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O年中信證券發行債券是利好嗎
中信證券發行可轉債是利好,更有利於正股上漲,也說明企業有更多的融資渠道。
② 中信證券300億次級債是利好嗎
中信證券314,每個債市應該比較利好,所以他有了上漲的空間,如果沒有利好的話,是不能上場。
③ 通過中信證券交易系統購買債券型基金的手續費問題
交的,如果沒有優惠的話就是該基金公布的費率,有的優惠的話按照證券公司的折扣執行
④ 中信證券後市怎麼看短期,中期,長期是否有潛力
券商受到股票市場影響很大,由於股市低迷,短線券商股票機會不大
⑤ 可轉債分級基金中哪個杠桿率最薔
可轉債,是股債性兼具的一種債券,風險最大的債券,漲跌波動大,隨股市波動密切。
可轉債基金大幅度上漲,一是債市向好,二是股市大漲,對應的可轉債必然水漲船高。而分級基金B類則更加放大了這種助漲能力。
分級基金是通過對基金(母基金)收益分配的安排,將基金份額分成預期收益與風險不同的兩類基金(子基金)份額,並將其中一類份額或兩類份額上市進行交易的結構化證券投資基金。一般情況下,由基金基礎份額所分成的兩類份額中,
一類是預期風險和收益均較低且優先享受收益分配的部分,稱為\\「A類份額」,
一類是預期風險和收益均較高且次優先享受收益的部分,稱為\\「B類份額」。
\r\nA類適合於偏好低風險的投資者,屬穩健型,B類適合於偏好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者,是激進份額.\r\n分級基金比開基、封基都復雜很多,在買進前一定要非常仔細地研究。
⑥ 中信證券如何操作中行轉債轉股
若您是中信證券的客戶,在使用中信證券交易軟體過程中遇到問題,為了給您提供更細致的服務,歡迎您致電中信證券客服電話95548按*轉人工(人工服務時間:交易日9:00-22:00)咨詢或咨詢當地中信證券營業部。
⑦ 政策性降息落地,債市為何短暫亢奮
全面降准僅1個月後,央行降息重錘落地。央行17日早間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月17日開展7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85%、2.10%,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其中,MLF操作利率為自2020年4月以來首次下調,同時進行的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利率為近22個月來首次下調。
業內人士認為,對內保增長、對外與美聯儲3月加息「搶時間」等因素共同促成了1月MLF利率的調整。伴隨1月MLF利率下調,將帶動LPR報價跟進下調,明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並釋放貨幣政策靠前發力信號。這將有效對沖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那麼,此次MLF降息對於債市影響幾何?
一次略超市場預期的降息
在過去的一周,2022年首次中期借貸便利(MLF)如何續做備受關注,機構間對於MLF續做利率會否調降分歧較為顯著。根據路透此前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機構預期MLF操作利率將持穩。僅有三成受訪者認為,鑒於經濟持續偏弱,本土散發新冠疫情加劇以及房企風險持續暴露等給基本面增添不確定性,寬松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在進一步上升,政策利率降息預期因此抬頭,帶動1月MLF利率調降。
花旗銀行在報告中寫道,中國PPI漲幅回落和CPI較為溫和,使得央行有條件在抑制總需求疲軟方面做出更多努力。1月對央行來說是一個關鍵時間節點,進一步下調MLF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政策利率可在春節前生效。
鑒於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有針對性擴大最終消費和有效投資。因此,更多的機構仍然認為,MLF操作利率將持穩。主流觀點認為,貨幣政策的重點仍然是保持定力。例如,中信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稱,1月流動性缺口可能達到2.6萬億元(不考慮MLF和逆回購到期),處於較高水平,央行操作力度是最關鍵的變數,大概率通過OMO MLF熨平波動,但難現大幅寬松。央行1月降息概率不高。
什麼因素主導MLF利率下行?
