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設記一方案,觀察大班和小班兒童思維發展特點
第一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在這個階段的兒童主要靠感覺和動作適應環境,主要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認識,比如此時的兒童餓了,則會用哭聲來召喚媽媽來給她餵奶;在這個階段的兒童還有另一個特點是獲得客體永恆性(9-12個月)(客體永恆性指的是物體處於被隱藏的狀態下,仍然客觀存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9個月之前的兒童是沒有客體永恆性的,例如果你在這個階段的兒童面前用白布遮住了玩具小象,那麼她就不會再尋找了,因為她認為小象在她眼前沒有了,就意味著小象消失了。
第二個階段:前運算階段(2-7),在這個階段兒童首先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即不能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為證明此觀點皮亞傑做了著名的三山實驗,他讓這個階段的小孩從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觀察三座山的形狀和大小,並拍下相應的圖片,然後讓這位兒童選出坐在他對面小布偶所看到山的形狀和大小相符的圖片是什麼?結果這時的兒童選的是從他自己角度看到山的形狀和大小相符的圖片,綜上所述,這時的兒童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第二,堅信萬物有靈輪,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萬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你經常會見到此時的兒童會和自己的小布偶說話,也比較喜歡爸爸媽媽給他講童話故事;第三,思維具有刻板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思維不守恆,皮亞傑做了量筒實驗,他用粗量筒里的水倒入細量筒里,問這個階段的兒童哪個量筒里的水多?小朋友回答,細量筒里的水多,因為細量筒里的水面升高了,這說明這個階段的兒童只能從一個維度考慮問題,弄不清楚數量之間的關系,因此不守恆;另一方面,該思維具有不可逆性,換句話說這階段的兒童只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剛,卻不知道小剛的弟弟是小明,即弄不清楚事物前後邏輯關系;
第三階段:具體運算階段(7-11),這個階段的兒童所表現的特徵正好與前預算階段的特點相反,因此建議同學在進行復習時採用對比的方式進行記憶比較好。這個階段的兒童首先表現為去自我為中心,開始學會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其次,該思維具有守恆性,即這個階段的兒童會告訴你一個蘋果和這個蘋果被切成四瓣後一樣多,並且該思維具有可逆性,這個階段的兒童不僅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剛,而且也知道小剛的弟弟是小明;但是此時的思維必須依靠具體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堅持直觀性原則;
第四個階段:形式運算階段(11-16),這個階段已經具備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會用歸納和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第二,這個階段的兒童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如理解「生」和「死」的含義;第三,這個階段的兒童思維不僅具有可逆性、補償性,而且還具有靈活性,例如,若有一天平,左邊放5g的物品,右邊放10g的物品,問這個階段的兒童,怎麼可以使天平保持平衡,他的回答可能是移動天平之間的支點,根據杠桿原理保持天平的平衡。
綜上所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給我們教育者兩點啟示,一是認知發展階段將制約教學內容與方法;二是教學將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㈡ 蹺蹺板也是一個杠桿,圖中的大孩兒比小孩兒對板的壓力大,為什麼卻被小孩兒蹺起來了大孩兒怎麼做才能把
小孩對蹺蹺板的壓力雖小,但是他的力臂大,而大人的壓力大但是她的力臂小 從圖里很清楚可以看到
㈢ 兒童杠桿秤校正方法有哪些
杠桿秤的選擇應與兒童年齡一致,用前需校正讀數。站於站板中央,讀出數值。 l身高測量:兒童測量時雙眼平視,挺胸抬頭,足後跟、臀部、肩胛間均接觸立柱或.
