的是誰呢?是哈夫瑞,哈夫瑞獲利之後,不僅是盜用了他哥哥的一個王位,而且把他哥哥的金字塔也據為己有呢,在後邊修建了自己的這樣的一個輝煌燦爛的被後人所矚目的這樣一座非常大的金字塔。這是非常可能的,但是無論是他哥哥的還是他弟弟的,無論是詹德夫瑞的還是哈夫瑞的,甚至有人提出來它有可能既不是他也不是他,而是他們兩個人的父親胡夫建造的。但無論是誰建造的,他們的年代大體上都是確定的,那就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距今4500年左右這樣的一個時間。
建造之謎
人們一般認為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是用來鎮守法老墓地用的,它是智慧與勇猛的結合,但是有人有不同的理解。這個人就是美國的大預言家埃德加·凱西,他從1933年開始一次次地預測獅身人面像不是古埃及人建造的。
埃德加·凱西的研究結果
當獅身人面像因人們的觀點日益紛繁而愈發神秘時,素以預言准確見稱的美國大預言家埃德加·凱西出來宣告他的研究成果了:獅身人面像並非古埃及人建造,而是一萬多年前的早期人類文明遺跡。這一觀點一出,引來一片嘩然,這無形中使雕像又增加了一道光環。 關於獅身人面像什麼時候建造,還有另一種說法最為典型。美國學者約翰·安東尼·韋斯特在研究獅身人面像的時候發現,雖然它矗立於吉薩平原西部高崖上,也算得上是高高在上,但除頭部外,整個獅身都出現無可爭辯的水浸現象。由此看來,獅身人面像曾被浸泡在水中。據史料記載,埃及曾多次受到海水和尼羅河特大洪水的困擾,最後一次大洪水發生在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由此可推斷,如果獅身人面像受過水潛,那它一定是在洪水發生之前建造的。按這種說法,獅身人面像的建成時間應在公元前1萬年以前。
建造原因
於是人們又繼續尋找,在古代的一片銘文里邊,銘文就是刻在石頭上,牆上 浮雕當中出現的古埃及的文字,那麼這些文字里邊人們真是找到了這樣的一片銘文,銘文上寫著,地上的荷魯斯在夏
至前的七十天,由彎彎曲曲河的東岸或者說另一面開始行走,向這一面開始行走,那麼七十天之後,他與地面上的另外一個神奇結合,正好出現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於是人們就開始分析這段銘文,開始尋找它的真正的含義,那麼這個荷魯斯究竟從這一岸到這一岸是什麼意思呢?人們也按照這個夏至的前七十天開始走。從這個岸走到這個岸充其量也就是走到了金字塔附近,沒有找到有一個什麼對他們理解這個問題很好的這樣的一個答案。於是人們苦惱著,在思索著我們是不是對它理解的錯誤。後來還真是有一個聰明人,他說我們說的從地平線上在地上彎彎曲曲的河走過來,其實它指的並不是在地上彎彎曲曲的河,也並不是指的地面上的尼羅河。它是什麼河?和我們對應的,和地上對應的還有一條河,這是什麼河呢?我們現在都知道叫銀河,它也是彎彎曲曲的。夏至七十天之前,人們就站到吉薩去觀測觀測銀河的東部,發現真有一顆星星、太陽,比較閃亮的一顆星星、太陽在那裡出現。人們就開始觀察這個星星、太陽,觀察的結果是七十天之後真的落到了地平線。落到了什麼地方呢?就這上面已經表現出來的。它確實是移過了天上的彎彎曲曲的銀河,來到了這一邊。真是在地平線上的那一點上,七十天之後出現了,而這個地方有一個星座,什麼星座呢?獅子星座。荷魯斯神和獅子星座合二為一了,就在這個時候合二為一了。於是人們想到古埃及的銘文指的是這個。那麼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金字塔前面建造的這樣的一個神秘的雕像,它是獅身而不是豺狗的身體,而不是狒狒的身體,不是別的動物的身體,他感覺到這個東西跟這樣的一個天文現象的偶合,與他們的信念,與他們的神話傳說,正好是相符合。
文物保護
從這個里邊我們能夠看到,這幅圖里邊,兩面這是兩個前爪,中間這塊碑,就是圖特摩斯四世立那兒的一塊碑,現在叫做夢碑。他刻寫的內容,當然都是埃及象形文字刻寫 獅身人面像
