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保匯率原理

保匯率原理

發布時間:2022-02-02 10:35:09

㈠ 當今世界上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有哪些

當今世界上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借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值得廣大從事個人實盤外匯買賣客戶注意的是,以上的學說都有許多前提和假設,理論色彩較重。

國際借貸說

國際借貸說()是由英國學者葛遜(GeorgeGoschen)於1861年提出的。該理論認為匯率是由外匯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而外匯的供給和需求是由國際借貸所產生的,因此國際借貸關系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這里所講的國際借貸關系不僅包括貿易往來,還包括資本的輸出和輸入。國際借貸分為固定借貸和流動借貸,前者指借貸關系已經形成但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後者指已經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國際借貸說認為只有流動接待相等時,外匯供給也相等,外匯匯率保持穩定;當流動債權大於流動債務時,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跌;當流動債權小於流動債務時,外匯供小於求,外匯匯率上升。

葛遜的理論第一次較為系統地從國際收支的角度解釋外匯供求的變化,分析了匯率波動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論又稱為國際收支說或外匯供求說。這一理論盛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金本位貨幣制度時期。從目前的角度看,國際收支仍然是影響匯率變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從另一方面看,國際借貸說存在其歷史的局限性,它並沒有說明匯率決定的基礎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

購買力平價說

1916年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GustavCassel)在總結前人學術理論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兩國貨幣的匯率主要是由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決定的。這一理論被稱為購買力平價說(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簡稱PPP理論)。購買力評價說分為兩種形式:絕對購買力平價(AbsolutePPP)和相對購買力平價(RelativePPP)。

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而購買力的大小是通過物價水平體現出來的。
根據這一關系式,本國物價的上漲將意味著本國貨幣相對外國貨幣的貶值。
相對購買力平價彌補了絕對購買力平價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觀點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兩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將根據兩國通脹率的差異而進行相應地調整。
它表明兩國間的相對通貨膨脹決定兩種貨幣間的均衡匯率。從總體上看,購買力平價理論較為合理地解釋了匯率的決定基礎,雖然它忽略了國際資本流動等其他因素對匯率的影響,但該學說至盡仍受到西方經濟學者的重視,在基礎分析中被廣泛地應用於預測匯率走勢的數學模型。

利率平價說

利率平價說(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Keynes)於1923年首先提出,解釋了利率水平的差異直接影響短期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從而引起匯率的變化。投資者為獲得較高的收益,會把資金從利率較低的國家轉向利率較高的國家,資金的流入將使利率較高國家的貨幣匯率上升。凱恩斯的學說解釋了貨幣市場上的利率差異同即期匯率、遠期匯率之間的關系。實際上,遠期匯率的推導過程就是應用了利率平價的理論。雖然該理論的前提假設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價說突破了傳統的國際收支、物價水平的范疇,從資本流動的角度研究匯率的變化,奠定了現代匯率理論的基礎。

㈡ 試論我國在亞洲一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匯率普遍下跌的情況下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證意義。

