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府怎樣調節匯率
在我國,中央銀行是外匯市場的調節者和管理者,他通過買賣外匯來干預外匯市場。當外匯供給過度時,為了防止外匯匯率從下降,本幣幣值被提高,中央銀行將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外匯,促使外匯的供求達到政府所需要的平衡水平上。反之,為防止本幣貶值,政府將賣出外匯,直到外匯的供求在政府所要達到的目標下保持平衡。這就是既要實現與國內經濟增長,物價水平變動相一致的匯率目標,又要適應國際匯市的變動。
⑵ 金本位制下為什麼匯率可以自動調節
金本位制下貨幣和黃金掛鉤,就是你有多少黃金,就能出相對數量的貨幣,所以所發行的貨幣量跟該國的黃金量等額,匯率是受各國實際黃金儲備量的影響,匯率自然也是自動調節的。
⑶ 匯率是如何調控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該商品在國內市場上成本實際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低。商品的價格升低,競爭力變強,肯定好賣,從而促進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必將有利於美國出口商品。同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就會有利於中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日本和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幣升值可令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打擊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並反過來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他們的商品。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人民幣貶值,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將更糟糕。
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如此大范圍的波動,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相對穩定的貨幣匯率政策。中國大陸的進出口額高速穩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⑷ 匯率一天一個樣嗎為什麼經常變動。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時的比率。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度(又稱自由匯率制度)。即匯率形成是由外匯市場上的需求與供給決定的。以美國市場為例,比如,當一家美國的基金組織要購買歐盟的債券時,它需要把美元換成歐元,由此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供給。當一家歐洲的設計單位和機場維修部門分別購買美國的電腦軟體和波音飛機的配件時,它們又都要把歐元換成美元,這就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需求。匯市上的美元需求數量隨著美歐之間的貿易量的變化而變化。當美國對歐洲的貿易為順差時,歐洲人購買美國的物品多於美國人購買歐洲的物品。這意味著歐洲人為了買更多的美國物品就要拿出更多的歐元去買美元,由此形成了匯市上的美元需求的增加;反之,美方對歐洲的貿易順差下降時,將出現匯市上的美元需求減少。另一方面,當美國公司對歐洲的凈投資為正時,意味著要用美元去買更多的歐元,因此形成的美元供給量及其變動主要受利率變化的影響。美國國內利率上升時,會減少匯市上的美元供給;利率下降時,又會增加美元的供給。
上述需求和供給關系在匯市上形成的均衡價格就是美元兌換歐元的匯率。圍繞著均衡價格上下波動的匯率調節著美元的供求關系。美元匯率高於均衡點時,美元的供給將大於需求,美元將受到貶值方向的壓力;而當低於均衡點時,美元的供給又將小於需求量,產生使美元升值的壓力。在達到均衡點的匯率值時,歐洲方面購買美國產品而形成的美元需求正好等於美國方面購買歐洲資產的美元供給。在實際中,關稅及貿易政策的變化、突發的政治、經濟及社會事件、國際間較大規模的投資或投機活動出現時的資本流動、美聯儲或其他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等都會使得匯率朝著貶值或升值方向變動。
我國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與自由匯制不同。自1994年起,人民幣實現了經常性項目的可自由兌換(指在各個實業范圍內的產品和服務),但是資本項目還沒有開放(指在外匯、證券、保險等非經常項目領域)。正如普通人可以感覺到的:不論是中國的還是外資的單位和個人,都可以任意將美元或其他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反過來他們都不能用人民幣自由地兌換美元及其他外匯,除非通過了必要的行政審批程序且要受政策規定、指標、額度方面的制約。
在資本項目不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在實質上仍是由政府決定,而不是國際匯市波動因素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由政府確定匯率,並實施行政管制的、與美元保持固定比價的穩定型匯率機制,又稱盯住美元匯率。其最重要的特點是不論其他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人民幣兌換它們的比價都是從它們兌換美元的比價換算而來。也就是說,當美元兌換其他貨幣的匯率升值時,人民幣就跟著美元升值;當美元貶值時,人民幣又隨著美元貶值。
人民幣的這一匯率穩定機制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多出口、少進口」的政策目標。開創了中國產品對外出口,尤其是對美歐市場出口長期保持高增長的業績,並且使國家外匯儲備增加。同時,幫助我國當前比較脆弱的金融體系在面對動盪的國際金融環境時保持了穩定。然而,需要明確的是:到目前為止,人民幣的匯率還不是市場機制下的匯率,這使得人民幣的真正價值還無法體現。而且由於管制,匯市上的需求與供給會受到一定的壓抑,會使國內企業和公民難以利用一些國際商機、國內產業結構難以隨市場信號的變動而自發的調整,百姓能從出口高增長中得到的利益也要打些折扣。這些都是保持現行人民幣匯率機制的代價。
⑸ 為什麼要調整匯率
