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支股票主力的持倉成本,首先要看這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如回果是小盤股的話主力控盤答只要達到30%-40%完全可以拉動這支股票,如果要是大盤的話比例就相對要高一些至少要在50%-60%主力才能去拉動這支股票。而散戶的持倉比例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的是去看主力的持倉。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貳』 幾金持倉比率與股價比較有什麼意義
不一樣,持股變動是針對股票來說,持倉變動是針對基金資產來說。
『叄』 什麼是持倉比例
持倉比例就是你來已經源買入股票的資金占總資金的比例。
在股票操作中控制持倉比例很重要,比如預期將出現向下調整時,就要逐步賣出股票,降低持倉比例,降低風險;預期將回升時,可以逐步增加持倉比例。這樣做可以從容應對風險。
『肆』 機構一般持倉多少比例容易拉高股價
事情可定。要看這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如果是小盤股的話主力控盤只要專達到30%-40%完全可以拉動這屬支股票,如果要是大盤的話比例就相對要高一些至少要在50%-60%主力才能去拉動這支股票。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與股票的價值是相對的概念。股票價格的真實含義是企業資產的價值。
股價=每股收益x市盈率。
根據趨勢理論,股價運動有三種變化趨勢。
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趨勢。
即股價廣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變動情形。這種變動持續的時間通常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價總升(降)的幅度超過20%。對投資者來說,基本趨勢持續上升就形成了多頭市場,持續下降就形成了空頭市場。
股價運動的第二種趨勢稱為股價的次級趨勢。
因為次級趨勢經常與基本趨勢的運動方向相反,並對其產生一定的牽製作用,因而也稱為股價的修正趨勢。這種趨勢持續的時間從3周至數月不等,其股價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為股價基本趨勢的1/3或2/3。
股價運動的第三種趨勢稱為短期趨勢。
反映了股價在幾天之內的變動情況。修正趨勢通常由3個或3個以上的短期趨勢所組成。
『伍』 股票中機構持倉比例高了好還是低了好
相對來說高比較好,機構信息優於散戶持股集中度高利於控盤,說明企業吸引機構投資者有良好資質。機構持倉指的是機構投資者買入股票並持有。
所謂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指的也就是一些金融機構,它具體的包括了一些保險公司、信用合作社、銀行、投資信託公司、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持倉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構投資者買入股票並持有,一般來說相對較高是比較好的,因為機構信息優於散戶持股集中度高利於控盤,也說明了企業吸引機構投資者有良好資質。我們常說的機構投資者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退休基金、投資信託公司、銀行,信用合作社、保險公司和其他由國家或組織設立的機構。機構投資者的性質不同於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方向、投資來源和投資目標上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不同。
機構持股比例多少才是最好最適合:
1.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流通股的話最好;第二,如果是非流通股,少一點最好,沒有解禁壓力。
2.如果是大股東持股,相對少一些最好,有利於重組或者沒有減持要求。
3.如果是機構或基金持有的股份,那麼相對更多是最好的,可以消除根本性的擔憂。
4.一般來說,非大股東前十的流通股可以佔到10%到20%,足夠了。
5.機構持有的股份數量有所延遲。一般來說,你能看到持股情況的時間是在報告發布的時候,所以你應該根據成交的金額和盤面的股價趨勢來判斷,以免誤判。
6.綜上,前十大股東持股越少,說明這只股票沒有機構,沒有主力,走勢會弱很多。
7.主要看持股股東總數和人均持股數。一般來說,股東越少越好,人均持股越多越好。雖然沒有在十大股東中體現出來,但說明集中的籌碼高,主力往往潛伏在其中。
『陸』 股票的持倉大概多少比較合適
抄在經濟衰退期空倉,襲在經濟復甦期滿倉,在蕭條期和繁榮期宜輕倉。
在實物交割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個人意願,自願地決定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而投資者(做多或做空)沒有作交割月份和數量相等的逆向操作(賣出或買入),持有期貨合約,則稱之為「持倉」。
對於持倉量的演算法,國內是這樣計算的,持倉量的增加代表資金流入期貨市場,反之,代表資金流出期貨市場。對價格的影響要結合成交量一起分析。
1: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上漲,表示價格還可能繼續上漲。
2: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上漲,表示價格短期向上,不久將回落。
3:成交量增加、持倉量減少,價格上升,表示價格馬上會下跌。
『柒』 股票持倉盈虧百分比是怎麼計算的
:您所說的「盈虧百分比」也就是「利潤率」,計算方法如下:
1、利潤率回=(賣出價-買入價答)/買入價*100%
2、利潤率=(賣出總金額-買入總金額)/買入總金額*100%
例如,以10.00元的價格買入某隻票,15.00元賣出,
利潤率=(15.00-10.00)/10*100%=50%
再如,以10.00元的價格買入2000股某隻票,15.00元全部賣出賣出
利潤率=(15.00*2000-10.00*2000)/(10.00*2000)*100%=10000.00/20000.00*100%=50%
追問16 分鍾前:持倉盈虧百分比是怎麼計算的?