匯率的升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一個穩定的匯率有益於經濟的發展 國家的穩定

㈢ 1992年狙擊英鎊,索羅斯獲得巨額利潤的原理是什麼即怎樣利用匯率獲利

大規模的拋售英鎊引發恐怖情緒,導致英鎊貶值從中獲利。
英國經濟日益衰退,英國政府需要貶值英鎊,刺激出口,但英國政府卻受到歐洲匯率體系的限制,必須勉力維持英鎊對馬克的匯價。英國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許多金融專家的質疑,國內的商界領袖也強烈要求降低利率。在1992年夏季,英國的首相梅傑和財政大臣雖然在各種公開場合一再重申堅持現有政策不變,英國有能力將英鎊留在歐洲匯率體系內,但索羅斯卻深信英國不能保住它在歐洲匯率體系中的地位,英國政府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在不斷地下跌,從2.95跌至2.85,又從2.85跌至2.7964。英國政府為了防止投機者使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低於歐洲匯率體系中所規定的下限2.7780,已下令英格蘭銀行購入33億英鎊來干預市場。但政府的干預並未產生好的預期,這使得索羅斯更加堅信自己以前的判斷,他決定在危機凸現時出擊。
1992年9月,投機者開始進攻歐洲匯率體系中那些疲軟的貨幣,其中包括英鎊、義大利里拉等。索羅斯及一些長期進行套匯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拋售疲軟的歐洲貨幣,使得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拆巨資來支持各自的貨幣價值。
英國政府計劃從國際銀行組織借入資金用來阻止英鎊繼續貶值,但這猶如杯水車薪。僅索羅斯一人在這場與英國政府的較量中就動用了100億美元。索羅斯在這場豪賭中拋售了70億美元的英鎊,購入60億美元堅挺的貨幣——馬克,同時,索羅斯考慮到一個國家貨幣的貶值(升值)通常會導致該國股市的上漲(下跌),又購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並賣出德國股票。如果只是索羅斯一個人與英國較量,英國政府也許還有一絲希望,但世界許多投機者的參與使這較量的雙方力量懸殊,註定了英國政府的失敗。
索羅斯是這場「賭局」最大的賭徒。下完賭注,索羅斯開始等待。1992年9月中旬,危機終於爆發。市場上到處流傳著義大利里拉即將貶值的謠言,里拉的拋盤大量湧出。9月13日,義大利里拉貶值7%,雖然仍在歐洲匯率體系限定的浮動范圍內,但情況看起來卻很悲觀。這使索羅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成員國最終將不會允許歐洲匯率體系來決定本國貨幣的價值,這些國家將退出歐洲匯率體系。
1992年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雖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匯率體系規定的下限。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邊緣。
英國財政大臣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付這場危機。首先,他再一次請求德國降低利率,但德國再一次拒絕了;無奈,他請求首相將本國利率上調2%一12%,希望通過高利率來吸引貨幣的迴流。一天之中,英格蘭銀行兩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達15%,但仍收效甚微,英鎊的匯率還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最終還是遭受慘敗,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英國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日子稱做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卻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曾被雜志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索羅斯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獲利已接近10億美元,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義大利里拉上的空頭交易使他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

㈣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

套期保值,通俗來說,就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交易人在買進(或賣出) 實際貨物的同時,在期貨交易所賣出(或買進) 同等數量的期貨交易合同作為保值。
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實際上是一種以規避現貨交易風險為目的的風險投資行為,是結合現貨交易的操作。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拓展資料:
套期保值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作用:
1、確定采購成本,保證企業利潤。供貨方已經跟需求方簽訂好現貨供貨合同,將來交貨,但供貨方此時尚無需購進合同所需材料,為避免日後購進原材料時價格上漲,通過期貨買入相關原材料鎖定利潤。
2、確定銷售價格,保證企業利潤。生產企業已經簽訂采購原材料合同,通過期貨賣出企業相關成品材料,鎖定生產利潤。
3、調節庫存。當認為當前原料價格合理需要增加庫存時,可以通過期貨代替現貨進庫存,通過其杠桿原理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保證企業現金流。
4、融資。當現貨企業需要融資時,通過質押保值的期貨倉單,可以得獲得銀行或相關機構較高的融資比例。
5、避免外貿企業匯率損失。外貿型企業在以外幣結算時,可以通過期貨鎖定匯率,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鎖定訂單利潤。
6、企業的采購或銷售渠道。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期貨市場可以是企業采購或銷售另外一個渠道,等到商品進入交割環節,實現商品物權的真正的轉移,是現貨采購或銷售的適當補充。
當然,期貨市場並不等同於現貨市場,它還會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因而,期貨價格的波動時間與波動幅度不一定與現貨價格完全一致,加之期貨市場上有規定的交易單位,兩個市場操作的數量往往不盡相等,這些就意味著套期保值者在沖銷盈虧時,有可能獲得額外的利潤,也可能產生小額虧損。因此,我們在從事套期保值交易時,也要關注可能會影響套期保值效果的因素,如基差、質量標准差異、交易數量差異等,使套期保值交易能達到滿意的效果,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有效的服務。

