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02人民幣換日元的匯率是多少
http://www.xe.com/zh/
即時匯率匯算
⑵ 哪裡能查到2000~2010年人民幣對日元的年平均匯率及月平均匯率請告知詳細方法,謝謝!
在「中國貨幣網」(http://www.chinamoney.com.cn/)可查人民幣月平均匯率,在「基準指標-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歷史數據」部分!
⑶ 2002年至2005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什麼會接近一個常數(約為0.121)
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其對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影響
我的題目是「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其對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影響」。
(一)、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動。
(二)、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變化。
(三)、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關系。
(四)、結論。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動。
說到人民幣匯率變動首先聯想到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在座的都是在企業或者說經濟主管部門從事實際工作,從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的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比較圖上可以看到,每一美元兌換的人民幣的數量是不斷下降的,反過來說每一單位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數量是增加的,也就是說人民幣兌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是從2005年7月開始的很大變動,一美元兌換人民幣變動為8.27,宣布人民幣匯率體制的變動,同時宣布人民幣兌美元比價進行調整。宣布人民幣匯率體制變動的主要內容是說,以前人民幣採取的主要以盯住美元為主的體制,其後開始參考一攬子的匯率比價。從這以後人民幣兌換的水平一直在變動,到11月末已經下降到了7.4,這和當初的8.27,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10%左右。也就是說2005年1月到07年11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已經達到10%左右。
同時也這也包含了一些迷糊性的地方,往往容易把這張圖所給出的信息看成是人民幣匯率的全面反映。當我們關注人民幣匯率的時候,不僅僅關注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圖片中得出結論,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在最近兩年半的時間內是顯著的,持續性的升值了。這個結論不應該推廣為或者說延伸為人民幣的匯率在最近的兩年半時間里已經顯著的持續性的升值了。換句話說,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只是人民幣匯率的一個方面,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因為人民幣的匯率在我們使用這一概念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人民幣與其他國際貨幣的比價關系。後邊需要給大家做一些演示,人民幣對其他主要的價格,而那些關系在這張圖上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想同樣是從05年1月到07年11月,這張圖顯示的是人民幣兌歐元的比價關系,這與上一張圖的關系是,前面一張是比較平滑的單方向的變動和曲線,這張圖一看是有上下比較顯著的波動,而且更重要的是在2005年的1月到2006年的3月中,一歐元兌換人民幣的數量大概從10.5一直下降到9.5。換句話說,這表明的是人民幣在05年的1月到06年的3月這一段期間,人民幣兌歐元升值了8%-10%左右的水平。
從06年的3月到最近07年的11月份,一歐元兌換人民幣的水平是從9.5一直上升到11,這一上升幅度超過了10%。歐元在這一段期間兌人民幣是升值的,換句話說,人民幣兌歐元是貶值的。
相信在座都有不少的期間去歐盟旅遊,旅遊的時候肯定會感覺到同樣的人民幣數量,包括歐洲的產品服務是減少的。人民幣兌歐元匯率的水平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勢是有很大不同的。換句話說,如果觀測最近兩年的主要情況,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可是在同樣的期間中,人民幣兌歐元是有所貶值的。
下邊一張圖是關於人民幣和日元的匯率,從05年的1月到07年的7月份,這一期間人民幣兌日元是顯著升值,日元能夠兌換到人民幣的數量是減少的,但這里邊也有波動。從07年的7月份到07年的11月份,一單位日元兌換人民幣的數量是上升的,人民幣兌日元在最近四個月中人民幣是貶值的。換句話說,人民幣兌美元的比價和日元的比價兩種走勢不是完全相同的。
下邊一張圖是人民幣與英鎊的匯率,06年7月份到07年11月份,人民幣兌換英鎊的水平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基本處於下降趨勢,也就是說英鎊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上升的。在06年7月份一英鎊能兌換14.9人民幣;到07年11月份能兌換到15.20多的人民幣,最多的時候能兌換到15.45的人民幣。也就是說,在這一段期間,人民幣對英鎊是貶值的,人民幣和英鎊的匯率關系走勢基本上與人民幣兌歐元的走勢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人民幣處在貶值的過程中。