追答11 分鍾前:把上面計算公式中的「賣出價」改為「市場現價」就可以(忽略交易費用),正值為盈利,負值為虧損。即,
持倉盈虧率(「賬面利潤率」)=(市場現價-買入價)/買入價*100%
『捌』 如何計算主力持倉比例和持倉成本
莊家坐莊,正如做其他生意一樣,也需要從「銷售收入」中減去成本。銷售收入減去成本為正值,莊家才能獲取利潤。投資者在買人股票前,不妨先幫莊家算算賬,看看目前價位莊家有無獲利的空間。若目前價位莊家獲利微薄,甚至市價低於莊家坐莊成本,那麼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話,獲利的前景就非常光明;若目前價位莊家已有豐厚的賬面利潤,這時莊家關心的就是如何將賬面利潤變成實際利潤,也就是說,在目前的價位上,莊家不會再處心積慮地拉升股價,而是伺機出貨脫逃。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如果還要指望股價再攻城奪寨,勇創新高,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當股價已經遠離莊家建倉和控盤成本時,投資者不宜在目前價位買入該股,將獲利的希望寄託在這樣的庄股身上。 散戶要跟庄,或者是分析一隻股票在目前的價位是否值得買入,就必須了解莊家的「底細」,也就是說要了解莊家的控盤程度即持倉量,以及莊家的建倉成本。一般來說,投資者可以通過K 線圖以及成交量來分析、研判莊家的持倉量和建倉成本,其中,用換手率計算莊家的持倉量和建倉成本,是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 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100 % 公式中的換手率,是從莊家開始建倉,到莊家開始拉升股價這段時間的股票換手率。怎樣確認莊家已經開始建倉了呢?這里,周K 線圖的參考價值最大。周K 線的均線系統由空頭排列轉為多頭排列,證明有莊家介入,所以周K 線的MACD 指標金叉,可以視為莊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也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大多數莊家都是中線莊家,其控盤程度大約在35%~60 %之間,即莊家相對控盤,這種持倉量下的股票活躍程度較好。超過60 %的持倉量,即達到絕對控盤的程度,這種持倉量大多是長線莊家所為。在一隻股票中,持有20 %籌碼的投資者,屬於絕對的長線投資者,長線投資者對於莊家來說,相當於為莊家鎖倉。對於莊家來說,控盤程度當然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拉升股價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關系。 一般而言,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在30 %左右。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20 %左右。股價運行時,一般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初步假設放量/ 縮量=2 / 1 。另外再假設股價上漲時換手率為200 % ,則下跌時的換手率應是100 % ,這段時間的總換手率為300%。由此可以得出: 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 %×30 %一100 %×20%=40 %即股票在這段時間的換手率達到300 %時,莊家的持倉量只達到40 % ,即每換手100 %時,莊家的持倉量為40%×300 %×100 % = 13 . 3%。 當然,這里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一般從MACD 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終止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以得出這段時間的個股換手率。然後再把個股換手率×l3 .3 % ,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一個中線莊家,建倉期間的個股換手率應在300%~450 %之間。只有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 至於莊家建倉的成本,可採用上面計算的那段時間內股票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 ,所得數值即為莊家的成本區。這種計算方法雖然簡單,但卻相當實用,計算誤差不超過10%。 當然,計算莊家建倉成本,還有其他更精確的方法,由於這些方法計算起來比較復雜,其誤差率也在3 %以上,因此這里不再詳細介紹。 計算出莊家的建倉成本和持倉量以後,莊家拉升出貨的第一目標為:成本x ( 50 % + l ) ,假設莊家的每股成本為l0 元,則其拉升出貨的最低目標價位即第一目標位為15 元。 