㈤ 97金融危機,泰國為了保匯率大量賣美元換本國貨幣,這是什麼原理本來就缺美元,為什麼要賣美元

這是基本的金融常識,雖然缺美元,但是泰銖大幅度貶值更是危險,所以要收購泰銖以讓其保值,因為大家都在拋,卻沒有人買,泰銖肯定會崩潰,所以泰國才會買。

㈥ 匯率選擇理論分析中國目前應選擇怎麼樣的匯率制度

那麼,一國如何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匯率制度?首先應該指出的是,一國匯率制度的選擇不同於國際匯率體系的選擇。相對國際經濟體系而言最優的匯率制度,並不總是適合某國某個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即並不一定是最優的。但是要確定一國較合適的匯率制度,不得不考慮其所處的國際環境,包括國際貨幣體系所處的發展階段、國際匯率制度、調節機制、資本流動甚至不同的政治體制等因素。同時,如前所述,既然在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中,固定、浮動匯率制度都不能完全避免危機的沖擊,那麼在一國匯率制度的選擇中,具體如何選擇,或者說,應注意些什麼? (一)尋找最優貨幣區實際上,只要允許國際間的交易,則兩個市場之間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相互作用,即不論採取何種匯率制度,經濟周期的相互傳遞不可避免,只是傳遞的方式不同而已。傳遞的程度取決於各經濟體的特徵(以不同的彈性表現,大國與小國又有明顯的區別),由此,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也不盡相同。換句話說,選擇何種匯率制度,只是在選擇與外部國家之間經濟周期的傳遞方式而已。著名經濟學家蒙代爾在《資本流動和國家相對大小》一文中,在一個世界的模型分析中,證實了在固定和浮動匯率制度下(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本國和世界的影響。證明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的效果並沒有完全喪失,而是傳遞到了國外;在浮動匯率下,財政政策的效果並沒有喪失,而是傳遞到了世界其他地區。 (二)大國、小國與發達、發展中國家的不同選擇一國的經濟特徵,首先是大國與小國的區別。匯率作為國家之間的貨幣比率,當一個國家沒有對外經濟聯系時,匯率就沒有意義,這時任何匯率制度都沒有區別。因此,匯率制度的選擇必然是基於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存在一定的經濟聯系基礎之上的。同樣,這個時候所謂的大國、小國,也與一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密切相關。在閉關鎖國(或嚴格控制與世界的經濟聯系)的情況下,即使是像中國一樣的大國,在這里也不能認為是一個大國。因為在這種情形下,中國經濟的波動對世界無足輕重,世界經濟的波動對中國來說也是微不足道。因此,這里的大國、小國,既與一國的經濟規模、經濟的多樣性有關,也與一國對外開放程度、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有關。匯率制度的選擇,對於大國和小國,具有不同的意義。以上的討論都以小國為基礎,即本國的宏觀政策、經濟行為不會對世界經濟、貨幣環境造成實質性影響。但對於像美國、歐盟,甚至進入21世紀後的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其一舉一動都將對世界經濟帶來影響。類似於完全競爭的模型已不能提供足夠的分析線索,這些大國對匯率制度的選擇結果,需要進一步考慮其與世界之間的互動。(三)資本賬戶管制是對匯率制度的一種補充以上分析,原則上是建立在資本賬戶開放的基礎之上的。實際經濟生活中,一國可以通過資本賬戶管理這種「計劃經濟」手段,來調節兩個國家貨幣、金融市場的融合程度,並從數量管理上作為匯率這一價格機制的一種補充。或者說,資本賬戶管制規定了兩國在哪些金融市場將相互融合,哪些市場將相互分割(或不完全分割),從而規定了匯率波動所反映的市場范圍。資本賬戶的管制狀況,是一國金融市場的最重要特徵之一,影響著最優貨幣區的選擇。 (四)固定匯率制度與浮動匯率制度誰主沉浮歷史上,單個國家的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表現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時期不同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度,也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影響匯率制度的最終表現,不僅僅是匯率制度本身的差別,它還與政治環境、國際資本流動有關,與國內的經濟表現、宏觀調控目標、監管措施甚至金融微觀結構有關。