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杠桿:中國樓市和銀行杠桿:金融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繼4月雷霆萬鈞的監管風暴之後,近期一行三會頻頻釋放「溫和去杠桿」的政策信號,受此影響,股債市場經過前期的大跌之後暫時企穩。
⑵ 樓市剛熱 政治局會議再提去杠桿和房住不炒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信心明顯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施,改革開放繼續有力推進,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隨著最近一周各項經濟數據悉數出爐,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
一季度GDP增長6.4%、股市突破3200點、外商投資法正式出爐……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會議指出,要清醒看到,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
對此,會議強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通過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要細化「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落實舉措,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堅持結構性去杠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
再提去杠桿: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
堅持結構性去杠桿。
本次政治局會議並未出現前兩次會議中強調的「六穩」,而是明確提出「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堅持結構性去杠桿」,有機構對此分析稱這意味著供給側改革仍是今年主線,需求側政策將逐漸退出。
目前我國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及金融供給側改革均已實現了「由破到立」的切換,實體供給側改革未來將更加註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解決經濟潛在增速下行問題;金融供給側改革核心也是支持實體經濟,但並非旨在創造新的需求,而是通過有效供給解決當前實體經濟、產業升級和優質民營企業融資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的問題。
貨幣政策未轉向: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在財政政策方面,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5.86萬億元,增長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支出進度為24.9%,比去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介紹,較高的財政支出強度為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同時,地方政府債發行同比大增,進度大幅提前。1-3月累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4萬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1846.93億元,占今年提前下達部分的85.2%。根據各地上報數據初步統計,新增債券資金超過6成用於在建項目,重點投向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鐵路、公路、城鎮公共基礎設施、「三區三州」等重點地區脫貧攻堅、污染防治、鄉村振興、水利等領域重大公益性項目,對當前穩投資、促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和社融增量分別為5.81萬億元和8.18萬億元,均超出市場預期。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也體現了前期逆周期政策的調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有所增強。
對於下步政策走向,4月15日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認為,將「進一步加強貨幣、財政與其他政策之間的協調,適時預調微調,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
廈門國際銀行宏觀金融及政策研究員任濤表示,此前的刺激政策雖然有一定同步但主要以貨幣政策為主,有點「單打獨斗」的意思,在達到短期穩增長效果的同時使得債務風險不斷增大,現在貨幣政策可能要退居其次,以配合其他政策為主。
小微企業融資難?
要有效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
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引導優勢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去年以來,民營經濟發展備受各界關注。隨著中央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以來,各部門和地方省市相繼出台了支持民企發展的具體舉措。而從此次政治局會議透露的信號看,未來的政策發力點將重點圍繞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展開。
實際上,4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聚焦了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強調,要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擴大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規模,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准備金率的政策框架,推廣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確保今年民營企業發債融資規模、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規模均超過2018年水平。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確保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30%以上。
而在4月18日,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在中南海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圍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座談並聽取了企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CEI中國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傑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打通目前的堵點難點,要通過改革和開放,倒逼銀行增強活力,把資金往中小企業等經濟「毛細血管」滲透。「這需要放開對包括民營銀行在內的金融系統的業務管理、人事管理,引入新的機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樓市「小陽春」?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
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無論是國家統計局的70城房價指數、各大中介機構的統計數字,還是央行一季度信貸數據,這個春天,樓市春潮湧動,無需贅言。
