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民幣匯率會因為央行放水暴跌嗎
今日上午,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早盤暴跌逾300點跌破6.20關口,創下今年7月22日以來最弱水平,跌幅一度達0.54%,這是今年3月20日以來盤中最大跌幅。3月20日當天人民幣收盤跌0.54%,盤中最大跌幅為0.6%。
在離岸人民幣市場方面,人民幣兌美元下跌0.3%至6.1954,創11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央行一直在上調人民幣中間價,今天中間價報6.1231,上日為6.1282,再前一日為6.1373。目前在岸人民幣較中間價貼水已經擴大至1.3%,為今年6月以來最大。
民生銀行(行情,問診)外匯交易員吳丹稱,近期人民幣即期貶值,而央行上調中間價,表明央行有意控制人民幣貶值的下限,在市場有貶值預期的情況下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太多。但現在看來人民幣貶值的下限要突破之前的預期。
中國11月份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4.7%,不及此前預測的8%增幅,且低於10月份的11.6%增幅。11月份進口同比下降6.7%,不及此前預測的增長3.9%,10月份進口增長4.6%。
人民幣自11月份以來持續貶值,而最新的貿易數據將給人民幣帶來進一步拖累。人民幣的下行空間將取決於央行,但交易員未觀察到任何干預動作。
一股份行交易員稱,「大家的風險敞口更激進些。央行在那麼關鍵的6.16元都沒有干預,那有可能到突破6.2元之後才會有干預了。」
另一外資行交易主管表示,日內走勢主要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最近美元多頭逼空,加之市場流動性較差,導致短暫的購匯盤趨強極易造成市場不平衡。
而企業結匯意願有所下降,因前期結匯較多,市場等待更好的匯價結匯。此外,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走跌對人民幣弱勢亦有影響。
BWCHINESE中文網此前報道,如果美聯儲提前加息,那就意味著人民幣的苦日子要「提前」到來了。
著名經濟學家如松表示,俄羅斯巴西中國等新興國家都在和經濟增速下降作斗爭,這時,美聯儲加息屬於摟草打兔子,進一步沖擊這些國家的匯率,白佔便宜的事情為何不幹?除非美聯儲是傻瓜。
中國需要保住正在放緩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政治任務;同時也要保住資產泡沫,泡沫驟然破裂的話,會是災難。
招商銀行(行情,問診)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此前曾認為,如果人民幣失守6.20關口,那麼可能將迎來一輪貶值走勢:
假如未來幾天人民幣繼續貶值,預計央行很有可能出手維持匯率穩定,人民幣跌破6.20的概率不大。
但假如央行保持旁觀允許人民幣續貶,6.20失守的話,則我們此前預期的明年人民幣貶值走勢可能會提前到來。
近來中國央行竭力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重要的考慮之一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渣打銀行策略師Eddie Cheung表示,升值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環,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的最首要目標。央行試圖通過設定中間價來傳遞這一信號。
高盛集團預計,由於與該行匯率持穩的基本預測相比,屆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面臨短暫貶值的風險。
同時預計,12月貿易順差將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於高位。貿易順差的更顯著下滑或發生在2015年年初(部分緣於季節性因素)。
法國興業銀行(行情,問診)則表示,中國決策層不會容忍人民幣出現5%以上的貶值。
B. 央行借給商業銀行的錢 就是放水嗎 那商業銀行還給央行的錢 央行怎麼處理
中國人民銀行會開展逆回購等相關操作向市場注入資金,商業銀行把借來的資金還給中國人民銀行後,中國人民銀行會對其進行交割和結算,並且賺取相應的利息,下一期有可能會將這該筆利息本金進行投放。
C. 央行施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如何會穩住匯率
一方面,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試圖使人民幣與美元利率之間保持一定的差距,這樣不但可以減小「熱錢」的套利空間,還可以鼓勵國內資金外流,進而減輕本幣升值壓力;另一方面,國內流動性過剩,信貸增速偏快,直接導致了固定資產投資(investment)增長過快,房地產、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場價格偏高。經濟economy形勢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緊縮流動性。當前這種格局符合「蒙代爾三角」的描述:一個國家在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之間只能三取其二。就國內已經大量湧入的熱錢數量來看,資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國存在實際上的資本自由流動,因此,匯率穩定和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這兩者從理論(theory)上講不能同時作為貨幣政策目標,但實際上央行卻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這使貨幣政策迴旋空間十分狹窄。上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思路是在盡量不提高利率(特別是存款利率)的前提下,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窗口指導來緊縮流動性,以達到同時穩定利率和匯率的目的。