說到底,匯率制度是從屬於一個國家的貨幣制度,其作用發揮的優劣結果也是整個貨幣體系與經濟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單純從一國匯率制度判斷其最後結果的優劣,並沒有明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國際匯率制度的演變本身,相當程度上只是國際政治環境、資本流動,特別是經濟全球化演進和國家間競爭的一個反映。由於存在網路效應,在匯率制度具體形式的選擇上具有歷史的偶然性,但需要解決的矛盾卻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五)中間匯率制度是對固定和浮動匯率制度的揚棄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匯率,除了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之外,還存在大量介於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之間的各種中間匯率制度。中間匯率制度本質上是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一種組合,在某種條件下使用所釘住國家的貨幣政策,在其他條件下則允許本國採取較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巴里·艾肯格林(1994)、奧伯斯費爾德和羅格夫 (1995)等依據資本高度流動使得匯率承諾變得日益脆弱分析,提出了「兩極論」或「中間空洞論」匯率制度假說。「兩極論」認為,一個國家的匯率制度要麼是固定匯率,要麼是浮動匯率,沒有中間匯率可以選擇。如奧伯斯費爾德和羅格夫認為,「形成和保持信譽已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像歐洲貨幣體系(EMS)那樣的寬幅匯率目標區也面臨投機攻擊,因而浮動匯率與共同貨幣之間的中間匯率制度不再是合意的。」 (六)不能忽視匯率制度轉換過程本身的重要性最後想指出的是,匯率制度選擇是否合理,有否風險,不僅僅是被選的匯率制度本身,還涉及到從被選前的匯率制度向被選匯率制度這一轉換過程本身。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匯率制度頻繁變動(見表4-9)。1975~1999年各國匯率制度變動次數合計高達310次之多。其中,退出次數最多的就是單一貨幣釘住制度,而同時轉換到這一制度的為39次;進入合計次數最多的就是任意干預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達107次,而同時轉換出這一制度的為82次。從每種匯率制度實際採用的時間看,嚴格釘住制度的久期最長,均值為14.9年,中值為23年;單一貨幣釘住和貨幣籃子釘住的久期次之,均值為9~10年,中值為6~8年;浮動匯率制度的久期最短,均值為4~6年,中值為2~4年。這表明,一是匯率制度轉換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沒有任何一種匯率制度會一勞永逸。當決定匯率制度的主導因素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匯率制度必然重新面臨選擇。即匯率制度的選擇不是一個靜態問題,而是一個動態轉換過程,具有歷史階段性。起碼這一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的國際匯率體系歷史性特徵,即使因美國2008年引致了全球危機,但全球都在探索國際體系重建,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內,這一歷史性特徵仍不會消失。二是一國匯率制度往往不是一次性轉換到位,而是需要多次的反復和轉軌。

㈦ 外匯做空的原理及具體的操作,請詳細一點,謝謝

答: 做空-- 解釋

先空後買

原理: 舉例: 看空eur/usd, 但賬戶裡面只有usd 沒有eur,
1)先問銀行借eur, 平台用你賬戶裡面的usd做抵押, (也就是佔用你的保證金)(佔用多少,按照平台的杠桿)
2)銀行借你eur後, 你就先賣出, 等eur/usd匯率下跌,到你的止贏價位,你就平倉, 也就是買入eur,再把eur還給銀行, 中間的利潤就是你的
3)具體的操作就是在平台裡面選擇,貨幣對, 然後sell , 沽空, short, 賣出 (都是一個意思)

謝謝

閱讀全文

與保匯率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