分別看到最近兩年內人民幣和美元、日元、歐元、英鎊這四種貨幣的匯率,為什麼分別看而綜合來看是什麼樣的情況?有沒有辦法綜合看待與匯率的情況?實際上有這樣的指標,人民幣與SDR的匯率,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發明的計價帳數,他是一個虛擬的計價單位,他的構成有四種貨幣: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把這四種貨幣按照各自貨幣的權重加起來,SDR反映的就是這四種貨幣與所有其他貨幣的比價關系,以及這四種貨幣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70年代研發出來的,一直沿用到現在,在1999年SDR有五種貨幣構成:美元、德國馬克、法國法蘭、英鎊和日元;1999年後由於歐元的出現,因此歐元把德國馬克和法國法蘭進行合並,因此就形成了這四種幣種。
人民幣與SDR匯率的對比情況,05年1月到05年11月時,一單位SDR能換到人民幣的計量是12.6下降到11.5,這意味著人民幣對特別提款權的匯率是上升的,大概上升了8%左右。從05年的11月到06年的6月,一直到07年的11月,在這一段期間,觀看圖形的後半部分,單位特別提款權能兌換到的人民幣是增長的,從05年11月到06年5月增加的幅度很大,大約在5%左右。如果從05年的11月到07年的11月,這一段時間也是增加的,只不過增加的幅度要小一些,比如說增加3%,換句話說,在這一圖形的後半段期間,人民幣特別提款權的匯率沒有增加。人民幣是否升值,或者說人民幣對外匯率如何變動,不能單單看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只是人民幣對世界各國或者說對世界主要貨幣匯率的一個部分。通過人民幣與SDR匯率的比價可以看出,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關系在05年底到07年底幾乎沒有變動,或者說有所貶值。綜合來看,從05年初人民幣有所升值,升值的幅度是在5%左右,但這不是這對人民幣匯率究竟升值多少的全面反映。因為還要考慮世界上除了這四種貨幣之外還有其他的貨幣,以及要判斷人民幣升值與否,還要看這一時期的選擇也很重要,究竟要考察哪一段時間。
考察人民幣的整體匯率情況,需要使用的是另外一個概念——有效匯率。國際清算銀行設在歐洲巴塞爾的國際貨幣組織,他所編織的人民幣的名義有效規律和實際有效規律的指數。名義有效規律把人民幣對世界上50個主要貨幣的比價綜合的按照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當中所佔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計算,出來的綜合匯率指數。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前面名義所得到的指數按照中國50個名義夥伴國的民眾價格消費指數的變動加近來,也就是說經過價格調整後的匯率變動。從2005年的1月到2005年的11月,這一期間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上升的,這一上升意味著人民幣的升值。在2005年那一年中,人民幣是升值的,而且是顯著的升值,升值的幅度是8%。從2005年後可以看到名義有效匯率指數是有所波動的,但基本水平是沒有變動的。從2005年底,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是沒有怎麼變動的,實際有效匯率有著一些劇烈的波動,劇烈波動一直到2007年的5月以及2007年的9月,在這一段期間人民幣的實際有效規律指數是上升的,但是從2007年的9月到11月又出現了顯著的下降,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處在一個比較嚴重的波動當中。從趨勢角度來說這是升值還是貶值,目前還不能做出判斷。
換句話說,從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中的比較可以得到,從最近兩年多的時間內人民幣的有效匯率是基本穩定的,並沒有出現顯著的趨勢性的上升。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是略有上升,但是有嚴重的波動,我們也不能得出在這個期間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是處在持續性的顯著的升值過程中。
從而,這一結論與第一張圖說看到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關系可以發現,依據圖一就得出關於人民幣對外匯率的一般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判斷人民幣一般性的趨勢應該依據這一結論,而這一結論也有缺陷。因為當我們判斷一種匯率的變動趨勢,我們所觀察的時期和成果是有關系的。因為這一張圖所顯示的時間是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比如說對中國國際收支的影響,我們所關注一般匯率的變動情況不只是這一兩年的時間,而且需要關注更加長期的時間。
從2000年初到2007年10月份的八年時間來看,人民幣綜合匯率水平的指數是2000年的匯率指數是100,再看到2005年一直到2007年的9月、10月份,這一指數都是低於100的,這意味著我們所看見的人民幣對外的匯率不管是實際的還是名義的,他的指數水平都低於2000年的水平,換句話說,相對於2000年而言,我們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並沒有高於那個時候,或者說基本上不變。圖片中顯示前一半部分高於一百,後半部分低於一百,把這些進行分化說明這一段時期人民幣綜合匯率水平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也就是說,2007年9月份、10月份的人民幣綜合匯率水平與2000年相比是沒有什麼變化的。