1997年爆發東亞金融危機後,為了穩定東亞經濟,中國政府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在一個固定的水平上。但是,這一臨時性的措施卻逐漸演化成了長達七八年之久的事實上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度。這七八年時間內,中國經濟和國際經濟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盡管已經到了夏天,中國卻仍然穿著僵硬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度這件臃腫的冬衣。
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會損害到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由於近年來出現了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市場上賣出美元買進人民幣的壓力逐漸增大,央行買進美元之後導致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於是不得不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等方式進行沖銷。但是沖銷政策是難以長期持續的,隨著沖銷的規模增加,央行票據的利率不得不提高,央行沖銷政策的成本就增加了,利率提高還會進一步鼓勵外資流入和外匯儲備增加。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經濟周期和美國並不一致,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因此,保持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非常重要。
很多學者還認為,人民幣匯率的水平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低估。匯率低估會帶來資源的錯誤配置。匯率是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相對價格,當匯率被人為地低估之後,貿易品會佔有更多的資源,而非貿易品則失去了發展的機會。中國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非常低,這種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將對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從中國當前的情況來看,服務業吸納的就業比製造業更多,服務業的發展不僅使得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加平衡,而且能夠更直接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福利水平。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匯率政策的調整是必須的,但是對匯率調整的成本和收益都不能低估。匯率調整不可能導致中國出口行業的衰落,僅僅靠匯率調整也無法自動地帶來服務業的飛速發展。人民幣的溫和升值難以糾正中國存在的國際收支失衡(即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存在「雙順差」),靠人民幣升值糾正美國的貿易逆差更是天方夜譚。英國作家王爾德在其劇本《認真的重要性》里有一段對白,一位貴族小姐對另一位貴族小姐說:「當我離開的時候你可以讀讀《政治經濟學》,但是其中關於盧比貶值的一章你可以跳過去不讀,因為它寫得有點太聳人聽聞(sensational)」。的確,關於人民幣升值的討論也過於sensational。為什麼我們要關注匯率政策的調整?因為風起於青萍之末,通過匯率政策的調整,我們看到了中國開始走向更加理性地開放、更加平衡地發展、更加自信地強大的道路。
網上的~~~
⑹ 為什麼匯率低有利於出口
匯率低肯定有利於出口。
假設,原來的美圓對人民幣匯率是1美圓換5元人民幣,假如中國製造了一件價格為5元的商品,美國人要買它就要支付1美圓。而匯率降低以後,比如說降到1美圓換10元人民幣,那麼美國人只需支付0.5美圓就可以買到它,這樣中國的商品就會更加具備國際競爭力。
匯率降低有優點,但也有缺點,比如,中國的國際債務會無形增加,原料無形漲價等等,總之,匯率升高的優點更多一點
⑺ 匯率的自動調節機制為什麼調不了RMB
中國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管理還比較嚴格
自動調節機制是在純粹的自由經濟條件下的
⑻ 中央銀行怎麼調節匯率
外幣兌換本幣的匯率低於期望值,說明外幣被低估,有上升空間,買入就可以在升值後賣出賺取差價
但這不是各國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主要目的、、 各國央行干預外匯市場是要穩定本國貨幣不被投機炒家操縱,最終目的是為本國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⑼ 為什麼匯率水平在國際收支調節中處於核心和關鍵地位
1、首先匯率水平在國際貿易收支調節中起到以下作用
1)匯率穩定,有利於進出口貿易的成本及利潤的核算,利於進出口貿易的安
排;匯率變動頻繁會增加對外貿易的風險,影響對外貿易的正常進行。
2)若本幣貶值,外匯匯率上升,則外幣對本國商品、勞務的購買力增強,一般會增加對本國商品的需求從而可以擴大本國商品的出口規模,有利於出口。同時,本幣匯率下降,
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的價格將會提高,就會影響進口商品在本國的銷售,抑制進口。
3)若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降,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將會提高,會影響出口商品在國外的銷售,抑制出口。同時由於本幣匯率上升,本幣對外國商品、勞務的購買力增加,會增加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有利於進口。
4)本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需要滿足的條件,首先是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要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其次是國內總供給的數量和結構要適應出口品和進口替代品生產的要求,第三是國內存在閑置資源,能用於出口品和進口替代品生產的資源
2、匯率對資本和金融賬戶收支的調節
實物市場:本幣貶值可以導致長期資本流入,因為國內產品便宜
資本市場:本幣貶值使投資者產生未來升值的預期,會吸引資本流入。
因此:匯率水平在國際收支調節中出於核心和關鍵低位。
⑽ 為什麼各國貨幣當局調節匯率的慣用手段是降低貼現率
正常情況下是的,尤其是在金融領域高度發達的國家。當貼現率提高,首先意味著央行發出了通貨膨脹的信號,這是窗口指導作用。其次,可以減少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從而導致本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