的了。這個我們能夠看清楚,那麼這里邊內容主要說的一個故事,就是他是如何睡在這兒做了一個夢。這個夢里頭,司芬克斯怎樣許諾他,如果你給我清理了之後,我就保證你成為下一任的法老。不管這個夢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是這個夢碑卻是存在的,由此開始了司芬克斯周圍的這種瓦礫,這種沙子一點一點清理的工作,每次清理之後過若干年它再一次被埋上,然後再一次被清理,清理的工作給這個司芬克斯應該說是讓後人看到了它的完整的形象,這是功不可沒的。 但是一次次地清理也給龐大的建築物帶來了一些沒有必要的,也不能說沒有必要,可能也是必然的這樣的一些損害,什麼損害呢?那就是自然地刮風、下雨、地下的水分的向上蒸騰,給它造成的一種損害。漸漸它身上有很多東西脫落了,反正現在是一天不如一天,越修補它的損害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預防炮火震塌頭像:曾在它的頜下築起過一堵高牆。病根之謎近幾年來,人們發現獅身人面像的頭頸、背胸,表皮不斷剝落,身軀明顯地「消瘦」了。「獅身人面像病了!」消息傳開,震驚了埃及,議會緊急討論,報刊爭相報道,各國文物專家紛至沓來。人們擔心那巨大的頭顱有朝一日會突然斷落。那麼,它的病根在哪裡呢?過去,人們已經注意了對獅身人面像疾病的防治,比如用類似原來石質的石灰石,貼在它的外表,以防止繼續脫落,但是效果不佳。近年來,有人在它的頸上,用氫氧化鋇溶液滲入石像,同碳酸鈣起化學變化,產生一種堅固的物質。但是,不少人持有異議,因為治療過的地方照樣脫落。對稀世珍寶作無把握的試驗,遭到人們的反對。尋找一個萬全的治療方案,從戰略考慮無疑是對的,但是談何容易!施用哪一服最好的葯方來對症下葯,仍然是個急切需要探討的難題。
沙漠死神斯芬克斯
宛如巨大的雄獅,擁有銳利的毒爪,背上的黑翼可以遮蔽蒼空,但它的頭部卻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是 獅身人面像
的,人面獅身,它可謂沙漠旅人的恐懼,它張口一吐,嘴中將吹出瘟疫之風,令觸碰者身染重病,雙翼一揮,將產生沙漠風暴,然而最詭異的卻是它的雙眼,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東西,但沒有人能夠抵抗得了它的凝視,因為它的眼中雖看不到東西,但它的凝視中包含了全宇宙之謎;當你被它凝視時,除非你能夠解答它全部的謎題否則無法動彈,雖然不如美杜莎的雙眼,但它的利爪攻擊超強,而且當你將陷入永恆的猜謎游戲,直至它閉上雙眼(除非它願意,因為它真的喜歡讓人猜謎,而且它不睡覺的!)但如果你獲得它的力量,你的智慧將有所提升,因為它智慧超高。 在月圓之夜於一空地上,以沙畫一五芒星陣,每一點插上一個可以插三根點燃蠟燭的燭台,再准備好契約書、一面鏡子,一把銀劍,祭品一定要是活的禿鷹;在陣中央,以銀劍劃三六之印,然後砍斷禿鷹頭,將血淋於契約上頌念: 恐懼之父宇宙之秘 於月圓之夜飛馳於沙漠中的魔獸 汝之凝視是眾妙之門 吾將以此牲血粉碎光之封印 速至於此與我相會 如果成功,它將出現於你面前,但它會閉上雙眼,所以你可以看著它,它會向你提出一個謎語,每一次的謎語都不同,馬上回答它.如果答對,它便會銜起你的契約書消失,成為你的力量來源。 但是如果你回答錯誤,它將睜開雙眼准備凝視你,這時以鏡子擋住它雙眼,並反問它:「給你個謎語,告訴我,是先有天還是先有地?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先有光還是先有暗?」大家都知道這是無法回答的題目所以!它無法回答,你便告訴它:「答案先有渾沌,而我內心深淵便是渾沌之地。」它一定會進入你的心中探索是否正確,但也因此,它必須成為你的力量一份子,所以你還是贏了!它的召喚咒是: 於月圓之夜飛馳於沙漠中的魔獸 汝之凝視是眾妙之門 速至於此與我相會 神秘的古埃及獅身人面像 除了金字塔之外,最能作為埃及象徵的就數守衛於三大金字塔之下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了。關於斯芬克斯的傳說早已是家喻戶曉,而有關獅身人面像的建造者究竟是誰然撲朔迷離。傳統觀點認為,獅身人面像是在4500年前由法老哈拉按自己的面貌所建,因為位於雕像兩爪之間的石碑上就刻著這法老的名號。然而,同樣根據石碑記載,大約在公元前1400左右,圖坦莫斯王子曾在夢中受到胡爾·烏莫·烏哈特神的托,將它的雕像從黃沙中刨了出來。照此看來,此座雕像應該是胡爾神的神像。而另外一些傳說中也提到,早在胡夫法老統治的時期,獅身人面像就已經存在了。 獅身人面像的歷史之謎 學者們從各個方面對獅身人面像展開了研究。一位美國地質學家發現,獅身人面像所受到的侵蝕表明,它的歷史比人們想像中的要長得多。法國學者更是指出,獅身人面像全身曾被大水淹沒,只有頭部露在外面。而根據氣象學家對撒哈拉地區氣候歷史的研究,這么大的降水量只有1萬年前才有。還有些研究者則發現,獅身人面像的尾部和主體修建的年代並不一樣,可能哈夫拉法老只是對它進行了修整,而不是它的建造者。獅身人面像的真正建造時間大約在7000~9000 多年前。當然也有人認為侵蝕獅身人面像的水分是由尼羅河蒸發而來的,假如這座雕像早就存在,為何在古埃及的典籍中沒有提及呢?