從上半年的形勢來看,穩定匯率和緊縮流動性這兩個政策目標實施效果並不理想。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驟增。上半年,新增貿易順差614億美元,其中6月當月順差為145億美元,再創歷史history新高。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9411億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億美元,同比增長32.37%。6月末外匯占款達82874.24億元,占資金運用總額的24.63%,較年初上漲了1.05個百分點;流動性過剩局面依然持續。截至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3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3%,狹義貨幣(M1)余額為1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94%;信貸增長偏快。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增長15.24%。前6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了2.18萬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已經完成央行全年新增貸款目標的87%。
(二)多重因素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
在匯率和利率這一對矛盾中,匯率處於主導地位。對人民幣升值原因的深入探討應該作為對當前貨幣政策進行深入探討的邏輯起點。歸納起來,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經濟economy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目前我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地區)是美國、中國China香港和歐盟,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是中國China台灣Taiwan、韓國、東盟和日本。這種分工格局的安排是基於國際資源稟賦比較優勢,主要考慮的是我國低廉的勞動力、土地和能源等生產成本。2000年以來,我國的外貿順差中有89%來自於加工貿易,而在加工貿易順差中有74.8%來自於外貿企業enterprise,由此可以推算出,67%的進出口總順差是由外資企業enterprise的加工貿易順差形成的。加工貿易的發展速度取決於經濟economy全球化的深化水平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速度和規模,簡單地調整人民幣匯率對其影響不大,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不一定會減少順差。
第二,國內資金缺少國際投資(investment)出口。按照資產市場理論(theory),由於各幣種存在利率差異,出於逐利的目的,資本會從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國家,由市場供求自由決定匯率。但是對我國而言,由於存在資本管制和本外幣市場分割,國內資本無法通過正式的渠道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套利,最終導致資金只進不出的局面,這也是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積累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國際市場的固定收益產品收益率水平比國內高出很多。就國債而言,今年4月底,國內1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以下,同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4.5%以上;國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9-3.2%,同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5%左右。此外,國內的固定收益產品結構簡單,而國際市場的固定收益產品品種齊全。當前央行正在大力推進這方面的工作,鼓勵資金進行國際投資(investment)。截至目前QDII的總額度迅速攀升至83億美元,超過了目前QFII額度總量(72.45億美元)。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維持一個較低的人民幣利率水平,否則,政策意願就會落空,從這個角度看下一步加息的空間也是有限的。理論(theory)上這個空間取決於三點:一是世界主要經濟economy體的未來利率水平;二是國內固定資產投資(investment)的增速;三是國內資本品市場泡沫的嚴重程度。如果主要經濟economy體加息幅度較大,我國利率水平可以在維持固定利差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適度提升;但是,如果投資(investment)和經濟economy泡沫化形勢緊張,我們應暫時放棄鼓勵資本流出的努力,提高利率,大幅緊縮流動性。
第三,多種預期因素導致熱錢湧入。投機性的逐利資本流入國內,其收益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人民幣升值收益,二是人民幣加息收益,三是股市、房地產、資源性產品等資本品市場泡沫化所帶來的收益。這三項收益從本質上講都源於對當前經濟economy形勢判斷的所謂「理性預期」。而預期是一個主觀性的東西,它直接取決於央行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態度、貨幣政策的導向性和力度。值得注意的是,這三者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越高,投機資金流入的規模就越大,國內流動性的過剩程度就越大,資本品市場產生經濟economy泡沫的概率也就越高,為了控制局面,貨幣政策當局被動性升值的壓力越大。這樣投機性資金幾乎可以從這個邏輯鏈條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夠獲得不菲的收益,因此,當前的貨幣政策選擇和實施路徑非常關鍵。
具體分析請看下面網頁的解釋!
