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杠桿尺的左邊懸掛鉤碼,有幾種方式可使杠桿疋保持平衡
杠桿的平衡,是力×力臂(學名叫力矩)平衡,有兩種辦法調整平衡,一種是版調整力的大小,比權如增減砝碼;一種是調整力臂的長短,移動掛鉤的位置。當然,也可以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桿。
(1)杠桿鉤碼擴展閱讀
平衡條件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⑵ 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要用到鉤碼和彈簧測力計
(1)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為了便於測量力臂,要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A點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向下的方向拉住杠桿,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時,拉力的力臂才是OA;
由題知,一個鉤碼的重力為0.5N,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3G×4L=F×2L,
解得,F=6G=6×0.5N=3N.
(3)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
左側=4G×3L=12L,右側=2G×4L=8GL,
左側>右側,所以,杠桿右端將下降;
要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左側應該等於8GL,
所以,應將左側的鉤碼向右移動一格.
故答案為:(1)水平;(2)豎直向下;3;(3)左;向右移動一格.
⑶ 初中物理杠桿鉤碼在左邊順時針
左邊的鉤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右邊的鉤碼使杠桿順時針轉動。
⑷ 科學中的 杠桿上掛鉤碼的規律
原理簡介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⑸ 杠桿如圖所示,有點好奇的是,鉤碼對杠桿施的動力是鉤碼本身的重力,還是鉤碼對杠桿的拉力
是鉤碼對杠桿的拉力。
鉤碼對杠桿施的動力是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是作用在杠桿上的。而鉤碼的重力是地球作用在鉤碼上的。只是兩者的力大小相等,方向都是垂直向下,作用點不一樣。
因為鉤碼是靜止的,根據二力平衡,杠桿對鉤碼的拉力等於鉤碼的重力。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鉤碼對杠桿的拉力等於杠桿對鉤碼的拉力,也就是等於鉤碼的重力。
⑹ 杠桿上,如何用將鉤碼放在3個以上位置使得杠桿平衡,使得杠桿平衡
鉤碼放在幾個位置仍能使杠桿平衡,的原因是變動杠桿左邊有一個位置,同時變動右邊的位置,只要能滿足兩邊力矩相等,位置可以隨意改變。
⑺ 杠桿的實驗中使用的鉤碼和數量是多少
一般配套鉤碼盒(10個裝)中,每個50克,重0.5牛!
⑻ 杠桿尺是怎麼判斷要掛多少鉤碼
在杠桿水平時,由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 可知。鉤碼數×尺子個數 兩個都相等時平衡。
在杠桿不水平的時候也適用。但是要注意此時的力臂不在桿上。是支點到動力,阻力所在直線的距離
⑼ 在圖中的杠桿右側鉤碼下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為了使杠杠水平平衡,可將左側的鉤
B 設一個鉤碼重為 G 、一格為 L ,由圖可知,左邊: 3G×2L=6GL ;右邊: 2G×3L=6GL ,可見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所以杠桿平衡, 當在支點左側的鉤碼下方,再掛一隻相同的鉤碼,則左邊變為: 4G×2L=8GL ,則: A 、在右側的鉤碼下再加掛一隻相同的鉤碼,右邊: 3G×3L=9GL ,與左邊 4G×2L=8GL ,不相等,所以杠桿不平衡 B 、將右側的鉤碼往右移一格,右邊: 2G×4L=8GL ,與左邊 4G×2L=8GL ,相等,所以杠桿平衡 C 、左側的鉤碼往左移一格,左邊: 3G×3L=9GL ,與右邊 2G×3L=6GL ,不相等,所以杠桿不平衡 D 、將左側的鉤碼往左移半格,則左邊: 3G×2.5L=7.5GL ,右邊: 2G×3L=6GL ,不相等,所以杠桿不平衡. 故選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