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近年來的匯率狀況

近年來的匯率狀況

發布時間:2022-01-22 19:19:26

①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變化情況 添加腳注

link: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40528/102419250284.shtml

②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外匯市場發育趨於成熟,交易主體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日漸增強,為順應市場發展的要求,促進人民幣匯率的價格發現,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建設,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擴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

③ 近幾年人民幣升值情況

人民幣升值的成因及其影響分析 [摘要] 人民幣匯率成為成為近幾年來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本文在參閱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的理解,首先分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然後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探究因人民幣匯率升值帶來的影響,最後,由個人理解提出應對措施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 人民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 均衡匯率 成本 收益
一、人民幣升值成因探究
近幾年來,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2005年7月21號匯改後,中國結束了1994年以來的「以市場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轉而實行更為靈活的「以市場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進行調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而不是單單盯住美元。此後,人民幣對美元在微幅波動中以每年約4.3%的幅度快速升值,並且呈加速趨勢,至2008年2月21號已累計升值11.8%。
1.長期匯率的決定-購買力平價理論
要理解匯率的決定機制的出發點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即一價定律:如果兩國生產的商品是同質的,並且運輸成本和交易壁壘非常低,那麼,無論商品由哪國生產,其在全世界的價格都應該是一樣的。而把在一價定律中的單個商品換成國內物價水平就是購買力平價,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任何兩種貨幣的匯率變動都應當反應兩國物價水平的變化。
2.中短期匯率的均衡
對於中短期的匯率,本文認為是由市場對人民幣的供需決定的,市場上的各種因素影響著對人民幣的供給和需求,進而影響著人民幣的走勢,下面通過外匯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來分析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的情況。
(1)供給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出口額大幅增加,另外外商投資額也一直保持在高位,我國是僅次於美國的資本凈流入最多的國家。由於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是雙順差,我國的外匯儲備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2006年11月,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到2007年12月,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一方面增強了我國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過多的外匯儲備也給我國的宏觀調控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影響著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增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需求方面
國際上關於人民幣升值的言論先是由日美等國提出的,2003年2月,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在七國財長會議上宣稱,「不僅日本的通貨緊縮是因為進口了太多的中國廉價商品,整個全球經濟不景氣也源於此」。6月和7月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先後表態,希望人民幣更具有彈性,部分美國醫院指責中國向美國大量出口廉價商品,致使美國貿易出現巨額逆差,搶走了美國國內的就業機會,使失業人數增加、經濟蕭條,其後,歐盟也加入到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隊伍中來。之後,國際金融界更是熱炒人民幣匯率升值,並且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猛增,更增加了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和壓力。雖然中國政府在各種場合表示要維持人民幣的穩定,不至於大幅升值,但是事實情況是自2006年7月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對美元的突破8.0∶1的大關後就呈較大幅度升值,並呈加速趨勢這不但增加了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升值的進一步預期,而且也勢必增加國內居民和企業的升值預期,從而導致對外匯需求的下降。
二、人民幣升值的成本和收益
1.人民幣升值的成本
人民幣升值可能面臨的成本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能減少出口和國際收入;第二,可能增加國內的失業率,特別是跟人民幣匯率聯系緊密的出口企業;第三,可能增加國外直接投資成本,不利於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資;第四,可能會引發投機資本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
從一般的經濟學理論來看,以上提到的這些成本確實是往往會隨著貨幣的升值而發生的,下面就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談談這些成本是不是會全部發生及其有多少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與出口
就中國的貿易結構而言,出口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小,匯率的調整不會給中國的整體出口量帶來太大變化。目前,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在中國的出口中約佔55%,而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只賺取固定的公繳費,與匯率的變化基本上沒有關系。進料加工貿易取決於進口的中間產品和原材料所佔的比重,當人民幣升值後,出口價格上升,這對部分的企業不利,但是其購買力提高,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進口品,兩相權衡,匯率變動的凈效應還有待觀察。