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制的人民幣實際有效規律指數和名義有效規律指數,由於網站的原因2007年的數據還沒有顯示出來,但大體上2006年比2007年略有上升,但仍然是低一百的。2000年名義有效指數和實際有效指數是100,2001年到2002年期間指數是上升的,但是從2002年開始是下降的,一直到07年人民幣的名義或者說實際有效指數跟2000年的時候基本上是相通的,相對於2000年的水平,人民幣沒有升值,保持在一個基本相同的水平上。這就給我們了一個特殊,如何看待人民幣在過去的時間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關於有效匯率的幾點推論:
第一,當我們談論貨幣匯率的時候,人民幣對一種貨幣的升值並不意味著他對所有的貨幣都升值。
第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同時,如果出現美元對其他貨幣的貶值,那麼,人民幣總體匯率水平很可能保持不變甚至下降。比如說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10%,但是由於美元兌歐元貶值,貶值的幅度超過了10%,綜合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和歐元的匯率,可以說人民幣沒有升值,甚至還有所貶值。
第三,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不變,在美元兌其他貨幣出現顯著貶值時,人民幣總體匯率水平將是下降。基本不變但還是有所變動,只是一個小幅度的變動,而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他的匯率是高度浮動的,他對其他貨幣匯率的變動很有可能是很大幅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比如說在我們考察現在以及最近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們會得出推論:人民幣總體的匯率水平可能還不能維持基本不變的狀態,很可能出現貶值。因為美元在最近的國家金融市場上是一種軟貨幣,對歐元、日元在貶值,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是有,但是幅度是比較小的。所以總體而言,人民幣對總體貨幣,或者說對世界上其他的貨幣水平有可能是貶值的。
第四,在對多個貨幣的雙邊匯率充分浮動的情況下,一種貨幣的總體匯率水平也有可能保持基本穩定。這說明,讓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充分的浮動,現在兌美元有顯著的升值,由於美元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也是高度浮動的,在其他貨幣是有著顯著的貶值,人民幣兌美元顯著的升值有可能是美元兌其他貨幣的貶值所抵消,使得人民幣對世界綜合的匯率水平基本不變。並不是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度上升,或者說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高度的浮動了,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對國際貨幣出現全面的升值,這樣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而且按照前面的分析來看,事實上分析的不是這種情況,
關於實際有效匯率的幾點推論:實際有效匯率是名醫有效匯率按照價格指數進行調整所得到的指數,為什麼要使用這種指標,經濟道理當我們來判斷一國和世界其餘地區的貿易關系,這種貿易進口多少、出口多少再一個假定的條件下,貿易的平衡是取決於各國商品和服務的相對價格競爭力。什麼是假定條件?從世界各國所生產的產品基本上是可競爭的,你可以生產電器,我也可以生產電器,究竟是我從你那兒進口電器還是你從我這兒進口電器,取決於雙方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當然是在質量比較接近的情況下。既然說價格競爭力決定有關國家的貿易平衡,貿易平衡是多於進口還是進口多於出口。能夠反映價格競爭力的指標就不是名義有效匯率,而是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是把名義有效匯率按照各國的通貨膨脹指標進行調整的。比如他能夠更加真實的、准確的反映各國價格競爭力的相對變化,他並不反映各國價格競爭力的絕對水平,但可以反映他相對的變化。這是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所編排的公式進行反映的,從長遠來看,這種思路也是有指導意義的。
用這種觀點來看聯繫到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從2000年到2007年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動,既然沒有變動人民幣的匯率對中國的貿易平衡會有甚麼影響?可以這樣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中國經常帳戶收支平衡及其與GDP比率,2001年當年經常帳戶的順差是200億美元,02年是400億,04年是650億,05年超過了1500億,06年2000億,07年的數字還沒有出來,根據07年上半年的數字已經估算出今年經常帳戶的順差會超過30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會超過12%,這是世界上很少見的比例。中國現在是一個有大量經常帳戶順差的經濟體,而且順差規模巨大,他所佔GDP的比例很高,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國家全球上百個國家相比較最高之一,還可以看出來,這張圖經常帳戶的順差在01年來是持續增加的。
