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右圖所示為建設工地上常用的鏟車、鏟車的機械手臂是利用杠桿原理工作的.仔細觀察鏟車的手臂結構可知它
(1)鏟車的機械手臂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2)液壓頂桿做的總功:W總=Pt=80000W×20s=1.6×106J;
貨物的重力G=mg=10000kg×10N/kg=105N,
W有用=Gh=105N×4m=4×105J.
所以,η=
W有用 |
W總 |
4×105J |
1.6×106J |
W有用 |
W總 |
W有用 |
W有用+W額外 |
1 | ||
1+
|
Ⅱ 機械手的哪些地方利用了杠桿原理
利用杠桿原理工作可以省力.在中學物理教科書里,杠桿上用力的點叫(施力點),承受重物的點叫(受力點),起支撐作用的點叫(支點)
Ⅲ 挖掘機手臂力氣為什麼那麼大有人說是杠桿原理,我看著像費力杠桿啊!
你知道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特點是什麼嗎,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是由於阻力臂太短,挖掘時移動行程很短,不方便大面積操作,費力杠桿則相反,雖然動力臂較短,但是液壓桿的關系,依舊能產生很大的力,加上阻力臂很長,挖掘起來是游刃有餘。
Ⅳ 杠桿原理是什麼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Ⅳ 機器人的手臂有沒有運用到杠桿原理
當然有了,現在的機器人手臂大多使用伺服電機,裡面的齒輪有用到杠桿原理。
Ⅵ 鏟車的機械手臂為什麼是費力杠桿
因為動力臂短、阻力臂長.由於液壓缸的壓力足夠大,雖然是費力杠桿,但足以舉起重物.費力杠桿也有優點的,就是費力但能省距離,小的動力作用距離可以產生大的阻力移動距離,動作快、效率高.
Ⅶ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Ⅷ 物理機械杠桿原理
反正施加在短的那邊的壓力肯定比長的那邊的壓力要大,不然保持不了平衡,這是杠桿原理,如果杠桿不變的情況下,想要輕松就只能靠其它器械咯
Ⅸ 伸縮手是什麼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而且是多個等臂杠桿接續.彈簧的主要特點是要有形變,「剪刀槍」在伸縮過程中剪刀結構看似外形在變,其實任何一部分連桿都沒有發生彈性形變.
Ⅹ 下列哪幅圖能正確表示用手托起重物時的手臂杠桿作用原理()A.B.C.D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例如,屈肘動作和伸肘動作的產生,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雙手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收縮,再托起重物時,收縮狀態是肱而頭肌,處於舒張狀態的是肱三頭肌.
因為施加力是由於肱二頭肌的收縮產生的,所以肱二頭肌產生的力可以看作動力,選項A、B在用力時沒有支點;D重物的方向向下,上臂的方向應向上.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