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滑輪的實質是-個變形杠桿,定滑輪實質是個___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___.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費距離;
故答案為:等臂;省力杠桿.
『貳』 定滑輪實質上是一個___杠桿;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___的杠桿.
定滑輪實質上是等臂杠桿,動力臂、阻力臂都是滑輪半徑,所以屬於等臂杠桿;動滑輪實質是省力杠桿,因為動力臂是滑輪直徑,阻力臂為其半徑,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故答案為:等臂;省力.
『叄』 為什麼滑輪的實質是杠桿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是滑輪的半徑,由於半徑相等,所以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定滑輪不能省力,而且在繩重及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細繩的受力方向無論向何處,吊起重物所用的力都相等,因為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相等且等於滑輪的半徑。
動滑輪省1/2力多費1倍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而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
(3)滑輪的杠桿本質擴展閱讀
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繩子的繞法,決定於滑輪組的使用效果。
繞繩的原則是:當定滑輪和動滑輪數量相等時,繩子的自由端可以從動滑輪出來,也可以從定滑輪出來,而且從定滑輪出來時,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定滑輪上;
從動滑輪出來時,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動滑輪上。定滑輪和動滑輪數量差不會超過1。他們數量不相等時,繩子的自由端從多的那一邊出來,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少的那一邊。
動滑輪一定時,當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動滑輪上時,滑輪組要比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定滑輪時省力(因為有更多段繩子承擔物重)。
使用滑輪組時,重物有幾條繩索承受,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肆』 定滑輪是在使用時滑輪的軸怎樣的滑輪它的實質是怎樣杠桿
滑輪在使用時,如果它的軸固定不動,不會隨物體移動,則這種滑輪叫定滑輪; 因定滑輪的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於滑輪的半徑,所以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因此使用定滑輪能夠改變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 故答案為:不隨物體移動;改變力的方向;省力.
『伍』 動滑輪的實質是什麼杠桿
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
『陸』 定滑輪的實質是一種等臂杠桿,而動滑輪的實質是______
定滑輪的實質是一種等臂杠桿,而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故答案為: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柒』 動滑輪實質是杠桿 如何確定支點
看動滑輪的繩子股數
有幾根繩子繞在動滑輪上,就省幾倍的力,即動力臂就是阻力臂的幾倍
『捌』 滑輪為什麼是杠桿(教學實錄)
整理了一下思路,從如下幾個步驟入手,感覺學生是聽懂了。
生:找出支點,阻力,動力。反思:學生對這一有關杠桿的知識很容易明白。但較難知識都是在本質知識的基礎上推演出來的,所以從這入手是有價值的。
2、師:(演示)在黑板上畫一圓。在圓中圍繞圓心畫出「米」字形的三條直線(也是直徑)。
把圓心用一直線掛在支架上。
生:作用點在右端,用力方向向下。
師:這是一個杠桿嗎?是哪種類型的杠桿?支點在哪兒?生:是一等臂杠桿。支點在中間。
生:「米」字形中一撇雙轉成了一個水平的杠桿。
生:是那一豎,再往後就是一捺了。
生:一個輪子就是由很多這樣過圓心的直棒組成的,它們輪流著成為一個個杠桿。
生:(動手畫圖後)還是等臂杠桿。反思: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對直觀杠桿認識的基礎上,領會一個連續運動著的杠桿的支點和力臂。培養了學生推理思維的能力。
3、師:同學們仿照定滑輪杠桿的畫法,去討論完成「動滑輪杠桿的畫法」。提示:畫杠桿就是要找出「支點,動力,阻力」來。
生:(討論、交流)完成了動滑輪杠桿的認識。
生:是一個支點在輪子邊緣的杠桿。
生: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
反思: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方法和從物理本質看問題的角度,在上一步學習的基礎上,學會了遷移知識。對杠桿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玖』 動滑輪實質是個什麼杠桿
動力臂等於2倍阻力臂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