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財務杠桿系數為1時,下列表述正確的是(固定性資本成本為零)為什麼怎麼推到的。
解析:根據財務杠桿系數的簡化計算公式可知,當固定性資本成本為零的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為1。
財務杠桿系數表達式DFL=EBIT/(EBIT-I)的推導過程:
根據定義可知,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EPS/EPS)/(△EBIT/EBIT)
因為,EPS1=(EBIT1-I)×(1-T)/n
EPS2=(EBIT2-I)×(1-T)/n
所以,△EPS=EPS2-EPS1=(EBIT2-EBIT1)×(1-T)/n
=△EBIT×(1-T)/n
△EPS/EPS1=△EBIT/(EBIT1-I)
(△EPS/EPS1)/(△EBIT/EBIT1)=EBIT1/(EBIT1-I)
即,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1/(EBIT1-I)=EBIT/(EBIT-I)
2. 財務杠桿可能 為負數嗎
根據財務杠桿系數公式分析,財務杠桿不可能為負數。
財務杠桿=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基期融資租賃租金)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3. 請高手解答 正負財務杠桿的作用
下面的例子將有助於理解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
假定企業的所得稅率為35%,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的計算表如表一:
項目行次 負債比率
0%50%80%
資本總額 ① 100010001000
其中:負債②=①×負債比率0500800
權益資本 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稅前利潤④150150150
利息費用⑤=②×10%05080
稅前利潤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稅 ⑦=⑥×35%52.53524.5
稅後凈利 ⑧=⑥-⑦ 97.56545.5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⑨=⑧÷③ 9.75%13%22.75%
財務杠桿系數⑩=④÷⑥ 11.52.14
假定企業沒有獲得預期的經營效益,息稅前利潤僅為90萬元,其他其他條件不變,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計算如表二:
項目負債比率
0%50%80%
息稅前利潤909090
利息費用05080
稅前利潤904010
所得稅31.5143.5
稅後凈利58.5266.5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5.85%5.2%3.25%
財務杠桿系數12.259
對比表一和表二可以發現,在全部息稅前利潤率為15%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所獲得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權益資本凈利潤越高。在企業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為9%的條件下,情況則相反。以負債比率80%為例,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就會提高2.6個百分點[(22.75%-9.75%)÷(15-10)],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則下降2.6個百分點。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成本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較多使用財務杠桿,損失越大。在息稅前利潤為90萬元,負債比率80%的條件下,財務杠桿系數高達9,就是說,如果息稅前利潤在90萬元的基礎上每降低1%,權益資本凈利潤將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見財務風險之高。如果不使用財務杠桿,就不會產生以上損失,也無財務風險而言,但在經營狀況好時,也無法取得杠桿利益。
4. 財務杠桿系數的應用條件
財務杠桿系數可以用於預測企業的稅後利潤和普通股每股收益,但主要還是用於測定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一般認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稅後利潤受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影響越大,財務風險程度也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財務風險程度也越小。此說法不全面,未能指明財務杠桿系數的應用條件,容易導致誤解,不能達到有效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目的。首先,根據財務杠桿系數的推導式計算方法可推導出,企業在達到財務效應臨界點,即企業的息後利潤(亦即公式中的分母「EBIT-I」)為零時,財務杠桿系數為無窮大,財務風險程度達到頂峰。但這只能限於理論表述,難以用實際資料加以證明。其次,當企業處於虧損狀態時,即息後利潤小於零時,根據推導式計算公式計算得到的財務杠桿系數必為負數,從數字上看則更小,若據以得出企業財務風險程度更低的結論,顯然有悖於常理。再次,財務杠桿系數只能反映息稅前利潤變動這一因素對稅後利潤變動或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的影響程度。但企業資本規模、資本結構、債務利率等因素變動時,對稅後利潤或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同樣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出現財務杠桿系數降低而財務風險卻提高的情況。
綜上所述,在應用財務杠桿系數測定企業財務風險程度時,必須注意其應用條件,即企業息後利潤大於零,且資本規模、資本結構、債務利率等因素基本確定時,才能使計算出的財務杠桿系數具有實際價值。
5.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為了便於計算,可將上式變換如下:
由 EPS=(EBIT-I)(1-T)/N
△EPS=△EBIT(1-T)/N
得 DFL=EBIT/(EBIT-I)
式中:I為利息;T為所得稅稅率;N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5)企業財務杠桿系數為負數擴展閱讀:
財務杠桿系數可以用於預測企業的稅後利潤和普通股每股收益,但主要還是用於測定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一般認為,財務杠桿系數越大,稅後利潤受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影響越大,財務風險程度也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財務風險程度也越小。
此說法不全面,未能指明財務杠桿系數的應用條件,容易導致誤解,不能達到有效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目的。
根據財務杠桿系數的推導式計算方法可推導出,企業在達到財務效應臨界點,即企業的息後利潤(亦即公式中的分母「EBIT-I」)為零時,財務杠桿系數為無窮大,財務風險程度達到頂峰。但這只能限於理論表述,難以用實際資料加以證明。
6. 財務杠桿系數公式是:DFL=EBIT/[EBIT-I-PD/(1-T)],為什麼PD要處以1-T
因為優先股股利(PD)是稅後的,要還原到稅前,所以除以1-T
7. 如果息稅前利潤為負值,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有意義嗎
如果息稅前利潤為負數的話你可以看出經營風險過大,邊際收益率低或者單位固定成本較高,負數越大經營風險就越大,正常情況下經營杠桿等於1+固定成本/EBIT
8. 財務杠桿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財務杠桿為負數說明什麼
根據財務管理知識,財務杠桿系數=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潤總額=EBIT/(EBIT-I)
如果為負數責說明EBIT-I<0
即公司獲得息稅前利息不夠償還利息費用,表明公司經營不善,有可能面臨還息壓力。
並不是說財務杠桿系數越大或者越小就好,需要結合經營杠桿系數同時進行分析判斷。財務管理裡面還有一個總杠桿系數,即財務杠桿與經營杠桿系數兩者乘積,用來反應企業的整體風險。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所處的經營環境以及自身資本機構綜合考慮。
9. 財務杠桿系數可能為負數么因為財務杠桿系數=(△EPS/EPS)/(△EBIT/EBIT1) ,而=(△EPS
不能,因為△EPS=△EBIT(1-T)/N ,約分以後財務杠桿系數=EBIT/(EBIT-I) ,要是EBIT大於0,而EBIT-I<0,導致財務系數小於0,那是因為公司利潤總額為負數。
10. 某公司沒有發行優先股,當前已獲利息倍數為5,財務杠桿系數
0.2
經營杠桿系數反映銷量變動對息稅前利潤的影響程度,而且引起利潤以更大幅度變動,本題中,經營杠桿系數為2,表明銷售增長1倍,引起息稅前利潤以2倍的速度增長,那麼,計劃期的息稅前利潤應為:10000×(1+2×5%)=1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