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做個關於杠桿的科學小模型
(1)取一根長寬適中的均勻薄木條,從木條中點開始向兩端畫上等間距刻度線。在中點處鑽一個孔,用細線將木條懸掛在支架上即成一杠桿。如果懸後不水平,則可在翹起端繞上金屬絲(或卷上膠布、粘上橡皮泥)調成水平。
鉤碼可用裝有細砂的青黴素葯瓶代替。
(2)在薄木條的中心挖一圓孔,圓孔內嵌進一段玻璃管。在支架上釘一銼成夾劈形的鐵釘,將玻璃管套在鐵釘上,再將杠桿調平衡即可。
(3)也可直接用學生的刻度尺(學生尺),放在三棱木塊的棱上代替杠桿,用相同質量的硬幣(或棋子)代替鉤碼進行實驗,,效果也很好。
⑵ 如何製作初中物理學具要簡單的,過程要詳細(關於杠桿或滑輪的)
樓主是個有良心的教師吧。
在教育產業化和市場經濟的今天難人可貴。
如何製作初中物理學具?
找老書《自製教具》看看,裡面有詳細講述。
⑶ 怎麼自製歷史教具麻煩好心人寫個過程
兩個歷史教具的自製方法供你參考:
A、自製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教具
一、教具名稱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二、簡單製作
1、製作目的
歷史年表是歷史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個有機整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有
助於學生清晰而且直觀的了解史實脈絡,有助於學生課下的復習與鞏固。大事年表反映了教材的編排順序,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教科書中所講述具體的歷史事件,更有利於學生把握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的、必然的聯系,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入門。年事對照、直觀明了、言簡意賅都是大事年表的突出特點。
2、准備工具
8K白紙 直尺 黑色鋼筆 歷史教科書
3、製作過程
步驟1、首先將白紙對折,以能夠清晰看出對摺痕跡為止;
步驟2、按照摺痕用直尺與鋼筆摹繪出一條直坐標;
步驟3、根據紙張長度,用直尺將坐標軸以一定的比例平均分為數段;
步驟4、在每段坐標軸的上方標清年份;
步驟5、查閱教科書,在每段坐標軸的下方根據所填時間標清具體事件。
B、歷史復習課展示自製教具
摒棄傳統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具少之又少的情況下,展示自製教具。現以世界史下冊第三章(人教版)為例說明。
一:用多媒體展示工業革命引起的三股進步潮流: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社會主義運動發展,民族解放運動,做簡單歸納。
二:展示自製教具
(一)製作材料:六十公分左右的正方形泡沫塊三塊,小泡沫塊若干塊,彩色高光澤紙板兩種,硬塑料板一張,雙面膠,海魚線若干,最大號針一個,掛勾一個,大頭針若干,釉彩筆。
(二)製件方法:
1. 自做一個六十公分見方的一個泡沫盒,裡面要平整光滑。
2. 做三個不同大小的泡沫塊,分別用金色,紅色高光澤紙和藍色硬塑料和雙面膠粘好,看不見泡沫為好,分別代表三股不同的潮流,同時第一股潮流也就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為主要,所以泡沫塊要大一些,用金色,用來體現資產階級在工業革命中尋求市場和原料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另外兩股潮流用小一些泡沫塊不同顏色以示區別,在泡沫上已寫出所代表的潮流名稱。在三股潮流下面的橫條是兩個用對應顏色的高光澤紙板做成,寫好了內容。
3. 用海魚線按圖串起,使其自由順暢,海魚線擰著的地方用大頭針固定,使其高度一致。
4. 最重要的是整個泡沫盒代表工業革命,這就是三股潮流的根源,四周用不同顏色的釉彩筆分別寫上「工業革命」四個字,直觀明了,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這個泡沫盒要裝下所有的線上串的東西,做到能散能收。
(三)使用方法:找一個掛勾把該教具掛上,盒子自然向下抖落,瞬時完成。
工業革命(三股潮流)
↙↓↘
第一股第二股第三股
資產階級革命改革民族解放運動社會主義運動發展
(典型事例:亞洲革命風暴)(高潮:巴黎公社)
↓↓↘
資本主義制度最終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表明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世界范圍內確立遠沒達到推翻資本主義
制度的程度,從反面證
↘↙明資本主義處於上升時期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確立
↘↙
資本主義處於上升時期重大功績:第一社會生產力極大向前發展
第二給社會帶來極大財富
第三世界得以徹底改變