D. 中國如何在貨幣超發的情況下保證匯率穩定
我是這樣子理解的。我國近年來不斷的發行貨幣,導致經濟中流動性過剩,貨幣貶值,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我國的匯率也應該相應的貶值,但是人民幣的匯率變動不是那麼的大,那麼的明顯。不知道LZ是不是這個意思,我按照這個來回答。簡單的說,我國實行的是資本管制,匯率也是由中央銀行來管制,所以匯率波動很小。當前我國的匯率是這樣子決定的。每天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收盤價為中間價格,第二天在前一天收盤價的千分之五范圍內波動。國內貨幣超發,貨幣貶值,按理說人民幣匯率也會貶值,貨幣之間交換和商品交換是一個道理。一方面來說,我國的匯率是由銀行間市場決定的,而銀行又受中央銀行影響較深,所以基本上可以說匯率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另一方面,前些年為了鼓勵出口,我國的匯率定的過低,這兩年聽到的人民幣匯率問題聲音漸漸小了。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央行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萬億的外匯儲備就是前些年為了維持外匯儲備的成本。中央銀行始終一一個固定的匯率在銀行間進行外匯結算,所以人民幣可以一直盯著美元,這為我國創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實現就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我國對匯率和資本的管制,雖然國內通貨膨脹,但是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小。總體就是這么個情況。
E. 簡述央行的匯率保衛策略
盡管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加入SDR前夕成功遏制了一輪沽空人民幣浪潮,央行與國際投機資本間的博弈並未終結。
「在加入SDR後,人民幣貶值壓力更高。」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近期發布報告指出。一方面,人民幣加入SDR後,中國央行穩定匯率的力度或將減弱,可能形成沽空人民幣套利的操作窗口;另一方面,國際投機資本能以更低融資成本拆入大量離岸人民幣,作為沽空籌碼。
不過,中國央行對此提早採取了應對措施。
9月5日,中國央行和外匯局調整了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監管措施,將對單家人民幣合格投資者(RQFII機構)投資額度實行備案或審批管理,旨在放寬RQFII機構的額度管理。
此舉一方面通過擴大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迴流投資境內金融市場的規模,提高國際大型金融機構配置人民幣的比例;另一方面,央行多了一項調控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規模的措施,若大量離岸人民幣通過RQFII機構迴流境內,勢必抬高離岸市場人民幣的融資成本。
「相比此前央行的被動應對,近期更多採取先發制人的做法。」上述國有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人民幣加入SDR後,其在國際市場的流通使用范圍擴大,匯率管理難度增加,先發制人的應對措施可確保人民幣匯率逐步從貶多漲少轉向雙向波動,最終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F. 請問央行放水是什麼意思怎麼放放的意義在哪
「央行放水」意為央行向市場投放資金的流動性,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放水」比喻的用法,也有「開閘放水」的用法,意思是一樣的。
「央行放水」向市場投入流動性之後,將會增加市場的存量資金,有利於激活市場,但是很可能會引起市場價格的上漲,推高物價水平。
G. 央行放水是什麼意思
將中央銀行存的准備金注入到市場上,或者增發更多的人民幣,讓市場上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流通,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和開閘放水是類似的。
2018年央行有發布消息,從7月5日開始中國五大銀行、十二家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城商行等銀行的下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對於銀行存款准備金都是清楚,是銀行交到央行的資金,用於保障儲戶的利益,一旦下調了這個比率,那麼銀行用於信貸的資金就增加了,也就是釋放了更多的資金到市場上,也是央行放水的一種。
(7)2016央行這么放水匯率還保的住嗎擴展閱讀:
央行的性質:
中央銀行並不是個普通的銀行,實際上是個政府機構,處於一個國家貨幣和金融系統的核心地位。中央銀行是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幫助引導了現代貨幣及金融體系的發展,並在經濟政策制定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過去的很多年中,各種各樣的機構起著中央銀行的作用。而如今幾乎每個國家都建立了中央銀行,如美聯儲、日本銀行(the Bank of Japan)、加拿大銀行(the Bank of Canada)等等。貨幣聯盟是個例外,聯盟中的多個國家共享一家中央銀行。
如今的歐洲中央銀行(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是歐元區17個國家共同的中央銀行。即便如此各成員國仍擁有其國家的中央銀行,也是整個歐元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H. 央行又放水了,內憂外患之中是不是只有買房子才能保值
對,只有買房子才能保值
I. 中國央行有能力守住當前匯率嗎
據報道,荷蘭合作銀行集團(Rabobank Group)預計,以現在的外儲消耗速度,到今年12月初,中國央行不得不停止支持人民幣匯率,任由人民幣貶值。他們預計,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兌 美元將從現在的6.4左右跌至7,「如果明年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好轉,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人民幣兌美元也並非絕不可能跌破7.50。」
