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HLB指()
HLB指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親油平衡值。
HLB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Number)稱親水疏水平衡值,也稱水油度。1949年由 W.C.Griffin 率先提出HLB值論點,說明表面活性劑分子中的親水基團與親油基團的平衡關系。在HLB中H"Hydrophile" 表示親水性,L為"Lipophilic"表示親油性,B是"Balance"表示平衡的意思。
HLB=親水基的親水性/親油基的親油性
表面活性劑的親油或親水程度可以用HLB值的大小判別,HLB值越大代表親水性越強,HLB值越小代表親油性越強,一般而言HLB值從1 ~ 40之間。它既與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親油性有關,又與表面活性劑的表面(界面)張力、界面上的吸附性、乳化性及乳狀液穩定性、分散性、溶解性、去污性等基本性能有關,還與表面活性劑的應用性能有關。HLB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參考價值。親油性表面活性劑HLB較低,親水性表面活性劑HLB較高。親水親油轉折點HLB為10。HLB小於10為親油性,大於10為親水性。
1949 年 Griffin 提出了 HLB 值的概念,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 HLB 值的范圍定為 0 ~ 20 ,將疏水性最大的完全由飽和烷烴基組成的石蠟的 HLB 值定為 0 ,將親水性最大的完全由親水性的氧乙烯基組成的聚氧乙烯的 HLB 值定為 20 ,其他的表面活性劑的 HLB 值則介於 0 ~ 20 之間。HLB 值越大,其親水性越強, HLB 值越小,其親油性越強。隨著新型表面活性劑的不斷問世,已有親水性更強的品種應用於實際,如月桂醇硫酸鈉的 HLB 值為 40。
㈡ HLB的計算方法
應該是10.5=12 X Wa% + 13 X Wb% + 5 X Wc%,即三者的HLB值與其重量份數乘積之和。
㈢ AEO-9的HLB值:12.5 濁點:75-81°C如何解釋
HLB值是指表面活性記得親水親油平衡值,反映的是表面活性劑親水能力。HLB值越大,則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越強,反應則親油性越強。
濁點是指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隨溫度的升高溶解能力顯著下降時的溫度,由於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通常不具有確切的分子結構,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因此,濁點具有一定的溫度范圍。
濁點與HLB值具有一致性,反映的也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親水性的強弱,濁點越高,則親水性越強,適用的溫度范圍也越廣。
㈣ 十六醇和十八醇的HLB值分別是多少呢
十二醇十三醇HLB為14;癸醇15;十六醇12-16;異十六醇11-12;十八醇15-16.-OH不變一般直鏈C鏈增加HLB值應走低,書本給出的似乎相互間有些抵觸有的還是范圍值!十六十八醇HLB值應接近!僅供參考吧!
㈤ HLB和cmc是什麼關系
HLB為親水親油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的縮寫,用以衡量表面活性劑分子中極性基、非極性基兩部分的相對強度。
表面活性劑為具有親水基團和親油基團的兩親分子,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基和親油基之間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義為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親油平衡值,簡寫為HLB
1949年由 W.C.Griffin 率先提出HLB值論點,說明表面活性劑分子中的親水基團與親油基團的平衡關系。在HLB中H"Hydrophile" 表示親水性,L為"Lipophylic"表示親油性,B是"Balance"表示平衡的意思。
表面活性劑的親油或親水程度可以用HLB值的大小判別,HLB值越大代表親水性越強,HLB值越小代表親油性越強,一般而言HLB值從1 ~ 40之間。HLB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參考價值。親油性表面活性劑HLB較低,親水性表面活性劑HLB較高。親水親油轉折點HLB為10。HLB小於10為親油性,大於10為親水性。
CMC值為臨界膠束濃度。
即此時濃度下水的表面張力幾乎不變,表面活性分子在水的表面呈現單分子薄膜。
一般為0.01~0.0001(mol/L)。二者沒有什麼內在聯系。詳見《材料表界面》胡福增 編著第二版 P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