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聯系匯率制有哪些特點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以下簡稱「香港」)匯率制度選擇的兩個基本因素:經濟基礎和信心基礎的闡述,以及對聯系匯率制度的內容及運行機製作簡單介紹,剖析了目前聯系匯率制度的內在矛盾,並結合現狀對聯系匯率制度對香港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最後文章提出對香港未來匯率制度選擇的看法:短期,堅持聯系匯率制度;中期,也是過渡期,實行浮動匯率制度;長期,港幣與人民幣一體化,實行浮動匯率制度。
【摘 要 題】香港經濟
【關 鍵 詞】聯系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度/理性預期
一、香港匯率制度現狀
香港1983年實行聯系匯率制度,最初的主要內容是將港元和美元的匯率固定於7.8:1的水平,使市場匯率在預定官價的上下2%范圍內浮動。在此制度下,香港存在兩個平行的外匯市場,即由外匯基金,發鈔銀行與其他持牌銀行因發鈔關系而形成的公開外匯市場和發鈔銀行與其他持牌銀行因貨幣兌換而形成的同業現鈔外匯市場。相應地,存在官方固定匯率和市場匯率兩種平行的匯率。而聯系匯率制的運作,正是利用銀行在上述平行市場上的競爭和套利活動進行的,也即政府通過對發鈔銀行的匯率控制,維持整個港元體系對美元的聯系匯率;通過銀行間的套利活動,市場匯率圍繞著聯系匯率波動並向後者趨近。
聯系匯率制度建立之初,香港的經濟傳統上與美國經濟聯系緊密,將居民對港元的信心建立在對美元的信心的基礎上,這種制度安排使得匯率制度的經濟基礎與信心基礎相統一。但歷史發展到今天,這種統一是否依然存在?
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與香港經濟聯系程度總體呈下降趨勢,兩地經濟增長的相關系數由20世紀70年代的平均0.75逐步下降到80年代的0.5,並於90年代進一步下滑接近於零。相比較而言,中國大陸與香港經濟的聯系程度不斷加深,兩者經濟增長相關系數在1990~1997年間上升到0.76,雖然這個趨勢在1998年金融危機以後反轉,但總的來說,香港經濟與中國大陸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香港的經濟越來越依賴於中國大陸經濟。(註: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國家統計局,美國商業部,中銀國際預測。)
二、聯系匯率制度利弊分析
由於政治因素的影響,人們對香港的未來不確定,港元匯價曾在1983年秋天出現暴跌。為了恢復居民對港幣的信心,穩定香港局勢,聯系匯率制度誕生。這種將港幣同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極大地增強了香港居民對港幣的信心。聯系匯率制度的優點主要表現在:1.固定匯率制度適合小型開放經濟體。2.聯系匯率制度下採取港元釘住美元這一國際貨幣的手段,增強了人們對港幣的信心,減少了因投機而引起的匯率波動,降低了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使個人、企業、政府都有穩定的預期,從而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還可以束縛政府,使其理財小心謹慎。3.聯系匯率制度非常簡單,與其他匯率制度相比,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聯系匯率制度是高度規則化的金融制度,它的運行規則可以為普通公眾所監督。
但是,聯系匯率制給香港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也讓香港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特別是在經濟基礎與信心基礎背離的今天。
1.在聯系匯率制度下,香港貨幣當局貨幣政策獨立性喪失。以1991~1992年為例,當時香港為高通脹所困擾,本應以加息來抑制通脹率,但此時美國經濟疲弱,美聯儲不斷減息,香港只好緊隨其後,從1991年初到1992年底共減息9次,普通居民飽受負利率之苦,1991年和1992年以加權消費指數計算的物價上漲水平更是達到11.7%和9.6%的高水平。
2.財政政策工具運用受到限制,不利於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固定匯率是向公眾清楚地表明政府的意向,為了維持這種信譽,政府的財政政策就受到限制,而不能使用財政赤字政策調節經濟發展,因為財政赤字使維持聯系匯率制的基礎——外匯儲備減少,而外匯儲備的減少使聯系匯率制備受質疑和擔心。但事實是,香港政府為了加快香港經濟的復甦,已經連續3年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這在客觀上動搖了聯系匯率制度的基礎。