⑷ 4.自製教具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你的經驗有哪些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使用自己自製的教具很熟練,很能夠說明問題,產生的效果很好,有一些自製的教具比上級部門配置的儀器還好用,正像李政道教授所說的:「自己製作的教具,永遠比買來的好。」2、自製教具,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在開展的課外科活動中,結合實驗問題,鼓勵學生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動腦、動手做一做教具,學生成功時就會對物理科學產生興趣,體會學好物理知識的好處,品嘗創造發明的樂趣,就會產生愛學物理的想法,學習的主動性、求知慾就會加強。通過開展這些低成本的實驗,還能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開拓學生的眼界,擴大了知識面,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生活、技術中的物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3、開展自製教具活動,有利於培養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對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村中學,開發研究自製教具有著重要意義,這不僅可以改善實驗教學的條件,而且對師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等科技素質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都有好奇心,這是產生創新的內在動力。自製教具從設想開始到動手設計、製作定型,要經理思考、論證。從發現問題到設計出教具,師生的創新思維會得到培養,動手能力會得到提高。作為物理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習,多作研究,就能製作出符合教學需要的教具,就能在新課程改革中有所作為。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實驗的開展都離不開恰當、合適的實驗器材,隨著教學儀器配套與達標活動的開展,教學儀器日臻完善,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一方面教學儀器不可能一應俱全,特別是我們這些縣級及鄉級中學教學儀器尚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需要;另一方面經常使用成套儀器進行教學也會使學生失去新鮮感和對物理產生高深莫測的神秘感,從而影響了學生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充分發揮自製教具的作用,已成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筆者對此進行了探索,認為其具體作用主要體現在收下幾方面: 1、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對初學物理的初中學生來說,只要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他們就會以滿腔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物理課堂就會變得開放、活躍,氣氛熱烈,教學效果自然會倍增。由於自製教具所用材料多自此學生的身邊:一個杯、一隻蛋、一把梳子、一個碟子……,都可以成為自製教具的原材料,在教學中使用這些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材料製作的教具,用它們產生物理現象,探索物理規律,讓學生從「知」的環境中發現「未知」,學生會倍感親切,產生強烈的探求慾望和學習興趣,好象真理的發現者就是他們,自己成了學習物理的真正「主人」,從而不再覺得物理理論是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及,研究物理並不神秘。這樣,對物理的神秘感破除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激起了,學好物理的信心也就樹立起來,課堂上不再拘謹、膽怯,開始敢於大膽發言,使課堂氣氛逐漸活躍起來,從而調動起了學習物理的積極主動性,特別是差生,有了成功的體驗,對物理有了積極的學習興趣,也就變得愛學、好學、從而學得比較好了。 2、增強演示效果,完善教學效果麥克斯韋說:一次演示實驗所使用的材料越簡單,學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徹地獲得所驗證的結果。雖然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投入的增長,使得各校的教學儀器日臻完善,但適時使用自製教具卻能增強演示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好作用。例如:在演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時,我補充演示了這樣一個實驗:取一個大家常吃的大蘿卜,中間攔腰一切,取其帶根一半,中間挖空,然後將其用力按在一潔凈的平底盤子里,這時,拎起蘿卜根,會連盤子一起帶起,用很大的力才能將它們分開,由於所用的材料極為簡單(半個蘿卜,一個盤子),又來自學生身邊,學生深信不疑又極想弄清其中原因,教師趁機分析引導,使學生真正明確地認識到了大氣壓的存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啟迪思維,激勵創新初中學生年齡小,好觀察,愛動手,而自製教具所用材料大多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尋找,因而老師演示使用後學生就會產生自己動手做一做的慾望,老師再予以適時激發引導,使學生產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創造動機,激勵學生發明創新,想方設法使教具變得更加完美、適用,這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用物理學的觀點重新認識自己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和現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啟迪作用。