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力矩計算
杠桿力矩(NM)=力(N)*力臂(M)
如果那一米鐵臂的頂端用力50KG,支點轉軸的扭矩是500NM
1KG=9,8N,工程計算一般常按10來算。
Ⅱ 杠桿支點力矩 跪求杠桿支點力矩的公式 單位
動力 * 動力臂長 = 阻力 * 阻力臂長
注意動力,阻力得算和杠桿垂直的分量....
Ⅲ 力矩的計算公式是
M=F*L
式中M是力F對轉動軸O的力矩,凡是使物體產生反時針方向轉動效果的,定為正力矩,反之為負力矩。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矩單位是牛頓*米,簡稱:牛*米,符號:N*m
力矩在物理學里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力矩希臘字母是 tau。
力矩的概念,起源於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轉動力矩又稱為轉矩或扭矩。力矩能夠使物體改變其旋轉運動。推擠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 ,而扭轉則涉及到力矩。力矩等於徑向矢量與作用力的叉積。
平衡條件:
(1)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是指物體靜止,或繞轉軸勻速轉動;
(2)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矩為零,即∑Fx=0,也就是順時針力矩之和等於逆時針力矩之和。
一般平衡條件:
合力為零,合力矩同時為零,即∑Fx=0,∑Fy=0,∑M=0。
力矩:
(1)力臂(L):轉動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2)力矩(M):M=L×F,單位是牛*米;
(3)力矩描述力對物體產生的轉動效果;
(4)力矩是矢量,中學里只考慮順時針和逆時針兩種方向。通常規定逆時針力矩為正,順時針力矩為負。
(3)杠桿力矩公式圖解擴展閱讀:
依照國際單位制,能量與功量的單位是焦耳,定義為 1 牛頓-米。但是,焦耳不是力矩的單位。因為,能量是力點積距離的標量;而力矩是距離叉積力的偽矢量。當然,量綱相同並不僅是巧合;使 1 牛頓-米的力矩,作用一全轉,需要恰巧 2*Pi 焦耳的能量。
當一個物體在靜態平衡時,靜作用力是零,對任何一點的凈力矩也是零。關於二維空間,平衡的要求是:
x,y方向合力均為0,且合力矩為0。
性質:
1.力F對點O的矩,不僅決定於力的大小,同時與矩心的位置有關。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隨之不同;
2.當力的大小為零或力臂為零時,則力矩為零;
3.力沿其作用線移動時,因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沒有改變,所以,力矩不變。
4.相互平衡的兩個力對同一點的矩的代數和等於零。
Ⅳ 力矩怎麼算公式是什麼
力矩 (moment of force) 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可以分為力對軸的矩和力對點的矩。專即:M=LxF。其屬中L是從轉動軸到著力點的距離矢量,F是矢量力;力矩也是矢量。
力對軸的矩是力對物體產生繞某一軸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其大小等於力在垂直於該軸的平面上的分量和此分力作用線到該軸垂直距離的乘積。力對點的矩是力對物體產生繞某—點轉動作用的物理量,等於力作用點位置矢和力矢的矢量積。
(4)杠桿力矩公式圖解擴展閱讀:
力矩性質:
1、力F對點O的矩,不僅決定於力的大小,同時與矩心的位置有關。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隨之不同;
2、當力的大小為零或力臂為零時,則力矩為零;
3、力沿其作用線移動時,因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沒有改變,所以,力矩不變。
4、相互平衡的兩個力對同一點的矩的代數和等於零。
當一個物體在靜態平衡時,靜作用力是零,對任何一點的凈力矩也是零。力矩是角動量隨時間的導數,就像力是動量隨時間的導數。剛體的角動量是轉動慣量乘以角速度。
Ⅳ 杠桿定律 原理以及公式、用法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專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屬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來源於《論平面圖形的平衡》。
Ⅵ 杠桿原理及公式
將杠桿原理看作以支點為中心的旋轉運動,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動力點或專阻力點的移動距離屬是由以支點為中心的圓的半徑決定的。半徑越長,這個點移動的距離就越長,因為這個點就得沿半徑更長的圓移動了。
距離變化的同時,也伴隨著力的增減。這是因為單純的杠桿原理是通過以下公式成立的:作用於動力點的力×動力點移動的距離=作用於阻力點的力×阻力點移動的距離。(力×力作用的距離)在物理學中叫做「功」,即人做的功和物體被做的功是相等的(能量守恆定律)。
(6)杠桿力矩公式圖解擴展閱讀
在杠桿原理中,我們把杠桿固定的旋轉點稱為「支點」。要想舉起重物,就要把支點置於盡量靠近物體的地方。
假設人施加力的點(動力點)與支點之間的距離達到支點與使物體移動的點(阻力點)之間距離的5倍。那麼,要想撬起地球儀,只需要用地球儀1/5重量的力按壓木板即可。
剪刀、起子、鑷子、筷子、鉗子、桿秤......這些工具都用到了「杠桿原理」。利用杠桿原理,我們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撬起很重的物體,也可以把短距離移動放大為長距離移動。正因如此,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Ⅶ 杠桿公式,定義是什麼
答:前提條件:要求F都是垂直於杠桿的力,如果不是就將F分解得到垂直於杠桿的分力。
F1*S1=F2*S2 S1,S2分別是F1,F2力作用點到杠桿支點距離。FS就是力矩,杠桿原理就是特殊情況力矩相等。
Ⅷ 杠桿公式
「如果短的人用2N的力,胳膊長的只需要用1N的力就可以了~所以認為是胳膊短的輕松一點~」
力量相同,那應該是小臂長的會贏啊,力矩長啊!
Ⅸ 怎麼畫杠桿的力的示意圖
杠桿的示意圖要注意五要素,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
動力臂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Ⅹ 杠桿原理的計算公式!在線等!!!!!!!!!
F1*L1=F2*L2力乘以力臂等於力乘以力臂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處於靜止狀態下或者勻速轉動的狀態下
(10)杠桿力矩公式圖解擴展閱讀:
杠桿可以讓「小力」做出「大力」能做的功。
任何機械所輸出的能量,都不可能比輸入它的能量還多,這是「能量守恆定律」的要求。因此,對於一個理想的機械,它的「能量輸出」最多與「能量輸入」是相等的,這個時候,機械所輸出的功,等於輸入它的功。
可以想像一個用杠桿來翹起物體的例子。在過程中,杠桿所輸出的功,是「物體的重量」與「物體被抬起的高度」(或者說「輸出距離」)的乘積。而輸入杠桿的功,則是人所施加的「力」與「向下壓的距離」(或者說「輸入距離」)的乘積。
在理想的情況下,「輸出的功」與「輸入的功」相等,也就是「物體的重量」與「輸出距離」的乘積,等於「力」與「輸入距離」的乘積。這就意味著,在物體的重量一定的前提下,「力」的大小取決於「輸入距離」與「輸出距離」的比例。
通過調整「力」和「物體」與「支點」的相對遠近,使「輸入距離」大於「輸出距離」,或者對於上面的例子來說,只要讓下壓的距離稍大於物體需要被抬起來的距離,那麼用「小力」所做出來的功,便完全可以等同於一個「大力」所做的功。能夠看出,這就是杠桿省力的背後的原因。
參考資來源:杠桿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