經常帳戶收支貨物貿易余額進行比較,經常帳戶手指是有四個方面投資,一個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生產、單邊轉移。單邊轉移是指無償廉租,這可以暫時不計。中國大量增加了對外投資,或者說中國在海外的投資非常賺錢,把錢退回國內,不完全是這樣的情況。盡管國內投資數量很大,但是總體規模還是很小,06年對外直接投資才180億美元,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在06年的時候超過了600億美元,還是外商對華投資遠遠對中國的外資投資。在這方面就議論我們應該繼續處於負數,可最近是正數,正數主要表明外商在華投資企業不管有沒有賺錢,只要賺了錢他的匯出利潤是大大減小的。一個可能的原因如果在中國投資是繼續有利的可圖的,如果人們認為明年人民幣對外匯率會升值,那麼今年賺的錢今年匯出,明年匯出就會有更多的外幣,人民幣有升值的可能性,就會把人民幣集中在中國內地。總之,經常帳戶和貨幣貿易的對比關系從03年開始有了轉變,在03年前可以說中國的經常帳戶是貨物貿易超過了經常帳戶順差,03年之後是經常帳戶超過了貨物貿易順差。這反映了經常帳戶收支項目中有一些考慮到了我們所說的資本流動的情況,比如說前面所說的外商在華企業,而不把錢利潤兌換成外幣匯出境外,這種行為可以被認為資本能動的行為,而不能簡單的認為是經常帳戶的交易行為。還有一些分析者認為,在中國的貨物貿易中也有一些資本流動,比如說現在一些人誇大出口,事實上誇大出口,誇大出口對套匯帶來一些好處,直觀來看不容易看出來,但是直接增加了貨物貿易的順差,這里邊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包含資本流動的因素,資本流動因素和前面所提的對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的預期是有關系的。但是,可以看到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如果僅僅限制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這是過去的,但是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是泛指人民幣對世界主要匯率,這一預期顯然是沒有得到全部實現的。
關鍵是如何看待這張圖實收性的匯率貿易額的增加,按照慣例理解,如果人民幣升值,貨物貿易的順差是減少的。中國人民幣匯率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出現了升值,而貿易順差沒有減少,這是很難理解的。結合到前面的分析,事實上人民幣的綜合匯率水平並沒有出現人民所以為的那種升值,既然沒有發生這樣的機會,貨物貿易或者是經常帳戶的收支順差,就有可能會因為其他的因素而持續增加。比如說大家都知道2001年發生了重大事件,那就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意味著政策和制度的重大變化,世界市場對我們開放,我們的市場對國外開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國際資本的流動,尤其是流到中國來,大量的國際企業到中國來從事貿易以及投資,這種貿易和投資活動的增加,剛好和中國所擁有的優勢,也就是說廣大的國內市場,我們的豐富勞動力的結合起來,豐富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尤其是出口貿易發展,還有大量的外商企業到中國來,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傳統使用的進口替代,原來是進行投資,而現在不需要進口了,或者說對進口的依賴減少了。不僅僅是外商企業,從國內企業成長起來,他以前的產品要從國外進口,現在國內企業生產成競爭的食品,這些因素都推動了中國出口大幅度增長,而且在出口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進口並沒有按照相同的速度增長,這就使得我們所看見的貿易順差在這些年來持續大幅度的增加。
解讀中國近年來的貿易順差數據:
1、大量貿易順差出現在2001年以來,這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時間上相吻合。
2、在時間上來看在01年沒有出現顯著的升值,所以不能簡單的用匯率來解釋中國貿易順差的關系。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持續性順差的經濟影響:
第一,積極方面:經濟與就業增長帶來了很多好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宏觀經濟的穩定,我們有順差,客觀上使得國際國內對中國經濟保持基本穩定具有很強的信心支撐。顯示了中國經濟地位的上升。
第二,消極方面:大量的貿易順差也意味著國內市場的發展是相對滯後的。如果保持同樣的速度我們的順差就不會產生;宏觀經濟穩定當中所受到的國際制約,由於順差的大量增加,也相應的增多了;大量的順差也意味著我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是大大提高了,包括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對國際資源體的依賴都由於這種貿易關系的發展而增加。
第三,客觀地看,國際收支平衡是許多事物作用的一個結果,這很多事物中包括匯率與非匯率的因素,匯率比如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資本的加快流動,技術革命以及中國生產要素的特點,比如說豐富的勞動力構建。而國際收支平衡並不是因為這些事物的原因,看待當前持續性的順差,更多的是要看到順差背後比較深層次的原因,而不僅僅是說,把順差作為一個好事,簡單的作為一個好事,或者簡單的作為一個壞事進行對待。
總的來說,如何看待匯率收支平衡與不平衡的關系,這是提示我們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而且對未來也是要考慮到人民幣對外匯率並沒有一個確定性的趨勢,盡管從長期看,人民幣是升值的,首先表示為最里邊的升值,其次表現為國際貨幣值。現在沒有確定看到人民幣對歐元、對英鎊的升值,這是我們在考慮經濟政策包括從宏觀的角度以及從微觀的角度從企業和部門的角度來看所應該考慮到的情況。
謝謝大家!
