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平衡表達式的的物理意義
杠桿平衡表達式 F1L1=F2L2
F1 動力 L1 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杠桿平衡表達式的物理意義
杠桿處於靜止或勻速轉動的的情況下,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Ⅱ 怎樣才能學好物理的杠桿原理。
杠桿又分費力杠桿和省力杠桿,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考查的知識點包括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及應用等。在這里,針對有關杠桿的考點,進行歸類分析如下:
題型一:會確認並畫出杠桿的力臂
題型二:判斷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題型三:有關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題及應用題
Ⅲ 杠桿的平衡條件若用比例式表示,可以寫成______,該式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
平衡條件若用比例式表示,可以寫成
F1 |
F2 |
L2 |
L1 |
2 |
5 |
2 |
5 |
3 |
5 |
F1 |
F2 |
| ||
F2 |
3 |
5 |
F1 |
F2 |
L2 |
L1 |
Ⅳ 杠桿原理的物理學意義是什麼不要發公式 我要杠桿2端力作用用下,產生的力的變化
從物理的角度,物理杠桿原理是一個重要的機械力學原理,從解析度的力的傳輸方向的努力的效果,從社會學的意義上,已被廣泛用於在社會實踐在各行各業。
Ⅳ 杠桿原理簡單概括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Ⅵ 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前,調節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麼實驗時,調節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麼
避免杠桿自身的重量,給實驗帶來誤差
Ⅶ 【急】杠桿與杠桿平衡條件
特殊情況下才對,一般情況下是錯的。
只有在動力與阻力的方向都與杠桿垂直時,小明的結論才是對的。如果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中有一個方向不垂直杠桿或兩個方向都不垂直杠桿時,小明的結論就是錯的。
正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Ⅷ 誰能簡單的說杠桿原理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有直的也有彎的)。
2. 有關杠桿的名詞術語: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註: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 畫杠桿的示意圖:
(1)先畫實際杠桿簡圖;
(2)體會F1與F2的方向,自作用點畫出力的示意圖;
(3)定出支點,自支點向二力作用線引垂線:力臂。
4. 杠桿原理:
(1)杠桿平衡: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
物理意義:杠桿平衡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二)杠桿的應用
1. 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F1<F2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費距離)。
(2)費力杠桿:L1<L2,F1>F2 。動力臂越短越費力(省距離)。
(3)等臂杠桿:L1=L2,F1=F2 。不省力也不費力。
2. 天平和秤:
(1)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
(2)案秤、桿秤都是測量質量的工具,它們是支秤盤離支點近,砝碼離支點遠的不等臂杠桿 。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省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即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夠簡單了!)
Ⅸ 急!!!物理學中的杠桿問題.
杠桿不可能平衡
因為已知l1<l2,且v1=v2
所以受到浮力相同,所以L1*F1<L2*F2
因為原來L1*G1=L2*2
所以現在L1*G1-L1*F1>L2*G2-L2*F2
所以不平衡,且左端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