例如在學習長度測量時組織學生製作了刻度尺,在初中物理總復習階段再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應用練習,讓學生根據所學物理知識設計多功能刻度尺,在老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們設計出了裝有小燈泡照明可在黑暗環境使用的刻度尺、裝有凸透境既可測長度又有放大作用的刻度尺、在柔軟繩子上帶有刻度既能測直線距離又能測地圖圖上距離長度的刻度尺等多種方案,使學生開闊了思維;同時,學生們在製作過程中,不但要親自動手尋找合適的工具、材料,還要動腦考慮解決一些與之相關的問題:如何使裝置更恰當、合理,如何使產生的現象更清晰、明顯,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積極的思維能力,及判斷、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都是十分重要的。 4、前期操作,訓練技能不論老師還是學生自製的教具,一般製作都比較簡易,例如用身邊的物品製作的簡易測力計、杠桿、驗電器、電學實驗用開關和燈座等,通常都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且可達到人手一個,因而在教學中使用時就不怕弄壞,在課堂與課下都可放心讓學生去觀察、觸摸,甚至拆卸、重裝,這樣,可訓練出學生熟練的實驗技能,然後再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儀器進行實驗,學生們有了前期的操作訓練,實驗時就會少出錯,甚至不出錯,順利完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又訓練了其實驗能力,教學效果自然不錯。 5、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勤儉意識物理教具是用來做物理實驗,幫助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輔助工具。因此,它的製作必須符合物理原理和科學理論,即教具必須既能反映出所要學習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物理理論,而它的製作自身又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理論,這就要求學生在自製教具的過程中把物理知識很好地應用於實踐,然後在總結經驗,檢驗、檢查自製教具的合理性、科學性及不足,通過來回、反復反饋,既應用理論解決了實際問題,又用實踐證明了理論的正確,從而培養了學生正確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具製作中,還要引導學生注意如何變「廢」為「寶」,利用生活中一些廢棄物如小鐵絲、廢鐵片、木材下腳料、用完的一次性針管(注意消毒)等,製作出各種各樣的教具,既節約了資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勤勞儉朴的優良品質,間接地對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下;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製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眼葯瓶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於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家一起來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來說明我們要知道的內容。或者,這種類似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來解決其他什麼問題,等等。調動學生剛剛起步的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6、自製教具,讓物理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物理。自製教具讓物理實驗更貼近於生活,拉近了物理實驗和實際生活的距離。盡可能選用學生所熟悉的、簡單的、常見的材料做物理實驗,能使學生富有親切感、新奇感、熟知感,重視學生的小製作、小發明,贊揚他們的創造、創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 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天生好奇、好動、好玩、有極強的創造力和求知慾,平時對他們的小製作、小發明多加以鼓勵和贊揚,是激發他們學習物理興趣和創新意識的一種好方式。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多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或者和其他同學合作設計、動手做課外小實驗。課外小實驗自由度大,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變條件,控制實驗的進程,深刻感知實驗現象。通過課外小實驗1還能養成學生觀察的習慣,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掌握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總之,自製教具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⑸ 初中自製教具做法
