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領域內重大風險預判不足應該怎麼辦
摘要 「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正在牢牢守住。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落實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當前財政金融風險主要在哪些領域?上半年防範化解風險是否有力有效?下半年又該如何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針對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Ⅱ 中美貿易戰房價會漲嗎
中美貿易戰對房價的影響有哪些?
1、首先,中美貿易大戰如果開打,那無論是美國這邊,還是中國這邊的物價水平都會上漲。可能中國受到物價影響還要大一些。因為中國提高關稅的商品主要是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比如豬肉、鮮水果、葡萄酒等)。而農產品佔中國CPI比重又是較高的,所以貿易大戰一旦持續下去,中國的物價水平肯定會上升。
2、物價水平上漲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中國央行要收緊貨幣,控制流動性。屆時不管存貸款基準利率是否會上調,但是起碼銀行間貨幣市場的利率還有上升空間。目前部分國內銀行首套房貸利率已是基準利率上浮20%至30%。如果中國的物價持續上漲,那麼房貸利率也會跟著一起水漲船高。
3、再者,中國的降杠桿之路是否還會持續?現在有觀點認為,中美貿易戰大響後,中國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必會放寬房地產調控政策,屆時投機炒房者的春天又來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目前房價處於高位,而居民部門杠桿率也處於歷史高位,國內經濟也處於高風險階段,所以防風險去杠桿才會被一次次重申,才會讓高層格外重視。
4、事實上,我國居民部門和開發商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已經沒有多少可以上調空間。對於中國來說GDP能夠穩定在6.5%-6.8%區域就已經可以解決每年新增勞動力就業問題了。但如果不把房地產風險給控制下來,我國的系統性風險隱患始終難以排除。所以,後續國內房價難以大漲,即使打響貿易之戰,也不會為保經濟增長,而放鬆對房地產調控政策。
5、最後,貿易戰開打,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危矣!中美貿易戰如果開打,國內投資市場的風險加劇,那麼國內外投資內地的資金會減少,甚至於大量拋售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而流出。
Ⅲ 房地產行業的杠桿率是怎麼回事
房地產行業的杠桿率從主體上看,分企業、機構、組織和個人等,其中企業也就是開發商的資金杠桿率和個人的房貸對行業影響比較大。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行業中平均負債率水平在70%~80%,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粗淺的數字,它還是一個必須出現在財務報表裡的數字,所以各家房企都有自己的辦法把這個數字做的可以接受,但實際情況不一定每家房企的資金杠桿都很舒服。
證監會強調的禁止再融資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現象,普遍存在於各家房企,比如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多家房企發布低息公司債,在資金使用說明中都明確表示部分資金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這說白了就是拆東牆補西牆。
不久前的新華社文 章中就點名提到,今年在北京昌平豪擲62億元拿地的招商蛇口背後就隱現再融資身影:去年,招商蛇口吸收合並招商地產上市,募集資金118億元,基本上全部投入公司的房地產項目。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涌現205宗地王,地王的出現無疑將推高房價,而房價整體水平的提高又必將推高個人房貸比,這與上文巴曙松先生的分析又能結合起來,可以分析預測,如果任由地價高漲推動房價高漲,最後個人房貸比升到很高的水平,那麼房貸風險的爆發可能性也就更高。
目前,證監會等部門的表態,至少說明下半年融資環境將趨緊,也有分析認為,國家的政策將進一步降低房企資金杠桿率,從而減少高價地頻出的情況。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8-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Ⅳ 美元指數再創新高人民幣匯率該往哪兒走
美元近期連續上漲,最大的助推器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而歐債等貨幣的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美元走勢。後市美國通脹預期的上升,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收緊,都將成為美元能否走強的關鍵。
而我們認為美元指數近期的走強,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中美貿易爭端已經達成共識,從中美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出,中國將承諾增加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來縮短美中兩國的貿易逆差。這將對美國的就業和經濟復甦有利。而美國經濟的利好消息到來,剌激了美元指數的走強。
再者,歐元近期跌迭不休也是美元走強的重要原因。由於一系列歐元區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疊加義大利政壇危機發酵,歐元兌美元自4月下旬以來已下跌近5%。歐元是美元指數一籃子貨幣中權重最大的品種,與其說是美元走強,倒不如說是歐元太弱。未來如果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走高。
最後,國際油價最近突破了80美元/桶,投資機構也紛紛調高了對油價後市預期。而油價上漲勢必會提升美國的通脹率,於是美債利率也將上調,這會提高在美聯儲後續的加息的頻率,這將進一步推動美元指數。
就在美元指數屢創階段性新高之際,離岸、在岸人民幣均下跌。截至發稿,離岸人民幣報6.3806,跌181個點子,跌幅為0.28%;在岸人民幣報6.3922,跌128個點子,跌幅為0.2%。市場預計人民幣匯率在當前位置窄幅波動,隱中有降。
事實上,美元指數的走強,對於新興市場國家就是剪羊毛。前幾天,南美國家阿根廷比索慘遭「匯債雙殺」,接下來,接著土耳其貨幣里拉也重挫至歷史最低。不僅如此,土耳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當日大漲91個基點,錄得2014年以來最大漲幅。