了解了莊家的持倉量和建倉成本,在跟庄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如何計算莊家的持倉量計算莊家的持倉量,可以幫助投資者很好地判斷莊家目前的坐莊過程處於何種階段。如果莊家處於建倉階段,投資者就應該伺機跟進;如果莊家處於出貨階段,就應該趕快平倉出局。 計算莊家的持倉量,是股市跟庄制勝的一個關鍵內容,但要做到非常精確地判斷莊家的持倉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投資者只能根據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時間,用基本合理的方法大致估算莊家的持倉量。 下面為大家介紹兩種計算莊家持倉量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一)方法一首先確定某股某一段時期屬於莊家的建倉期,然後將該股這段時期內的成交量相加,得出一個總數,再分別除以2 和3 ,得出兩個數字,莊家建倉的持倉量就處於這兩個數字之間。 例如,有一個流通盤為9000萬股的中盤股,該股經歷長期下跌後進人橫盤整理階段。最近一段時期,有跡象表明莊家正在積極吸籌。從K 線走勢圖上反復辨認,確定某一天為主力吸籌的起始日。從主力吸籌起始日至今,已經有60 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為9500 萬股。將9500 萬股分別除以2 和3 ,就得出兩個數字,即4750 和3167 。據此,就可以估計莊家這段時期的吸籌量在3167 ~4750 萬股之間。 這種方法計算莊家持倉量的根據是:股票的成交量包括三部分,其一是莊家低位收集籌碼的量,及其為了降低建倉成本實施的高拋低吸的量;其二是短線操作者買進賣出的量;其三是一部分長線買家買人的量。因此,這段時期的成交量不能全部算在莊家的身上。根據多年操盤的經驗,莊家每次吸籌的量,大致占該階段總成交量的1 / 3 ~1 /2 ,很多還達不到這個數字。(二)方法二這種計算方法比較復雜,但准確性更高一些。計算方法是: 假設個股流通盤為A , A×(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可以得出一個數值;將該數值分別除以2 和3 ,得出兩個數值。最後確定莊家的持倉量就位於這兩個數值之間。 例如,某股流通盤為3000萬股,2007 年下半年該股連續60 個交易日的換手率為260 % ,同期大盤的換手率為140 % ,據此可以算出: 3000萬股x ( 260%-140 % ) = 3600 萬股 3600萬股/2 =1800 萬股 3600萬股÷3 = 1200 萬股因此,莊家實際的持股數可能在1200 ~1800 萬股之間。也就是說,莊家的持倉量可能在流通盤的40%~60 %之間。 由於其上限已經超過流通盤的50 % ,下限也已達到流通盤的40%。據此分析,可以得出莊家坐莊的時間不會太短,至少是個中線庄,甚至是個長線庄。 使用以上方法計算莊家的持倉量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①這些計算方法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一個股票之所以成為冷門股,說明這個股票已經沒有莊家,籌碼絕大部分都分布在散戶手裡。因此,新的莊家一旦坐莊冷門股,利用以上方法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莊家手中的持倉量。②在計算莊家持倉量時,選取的建倉周期不能太短。
『玖』 如何判斷散戶持倉和主力持倉比例
手率非常小,3月23日那一天的換手率僅為1.74%,屬於成交低靡范疇,而在上穿籌碼密集區的過程中有約60%的籌碼得到了解放。於是,解套不賣的籌碼佔了流通盤的60%。由此可以認定,這60%的籌碼大部分為主力所有
,於是這只股票的大主力持倉量已經合格了。
該股後來的走勢是該股創下了63.95元的最高價。
以上就是通過籌碼密集區的無量上穿來判斷主力的持倉量的方法:即一旦發現
籌碼密集區以低靡成交量向上穿越,則被穿越的籌碼大部分就是主力持倉量。
這種估計主力持倉的方法盡管簡單,但對於低位覓主力跟庄的參考價值卻是巨大的
那麼被套了應該怎麼補倉呢?
一般而言,在股市中解套的方法無非三種:一是割肉出局,換股操作;二是耐心等待,期待股價逐漸上漲;三是低位補倉,攤薄成本,滾動操作。
第
一種方法只限於淺套階段,如果是深套的情況,割肉出局、換股操作不太現實,因為整體行情不佳,很難換到能夠盈利的個股;如果換股失誤,甚至有可能加深虧
損。因此割肉出局,換股操作並不是最好的解套方法。第二種方法則較為消極,因為等待解套有可能是數年都無法解套,這種做法既耽誤時間又浪費投資機會。第三
種方法在低位補倉,等反彈到一定的高度後再賣出,甚至是可以進行T+0操作。如此補倉後的重復操作,能夠最快地達到解套的目的。
如何進行補倉操作,筆者認為,低位補倉是最快的解套辦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