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密度差法判斷杠桿平衡的具體證明
高中階段總結: 1.魯賓和卡門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於水. 2.卡爾文追蹤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行蹤,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復雜的化學反應. 3.赫爾希和蔡斯標記T2噬菌體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4.米西爾森和斯塔爾標記DNA證明了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② 用密度差法判斷杠桿平衡,如何證明
密度差大的一端下沉。 關於這個方法的證明過程請同學們自己證明。 關於這個...當右邊浸入水銀中時, 用「極端假想」法快速判斷杠桿平衡問題 極端假想」 ...
③ 一個杠桿L1>L2,兩邊掛上不同密度的實心金屬塊,杠桿是否平衡:請分析說明
以杠桿的支點為0點,L1*G1=L2*G2,L1>L2由於金屬塊密度不同,因此杠桿是可以存在平衡的,既在G2>G1的情況下,可以存在平衡。
④ 杠桿的動態平衡問題怎麼分析
遇到杠桿的問題首先要找出該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臂、動力、阻力專臂、阻力,然後根屬據杠桿平衡的條件來判斷所要求的物理量,可能還會用到密度的知識,這些知識也是基於杠桿平衡條件的基礎上來求的,准確把握杠桿五要素是求出該題目的關鍵
⑤ 用杠桿平衡條件證明F=G
由幾何知識知:L1= L2=R(R為滑輪半徑)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即F•L1=G•L2,
得:F=G
⑥ 某同學製作了一個杠桿密度
設重物重為G2,秤砣重G1,重物體積為V,重物距支點L3
則有L1×G1=L3×G2V1①,L2×G1+P水×g×V排=L3×G2,所以
L1G1=L2G1+P水×g×V排
L1G1=L2G1+P水×g×M物/P物
L1G1=L2G1+P水×g×G2/g/P物
L1G1=L2G1+P水×G2/P物②
再由①式可得G2=LI/L3×G1
代入②中可得 L1/L3×G1/P物×P水+L2G1=L1G1,化簡可得
P物=L1×P水/(L1-L2)
⑦ 誰能幫我總結一下物理實驗題中用杠桿測物體密度的方法
設計實驗:利用杠桿測固態物質的密度
使用器材:一個燒杯,水,一個不知重力的重物,細線三條,細木棒(當做杠桿)、刻度尺,一塊待測物體。
實驗過程:第一步:用細線把待測物和重物分別栓好,掛在杠桿的兩端,杠桿的中間用細線栓好,並且掛起來,通過調整中間細線的懸點使得杠桿達到水平狀態,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1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2;
第二步:將礦石浸沒於燒杯中的水中(懸於水中,不能接觸杯底),調整中間繩的拴點,使杠桿仍保持水平狀態,這時再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3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4。
公式推導:設待測物的密度為ρ,待測物的體積為V,另一重物的重為G。根據第一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V×g×L1=G×L2 --------1式
根據第二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ρ水)×V×g×L3=G×L4---------2式
將2式兩邊分別除以1式兩邊,再將L1及L3移到等號右邊可得:
(ρ-ρ水)/ρ=(L1×L4)/(L2×L3)
將上式整理就可得到:
ρ=ρ水×L2×L3/(L2×L3+L1×L4)
⑧ 證明:在杠桿平衡時,如果動力和阻力保持不變,則動力臂與阻力臂成反比. 這是一個實驗題。
應該是成正比.
因為杠桿平衡,所以F1L1=F2L2(F1為動力,L1為動力臂,F2為阻力,L2為阻力臂),所以F1/F2=L2/L1因為F1,F2不變,所以F1/F2一定,所以L1與L2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