㈣ 杠桿原理怎麼給五歲的孩子講
帶小傢伙去坐蹺蹺板,實踐中告訴孩子其中的道理
㈤ 各種不同用途的剪刀(杠桿原理)有配圖更好。
根據兩個力臂長短的不同,剪刀可以省力,可以費力。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5834568401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C%F4%B5%B6%B8%DC%B8%CB&s=0#pn=0
省力的自然是刀口短,手把長,用來剪斷鋼材,樹枝之類,所謂兩難全,省力了就費移動距離。
費力了就省移動距離,一般是為了擴大控制范圍,擴大靈活性,這樣的剪刀自然刀口長,把手短,一般剪薄,輕的物品,如理發剪刀。
㈥ 小朋友認知障礙家長得買什麼書學習才可幫到小朋友
認知障礙學習,這些方法告訴你
2020-09-01 19:08
認知發展
兒童認知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基礎認知,綜合認知。基礎認知是奠定孩子對事物的基本認識。綜合認知就是孩子對事物的思維反映和理解。
基礎認知包括11個方面:命名、配對、模仿、物品的功能、認識顏色、認識形狀、對人物的認識、對地點的認識、區分比較、分類、數字。
認知過程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性認知有關。
認知訓練
一、
利用拼音字母說字
方法:
1、利用孩子熟悉的拼音字母。
2、你一邊讀拼音字母,一邊讓孩子照示範本描寫那些字母。
3、選擇字形明顯不同的5個拼音字母,每個字母寫1張卡片。拿上1張,你先讀,然後讓孩子拿著讀,每次拿1張。如果他不會讀時,你再讀1次,讓孩子反復練習。
4、每張卡片上寫1個字母,把卡片藏在屋內不同的地方,讓孩子找出這些卡片。孩子找到後,讓他拿給你,並讀出這些字母。如果有讀不出的,你要教他讀出來。
5、鼓勵孩子讀自己的名字、熟悉的字、廣告牌上的文字等。
二、
以寬度和長度為順序排列物品
方法:
1、把紙剪成不同寬度和不同長度的形狀,開始時先讓孩子模仿按不同寬度和長度的順序排列,等他熟悉了就讓他自己排列。
2、收集粗細不同的吸管、繩子及不同厚度的書。將繩子、紙條、鞋帶等剪成不同長度。
3、.先用長、寬相差3厘米的東西。開始時先用3件東西進行比較。你先放上1件,讓孩子放第2件。如果他學會了,再逐漸增加作比較的物品的數量,最終達到按不同長寬順序排列好10件東西。作為輔助的方法,最初你可以放1個,空1個,讓孩子放那些空的位置。等他學會了這一步之後,你可以放上1個,空2個,再空3個,漸漸減少你放的個數,直至孩子會自行排列。
4、學會按長寬相差3厘米的順序排列10件東西之後,逐漸減少其差距,直至減少到相差1.5厘米。
三、
按順序排列1-10
方法:
1、讓孩子按照已依序排列好的1–10的數字卡,把另一組數字卡排列起來。然後你從示範用的數字卡中抽出1張,讓孩子把另一組數字卡再排一次。不斷地抽出示範卡,直至孩子不看示範卡也能按順序排列好。
2、按「1,2,6,8,9,10」的順序把這幾個數字卡排列起來,再讓孩子把剩下的數字卡插進去。漸漸減少你放上的數字卡,直到讓孩子自己排列全部數字卡。
3、如果孩子會數數,就讓他一邊數,一邊排列數字。如這樣做孩子有困難,就先讓他排列他能數的那些數字,然後再去找下一個數字。
四、
理解並運用「第一、第二、第三」的意義
方法:
1、讓3個孩子排成一列,問:「誰是第一?」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一、第二、第三這些詞。如:「第一,穿襪子;第二,穿鞋;第三,系鞋帶。」
3、讓孩子排列3張圖片,讓他按順序說出第一、第二、第三。
4.當你到街上散步時,讓孩子數距你家最近的第一、第二、第三棟房子。
五、
按順序說星期幾
方法:
1、按順序告訴孩子一星期中每一天的名稱,然後讓他反復地一天天地說給你聽。
2、接順序把星期的名稱說幾次,然後你從星期日說到星期五,剩下的一天讓孩子說出來。逐漸減少你說的星期數,讓孩子多說。如果他有困難,你替他說出,再讓他繼續說下去。