⑷ 2002年2月日元兌人民幣匯率 如題 2002年2月日元兌人民幣具體匯率 要具體的 望盡快
大約是 100:7.7
⑸ 人民幣匯率在2000年-----2007年的變化
2000年 全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累計成交摺合美元421.75億元,日均成交1.68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34.1%。 另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統計,2000年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交易系統累計成交23192.49億元,日均成交92.4億元,比1999年增長217%。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大量融入資金,凈融入資金規模已經躍居同業市場首位。
中國2000年人民幣市場匯價統計(平均匯率)
http://tjsj..com/pages/jxyd/13/22/_0.html
2001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
http://www.qetdz.com.cn/special/develop-view/history/0011/a-06.htm
2002人民幣匯率走勢
http://oldfyb.chinacourt.org/old/public/detail.php?id=32663
2003銀行間外匯市場運行報告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ntent/waihui/jiexi/yhhs/200307/41011524037420.htm
200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運行報告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ntent/online2002/URLContent/guolian/Link_0406waihui.htm
2005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
http://finance.memail.net/041228/129,5,495059,00.shtml
2006年 人民幣匯率在「跑步前行」
http://cn.globaltexnet.com/news/detail/8/5/d85663.html
2007年人民幣匯率綜述
http://www.topcj.com/html/3/HGSD/20071228/56123.shtml
2007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回顧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20/content_7285888.htm
⑹ 2002年的匯率
如果那200億現在還是外匯的話,那就用現在的匯率好了。
⑺ 2002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具體表現是什麼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有福之州福州
學長
5月2日 08:45 積極影響
·1、有利於中國進口
·2、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
·3、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4、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盈利增加
·5、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
·6、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7、中國資產出賣更合算
·8、中國GDP國際地位提高
·9、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10、中國百姓國際購買力增強
負面影響
·1、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2、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3、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4、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6、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第一: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人們原來10億美元能從中國買到的商品,人民幣升值後,買相同質量和數量的商品,外國進口商就要多付出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才買得到了。如果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的話,由於我國勞動力成本所具有的競爭力,使得我國出口的商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其在貿易上的影響只具有媒介炒作時對人們產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說,中國的出口產品因貨幣升值在他國產生的價格波動,以及對貿易商的利益影響微乎其微,但別有用心者卻藉此在國際上造成了一種對中國不利的心理效應,即人們或許會不加具體分析地認為,來自中國的產品漲價了,商人們也會認為到中國進口產品會賺不到多少錢了。從而給中國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響。就其性質而言,類似於一次成功造謠對中國的中傷。或者說,讓人民幣只要稍稍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而言,就會起到"造謠"性質的傷害。
