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港幣1760匯率制度人民幣多少
貨幣兌換
1760港幣=1407.472人民幣元
『貳』 港元的匯率制度
香港在發展為貿易與金融中心期間,實行過不同類型的聯系匯率制度。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當時的國際貨幣—銀元—為香港的法定貨幣,並於1866年開始發行香港本身的銀元。直至1935年,香港的貨幣制度都是銀本位制。後來發生全球白銀危機,政府遂宣布棄用銀本位制,並按16港元兌1英鎊的匯率將港元與英鎊掛漖。
根據1935年頒布的《貨幣條例》,銀行須向外匯基金交出手頭用作支持發行紙幣的所有白銀,以換取負債證明書,外匯基金則把收到的白銀投資於英鎊資產,這些負債證明書成為了發鈔銀行發行紙幣的法定支持。
實際上,這種安排就是貨幣發行局制度。發鈔銀行日後若增發紙幣,必須以英鎊購買負債證明書。
1972年6月,英國政府決定讓英鎊自由浮動。其後,港元曾一度與美元掛鉤,最初是5.65港元兌1美元,並於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不過,由1972年6月起,發鈔銀行可用港元購買負債證明書。
1974年11月,由於美元弱勢,港元遂改為自由浮動。
雖然浮動匯率制度實施後的最初兩年運作頗為順利,但其後的情況卻並不理想。當時的貨幣政策架構尚在發展初階,未足以取代以外國貨幣的價值來定位的貨幣架構,同時又沒有明確的貨幣政策目標,更遑論達致這些目標的工具。因此,香港經濟步入動盪期,幾乎所有環節均大幅波動。
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在1975年跌至0.3%,在1976年卻上升至16.2% 。
通脹由1975年的2.7%大幅攀升至1980年的15.5% 。 港元匯價由1981年的5.13港元兌1美元,貶值至1983年的9.60港元兌1美元。
投機狙擊的活動,以及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機加劇,令港元貶值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在1983年更到了非常嚴峻的關頭。1983年9月,港元匯率錄得新低,兩日間共貶值了13%,跌至9.60港元兌1美元的低位。
面對貨幣危機及有關多家銀行是否穩健的疑慮,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穩定港元匯價,將港元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匯率與美元掛鉤。這項安排成為了香港貨幣制度的基礎。
『叄』 香港聯系匯率制度下,外匯市場上的港幣兌美元匯率是固定匯率還是浮動匯率
其實香港聯系匯率制不應屬於浮動匯率,金管局規定,港元按7.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與美元掛鉤,並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兌換保證下於7.75-7.85港元兌1美元的區間自由浮動。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圍之內。這種制度下的匯率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從上述概念來看,港幣在金管局規定的浮動空間內上下浮動,而且匯率變化由金管局管理,我覺得港幣應是固定匯率。 以上觀點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肆』 港幣對美元匯率固定嗎
您可通過中行手機銀行、「中國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電話銀行快速查詢外匯匯率。
1、手機銀行:點擊首頁「外匯買賣」查詢;
2、「中國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點擊「微金融-牌價行情-外匯」查詢;
3、電話銀行:撥打95566向智能客服說出您的需求:「匯率查詢」或者根據按鍵提示自助查詢。
具體報價請以中行系統報價為准或咨詢當地理財中心或理財經理。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伍』 港元匯率的制定
2005年5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對特別行政區的匯率安排做出歷史性轉變。即日起,港幣交易正式啟動對美元的「雙向限制」掛鉤機制。
簡單的說,港幣採取的是典型的掛鉤匯率安排,這意味著兩個方面:其一,掛鉤匯率。港幣與美元的交易匯率是固定的,香港金管局隨時准備按照該固定匯率不受數量限制地賣出買入外匯;其二,進口利率。金管局不執行獨立的貨幣政策,因此香港貨幣基礎始終以外匯儲備為支持,港幣與離岸美元利率完全相同。
但在實際操作中,港幣在兩個重要方面偏離了典型的做法。首先,香港本地貨幣利率並非始終與美元相同;在過去兩年中,三個月期香港同業拆借利率(HIBOR)大大偏離美元的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自1998年以來,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短期HIBOR與LIBOR之間存在顯著的利差,也是本地利率首次持續低於海外美元利率。
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港幣實際上並未完全釘住美元——這在全球掛鉤匯率安排中幾乎獨一無二。事實上,香港金管局今年5月前一直維持所謂「單向掛鉤」機制,匯率「封頂」固定在7.8港元∶1美元的「基準」水平。這就是說,金管局會自動干預市場,賣出美元以避免港元貶值超過這一水平;但金管局在另一方向上則有較多的自由處置權,這意味著港幣可對美元升值。
