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一次打新股,昨天申購,今天委託這里沒有了,直接在我的持倉里了,有餘額,有可使用數,這是中了么請
還沒!三天後還在就中了
Ⅱ 股票委託成功沒有持倉
要委託成功的話,沒有持倉的嘛,你可以進行買入占,這樣就可以持倉了。
Ⅲ 股票委託買賣了,顯示持倉但不可用怎麼回事
今天買的股票今天不可以賣出,今天買的股票明天才可以賣出,所以你委託賣顯示不可用!可以繼續咨詢我,我的用戶名。
Ⅳ 買股票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在委託而不是在持倉
是因為該委託抄價還沒有成交,成襲交以後就會在持倉了。
在實物交割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個人意願,自願地決定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而投資者(做多或做空)沒有作交割月份和數量相等的逆向操作(賣出或買入),持有期貨合約,則稱之為「持倉」。
Ⅳ 申購新股是不是在持倉中直接顯示
新股申購當天,只能顯示在委託中,第二天才顯示在持倉中,第二天晚上才能看到申購配號。
Ⅵ 個人直接持股好還是通過公司間接持股好
個人直接持股好還是通過公司間接持股好?很多人在進行投資時都會向律師或者投資人詢問這樣一個問題。對於持股的主體選擇,可以從下列因素進行考慮。
一、考慮滿足國內上市的法律要求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要求:「發行人的股權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證監會要求擬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股權不存在委託持股、信託持股、工會持股、超過200人持股的情況。
二、考慮利益分配協調的便利性
如果擬投資主體較多,為平衡和協調各方的利益,建議投資主體(個人)共同出資成立有限公司或者合夥企業,通過該有限公司或者合夥企業持股。這樣便於統一進行管理和協調,盡量「一個聲音說話」,「一個公章表決」,而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三、考慮稅收籌劃的空間
個人所得稅的籌劃空間,如果是個人直接持股,在拋售股票時,根據《關於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詳見附件1),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若通過公司或者合夥企業持股,有延緩避稅和合理節稅的空間。如,對於合夥企業本身而言,其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該合夥企業再實際分配時,才需要由合夥企業的投資主體分別繳稅。
四、考慮未來融資的拓展性
以公司、合夥企業持股,未來變現時,可以在公司、合夥企業層面上發生變化,而無需直接在擬上市公司層面。因為在擬上市公司層面變更需要獲得多個審批部門(如涉及外資的需要省級以上商務部門、內資的需要省級以上工商部門)審批同意、修改公司章程等,程序非常麻煩。
以公司、合夥企業持股,便於將持有的擬上市公司股份質押、信託、融資貸款,進行各項合理融資安排。
五、股權激勵計劃的考慮
以公司、合夥企業持股,在設計股權激勵計劃的時候,可以通過持股公司的方式,在持股公司的層面設計股權激勵計劃,一方面避免對所投資公司股權變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對激勵對象的約束機制。
企業改制過程中的支付方式是什麼
民營企業改制中的隱形債務問題
企業如何改製成股份有限公司
Ⅶ 今天我買了一支股票5.08,購買的時候說委託成功,但是我的持倉里怎麼沒顯示呀,錢也扣了
好比你在農貿市場 買東西你給管理員說幫我買蛋價格5.08 結果當時可能就是5.08 但在你正在給管理員說時價格可能降到5.08以下了 所以管理員沒買到 只有等後面又人給5.08 的價 但全天都沒有了 明天如果你還要5.08買 明天再給管理員說 有5.08的給我買, 如果依然沒有 後天繼續掛單吧
Ⅷ 賣股票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在委託而不是在持倉
很簡單,你賣股票是委託證券公司賣,明白吧,東西不在你手裡那不是持倉,合理的。
Ⅸ 股票賣出但還在持倉裡面是怎麼回事
1.下午已經委託賣出,但回家看還在持倉裡面的原因是你的股票沒有成交,收盤回後自己解除委託回到答你的帳號中了.
2.委託金額那裡用的是系統的默認價啊,沒有更改,也不能保證能夠成交,因為市場變化太快了.
3.這樣的委託沒有賣出去的話,到收盤後自然失效.
Ⅹ 買入委託已經成交了 為什麼持倉100可用卻是0
買入委託已經成交了
為什麼持倉100可用卻是0,因為當天買入的股票,不能當天賣出,所以持倉是有100股,但是不可賣出,也就是不可用。到下個交易日可以賣出,就是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