第二: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引進外資;人們原來在中國1億英鎊能作的事,人民幣升值後,可能需要增加上百萬英鎊的投資才能辦成了。這等於外商進來前什麼也沒買,就要憑空多支付上百萬英鎊,投資者肯定要劃算一翻得失了。
第三:人民幣升值,會使原來需10億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資,升值後會少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會加速資本外流。我們必須意識到,目前資本外流對我國是不利的。
第四: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進口增加,從而可能出現貿易逆差,並影響國內企業競爭力。比如人民幣沒升值前進口120架民航飛機需要60億美元,那麼人民幣升值後可能只要59億美元了。
第五: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國際金融資本對人民幣的投資,即人民幣將成為人們的財富藉以保值升值的購買對象,也就是說人民幣在國際上將產生"黃金效應"。
第六:人民幣升值,利於償還外債,我們原來需要2000億美元償還的對外債務,人民幣升值後,可能要少還幾億美元了;
第七、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實現人民幣成為國際通用性貨幣的進程。
綜合以上分析,在目前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是不太有利的,一是我國經濟依賴出口的成份在不斷上升,使出口能力受損對我國來說十分不利;二是國內就業壓力很大,資本外流十分不利;三是我國企業競爭力完全依賴的是勞動力成本低,而不是技術、品牌、資本實力、企業家能力等等,人民幣升值進口就會大幅度增長,最終會使國內企業競爭力大大受損;四是人民幣目前離成為國際通用性貨幣的實力還相差十萬八千里,也就是說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還不可能與美元、歐元、日元等相提並論,此舉絕不可能使人民幣在目前成為國際上另一種重要的通用性貨幣。五是我國財政赤字、金融呆壞帳結構的安全性,都還是沒經過重大經濟風險檢驗的,還有個不怕一萬,卻怕萬一的問題。六是台灣問題預示著我們不可能完全不考慮戰爭因素對中國經濟某一天將產生的巨大沖擊和破壞力。七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還沒到一些人想像的那種程度,幣值就是做些調整,也不足以使世界各國經濟從中受益,相反卻會立即傷害自己。八是國內很多經濟改革配套措施還沒真正完成,搞不好會成"夾生飯",如果因人民幣升值而出現外部經濟環境再出現不利的情形,我國經濟增長將會大打折扣。「
揪錯 ┆ 評論 ┆ 舉報
⑻ 歷史匯率
這下夠全了吧,真的太不容易找到,我還幫你查了我家的辭海!
歷史匯率
以下的表格顯示過去日圓對美元的月平均匯率 年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1949–71 360 1972 308 1973 301.15 270.00 265.83 265.50 264.95 265.30 263.45 265.30 265.70 266.68 279.00 280.00 1974 299.00 287.60 276.00 279.75 281.90 284.10 297.80 302.70 298.50 299.85 300.10 300.95 1975 297.85 286.60 293.80 293.30 291.35 296.35 297.35 297.90 302.70 301.80 303.00 305.15 1976 303.70 302.25 299.70 299.40 299.95 297.40 293.40 288.76 287.30 293.70 296.45 293.00 1977 288.25 283.25 277.30 277.50 277.30 266.50 266.30 267.43 264.50 250.65 244.20 240.00 1978 241.74 238.83 223.40 223.90 223.15 204.50 190.80 190.00 189.15 176.05 197.80 195.10 1979 201.40 202.35 209.30 219.15 219.70 217.00 216.90 220.05 223.45 237.80 249.50 239.90 1980 238.80 249.80 249.70 238.30 224.40 218.15 226.85 219.20 212.00 211.75 216.75 203.60 1981 205.20 208.85 211.40 215.00 223.50 225.75 239.75 228.75 231.55 233.35 214.15 220.25 1982 228.45 235.20 248.30 236.30 243.70 255.55 256.65 259.60 269.40 277.40 253.45 235.30 1983 238.40 235.55 239.30 237.70 238.60 239.80 241.50 246.75 236.10 233.65 234.20 232.00 1984 234.74 233.28 224.75 226.30 231.63 237.45 245.45 241.70 245.40 245.30 246.50 251.58 1985 254.78 259.00 250.70 251.40 251.78 248.95 236.65 237.10 216.00 211.80 202.05 200.60 1986 192.65 180.45 179.65 168.10 172.05 163.95 154.15 156.05 153.63 161.45 162.20 160.10 1987 152.30 153.15 145.65 139.65 144.15 146.75 149.25 142.35 146.35 138.55 132.45 122.00 