3、為了讓孩子熟悉星期的順序,在孩子的房間是掛上日歷。把孩子每周必做的事情和其他預定事項畫到掛歷上,讓他知道星期幾該做什麼。
六、
照樣子或模仿畫菱形
方法:
1、每次畫菱形的一個邊,讓孩子注意看,並模仿著畫每條邊。
2、畫一個菱形給孩子做示範。然後你畫4個點,讓孩子把這4個點連接成一個菱形。必要時可給予口頭幫助或扶著他的手教他。逐漸把點縮小,畫得淺些。最後使孩子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只看樣子即能畫出菱形。
3、讓孩子用鉛筆描菱形板。
4、讓孩子用手指摸一摸用砂紙做的菱形的輪廓,然後再畫。
5、畫一個「+」字,讓孩子把4個端點連接起來,畫成一個「風箏」的形狀。
6、畫一個「帳篷 」,再畫一個倒的「帳篷V」,再把兩個「帳篷」連接起來。
七、
利用物品做加減法
方法:
1、給孩子3塊積木,讓他數一數。你拿走1塊後問他:「我拿走了1塊,小明你現在還有幾塊?」讓孩子再數一遍,並回答你還剩下幾塊。拿走不同數目的積木,反復重復上述過程。
2、用糖果、爆米花等重復上述過程,給他1、2或3個,讓他吃掉1個,並自己數數還剩幾個。
3、給孩子1塊或兩塊積木,讓他數一數。再給他兩塊或1塊積木,讓他再數一數。
4、利用實物,讓孩子不用一個個地數,就告訴你答案。
八、
知道自己的生日
方法:
1、告訴孩子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讓他重復說幾次給你聽。在當天的稍後一些時候再讓他告訴你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如回答正確要稱贊他。如果他說錯了,讓他再跟著你說幾次,直到他能自己說正確為止。
2、用上述方法,開始時教孩子他出生的月份,再教他出生的日子。
3、教孩子看日歷上的日期,讓他在日歷上他生日的那一天畫一個圓圈,並說出是幾月幾日。
㈦ 杠桿原理如何簡單點講解大班小朋友能夠理解的
我們可以跟孩子們說他們經常玩的「蹺蹺板」啊。蹺蹺板孩子們就比較熟悉回,最容易理解了。希望採納答。
原理:
蹺蹺板原理是杠桿原理,人對蹺蹺板的壓力是動力和阻力,人到蹺蹺板的固定點的距離分別是動力臂和阻力臂。
重力加速度導致一上一下,高者重力加速度要大於低者,所以高者下降,同時在杠桿原理作用下將低者翹起來,如此循環。
㈧ 兒童體格發育應做長期監測,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身高和體重監測也是每個兒童健康檢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看似簡單的考試,但包含了很多知識。所以,讓你的保險醫生告訴你如何監測和評估你孩子的身高和體重增長的變化。
測量後的結果應記錄在生長曲線上。這種生長曲線是監測兒童生長發育的有力工具。方便直觀,不僅可以看到增長水平,還可以看到增長趨勢。生長曲線的橫坐標都是兒童的年齡,縱坐標可以是其他生長發育指標,如體重、身高或頭圍。記錄方法是先用實際年齡點做一條垂直於橫坐標的線,然後用身高或體重的測量值做一條垂直於縱坐標的線。交叉點以點的形式繪制。孩子的生長曲線是通過連接幾個連續的繪圖點來獲得的。
生長曲線的觀點是持續的動態觀察,允許觀察兒童在一段時間內的生長發育。如果一個測量值與其他指標測量值的百分位值有明顯偏差,則可能會報告異常。
㈨ 兒童科學實驗有什麼作用
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培養孩子發散思維、創造力,想像力是科學教育的重點,知識是次要的。---皮皮毯創意科學
㈩ 杠桿上分別站著大人和小孩(G大人>G小孩)
設大人為G,小孩為g,大人距離杠桿中心為L。小孩為l
因為V相等,所以在相同的時間△L相等。
根據杠桿原理,
原來有G*L=g*l
現在是G*(L+△L)與g*(l+△L)比較
因為(G大人>G小孩),所以上式前者大於後者 (把括弧打開就明白了)
所以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