更可怕的是,就連經濟相對發達的香港,也因近期港幣的連續觸近聯系匯率的下線,香港金管局被迫拋售外匯儲備,以穩定港幣的匯率。就在上周,因港元兌美元匯價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再度分多次購入港元,港元保衛戰正在激烈的進行當中。
相對於中國來說,由於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抵禦外界沖擊的能力要比其他經濟體要強一些。目前人民幣匯率只是小幅貶值,還看不出多大沖擊。事實上,我們也不必為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太大擔憂:
一方面,我國資本項目並未開放,國內外游資要想短期內大規模的離開中國並不容易。另一方面,中國也有3.1萬億的外匯儲備,可以足夠應對所有國際上的金融風暴來襲。
但是,如果要算人民幣的中長期穩定,那就主要有這幾方面因素:一是央行貨幣政策不可寬松。試想,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都在緊縮,如果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偏向寬松,那麼人民幣貶值將是趨勢性的。
舉個例子,在4月中旬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向市場投放了4000億流動性,之後又進行了數次逆回購、MLF(中期便利)的操作。從表面上看,現在要比之前的大水漫灌要好得多。但貨幣政策增加的流動性,會使人民幣匯率受到連續貶值的影響。
二是,銀行的信貸投放步伐並沒有減弱。近日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前4個月新增人民幣信貸共計6.0393萬億元,平均每月1.5萬億元,同比2017年前4月5.32萬億元多增7200億元左右。所悉,在新增的貸款中有四成貸款流向房地產領域。
這加劇了人們對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擔憂。每月新增信貸1.5萬億,這是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而且還有四成流向房地產領域,難怪國內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勢如此威猛,房地產調控形同虛設。
現如今,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業,這與決策層要求金融「去杠桿,控風險」的調控目標「背道而馳」,而中國房地產處於最後的瘋狂階段,這將使人民幣匯率長期承受較大下行壓力。
三是,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盡管高層提出要「擴大內需,剌激經濟」,但是一季度GDP還是6.8%,預計二季度GDP很難超越前期。從目前情況看,因為靠基建項目投資來支撐,經濟大幅下行壓力不大,但是如何促進民間消費和投資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在中國經濟沒有特別起色的情況下,當前人民幣匯率還是存在一定的泡沫,上漲空間已經被封殺。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能否走好,主要看中國經濟能否走勢平穩健康,並不是看短期的GDP增速,而是要看GDP質量。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居民、企業、地方政府的杠桿率都處於歷史高位。中國再走2008年大規模經濟剌激計劃已行不通了。所以,只有加強經濟結構改革,拿出一系列剌激民間消費和投資政策來,徹底擺脫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這樣中國經濟才可能重新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上來。
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略顯疲弱,其他非美貨幣卻處於一片哀嚎聲中。從短線來看,人民幣匯率因有資本項目管制、大量外儲護衛,難有大幅貶值的可能。但長線看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泡沫,就要看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房地產泡沫風險能否化解,甚至是貨幣政策和信貸投放是否得到有效約束。如果再搞大水漫灌,且沒有經濟面作為後盾,人民幣匯率就會步入下降通道。
Ⅳ 杠桿率較高影響了房企的利潤率,房地產板塊未來會如何呢
從股市來看,未來房地產市場會持續走低。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去年全年商品銷售面積增長了8%,銷售額也同比出現增長,但該向好的數據,卻並沒有在股市引起反響。房地產板塊依舊股價低迷,市盈率低下。有相關人士表示,主要還是因為監管單位收緊了銀行對房企的貸款額度,而且再加上頭部的房企財務狀況都不樂觀,杠桿率太高,所以投資者普遍對房地產板塊不看好。其實從去年的三道紅線政策開始,到後來的銀行房貸集中管理,房企的貸款額度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投資者也是基於對其長期的考量,所以才保持謹慎的。
有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房企到期的債務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是去年的一倍多,高昂的債務,導致房企的利潤被大量消耗,而國內借新還舊的渠道又被管控,所以房企的債務問題,更加令人擔憂,相信未來這一年,房地產板塊的走勢也不會太好,相關基金的收益可能會更低。
Ⅵ 美元指數再創新高 人民幣匯率該往哪兒走
我們認為美元指數近期的走強,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首先,中美貿易爭端已經達成共識,從中美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出,中國將承諾增加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來縮短美中兩國的貿易逆差。
這將對美國的就業和經濟復甦有利。而美國經濟的利好消息到來,剌激了美元指數的走強。
再者,歐元近期跌迭不休也是美元走強的重要原因。由於一系列歐元區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疊加義大利政壇危機發酵,歐元兌美元自4月下旬以來已下跌近5%。
歐元是美元指數一籃子貨幣中權重最大的品種,與其說是美元走強,倒不如說是歐元太弱。未來如果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走高。
最後,國際油價最近突破了80美元/桶,投資機構也紛紛調高了對油價後市預期。
而油價上漲勢必會提升美國的通脹率,於是美債利率也將上調,這會提高在美聯儲後續的加息的頻率,這將進一步推動美元指數。
就在美元指數屢創階段性新高之際,離岸、在岸人民幣均下跌。截至發稿,離岸人民幣報6.3806,跌181個點子,跌幅為0.28%;
在岸人民幣報6.3922,跌128個點子,跌幅為0.2%。市場預計人民幣匯率在當前位置窄幅波動,隱中有降。
事實上,美元指數的走強,對於新興市場國家就是剪羊毛。
前幾天,南美國家阿根廷比索慘遭「匯債雙殺」,接下來,接著土耳其貨幣里拉也重挫至歷史最低。
不僅如此,土耳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當日大漲91個基點,錄得2014年以來最大漲幅。