景點旅遊提示
門票:從2005年提價為80埃鎊(吉薩金字塔景區門票)。 交通:由市區乘坐計程車到吉薩景區即可,另外埃及博物館後的355路和一些中巴也可到達。 其他旅遊注意事項:陳帥佛認為上午9點半以前, 拍攝獅身人面像的光線最好。斯芬克斯 獅身人面像(又譯「斯芬克斯」 sphinx)坐落在開羅西南的吉薩大金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跡,與金字塔同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遺跡。像高21米,長57米,耳朵就有2米長。除了前伸達15米的獅爪是用大石塊鑲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塊含有貝殼之類雜質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國王)哈夫拉的臉型。相傳公元前 2611年,哈夫拉到此巡視自己的陵墓——哈夫拉金字塔工程時,吩咐為自己雕鑿石像。工匠別出心裁地雕鑿了一頭獅身,而以這位法老的面像作為獅子的頭。在古埃及,獅子是力量的象徵,獅身人面像實際上是古埃及法老的寫照。雕像坐西向東,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由於它狀如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斯」稱呼它。 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頭戴皇冠,額套聖蛇浮雕,頦留長須,脖圍項圈。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不見蹤影,聖蛇浮雕於1818年被英籍義大利人卡菲里亞在雕像下掘出,獻給了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鬍子脫落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館存有兩塊,大不列顛博物館存有一塊(現已歸還埃及)。像的鼻部已缺損了一大塊,據說是拿破崙士兵侵略埃及時打掉的,實為訛傳,它是被朝聖遊客中世紀伊斯蘭蘇菲派教徒砸掉的。歷經4000多年的獅身人面像,現已痼疾纏身,千瘡百孔,頸部、胸部腐蝕的尤其厲害。1981年10月,石像左後腿塌方,形成一個2米寬3米長的大窟窿。1988年2月,石像右肩上掉下兩塊巨石,其中一塊重達2000公斤。
旅遊地圖
獅身人面像位於開羅城西南郊吉薩地區。從開羅西行數公里,來到吉薩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築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東側,便是獅身人面像,它以誘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遊客。 出租 俯視圖
在盧克索、阿斯旺、開羅三地的計程車司機,即使價格談好,在下車時如果你沒有零錢,他會找出各種理由不找。而在亞歷山大卻比較正規,司機都主動找零,收3LE。在錫瓦,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趕著驢車沖著你喊「taxi」,價格大概1至2LE左右,如果想去沙漠,只能租jeep,如果只是靠近沙漠或在綠洲里遊逛,騎自行車是最好的,小鎮上很多地方有租,10LE/天,從市中心到沙漠邊緣最多就6公里左右。 旅遊馬車:很多城市都有很漂亮的馬車,不用管他開什麼天價,最多就給5LE。公共交通:一般25pt/人,但在盧克索司機會亂開高價,不管他,坐上去,到地就給他那點錢。
旅遊攻略
