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二物理 杠桿原理題
250N*20CM=(175N-浮力)*(60CM-20CM)
浮力=50N
浮力=ρgV
V=浮力/ρg=50N/(1.0g/cm³*10N/KG)=5立方分米
㈡ 初二物理杠桿原理
力臂的畫法:①首先根據杠桿的示意圖,確定杠桿的支點.②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畫出力的作用線。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④用字母L1或l2標出。
如圖
㈢ 初二物理 杠桿
那段事AC啊
㈣ 杠桿 初二物理
由於杠桿開始平衡,後來G2浸沒在水中後,右邊力與力臂的乘機已經減少,左邊移動重物,力與力臂的積也減少,但由於最終杠桿還是平衡的,所以說兩邊減少的量是相等的,也就是: G1×2cm = F浮×L2
變形:G1×2cm = ρ水×g×V合金×L2
∵V合金=G2/ρ合金g
∴ρ合金= G2×L2×ρ水/G1×2cm
然後帶入數據即可
㈤ 初二物理杠桿求講解
設此木棒重力為G,粗的一頭到木棒重心距離為Y1,細的一頭到木棒重心距離為Y2。
當抬粗端時,回有:答
80N*2m=G*Y1
當抬細端時,有:
70N*2m=G*Y2
兩式相加
G(Y1+Y2)=300N*m
因為Y1+Y2=2m
所以G=150N
補充LZ:
因為杠桿平衡時F1L1=F2L2啊
支點為O,所以拉力到O的距離就是兩米啦!
G*Y1是木棒重力與阻力臂的乘積,根據杠桿原理,它要和你抬起木頭時的力與
動力臂的乘積相等
㈥ 初二物理杠桿題
9.8
㈦ 初二物理關於杠桿原理
因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在不同的作用點用力,所用力的大小不同。
離門軸越近,其動力臂變短,其餘不變,所以動力變大。
學習愉快
㈧ 初二物理題(杠桿)
G=mg =10kg×10N/kg=100N
G=mg =40kg×10N/kg=400N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400N×0.2m=80N/m < 100N×1m=100N/m
所以課桌不會踏翻產生危險
㈨ 初中物理杠桿應用
變化,重物離的越遠,受力越大。
㈩ 尋初二物理杠桿的知識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用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有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3.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後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並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4.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動或杠桿勻速轉動.
(2)實驗目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3)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如果還要到http://www.iwuli.com/Article/Article_14995.html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