此次MLF利率的調降是近9個月來首度下調。2020年4月15日,央行宣布將1年期MLF利率從3.15%下調20個基點至2.95%,之後該利率一直持穩。那麼,什麼因素觸發MLF利率下行按鈕再度啟動?綜合主流觀點來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劇,通脹溫和為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創造空間。
上周公布的經濟金融數據顯示,實體經濟需求仍然偏弱。從社融數據來看,經歷2021年7月和12月兩次降准之後,2021年12月信貸余額增速依然延續回落趨勢,創下2002年6月以來最低。
據央行12日公布的2021年12月金融統計數據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報告,中國2021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3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206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1669億元,預期2.43萬億元,前值2.61萬億元;中國2021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3萬億元,同比少增1234億元,預期增1.24萬億元,前值增1.27萬億元;M2同比增長9%,預期8.7%,前值8.5%。初步統計,2021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
另據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2月PPI同比上漲10.3%,低於上月2.6個百分點,自10月13.5%的高點連降兩月,拐點已現;CPI同比上漲1.5%,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再度降至2%以下。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核心CPI同比上漲1.2%,漲幅與上月持平。此前市場普遍預計PPI、CPI同比漲幅回落,而實際回落幅度均超出市場預期。
2021年收官月的相關經濟金融數據凸顯開年後的穩增長壓力。在東方金融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在降息帶動下,接下來信貸、社融及M2增速整體上將進入一個較快上行階段,寬信用進程將明顯加速。與此同時,綜合考慮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也在積極推出有利於穩增長的政策措施,預計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同比有望保持在5.0%以上,進而確保宏觀經濟增速保持在潛在經濟增長區間(5.0%-6.0%)。
而除了國內基本面的壓力,王青認為,外部因素方面,美聯儲最早3月就可能啟動加息。為避免國內降息與美聯儲加息「撞車」,進而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較大下行壓力,央行1月降息落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貨幣政策操作的前瞻性。
「利好兌現並不代表利好出盡,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尤其是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未止的情況下,難言本輪貨幣寬松將止於此次降息,後續貨幣政策走向仍需密切觀測經濟基本面和房地產市場邊際變化。」王青表示。
由於1月MLF下降10個基點,預計本月20日公布的1年期和5年期LPR同步下調概率較大。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2月1年期LPR自2020年4月以來首度下調5bp至3.80%,終結了之前連續19個月的「原地踏步」;而5年期以上品種利率則連20個月持平於4.65%。
降息落錘,債市盤初短暫亢奮
作為債券市場定價的錨,MLF降息落錘之後,銀行間現券收益率盤初直線下跌,10年期國債活躍券210017收益率短期走低2.50bp至2.7675%;10年期債主力跳空高開,市場買盤旺盛,漲幅迅速擴大至0.24%,升創2020年6月15日以來最高水平。
不過,多頭情緒宣洩之後,國債期貨震盪回落收窄漲幅。截至17日午盤,10年期債主力T2203報100.750,上漲0.07%,成交5.36萬手;5年期債主力TF2203報101.780,上漲0.12%,成交2.53萬手;2年期債主力TS2203報101.110,上漲0.06%,成交1.13萬手。
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明顯下行後轉而反彈,截至午盤,10年期國開活躍券210215收益率下行0.65bp至3.0765%,盤初一度下行近2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210017收益率下行近1bp至2.7830%。
上周一,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低至2.80%關口,此後幾日,該利率溫和下行。展望後市,10年期國債利率在政策利率利好之下,還有多大下行空間?對此,市場看法依舊存在分歧。分析人士對新華財經表示,MLF、以及後續LPR降息之後,社融有望實現2022年「開門紅」,加之財政政策可能發力,社融上行,銀行合意的配置資產增加,債券的吸引力可能會略有下降。因此,10年期國債利率窄幅波動的概率較大。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提醒,考慮到目前債市加杠桿的水平依然偏高,流動性變化的影響預計也會隨之放大,需警惕市場過度樂觀的預期落空後,面臨利率上行風險。
明明同時建議,投資者在一季度需警惕國債凈融資超預期會帶來的利率上行壓力。他表示,國債增大供給預計將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可以將募集的資金用於基建投資等逆周期項目,也從側面為減稅降費提供了空間,改善企業的盈利預期。對於債市來看,國債凈融資額提高,有可能擠占金融機構對於政金債以及其他券種的配置規模,在供給增加但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利率整體易上難下。此外,當供給壓力極為突出時,也會因繳款等原因進一步抽離銀行間市場的資金。
但亦不乏樂觀看法,興業證券固收分析師羅雨濃認為,對債市而言,降息不代表利多出盡,更應該看到降息背後隱含的基本面下行壓力。缺乏抓手的背景下穩增長見效尚需時間,1-2月仍處於債市的做多窗口期。
弘則FICC章左昊也認為,對市場而言,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國債,在降息周期開啟的背景下,國債收益率的下行周期還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