我知道化學的1個,不曉得行不!氫氣還原氧化銅演示實驗的改進
1.用一束細銅絲(除去絕緣層的廢電線),製成2顆銅絲小團A、B,其中B小團留有長約20厘米的細銅絲
2.將A、B銅絲小團先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片刻,一會兒,銅絲表面由紅色變成黑色(氧化銅)。
3.將A、B小團放入試管底部,使B小團的細銅絲一端留在試管外,如圖2所示。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用氫氣還原氧化銅。
用肥皂水區分軟水和硬水
實驗葯品 軟水、硬水、肥皂水
實驗儀器 燒杯(2個)、 玻璃棒
實驗步驟
把肥皂水分別加到盛有軟水、硬水的燒杯中,攪拌,觀察兩燒杯中產生泡沫的情況。
實驗室製取蒸餾水
實驗葯品 硬水、肥皂水
實驗儀器 鐵架台(2個)、鐵夾(2個)、酒精燈、石棉網、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管、尾接管、錐形瓶、乳膠管(2根)、沸石(或碎瓷片)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加入約1/3體積的硬水,再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
(2)如圖所示,連接好裝置,使各連接部位嚴密不漏氣。
(3)加熱燒瓶,注意不要使液體沸騰得太劇烈,以防止液體通過導管直接流到試管里。
(4)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收集到10mL左右蒸餾水後,停止加熱。
(5)用肥皂水比較蒸餾前後的硬度變化。
自製簡易凈水器
實驗葯品 石英沙、活性炭
實驗儀器 飲料瓶、紗布、小卵石、膨鬆棉、帶導管的單孔膠塞
實驗步驟
(1)取一個空塑料飲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帶導管的單孔膠塞塞緊。
(2)將瓶子倒置,瓶內由下到上分層放置洗凈的膨鬆棉、紗布、活性炭等(如圖所示)。
(3)試驗凈化效果。
探究最輕的氣體——氫氣的性質
實驗葯品 肥皂水(或洗滌劑溶液)、鹼石灰、氫氣
實驗儀器 球形管、尖嘴導管、燒杯、塑料筒、木條
實驗步驟
1 氫氣流吹肥皂泡
(1)如圖所示,在球形管里裝上鹼石灰乾燥劑。
(2)在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或洗滌劑溶液),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
(3)當肥皂泡吹到一定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觀察現象。
2 氫氣在空氣里燃燒
(1)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
(2)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如圖所示),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麼現象發生。
3 氫氣與空氣混合氣的爆炸
(1)取一個去蓋、底部鑽有小孔的塑料筒,用紙團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滿一筒氫氣,倒置時筒下墊木條使筒的下邊緣一端稍稍抬起(如圖所示)。
(2)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觀察現象。
4.待A、B小團又由黑色變成紅色時,移去酒精燈,然後用手指牽引試管外的細銅絲,趁熱將B小團從試管中抽出,繼續通氫氣讓A小團在氫氣流中冷卻。這時,灼熱的銅絲小團B由於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又由紅色變為黑色。而A小團因受氫氣流的保護,免受氧化,仍然紅色。通過這一對比實驗,使學生對為什麼反應結束時要「先移燈後停氫」有了深刻的理解。
⑹ 自製教具手桿秤及使用說明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請您查閱。一.第一個方法:
⑺ 簡單的自製教具
電教具;
用尼龍繩15厘米的多條扎緊。然後用梳子將繩子梳細。用的時候就一手拿尼龍繩,一手用梳子梳理繩子,因為摩擦起電,繩子就會分開,變動蓬鬆。
單擺教具;
用細繩50厘米,底下栓個體積小而質量大的小球即可。
光成象教具;
放大鏡幾個,近視鏡幾個,蠟燭一隻,長直尺一把,黑硬紙版一塊(5*10)將蠟燭放在直尺一端紙版放另一端,中間放2個放大鏡或2個近視鏡或1個放大鏡和1個近視鏡調節2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紙版上的象。
⑻ 牛頓定律自製教具怎麼做
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具要用到小球和軌道,小球用不銹鋼的,軌道最好是U字形,有一邊可以活動,建議用鋁條,邊緣部分向里卷一圈,使得邊緣平滑,還可以在一端固定一個擋板,使小球每次都從同一點下滑
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具是帶並排兩個滑輪的長木板(做寬一點),用線拴住的小車兩輛(自己做的話可以用玩具車之類的改裝),一個大的夾子,拉小車用鉤碼
牛頓第三定律的話直接用兩個彈簧秤對拉,要是有力的感測器就接感測器輸出到電腦處理
⑼ 小學簡易教具製作方法與實例
可以選用廢紙箱,掛歷紙等材料,製作成拼音漢字或詞語卡片,裝在舊相冊內循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