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原理中動力和動力臂重合的情況下,應該怎麼作圖
首先動力的作用線跟動力臂應該是垂直的關系,不能重合,你說的是不是力臂與杠桿重合呢,就是動力臂與杠桿垂直,這樣的情況就沿著杠桿劃線就行啦,然後把表示動力的那段長度用大括弧表示出來
㈡ 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是否等於杠桿的長度
一般不是,力臂是垂線,是物體繞定軸或定點轉動時,由力的作用線至轉軸或定點間的垂直距離。
㈢ 當杠桿平衡時,動力臂和阻力臂之和是否等於杠桿長度
不一定。只有直杠桿,並且兩個作用力都垂直於杠桿時才成立。
㈣ 杠桿平衡時,動力和動力臂有什麼關系
杠桿平衡時,(為保持平衡)則動力增大必須減小動力臂。二者的積保持一個常數。
㈤ 怎麼看杠桿的阻力臂和動力臂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如下圖:
(5)杠桿動力和動力臂是否垂直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
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關於杠桿的工作原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記載過。
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關於天平平衡的記載:「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錘——重相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時,另一臂則要加砝碼,且兩者必須等重,天平才能平衡。
這句話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㈥ 杠桿原理 動力與阻力是否一定要跟力臂垂直那個杠桿原理的公式中的阻力與動力是哪個方向的力
你先把不垂直的力分解到垂直方向
㈦ 動力臂和阻力臂是否都在杠桿上
當然不一定,只有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時,力臂才在杠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