更可怕的是,就連經濟相對發達的香港,也因近期港幣的連續觸近聯系匯率的下線,香港金管局被迫拋售外匯儲備,以穩定港幣的匯率。
就在上周,因港元兌美元匯價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再度分多次購入港元,港元保衛戰正在激烈的進行當中。
相對於中國來說,由於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抵禦外界沖擊的能力要比其他經濟體要強一些。
目前人民幣匯率只是小幅貶值,還看不出多大沖擊。事實上,我們也不必為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太大擔憂:
一方面,我國資本項目並未開放,國內外游資要想短期內大規模的離開中國並不容易。另一方面,中國也有3.1萬億的外匯儲備,可以足夠應對所有國際上的金融風暴來襲。
但是,如果要算人民幣的中長期穩定,那就主要有這幾方面因素:一是央行貨幣政策不可寬松。
試想,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都在緊縮,如果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偏向寬松,那麼人民幣貶值將是趨勢性的。
舉個例子,在4月中旬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向市場投放了4000億流動性,之後又進行了數次逆回購、MLF(中期便利)的操作。從表面上看,現在要比之前的大水漫灌要好得多。
但貨幣政策增加的流動性,會使人民幣匯率受到連續貶值的影響。
二是,銀行的信貸投放步伐並沒有減弱。
近日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前4個月新增人民幣信貸共計6.0393萬億元,平均每月1.5萬億元,同比2017年前4月5.32萬億元多增7200億元左右。所悉,在新增的貸款中有四成貸款流向房地產領域。
這加劇了人們對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擔憂。每月新增信貸1.5萬億,這是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而且還有四成流向房地產領域,難怪國內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勢如此威猛,房地產調控形同虛設。
現如今,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業,這與決策層要求金融 「去杠桿,控風險」的調控目標「背道而馳」,而中國房地產處於最後的瘋狂階段,這將使人民幣匯率長期承受較大下行壓力。
三是,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盡管高層提出要「擴大內需,剌激經濟」,但是一季度GDP還是6.8%,預計二季度GDP很難超越前期。
從目前情況看,因為靠基建項目投資來支撐,經濟大幅下行壓力不大,但是如何促進民間消費和投資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
在中國經濟沒有特別起色的情況下,當前人民幣匯率還是存在一定的泡沫,上漲空間已經被封殺。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能否走好,主要看中國經濟能否走勢平穩健康,並不是看短期的GDP增速,而是要看GDP質量。
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居民、企業、地方政府的杠桿率都處於歷史高位。中國再走2008年大規模經濟剌激計劃已行不通了。
所以,只有加強經濟結構改革,拿出一系列剌激民間消費和投資政策來,徹底擺脫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這樣中國經濟才可能重新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上來。
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略顯疲弱,其他非美貨幣卻處於一片哀嚎聲中。從短線來看,人民幣匯率因有資本項目管制、大量外儲護衛,難有大幅貶值的可能。
但長線看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泡沫,就要看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房地產泡沫風險能否化解,甚至是貨幣政策和信貸投放是否得到有效約束。如果再搞大水漫灌,且沒有經濟面作為後盾,人民幣匯率就會步入下降通道。
Ⅶ 三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下降 房產金融政策短期難松綁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31日電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2019年三季度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三季度,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回落至16.8%,連續10個季度回落;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為31.3%,環比降0.5個百分點,同比降0.1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沈昕表示,730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市場預期隨之轉變,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連續4個月上升,三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若年內5年期LPR不調整,預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將繼續橫盤小幅震盪,部分城市房貸利率還有可能進一步小幅上行,四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還將下降,百城房價指數環比漲幅也將繼續收窄。同時需要注意到,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不斷創新高,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這也預示著房產金融政策短期內仍難松綁。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走勢
報告稱,從人民銀行季度公布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走勢來看,近年來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觀察歷史數據,2004年四季度-2014年四季度的10年間,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由1.6萬億元上升至11.5萬億元,期間新增房貸余額約9.9萬億。2015年-2017年四季度,短短3年時間,貸款余額迅速攀升至21.9萬億元,期間新增貸款余額約10.4萬億。對比2004-2014年間的9.9萬億余額新增可以看出,本輪僅用了30%的時間卻增加了105%的貸款。