(2)人民幣升值與我國就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近幾年我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在4%以上,由於我國人口數量實在太大,所以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和政府關注的焦點。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產品的價格上升,對那些生產低附加值、低效益的產品並且主要靠外貿出口的企業會形成很大壓力,而這類中小企業在中國目前的數量很多,職工數量非常龐大。如果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使他們的產品出口成本升高,進而影響他們的出口,導致這些企業的失業率大幅上升,那麼這會對本來就存在就業問題的中國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問題。
(3)人民幣升值與國外直接投資
就目前來看,很難說人民幣升值會減少多少的FDI的流入。因為進入90年代中期以後,FDI流入的動因發生了新的變化。更多的FDI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投資於中國的目的更傾向於瞄準中國廣闊的市場,而不是以往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只要中國的整體宏觀經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FDI的流入應該就不會有多少的減少,甚至有可能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穩定持續的發展,FDI的流入會比以前增加。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資本流通的渠道越來越暢通,由於資本與生俱來的逐利性,有著廣闊市場和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國會是資本夢寐以求的狩獵場。
(4)人民幣升值與投機資本
在匯率調整過程中,可能會引發國際熱錢的沖擊,這在當前缺乏完善金融機制的中國是個嚴重的考驗。在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國際投資資本會盡一切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向中國流入,大炒人民幣升值後再將資本抽逃出去。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最近幾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瘋狂暴漲是由於國際熱錢引起的,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跟他們是密不可分的。
2.人民幣升值的收益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收益就是提升了人民幣的購買力,在同樣的價格水平下,我國居民可以買到更多的外國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而對企業來說可以進口到更多的原產料,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其次,人民幣的升值將相對減少我國政府及企業的對外負債,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償債能力;再者,適當的升值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推進商品結構升級。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人民幣匯率升值有利有弊,在權衡成本和收益後,本文認為人民幣升值會使名義匯率逐步向真實的均衡匯率靠攏,對我國長期經濟發展是有利的,但同時應該看到我國目前金融體系並不十分完善防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弱、龐大的就業人口及受匯率波動影響較大的外貿導向型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等具體國情,這就要求必須做好防範措施,應對可能的風險。
1.擴大內需,減少對外貿易依存度。
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07年進出口總額21738.3億美元,按1美元對7.5人民幣的匯率計算,2007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6%,而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消費佔GDP總量的比重則逐漸下滑。1992年的消費率為62.4%,200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9210億元,消費率僅為36%。根據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數據,我國消費率在61%-65%的區間是較為合理的。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我國目前的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是由投資拉動的,而且過分的依賴出口,內需嚴重不足。鑒於人民幣升值給我國外貿帶來的影響及實際情況,我國迫切需要擴大內需,提高消費率。對此,政府應該採取各種措施來增加居民的收入,進一步完善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消解百姓的後顧之憂 ,這樣才能有效的釋放需求,擴大消費,不會因人民幣匯率波動導致出口的大幅減少,進而導致大幅的失業。
2.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的市場機制,培育相對均衡匯率。
長期的名義匯率偏離實際匯率而造成的匯率失衡並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良性發展,完善的均衡匯率形成機制是協調國際收支的根本措施,也是緩解「雙順差」的市場解決途徑。對我國來說,短期內匯率完全浮動不現實,但匯率浮動區間的逐步擴大,利用市場機制調節外匯市場供求,實行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卻是可以做到的。同時,根據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多極化趨勢,人民幣匯率參考的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成份可以適當減少,增加歐元、英鎊、日元等貨幣比重,避免美元波動牽連我國貨幣大幅度波動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陸前進:人民幣升值條件下的貨幣和利率控制.上海金融,2007第5期
[2]吳信如:人民幣與購買力平價的互動關系:一個VEC模型分析.財經研究,2007第8期
[3]王元龍:人民幣匯率走勢回顧與展望.當代財經,2007第3期
[4]曾 錚 張亞斌: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與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世界經濟,2007第5期

