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中央銀行,證監會出台了哪些去杠桿的政策
去杠桿方式有以下幾種:
1)控制基礎貨幣,目前來看央行以穩定資金為主;版2)准備金權率調節貨幣乘數,加准可能性不大,但非銀和銀行同業存款暫不繳准,後續需關注;3)收窄利差,抬高負債成本。措施包括上調逆回購、SLF、MLF等流動性工具利率,拉長投放久期等,這是央行自16年3季度至今一直在做的操作,從負債端倒逼市場去杠桿。4)風險准備金制度與規范杠桿率,16年一行三會也出台了相應政策。5)MPA直接控制規模擴張,使得表內和表外資產負債擴張可控。
㈡ 國家最近提到的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
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1、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2、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
3、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 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
㈢ 去杠桿政策為什麼使民營企業融資難度增大
去杠桿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降低資產負債率,必須降低負債(或增加資產),國家對銀行的政策導向也是貨幣收緊,再加上民企相對國企有政府背書信用較弱,所以融資難度加大。
㈣ 股市政策去杠桿是什麼意思,去杠桿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這個就是融資融券,
還有一些做外圍資金的,就是借更多的錢來炒股。
因這種方式版炒股的風險權太大,政府就要打擊這種行為,
用這種方式炒股可以虧得一無所有,當然風險大收益也高,要是賺那就是加大了杠桿,做外圍資金的最高可以借十倍的錢給你,如果你有一百萬,就可借一千萬,你用這么多的錢買入一個股票,一天就是賺一百萬,你的本錢一天一個倍。
㈤ 去杠桿對經濟發展趨勢真的有利嗎
總有一天,中國企業需要開始去杠桿。很難准確地預測這個過程會什麼時候開始,被什麼觸發,但去杠桿肯定是不可避免的。當它發生時,結果就是國內的需求增長會被嚴重拖累。而除非能找到其他需求來源,內需減弱意味著GDP增長大幅減速。
中國可以嘗試通過鼓勵非公司進行投資和支出,從而刺激需求。然而,從其他經濟體在類似處境下的歷史經驗來看,這條路可能不是特別行得通。原因是家庭負債近年來也在快速增長。指望他們在經濟增長放緩,並且假定企業去杠桿的這個時期加大借貸似乎不太現實。當然,我們可以期待中國利率降到接近於零,並開始實行量化寬松政策。
零利率和量化寬松政策將對人民幣造成顯著的貶值壓力。這或許行得通,因為歷史告訴我們的另外一件事是,需求不足、正經歷去杠桿化的經濟體,可以通過貨幣貶值並依靠外需來支持經濟增長。
當然,在這個假定情況下的大多數國家在並沒有大規模的貿易順差。而對中國來說,由於供應鏈貿易對中國十分重要,所以即使人民幣大幅貶值,對提振經濟的效果也不明顯,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人民幣貶值雖然會使出口更便宜,但也會使進口的原料、原件更昂貴。如果這些推理是正確的話,這就意味著,中國想要調整就需要使貨幣大幅貶值,不然更加緩慢的過程就會更加痛苦,又或許兩者都有點。
然而,一般的看法是,中國不會讓人民幣大幅貶值。貶值對提振凈出口的作用不大,但它會令以美元計價的貸款更加昂貴(從而增加了一些公司去杠桿的壓力),還會擠壓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並且讓政府丟面子。如果中國抵制貶值,那麼需求缺口將會更大,並且去杠桿過程的痛苦也會更大。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不希望看到其外匯儲備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政府將需要重新實行嚴格的資本管制。但是即使是最嚴厲的資本管制也可能有太多疏漏,無法阻止儲備一點一點地流出去(也無法抵擋最終的貶值壓力),除非中國政府同時對貿易和投資實行嚴厲的控制。然而,控制貿易和投資對中國經濟不會有任何好處。因此,合理的預期是,盡管政府可能會抵制貶值一段時間,它最終將選擇所有可行選項里最不壞的那個。
還有第三個潛在的需求來源:政府舉債。盡管中國經濟作為一個整體有很多的債務,但是中央政府的債務負擔是GDP的40-50%,屬於比較適中。如果去杠桿化開始突然發生,似乎可以肯定,中國政府會毫不猶豫地承擔問題債務,接手快不行了的公司,並且為巨額的公共投資行為借款。政府為債務融資的能力應該不成問題,他們可以鼓勵人們出於愛國心購買政府債券,或採用量化寬松。但花錢對拉動需求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這很難說。如果政府同時還要抵抗貨幣貶值,那麼中國可能會陷入與日本極其相似的情況,即巨額預算赤字也不足以拉動強勁復甦。
也許,也許,中國政策正好可以解決所有這些問題。也許它可以讓貨幣貶者,讓不良企業破產,保護好該被保護的債權人以防止恐慌,對信貸良好的借款人持續提供信用流動性,通過貨幣寬松政策保持住總需求,並在必要的時候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來確保人們相信這一切。然而在實踐中,政府總得先把一些大事搞砸,然後才能開始把事情做好。所以大概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增長低迷的中國通過貶值來出口一部分疲軟輸出到國外,一種是拒絕貶值卻以嚴重得多的方式經濟下滑,到最後還是會輸出經濟疲軟。中國衰退將給世界各地都帶來通縮的壓力。如果到時候全世界還困在低通貨膨脹率和低利率之中,這是很可能的,那麼這一通縮的壓力就不會輕易被抵消。並且這一切還都是假設中國設法避免了重大金融危機。
在那之後,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或許歐元區將再次陷入衰退,最後解體。或許每個人都只是需要再咬緊牙關堅持幾年。但中國的債務負擔越大,中國去杠桿化將帶來的影響就越近在眼前,在不太遙遠的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它就會發生。?
㈥ 為什麼中國經濟要去杠桿化
就是市場通過銀行抄資金減少使襲用金融杠桿的意思,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政策。
之前銀行鼓勵企業喜歡用杠桿投資方式,你投資1萬,利用金融杠桿,由第三方金融機構借你9萬,變成你投資了10萬,如果企業發展順利是沒什麼問題,但是一旦出現虧損,銀行方面就損失慘重了,所以現在在鼓勵去杠桿化,就是把之前這種投資結掉,以後減少杠桿化投資,來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減少金融方面的系統風險。
㈦ 如何看待去杠桿對宏觀經濟政策的
所謂杠來桿,從狹義上講,是指資產自與股東權益之比;從廣義講,則是指通過負債實現以較小的資本金控制較大的資產規模,從而擴大盈利能力或購買力。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去杠桿化」一詞遍從國外一直流行到國內。所謂「去杠桿化」,是指公司或者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把原來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這樣一個潮流。
㈧ 去杠桿政策為什麼首先在電力行業展開而不是平均資產負債率更高的房地產行業和
去杠桿政策為什麼首先在電力行業展開,而不是在房地產行業展開,因為電力行業屬於國有企業,國家應該發揮國有企業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