回顧過去13年數據,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最高點出現在2009年四季度(60%),這與四萬億刺激有關。此後2010-2011年間,中央相繼出台了「國十一條」、「國十條」、「9.29新政」、「新國八條」等調控政策,大幅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以及貸款利息,個人房貸余額增速隨之回落,2012年二季度回落至11%。2012年三季度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開始回升,2013年四季度達到21%後重新回落。2014年-2015年二季度間,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一直在17-18%區間內盤整。2015年三季度開始,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快速提升,加上國家不斷出台的一系列去庫存利好政策,2017年一季度超過了之前5年的增速水平達到35.7%。
2017年二季度,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出現回落(30.8%),此後8個季度繼續保持回落態勢,2018年二季度以來回落速度有所趨緩,2019年三季度回落至16.8%。四季度來看,預計短期內全國性的調控政策不會放鬆,商品房銷售難有大起色,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還將進一步小幅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走勢
報告對人民銀行季度公布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做差估算出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季度新增額走勢。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10900億元,環比持平,同比增長5%,房貸余額新增額目前絕對值仍處於歷史較高位。
報告稱,觀察歷史數據,2016年四季度以來,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連續回落。2017年四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同比下降33%。2018年前三季度連續反彈,四季度下降至8700億元。2019年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反彈至11200億元,這是由於央行2019年1月份全面降准1個百分點後,流動性較為充裕,商業銀行放貸意願較強。二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環比一季度小幅下降,三季度與二季度持平。
從全國人民幣新增貸款中個人房貸佔比來看,2019年三季度,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新增額佔新增境內貸款比例為28%,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觀察歷史數據,該指標大致出現三個高點(30%以上),分別發生在2007、2009年和2016年。2016年三季度,該指標連續刷新歷史最高值,達到53%。也就是說,新增境內貸款中有將近一半流向了住戶按揭貸款。2017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新增額佔新增境內貸款比例連續兩個季度下降,三四季度重新回升。2018年一季度該指標回落,此後三個季度小幅上升。2019年一季度該指標回落,二季度再次上升,三季度小幅下降。從絕對值來看,該指標已經回到2016年初水平,但仍高於2008年以來平均值較多,說明住戶部門房貸去杠桿未來仍有空間。
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走勢
報告將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佔全國一、二手房成交總額的比重與9%公積金貸款佔全國住宅成交總額比重的歷史平均值加總,估算出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為31.3%,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觀察歷史數據,從2015年三季度開始,居民購房杠桿快速上升,2016年四季度達到2010年以來最高位,為44.6%。2017年一季度,該指標小幅回落至44.4%,此後7個季度連續下行,2019年一二季度小幅上升,三季度再次下行。
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居民購房杠桿率上行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其一,央行2019年1月份全面降准1個百分點後,流動性較為充裕,商業銀行放貸節奏加快。其二,全國首套房貸利率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連降6個月,居民貸款意願增強。但三季度部分熱點城市首套房貸利率紛紛上調,6月份以來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已連續4個月上升。這使得居民貸款意願減弱,三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小幅下降。國慶長假後,全國住房按揭貸款市場執行了新的LPR定價機制,但從各地的執行情況來看,與之前的貸款利率相比基本保持穩定。若年內5年期LPR不調整,預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將繼續橫盤小幅震盪,這將制約居民貸款意願進一步增強。
此前央行發布消息稱,要求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適度增長,嚴禁消費貸款違規用於購房,加強對銀行理財、委託貸款等渠道流入房地產的資金管理。9月監管嚴查信用卡資金流入樓市情況,包括境內房地產類商戶、房產相關契稅等,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下調房地產類商戶交易限額,並限制在住宅、地產中介等商戶刷卡交易。當前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連續2個季度回升後有所下降,目前來看短期內房貸政策很難全面放鬆,預計2019年四季度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還將繼續小幅下降。
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與百城房價指數關系