小陽春初定,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依然未變。近期住建部會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2019年第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從調研情況看,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平穩,住宅銷售平穩回落,房價基本穩定,市場預期趨於理性。但部分熱點城市住宅銷售回暖、土地市場熱度回升,需引起高度關注。
實際上,4月起,合肥、濟南、北京等多地已經採取措施進一步規范商品房銷售行為,打擊炒作樓市現象。例如,日前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就規范商品房銷售行為發布緊急通知,強調打擊炒房,嚴禁哄抬房價、捂盤惜售等行為。長沙市則將從4月22日起將二套房契稅提至4%。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此次政治局會議對樓市的表述,有兩點含義:一是房住不炒的概念繼續得到強調,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樓市表現還不錯,二季度預計會繼續上升,這個時候強調這一點,也是為了防範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上漲等風險出現;而是明確了長效調控機制的概念,主要包括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預計今年二季度相關城市會在一城一策上會有相關政策出台,而對於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考核也會加大。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日前強調,「房住不炒」的市場定位已經比較清晰了,房子是居住的屬性,是消費的屬性,投資性需求要抑制和遏制,這要求強化地方政府的調控和管理,因城施策,加強管理。
嚴躍進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從此次會議明確「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表述看,當前經濟工作依然會強調去杠桿的概念。此前實際上已經有過類似的警示,比如說要防範各類小微企業貸款資金進入到樓市中。所以後續一方面銀行對房地產的支持力度會加大,另一方面也可能依然會有各類督查做法,防範違規開發貸和按揭貸等現象出現。
股市重回3000點:
要以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科創板要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
為核心的證券發行注冊制。
回顧一季度,A股重回3000點上方與科創板正式推出,可謂是國內資本市場最為重磅的兩大事件。
在在多重利好因素影響下,股市已經開始持續回暖。4月19日收盤,上證指數報收3270.8點。而科創板的設立,也不僅僅是為了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還背負著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使命。
其中,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的關鍵意義尤為突出。上交所表示,對於此次試點注冊制,是在核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創新。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月底進一步指出,與現行核准制相比,注冊制要實行更嚴格的信息披露,這是注冊制的核心內容。發行人在符合最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必須符合更高的信披要求,發行人是信披的第一責任人。主要審核放在上交所,審核人員對報送材料要嚴格問詢,從專業角度把關,更加追求真實准確完整。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注冊制屬於比較成熟的新股發行方式,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新股的定價和發行,更能夠體現上市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同時有利於引導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
而在科創板設立不足三個月時間內,科創板審核實操16條、《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等相關配套政策密集出爐,已有多家公司獲得「准考證」。
外商投資法出爐:
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
擴大外資市場准入,落實國民待遇。
4月18日,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616家,實際使用外資24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這一增速比1-2月高出1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高出5.6個百分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吸引外資方面,一季度帶動明顯的還是集中在第二產業中的製造業,尤其是高新製造業,同時服務業的持續擴大開放,也依然是外商投資重點發力的領域。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全面提速,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相關政策不斷出台。全國兩會期間外商投資法正式出台,並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專利法也正在修訂過程中,有望年內完成;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傳遞新的開放信號,今年6月底之前,將再次修訂發布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兩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鼓勵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就在今天上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宣布,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對外開放的姿態越來越堅定,開放步伐越邁越大。
⑶ 樓市降杠桿是什麼意思
杠桿,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這里是一樣的意思。假設現在你有30萬,一般情況下你只能買30萬的東西,但是買房子的時候,你可以首付30萬,貸款70萬,買下100萬的房子。相當於你用30萬買到了100萬的東西,這就是杠桿效應,提供杠桿的是銀行。雖然70萬要還,但在你買下的時候,你用30萬的代價獲得了100萬的房子。加杠桿是為了獲得超額利潤和投資機會。假如這個房子上漲了30%,賣出就是130萬,還掉70萬,剩60萬,賺了30萬,收益率30/30*100%=100%。假如沒有銀行提供杠桿,第一,你沒100萬買這個房子,就無從談及獲利。第二,如果你有100萬,全款買入,同樣的假設下收益率30/100*100%=30%,差很多。風險同樣也放大了。假如房價下跌30%,現值70萬,賣掉還完貸款,一分也沒有了。貸款炒房因為面臨還款壓力,一旦到了拿不住必須賣的時候正好房價下跌,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了。現在還有提供首付貸款的,要是還不起,估計就不光是錢的事了。資金的高杠桿在短期內快速推高股價和指數的同時,也隱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在高杠桿不能持續的情況下,稍有風吹草動,高杠桿的資金就會迅速從股市撤退,從而引起股價和指數的急劇下跌。因此,股市的火爆行情,有時與股市的暴跌甚至崩盤如影相隨。藉助於高杠桿來投資股市的交易模式和行情走勢很難具有持續性。更何況,各路加杠桿或拆借入市的資金中難免有違規或打政策「擦邊球」的情況存在,一旦強化監管,這類資金將不計代價撤離股市,加劇股市的大起大伏。
⑷ 樓市去杠桿,房價會跌多少
房地產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兒,那就是去杠桿!