1988 127.18 128.12 124.50 124.82 124.80 132.20 132.53 134.97 134.30 125.00 121.85 125.90 1989 129.13 127.15 132.55 132.49 142.70 143.95 138.40 144.28 139.35 142.15 142.90 143.40 1990 144.40 148.52 157.65 159.08 151.75 152.85 147.50 144.50 137.95 129.35 132.75 135.40 1991 131.40 131.95 140.55 137.42 137.97 138.15 137.83 136.88 132.95 131.00 130.07 125.25 1992 125.78 129.33 133.05 133.38 128.33 125.55 127.30 123.42 119.25 123.35 124.75 124.65 1993 124.30 117.85 115.35 111.10 107.45 106.51 105.60 104.18 105.10 108.23 108.82 111.89 1994 109.55 104.30 102.80 102.38 104.38 98.95 99.93 99.57 98.59 97.37 98.98 99.83 1995 98.58 96.93 88.38 83.77 83.19 84.77 88.17 97.46 98.18 101.90 101.66 102.91 1996 106.92 104.58 106.49 104.29 108.37 109.88 107.13 108.40 111.45 113.27 113.44 115.98 1997 122.13 120.88 123.97 126.92 116.43 114.30 117.74 119.39 121.44 120.29 127.66 129.92 1998 127.34 126.72 133.39 131.95 138.72 139.95 143.79 141.52 135.72 116.09 123.83 115.20 1999 115.98 120.32 119.99 119.59 121.37 120.87 115.27 110.19 105.66 104.89 102.42 102.08 2000 106.90 110.27 105.29 106.44 107.30 105.40 109.52 106.43 107.75 108.81 111.07 114.90 2001 116.38 116.44 125.27 124.06 119.06 124.27 124.79 118.92 119.29 121.84 123.98 131.47 2002 132.94 133.89 132.71 127.97 123.96 119.22 119.82 117.97 121.79 122.48 122.44 119.37 2003 119.21 117.75 119.02 119.46 118.63 119.82 120.11 117.13 110.48 108.99 109.34 106.97 2004 105.88 109.08 103.95 110.44 109.56 108.69 111.67 109.86 110.92 105.87 103.17 103.78 2005 103.58 104.58 106.97 105.87 108.17 110.37 112.18 111.42 113.28 115.67 119.46 117.48 2006 117.18 116.35 117.47 114.32 111.85 114.66 114.47 117.23 118.05 117.74 116.12 118.92 2007 121.34 118.59 118.05 119.41 121.63 123.48 118.99 116.24 115.27 114.78 110.29 112.28 2008 107.60 107.18 100.83 102.41 104.11 106.86 106.76 109.24 106.71 100.20 95.01 90.28
⑼ 90年代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化歷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兌換人民幣金額。特別說明: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影響匯率變化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⑽ 日元歷史
從日元升值的經驗和教訓看中國人民幣
日元每次升值均不同程度地給日本經濟帶來一些短期利益通過國內外商品價格相對變化促進民族工業盡快自立自強,迫使其提高競爭力和勞動生產率;在進口原材料和石油等方面節省大量的外匯;使那些受低匯率保護的、效率低下的出口企業或利益集團受到沖擊,有利於社會資源配置的優化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匯率上升又使日本有產階級的財富大幅增值 ;促進資本輸出和日元的國際化進程;給日元對外借貸帶來增值效益;減輕還貸負擔。
日元的升值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1年2月從1美元兌360日元升值為306日元固定匯率;第二階段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為1美元兌240-250日元浮動匯率;第三個階段為1985年「廣場協議」迄今,日元升值為1美元兌90-140日元。