報告比較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與百城房價指數季度環比漲幅走勢發現,房價漲幅與居民杠桿率總體呈現正相關關系。2015年一季度開始,居民購房杠桿率和房價指數同時出現大幅攀升態勢,房價指數季度環比漲幅在2017年二季度見頂,居民購房杠桿率在2016年四季度見頂,主要原因是2016年底開始越來越多的城市收緊信貸政策。2018年一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二季度杠桿率進一步下行,房價指數漲幅擴大,這主要是二季度部分二線城市樓市有升溫跡象,三四線城市還在輪動上漲。7.31政治局會議後,市場明顯降溫,三四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
2019年一二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上行。730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市場預期隨之轉變,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連續4個月上升,三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若年內5年期LPR不調整,預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將繼續橫盤小幅震盪,部分城市房貸利率還有可能進一步小幅上行,四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還將下降,百城房價指數環比漲幅也將繼續收窄。
全國住戶部門杠桿率走勢
從歷史數據來看,2007–2008年,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保持在20%以下的較低水平,2008年末為17.9%。2009年初至2010年二季度,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隨著「四萬億」刺激政策的推出,房地產市場快速回暖,住戶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此後至2012年底,上升趨勢減緩。2013年一季度,住戶部門杠桿率達到31%,首次突破30%,此後連續快速上升至今。2018年底,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為53.2%,相比2008年底增長了35.3個百分點。2019年三季度,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繼續上升至56.3%,環比上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同比去年同期上升4.1個百分點。
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所有統計國家的住戶部門平均杠桿率為59.7%,發達國家為72.1%,新興市場國家為39.9%。目前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但高於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平。但需要看到的是,在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的同時,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住戶部門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去杠桿。例如,美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從2008年末的95.4%顯著降至2018年末的76.3%,同期日本住戶部門杠桿率從59.5%降至58.1%,歐盟從60.4%降至57.7%。且近年來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增速較快,如果不加以控制,未來幾年有可能超越歐盟和日本。
全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存款余額走勢
全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和全國住戶部門存款余額的比值變化,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住戶部門的資金杠桿走勢。2007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在20%-30%之間小幅波動。2009年二季度開始,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基本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2016年以來呈加速上行趨勢,這與2016年以來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增速較高有關。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從2008年末的25.3%上升至2018年末的66.1%,期間上升了40.8個百分點。2019年三季度,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上升至66.2%,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持續上升,與存款余額增速持續下行,貸款余額增速持續高於存款余額增速有關。住戶部門存款余額增速持續放緩,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與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有關,過去大多數居民的節約型消費方式已不再是主流,與之相應的高儲蓄率也逐漸降低。
二是與居民代際更迭有關,目前,80後、90後已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他們不再像父輩、祖輩那樣熱衷於儲蓄。
三是理財方式發生了變革,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等分流了一部分的銀行存款。
四是實物類資產住房正在成為中國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居民熱衷於將貨幣類資產的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轉化為房產。
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增速持續高位也與住房貸款持續高增長有關,從央行公布的數據來看,2008-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在住戶部門貸款余額中的佔比為45%-54%,即個人住房貸款佔住戶部門總貸款的一半左右,是居民負債的最主要組成部分。隨著近日央行強調,要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適度增長,嚴禁消費貸款違規用於購房,預計下半年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增速將會有所放緩,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值的上升趨勢也將趨緩。
(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