關於簽證 報團或者自助去都需要提前簽證,因此要准備好申請表所需的個人資料表及簽證資料: 2寸近照2張、身份證正/反面完整復印件、有效期6個月以上的護照原件、本人在職證明信一封、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一份。 關於匯率 美元對埃鎊(LE)的匯率約5.8(最近的匯率)左右。 關於自由活動 因為行程緊張,所以跟團到埃及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只有每天晚上才可以。導游說,一般情況下怕客人走失,是不多給自由活動時間的。如果想體驗一下身在異域的自由,也不是不可。前提是會English,或者能找到中文翻譯。另外,就是要熟悉城市交通。 關於禮節 埃及是阿拉伯國家,在公共場合男女之間盡量不要擁抱、接吻,任何人都不能穿裸露肩膀的衣服,女性的裙子必須過膝,但在飯店內可以穿短褲和泳裝。如果去當地人家中做客,根據當地風俗要准備一些甜點作為禮物帶去。 在埃及,一般對侍者、導游、司機及客房清潔工要付小費,每次一埃鎊足矣。離開賓館外出遊玩時,不要攜帶貴重物品,護照、大額信用卡等最好請賓館代為保管。 在得到允許之前,不要把相機對准埃及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拍軍事禁區及政府機關。 埃及海關經常要求遊客開箱檢查並納稅。攝影機攜入須向海關申報,海關將在護照上註明廠牌規格及機號,出境時須帶出,否則將被扣重稅。免稅物品包括數量有限的煙草、酒,個人使用的合理容量的香水、符合價值限量的禮品等。
編輯本段獅身之謎
斯芬克斯這個詞彙並不是一個古埃及的詞彙,它是一個古希臘的詞彙,古希臘詞彙里是壓制的意思。而古埃及人並不這么稱呼自己的斯芬克斯,那麼斯芬克斯在埃及語里邊叫什麼呢?就是地平線上的荷魯斯。古埃及是個多神崇拜的國家。人們通過關於神的起源和神話來解釋大自然的神奇與世界的創造力,是人類思考、探究世界和宇宙的第一步。荷魯斯神是埃及人最崇拜的神之一。荷魯斯神是獵鷹之神,是天上的神,它給予法老統治這片土地和這里人民的權力。埃及的統治者常常把自己與荷魯斯神聯系起來。人們認為法老是荷魯斯神在世間的化身,法老死後,會化成冥王奧西里斯,即荷魯斯之父。荷魯斯這樣的一個神,特別是在埃及的神話里邊,我們還能夠看到一些神。第一個神是豺神,不是發財的財,是豺狗的豺,豺神,怎麼也是還像發財的意思,這個豺神,他叫阿努比斯,是冥界之神。第二個是貓神,叫巴斯特德。這個貓神很有意思,貓在埃及語里邊有一個非常奇妙的這樣的一個讀法,它讀成mi wu,非常像咱們漢語里邊的,貓的象聲詞,「喵」這個聲音,mi wu,那麼這是貓神。最後一個叫薩赫麥特,薩赫麥特就是一個獅子的頭,人的身體,正好和司芬克斯掉過來了。這里邊我們就能夠看到古埃及為什麼要身體跟頭部,讓它是兩種動物的結合,這是有他們自己的傳統的,那麼這個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呢?起源於古埃及那種圖騰崇拜,和自己的面罩的這樣一種儀式。由於自己有這樣的一種對於動物的崇拜,它可能就做成這樣的一種面具來參加一些儀式,由此給人這樣的一個啟發。也就是不同動物的身體跟頭是能夠連合在一塊的,那麼這個巴斯特德這個神就有保護的意思。為什麼有保護的意思呢?因為它是獅子的頭顱,它很威嚴,有保護的意思。在這一點上跟古希臘的壓制,就略微有那麼一點聯系了,所以人們推測在吉薩的金字塔前面,這樣一個龐大的斯芬克斯像,它是用來鎮守古埃及法老墓地的。——驚人的發現—— 大地上有一種工程計劃無法用一件實物完全表現, 卻要用一件實物作品來體現出這一計劃的實施, 作為總設計師的最佳表現手法是什麼? 古埃及《獅身人面像》是人類早期的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 驚現作品內涵: 一.傳達信息元素:巨石、卧獅、人頭像、關注、東方 二.相關信息要素:構思、創作、表現力、真實、久遠 三.必然引起後人的猜想:很奇怪,最初的設計者為什麼要這么表現作品?究竟是什麼意思?其中必有奧妙玄機,近乎神秘莫測。 四.經過數千年後:人們終於解開歷史謎團,真相被揭示。 五.主要結論:是神人面像,人面像是神,造石獅是實施神秘計劃。只有用東方的這種語言才能表明這個答案。神是總設計師。 一名京人 勇獻
編輯本段發生的血案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