戰後,日本的產業發展、經濟振興以及國際貿易立國是在長達20餘年的鎖定日元低匯率的背景下實現的。1949年,為控制持續不斷的通貨膨脹、改革當時存在的多重匯率,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幫助下制定了「道奇計劃」和「經濟安定九原則」,將美元與日元的匯率鎖定為1:360。正是這一固定匯率的實施,使日本產業獲得了重返國際市場的機會。日本國民經濟的外貿依存度也因此從1946-1950年的12.3%迅速提高為1956-1960年的23.4%。進入60年代以後,日本的出口產業增速加快,出口貿易急劇增長。60年代前期日本出口指數的年均增長率為17.9%,後期為15.1%,幾乎為同期世界貿易增長速度的兩倍。日元低幣值的固定匯率一直實行到1973年2月。這期間,日本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在1951-1955年、1956-1960年、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四個區間內,日本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分別達到8.2%、8.7%、9.7%和12.2%。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日元在1971年2月第一次升值時的產業基礎。由於受惠於長達20餘年的1:360的日元固定匯率,日本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大提高。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日本出口總額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7.9%和15.1%。1971年時,日本普通鋼、熱軋薄板和冷軋鋼板的成本僅分別相當於美國同期成本的56%、70%和68%。1970年,日本的汽車產量與1960年相比增長了10倍以上,並成長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日本的鋼鐵與汽車兩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標志著日本工業化階段發展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在這種產業背景下,日本才於1971年12月將美元與日元的匯率從1:360調整為1:306。
從70年代初期開始,日本進一步加快了其產業結構的高加工度及高開放度的進程,也因此在汽車等產業領域成為美國的強大競爭對手。1975年,日本躍居世界汽車出口的第一大國。1981年,日本盡管實行對歐美市場的「自主限制」,其汽車出口仍達605萬輛,而同年排第二位的聯邦德國僅出口215萬輛,一向號稱汽車大國的美國當年僅出口了69萬輛。正是這樣一個嚴重不均衡的市場格局引發了此後長達數年的日美汽車貿易摩擦。在這一過程中,日本政府對美國採取了只說不做的對外貿易政策,給本國產業發展爭取了更多的時間。1980年5月,日美雙方達成鼓勵日本汽車企業到美國投資設廠的協議。但這個軟弱的協議對日本企業幾乎沒有任何約束力。1981年以後,盡管日美間幾乎每年都就日本「自主限制」的問題進行談判,但日美汽車貿易的嚴重失衡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美國對日的貿易赤字仍不斷擴大,兩國的貿易矛盾終於激化,「廣場協議」由此產生。此後,日元升值進入第三階段。
與之相比較,以汽車為例,分析中國目前的產業基礎及國際競爭力。雖然2002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產量和銷量都實現了36%的年增長速度,但總規模也僅為310萬輛,同年美國在不景氣狀態下的汽車銷量仍達1100萬輛。目前全世界的汽車產量約為5400萬輛,中國的汽車產量所佔比重不過5.74%,其汽車出口在世界出口中所佔比重更是微乎其微。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產業基礎與日本相比遠不及日元第一次升值時的水平,更無法與「廣場協議」時的水平相比。
以上事實還可以說明,日本經濟正是在低匯率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如果迫於壓力,人民幣必須升值的話,可能帶來的後果如下:
溫和升值。一國貨幣只要存在升值預期,外資或者熱錢就會大量湧入,壓迫該貨幣繼續升值。以日本為例,1985年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大幅升值。這之後的10年間,日元匯率平均每年上升5.2%。也就是說,如果國際資本在日本買入某一資產,如股票、房地產、債券、日元等,即使這一資產沒有盈利,它也可以通過匯率的變化獲得每年5.2%的增值率。在日元升值的早期,只有少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買入日本的股票。此後日元升值,股票上漲,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日本。這種狀況帶來了兩個直接後果,一是進一步刺激了日元的升值,二是導致日本國內貨幣供應量過度增加,再加上當時日本國內實行的是非常寬松的低利率貨幣政策,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刺激了日本房地產、股票價格繼續大幅上升,日本的泡沫經濟也因此生成。日本經濟從1986年開始出現泡沫現象,到1989年底達到頂峰:日經平均股價上漲到38915.87日元的歷史最高水平;東京市中心地價提高了2.7倍。1990年起,日本金融機構和房地產公司倒閉破產現象時有發生,泡沫開始破滅。這一悲劇後來被公認為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至今尚未復甦的罪魁禍首之一。
劇烈升值。中國的外貿規模約為7000億美元,直接或間接與貿易相關的就業人口超過1個億,匯率劇烈升值,將使中國的出口形勢急劇惡化。中國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外國進口產品價格低廉,沖擊國內市場,這不僅會造成中國失業人數的增加,也會給中國最終擺脫通貨緊縮帶來困難。如果中國經濟發展勢頭有所減緩,只會對世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另外,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世界及國內經濟環境中,許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人民幣突然升值,顯然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