很多人覺得房價高,受不了,呼籲房價下降。然而從行業的角度講,價格高,從來就不是問題。一件東西價格高,總會有價格低的來代替。房子也一樣,房子購買價格高。然而租房卻並不貴。影響行業發展,造成行業動盪的,實際上是高杠桿導致的系統風險。
從銀行借出錢來買房,而買房後又可以抵押房產繼續買房。對於很多公司或者有能力的個人來說,在房價高漲時,這無疑是最有效的賺錢方法。如今限購出台,實際上是打壓了房地產的高杠桿,而房子的價格,是各方面都不希望降下來的。最理想的結果是,沉澱在房子中的錢,都是由真金白銀構成的。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減杠桿的效果明顯,房價已經被限制住了。而一方面也能看出,即使房子的交易額腰斬,然而價格卻沒有大家預料的那樣跳水。不少明顯虛高的房價確實在下降,但是也僅僅限於學區房,燕郊固安等炒作概念的地區。購房者實際想買的房子,價格雖然下降了,卻因為限購和銀行減少房貸,變得更加難買。
從房貸計算的算式來看,目前最劃算的,還是之前買房的人。至少低息的房貸,是目前個人能夠融到的最大筆資金。
而在去杠桿的壓力下,目前剛需購房者,可以說當下已經斷了買房的念頭。而且去杠桿並非一朝一夕的時間,至少短時間內,去杠桿依舊會是房地產的主流。而最近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正在逆勢上漲,也說明依舊有不少人在等著炒房,房地產商的正隨時想通過資本獲取更大的利益。
⑸ 房市拚命加杠桿,為什麼股市去杠桿
通俗的講,在股市加杠桿就是借錢炒股,而且是高杠桿,有的高達幾十倍,純粹是賭博,投機性強,借的別人的錢當然風險大,一遇波動,很容易就暴倉,借資方會設一平倉警戒線,到點不論你願不願意都會不計成本拋出平倉,這助長了股市的大幅波動。為了股市能平穩有序發展,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當然要去杠桿。
⑹ 杠桿能夠四兩撥千斤,那麼什麼叫樓市去杠桿
在目前的監管框架下,房地產市場的名義杠桿率,實際上即是銀行按揭貸款利率。首付貸是針對購房者在首付的階段發放貸款,這部分貸款的利率高於按揭貸款。由於這部分放貸的資金來源復雜,監管層很難准確掌握房地產市場中的實際杠桿率。
經濟學家李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
⑺ 是努力去杠桿還是在默默加杠桿
鳳凰財經訊 在2014年已經較高債務的基礎上,2015年的中國經濟繼續加杠桿,而今年依然繼續提高。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警示:目前我國金融杠桿率不斷提高,去年已經超過警戒線,並且至今還在繼續提高,這蘊藏著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險,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也指出,目前我國貨幣增長繼續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桿,還要迅速提高杠桿率。王小魯擔憂稱,在此情況下,未來我們離金融危機將不遠。
那麼我國政府、居民和企業的杠桿情況分別如何呢?今日華泰證券[1.04% 資金 研報]在華爾街見聞發布最新研究結果,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分析。
中央、地方政府:已接近國際警戒線,仍持續加杠桿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政府債務約為388250億元,佔GDP比重為57.37%,國際警戒線為60%,可見我國政府部門杠桿率已然偏高,但低於發達國家。然而,從政府此前表態可以預見,為「穩增長」今後一段時期政府部門仍將處於加杠桿進程。
有許多學者反映,政府部門的「錢」應該花在「正地方」,財政支出應該是幫助經濟結構升級、轉型的支出。市場預計我國今年一季度的社會融資規模會超過5.5萬億元,而其中居民部門加杠桿基數相對較小,所以5.5萬億元的社會融資,絕大部分還是進入了傳統的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廣發證券[1.37% 資金 研報]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表示其經過調研發現,「地方政府拿這個錢,在現有的政策激勵下也沒什麼人幹活,大部分又買入了銀行的理財產品,這是中國目前的金融空轉的狀態。」
居民部門:加杠桿進程,但遠低於發達國家
華泰證券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部門負債率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低,與新興經濟體相比則略高。負債率低與我國的高儲蓄率有著必然的聯系,此外,居民部門的債務構成單一,只有貸款,其中住房抵押貸款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15年樓市回暖,購房需求集中釋放,人們紛紛前去申請公積金貸款買房。近日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蘇州、合肥、福州等多城市公積金貸款額度吃緊,公積金賬戶幾乎出現「被貸空」的現象。今年房地產持續高溫,這一現象恐怕會加劇。
企業部門:去杠桿進程,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報告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企業資產負債率變化較為平穩,呈穩中有降格局,工業企業則呈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產能過剩行業以及部分傳統行業去杠桿效果明顯。而房地產、部分服務業、新興產業等行業在不斷加杠桿,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加杠桿」明顯。此外,大中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偏高,地方企業高於中央企業。