在這些機構看來,就當前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速度來看,今年上半年已經減少1500億美元了,如果按照當前中國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方式,在今年最後的四個月,中國外匯儲備還將每個月 減少400億美元,達2000億美元。同時,按照中國進口商品及外債支付中國央行至少手中要持有2.7萬億美元。所以,中國要穩定人民幣匯率不能夠堅持多久。
其實,這種計算的意義根本就不大,一則這些計算按照傳統國際經濟學理論,並是以金本位為前提的。而這些傳統智慧與現在國際金融市場相比已經太脫離了。二是這些計算僅是以靜態的方 式來看,但實際上市場的變化與這相差很遠。中國手上持有多少外匯儲備多少與實際的貿易關系關聯性不是那樣大。他們這樣是計算不出中國央行要穩定人民幣匯率應該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的 。
其實,就當前國際市場的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不在於中國央行外匯儲備持有多少,而在於人民幣匯率開始企穩並小幅升值之後,人民幣匯率應該錨定在哪裡?有了這個錨定,人民幣企穩了 ,就不需要太多的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匯率了。
因為,在當前以信用貨幣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一國對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多少,並非如金本位制下可以錨定在貴金屬黃金的價格上,而更多的是國與國之間利益博弈及利益權衡。在 這種情況下,匯率的錨定既有匯率制度安排的問題,也有匯率錨定水平在哪的問題。
就目前人民幣匯率的情況來看,有分析認為,這次「新匯改」目的就是要改變以往更多盯著美元匯率變化的匯率制度安排,增加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彈性空間,甚至於逐漸地向一藍子貨幣匯 率制度過渡。
其實,從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現實基礎及國際外匯市場波動的情況來看,並非一藍子貨幣匯率制度一定會比盯住美元匯率制度會更優化、更市場化,因為,在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 不僅在全球市場作為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的美元佔有絕對高的比重,而且美元作為國際市場上的強勢貨幣,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 人民幣匯率制度有限度的錨定盯住美元可能會更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更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及風險。而參考一藍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如果藍子里的貨幣波動較大些,不是增加了人民幣 的匯率市場化程度,而是會增加人民幣匯率的不穩定性。所以,那種為了脫鉤而脫鉤的匯率制度改革是不可取的。
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錨定水平在哪裡?是6.2,還是6.5?或更多的其他水平。在當前的情況下,這應該是相當不確定的。因為,當前各種匯率理論模型所得出的人民幣匯率是高估還是低估,基 本上是不成立的,因為這些理論模型都是以金本位為前提的。當這種前提條件不成立時,其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可質疑了
那麼,當前人民幣的錨定水平應該在哪裡?又是如何決定的?它完全取決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博弈與利益平衡。而這種利益博弈又是以下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比如,一個國家現實經濟 狀況、經濟實力、經濟發展戰略、國家信用、要素的綜合價格水平及國內外投資者的預期等。而這些因素中有根本上是無法用量化的方式來獲得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匯率計價模型也無法 計算出人民幣匯率估值高低了。
也就是說,人民幣的匯率水平在哪裡,並非取決於人民幣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也不是取決於要素的綜合價格水平,而最為重要的是取決於市場當事人的預期,而這種市場預期是由多重因素 決定的。
所以,在不同的時期,人民幣匯率的錨定水平應該是一個十分靈活的量而不是一個定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民幣錨定水平應該先企穩在6.4左右水平並些許升值,由此從根本上扭轉由於「 新匯改」所造成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然後在人民幣絕對企穩、貶值預期扭轉之後,讓人民幣匯率錨定水平的彈性擴大,比如先在6.4左右的3%范圍內上下浮動,以此來讓市場適應適應人民幣匯 率的上下浮動。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適應期,以後任何人民幣匯率波動很容易造成對市場的巨大震盪。
還有,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中國央行不要追求人民幣匯率為市場化而市場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仍然是當前中國匯率制度重心,在這個重心下,政府要以國家利益最大化來權衡人民 幣匯率的錨定水平,這樣既可打擊對人民幣匯率的過度套利,也可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及國家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有個確定的錨定,讓人民幣匯率企穩及些許升值,這就可能徹底地扭轉人民幣的貶值預期。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完全有能力來穩定人民幣的匯率。而 這是當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