港幣也的確經常升值。過去15年的平均匯率更接近7.76港元∶1美元,略高於官方的兌換基準。事實上,金管局只是在1998年後才將匯率保持在基準兌換率左右。
因此,港幣的匯率制度實質上既有掛鉤,也有浮動。為什麼會做出這種安排呢?一般認為,這有助於增強對港幣的信心。如果你知道港幣對美元匯率絕對不會貶值到7.8∶1之下,而且有可能升值(事實上,金管局的政策也的確使港幣匯率不時略高於基準水平),那你就更有可能持有港幣資產。
這樣做有什麼不妥嗎?反對的觀點認為,這給香港貨幣體系帶來過多的波動;如果港幣能在基準匯率以上波動,就仍然會有投機性資本流入和流出,利率也會上下波動。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最好的做法是轉向全面的雙向限制掛鉤政策。
在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這純粹是一個學術辯論的問題。港幣匯率在平均匯率上下的波動幅度從未超過0.7%,而且本地利率除在亞洲金融危機期外也從未大幅偏離離岸美元利率。
但現在不再是這樣了。自2003年以來,香港利率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流入(和流出)香港的資金有更多的波動性。這使得關於該問題的辯論不再僅限於學術探討。為了使香港利率水平恢復正常並避免投機資金大量充斥市場,填補貨幣體系的漏洞,轉向嚴格控制在7.8港元∶1美元左右的雙向限制掛鉤政策,不失為明智之舉。
現在我們轉到最重要的問題——這樣做能取得成效嗎?我們認為這是可能的,但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考慮一下目前的市場狀況:在5月18日之前的一周,三個月期HIBOR利率平均在每年2.20%,比三個月期美元LIBOR利率(3.26%)約低100個基本點。這意味著市場預期港幣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對美元升值0.25%,從7.798港元∶1美元上升到7.791港元∶1美元。
採取雙向限制後這就不大會發生了——的確,過去兩周內短期HIBOR利率已經上升到與美元LIBOR相同的水平。我們預計港幣未來的利率波動將減少,投機資本的流量也將減少。
不過,這個結論有個需要注意的因素。導致近來香港HIBOR利差的主要推動因素實際上並不是大量資金「流入」香港,而是對人民幣匯率的投機。如果大量資金可能在審視人民幣採取調整舉措後馬上退出港幣市場,那金管局即使收緊對港元匯率的控制,也可能對利差無法產生實際影響。
港幣採用完全的雙向限制掛鉤非常明智,這將給市場帶來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從近期看,這也會使港幣利率更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同時,不要低估對人民幣的投機對香港市場的影響。
『陸』 港幣美元固定匯率
今日實時匯率換算:1港幣=0.1287美元,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柒』 外匯市場上,港幣兌換美元是浮動匯率還是固定匯率啊,為什麼
浮動匯率,現在除了個別很少數的國家比如古巴,朝鮮等,其他國家都是採用的浮動匯率制度,簡單來說匯率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市場上對於該貨幣的供需關系
『捌』 港元聯系匯率制度屬於固定匯率制類型,還是浮動匯率制類型為什麼
嚴格來說是固定的
因為金管局規定,發鈔銀行(匯豐、中銀和渣打)要發行港幣,就必須用美元跟金管局換,匯率是1:7.8,也就是在金管局存1美元,可以發行7.8元的港幣,其他銀行不能直接跟金管局換,但是呢,可以跟三大行換,也就是間接跟金管局換了
還規定了,如果匯率到7.85或者7.75的強方保證,金管局必須拋售美元或者港幣,來維持聯系匯率制度
在這么小的浮動內,我不認為可以劃定為浮動匯率制度
『玖』 港幣匯率制度
港幣是貨幣局制度加固定匯率制度。
港幣匯率是與美元掛鉤,港幣的發行是與貨幣局的美元儲備相一致。每一張新港幣的發行,必須是中銀、渣打和匯豐提交相應的美元到貨幣局才可以再次發行。
『拾』 香港對美金是固定匯率嗎
是,因為港幣有一個名為"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政策,
其中包括港元和美元掛勾,
香港金融管理局會自動調整把匯率調整在大約水平。
港元於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間,曾經與英鎊掛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間,1英鎊可兌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鎊則可兌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則與美元掛勾,之後曾自由浮動。
1980年代初,香港出現前途問題,加上香港股市出現股災,市民對港元信心出現動搖,港元不斷貶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匯率制度,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元曾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大手買賣而造成匯價大幅波動,其後香港金融管理局決定投放資金穩定匯價,令7.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才可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