④ 怎樣實時查詢主要國家的匯率變化情況

登錄中國銀行網站可時時查看匯率變化情況

⑤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現狀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就是如何選擇以及如何制定匯率制度的問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亦簡稱匯率制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加強和成熟,我國的社會和經濟對匯率波動承受力的要求,尤其在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的資本市場日益開放的大勢下,也迫切要求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
關鍵詞:匯率 外匯市場 彈性 政策敏感性
我國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從1994年元旦開始實行的。這是我國人民幣匯率的生成逐步向市場化靠攏的開始。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允許市場匯率在一定范圍內圍繞基準匯率上下浮動這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這個核心所規定的匯率形成機制是非常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的,20年來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然而,客觀上來說,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也存在著的諸多的缺陷,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革加以完善。
1、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被歪曲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和銀行結售匯制的建立,一直是我國人民幣外匯體制改革的十分重要的一面。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現行基礎包括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和銀行結售匯制。從理論上來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市場供求關系。然而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卻存在著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其一是是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其二是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扭曲以上兩點有不可忽視的貢獻。由此可以看來人民幣匯率在是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匯率的,而相反卻可以基本上體現的是政府意志。
(1) 銀行間外匯市場具有封閉性
所謂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它的建立初衷是為了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以改進,但是實踐來看,初衷並沒有達到這一目標並未達到,反而暴露了銀行間外匯市場自身存在的缺陷這:
第一,封閉性的市場。在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的是會員制,作為外匯市場的主體,首先銀行必須是中央銀行指定的,確定銀行獲得了會員資格,然後要報送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局審批。這樣嚴格的市場准入規則,自然就使這個市場失去了開放性。
第二,被動干預的市場。在外匯市場上,中央銀行會彌補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不完全匹配的頭寸。為了保證外匯市場的「出清」,保證外匯市場的有效運轉,中央銀行就處在了被動干預的角色上。這種迫不得已,不僅限制了央行干預的靈活性,而且使外匯市場的人民幣匯率趨於僵化,浮動空間非常狹窄。顯而易見,這種扭曲的人民幣匯率制約了市場的外匯資源配置,大大降低了外匯的使用效率。
第三,嚴格管制的市場。不僅在市場准入上非常嚴格,在外匯的持有額度上,中央銀行也有嚴格的規定,這樣外匯指定銀行也不能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持有外匯,更難以進行資產的收益最大化和規避匯率風險,比如依據人民幣與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所有交易當中,處於壟斷地位的是中央銀行,外匯銀行的持有額度,控制權在於中央銀行。與此同時龐大的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這三者使得中央銀行擁有了絕對的壟斷地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具有非常強的政府意志。
第四,單調的市場。在我國目前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幣種尚且只有美元、歐元等幾種外國貨幣,其中,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為主。人民幣的外匯遠期交易,只有極少幾家銀行有資格辦理,根本沒有外匯的期貨交易等豐富的匯率衍生工具,使得外匯市場顯得沒有生機。交易種類的單調與稀少,嚴重製約了形成多層次的外匯市場結構。
(2) 具有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
我國的結售匯這種制度安排本身就具有挺大程度上的強制性。在這種制度下,所有的出口企業因出口所得的外匯,必須毫無條件的賣給外匯銀行。出口企業不可以自己持有單獨的外匯賬戶,以後雖然允許大型的外貿企業持有部分的外匯,但是要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根本不能依據企業自身對未來的外匯需求和對未來的匯率走勢預期,自行選擇適宜的數量和出售時間。但是出口企業的非貿易用匯則受到了比較嚴格的人民幣外匯審批的制約。這樣一來,出口企業就沒有辦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持有外匯。所以說,這樣的「強賣」所形成的人民幣匯率不會是真實的市場匯率。
2、人民幣匯率缺乏應有的彈性
沒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弱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人民幣匯率長期在很小幅度內的波動,導致整個外匯市場忽視了匯率風險,導致企業在自身經營當中,在進行融資活動當中,很少考慮到風險,這樣就累積了一定的風險。
沒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的名義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產生了差距。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單一匯率制度,所謂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也只是浮動在很窄的范圍之內,這樣其他貨幣間的匯率變化就讓人民幣匯率不好及時調整。近年來,由於歐元對美元的匯率,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不太穩定,美元處於不斷貶值的趨勢,導致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下降。結果就使名義匯率表面上保持穩定,其實早就與實際有效匯率發生了差距。
1994年我國人民幣實行並軌制,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每天就只有幾個基本點。究其原因是中央銀行每天都參與外匯市場,市場有買賣差額,央行就進行平補。這種制度造成了人民幣匯率的政策敏感性。長期的結果就是向市場傳達一個信號,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是政府允許或者說意願的。這樣一來,匯率政策的操作彈性就大大降低了以至於沒有了彈性。
3、人民幣匯率調整沒有準確的依據
我國是在1996年實現了人民幣的可兌換,但只限於經常項目。在資本項目下,仍然實行嚴格的管制。這樣銀行間的外匯市場,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就取決於貿易項目。但是,在國際貿易中,與貿易有關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貨幣的購買力。所以,購買力平價理論就有必要成為人民幣匯率形成的理論依據。這就與已經逐步成為固定匯率制度的人民幣匯率相悖。在目前的情況與條件來看,購買力平價的理論適用條件幾乎通通不可以滿足,比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為零,關稅為零等等。但是,在購買力平價的理論下,一般物價水平的計算包括貿易品和非貿易品,這樣的結果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這樣,從理論上看,人民幣的匯率調整的真實依據也不充足。
4、維持現行匯率制度成本高
就目前的趨於固定匯率制度的匯率制度,維持它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很大。
首先是加大操作貨幣政策的難度。在資本流動的條件下,固定的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其唯一用途是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而在資本管制的條件下,資本不能自由流動,不能進行資本套利,利率平價理論也發揮不了作用,固定的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也因此又獲得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其次增加了財政負擔。在美元強勢的趨勢下,若繼續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比例,我國的出口將受到沖擊。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我國外匯市場相比以前,已經日趨活躍了,但是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有一種市場倒逼改革的趨勢。所以人民幣匯率改變的步伐迫在眉睫,完善人民幣的匯率的形成機制刻不容緩。■