華泰證券預期,企業部門去杠桿趨勢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企業部門處於加杠桿進程,但是我國企業部門的杠桿率較高。數據顯示,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相比,均居於首位,高出發達國家平均值80個百分點,高出新興經濟體國家平均值66個百分點。由於經濟下行、企業盈利能力惡化,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近5年內增加了42個百分點。
對此,央行行長周小川多次強調,我國當前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特別是商業銀行主導,這個金融格局直接造成了我國總體杠桿率偏高的事實。未來我們將通過股權投資,減少企業對於借貸杠桿的依賴性。
我國2016年的五大經濟政策任務中,去杠桿位列其首,但是,真的會「去」嗎?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核心問題在於去杠桿和保持適當增長速度存在著矛盾。在經濟增速下行趨勢未得到扭轉的背景下,保持適當增長速度會成為政府的首選。雖然去杠桿關乎經濟長遠健康發展,但在短期內就會被犧牲。危機持續過程中設定去杠桿的任務,核心的意義在於提醒全社會不能迷失方向,不能過度依賴需求方調控,需要供給側合理安排去杠桿的路線圖。李揚認為,降低杠桿率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控制債務增長速度的同時保持中高速的經濟增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高杠桿陷阱,因為我們很難接受短期調整的成本,不但宏觀層面去杠桿的可能性很低,微觀層面的資產重組也很難推進,金融體系轉型更是無法一步到位。黃益平建議,短期內不宜在宏觀層面過度強調去杠桿,以政府、居民和民企加杠桿配合國企去杠桿。
樓市去庫存應加杠桿還是去杠桿?
關於樓市去庫存應該是加杠桿還是減杠桿的問題,在兩會期間就被討論得沸沸揚揚。重慶市長黃奇帆認為,目前房地產領域用加杠桿的辦法去庫存,風險很大,容易引發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先例。而央行行長副行長潘功勝的態度則是,目前中國房地產的杠桿率並不高。
此前,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稱,同時做到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實中概率很小。目前看到的,至少在房地產領域,還是為了去庫存而加杠桿,但加杠桿的結果,卻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去庫存的效果尚不明顯。這是由於市場的自發資源配置之下資金的虹吸效應造成的——資金一致流向那些更具有保值投資前景的一線城市樓市。這種情況不僅會帶來對實體產業的抽血,也為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難題更添一重難度。
現在的貨幣政策究竟是穩健的還是寬松的?
最後,華泰證券表示,當前「去杠桿」更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事實上,我們今年也這么做了,從此前央行降准、逆回購「天天見」,SLF(7天期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月月見」可見一斑。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引用數據稱,去年的GDP增長率是6.9%,但是名義增長率只有6.4%,相比起來,M2增長率是13.3%,「比GDP增長高了7個百分點。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是寬松的了。」
「今年1月份,貸款投放增長2.5萬億,同比多增了1萬多億,按這個速度,我們的貨幣增長還要繼續放大,不但不能去杠桿,還要迅速提高杠桿率。」王小魯擔憂稱,「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們離金融危機還遠嗎?」
海通證券[0.06% 資金 研報]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09年至今,中國的M2規模不僅超越美國,而且接近於美國的兩倍。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QE,但美國的三次QE,前提是出清,即企業、金融機構和個人都去杠桿了。然後再慢慢加杠桿。中國目前則是在杠桿的基礎上加杠桿,在泡沫的條件下創造泡沫, 在債務的基礎上增加債務。這就很難實現去杠桿和化解泡沫的目標。如果說,寬松的環境有助於改革的順利推進,但過度寬松的環境則往往會樂不思蜀。
說到底,我們都明白,提高經濟生產率、推動供給側改革和結構性改革,才是去杠桿最具活力的方式。
⑻ 請問,什麼是樓市的杠桿和加杠桿希望能說具體詳實點,謝謝
樓市的加杠桿指房地產首付降低。以較低的首付獲得其產權。引用股市名詞房地版產加杠桿
買房權條件
1、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
2、貸款到期時男士年不超過60歲,女士年齡不超過55歲;
3、有穩定合法的職業和收入來源,有還本付息能。
樓市杠桿,
杠桿,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這里是一樣的意思。
假設現在你有30萬,一般情況下你只能買30萬的東西,但是買房子的時候,你可以首付30萬,貸款70萬,買下100萬的房子。相當於你用30萬買到了100萬的東西,這就是杠桿效應,提供杠桿的是銀行。雖然70萬要還,但在你買下的時候,你用30萬的代價獲得了100萬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