⑥ 利用匯率決定理論對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進行分析

金融、經濟 -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

近期,隨著人民幣匯率突破.6關口,人民幣匯率問題再一次強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對於股票市場投資者,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和快慢,直接關繫到股價走勢,故此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基於上述原因,潘大認為,普通投資者如能掌握一些匯率方面的基本知識,對獨立研判大盤走勢,避免受市場傳言和謠言的困擾,將有望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首先,潘大將向投資者簡要介紹兩個最著名的匯率決定理論。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如果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為1英鎊兌2 美元。如果當前市場匯率是1英磅兌 1.7 美元,那麼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且此理論認為未來匯率將趨向於2美元兌1英鎊的平價匯率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設商品能通過自由貿易輸出,且不計關稅、運輸等成本。
B) 它對服務等商品不適用。
二、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簡稱IRP)

利率平價理論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麼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根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但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A) 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
B)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資本流動障礙。
C) 利率平價說假定套利資金規模無限。

(請到原站看圖)

2005年至今的人民幣匯率走勢(9月16日更新)
是人民幣應該升值還是美元想貶值

潘大認為,人民幣升值問題,從表象上看,是人民幣被「低估」;而從實質上看,則是美元被高估;不是人民幣應該升值,而是美元想貶值。在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下,美元貶值表現為其他貨幣的相對升值。而美國為應對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國際壓力,往往不採取普遍貶值的措施,而更傾向採用對某一種或幾種貨幣定向貶值的措施。

美元貶值的原因不僅僅是是美元自身的問題,而是在二戰後形成的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問題。從這一體系形成開始到現在,美元總處在多發行貨幣和貶值傾向的狀態。

對於一般貨幣而言,多發貨幣體現在國內,該貨幣貶值,這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對於美元這種世界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來講,多發行美元就體現為美元對全世界貶值。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貨幣體系的主要特點,就是美國可以隨時開動印鈔機到全世界買東西,不論是要打伊拉克或是要提高美國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過產生大量赤字的方式來解決。現在美元存在雙赤字,即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這種赤字政策,如在除美國外的一般國家採用,該國需要獨立承擔該政策帶來的一切後果,但由於美元處於本位幣的特殊地位,美國多發貨幣產生的後果,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

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元的60%在美國境外流通。現在我國擁有1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整個亞洲約為3萬億,石油輸出國國家的石油美元增長速度甚至比亞洲更快。當地球上的的美元越來越多時,美元必然就有貶值的要求。而美元如過採取普遍貶值的方式,不但會引起國際社會較大的壓力,而且存在對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產生沖擊的風險。正因為如此,美元貶值存在一個特點,即誰經濟增長快,誰的競爭力改善得快,它就對誰定向貶值。70年代的西德馬克,80年代的日元和新台幣都是這樣的例子,現在人民幣也是這樣。而目前,由於印度經濟勢頭良好,印度比索身上也出現了這種趨勢。潘大認為,如果我們了解了人民幣升值問題問題的國際大背景,並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就更容易得出客觀合理的結論。
為何近期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

潘大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主要是我國貨幣當局應對國內的通脹壓力的對策,而國際壓力不是主要原因。根據經濟學理論,控制通脹和控制人民幣升值速度,兩者是不可兼得的。控制通脹所出台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都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國內通脹(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則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得到緩解。故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和PPI等反映通脹的指標,這些指標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人民幣的升值速度。

⑦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波動狀況(最好是數據或表格)

人民幣對美元的?

⑧ 近5年人民幣匯率變化狀況

我認為現在人民幣升值正當其時,它將降低進口成本,而且在國際石油價格、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升值將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只是單方面想減少逆差,相對於人民幣的升值,美元即在貶值,有利於美國的出口。它的一般項目的收支將會變化,但是資本項目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⑨ 現在人民幣匯率情況怎樣

您可以參抄考招行外匯「實時匯率」,請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實時匯率」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註:100外幣兌人民幣;每個銀行兌換匯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⑩ 運用匯率決定理論分析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

購買力平價理論對匯率的影響
分為絕對購買力 和相對購買了
絕對購買力則只是兩國物價的比值來確定回來的變動
而相對購買力則是考慮了一國的通貨膨脹因素 所得比值來確定
匯率!
利率平價 主要是在考慮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
兩國的存款利率的變動來分析匯率的變化
當一國的利率上升的時候 就會有大量的游資進入高過 此時匯率跌 相反則漲
而國際收支則是在出現收支順差的時候 匯率由於大量的外匯進入市場而匯率跌下來 逆差的時候 則匯率漲 另外還要分析引起順差逆差的原因
由此來判斷匯率的波動情況
以上分析都是在浮動匯率的情況下所的 不過現在各個國家的匯率也不是完全的
自由浮動而是由管理的浮動!所以也要考慮!我上面說的也就是一部分的原應
具體的還有很多!有興趣可以加我 406508709

閱讀全文

與近年來的匯率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