3.在聯系匯率制度下不能通過匯率變動來調節國際收支狀況,匯率杠桿功能放棄,而均衡的國際收支卻是維系聯系匯率制必不可少的條件。固守聯系匯率不利於香港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情況做出調整。香港的有形貿易在過去一段時期一直處於逆差狀態,由於得益於無形貿易的發展才使得整個國際收支呈順差狀態。而且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香港對外貿易盈餘有減少的趨勢,這與多年采香港的對外競爭力削弱,出口增長乏力有關。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香港可以通過貶值來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但是,在聯系匯率制度下,匯率固定,香港無法對之進行調整以適應變化的經濟情況。
4.金融系統脆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聯系匯率制度下發行基礎貨幣({圖})是有相應的美元外匯作為後盾的。但是這一基礎貨幣經過商業銀行體系的乘數信用擴張後,流通中的現金與存款數額就會大大超過外匯儲備。從理論上來說,只有外匯基金完全覆蓋住{圖}而不是{圖}時,才可能徹底避免投機沖擊。如果有某種外來沖擊使公眾信心動搖的情況,香港就有可能發生信用危機。二是香港在聯系匯率制度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一旦出現銀行危機,沒有最後的貸款人,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經營中出現臨時性困難時無法及時解決,從而加深了金融系統的脆弱性。
三、香港未來匯率制度選擇分析
從匯率制度選擇的兩個基礎因素出發,我們將對香港未來匯率制度走勢分兩個部分進行分析。首先是在短期和長期的選擇,對於這兩個時期匯率制度的選擇,學術界的看法比較一致,我們只作簡短說明。至於中期(過渡期)的匯率制度選擇,學術爭議比較多,我們對此作比較詳細的論述。
(一)香港匯率制度在短期和長期的選擇
短期內,聯系匯率制有著極強的抗外部沖擊能力,而香港作為一個受外部影響很大的小型開放經濟體,保持匯率制度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聯系匯率制度給香港帶來的收益大於成本是短期內繼續實行聯系匯率制的根本原因。僅從純經濟意義上的成本——收益權衡,香港興許現在就應該放棄聯系匯率制度。沒有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制度變遷成本,這種成本首先是有盯住匯率制度的「路徑依賴」慣性,使得放棄它的機會成本太大。其次是聯系匯率制度對香港境內不同經濟主體產生不公平的收入再分配。由於堅守聯系匯率制有利於大動產所有者和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資產免受匯率貶值引致的損失,這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匯率制度變遷需要付出很高的政治成本,最後是國際游資的環伺。雖然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際游資在香港沒有佔到多少便宜,但它們並沒有死心,時刻虎視眈眈聯系匯率制度,稍有機會就會發起新一輪的攻擊。綜合考慮以上情況,聯系匯率制度在短期內應該繼續保持。
長期,港元應該與人民幣一體化,實行浮動匯率制度。這是因為:首先,香港的經濟從長期看將會跟大陸聯系更為緊密,這種經濟基礎決定了港元應該與人民幣一體化。其次,居民對港元信心的問題。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將使其在長期內成為世界上強大的經濟體,如再加上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原有的障礙被掃清,港元與人民幣一體化使得香港貨幣的經濟基礎與信心基礎完全的統一,香港將迎來一個新的黃金時期。
(二)香港在中期(過渡期)的匯率制度選擇
中期的選擇應該是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這樣選擇的客觀原因有:1.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過程將是復雜而漫長的,在一系列國內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人民幣是不可能貿然自由兌換的。香港的經濟將與大陸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按照匯率制度選擇的經濟基礎因素,港元應該實行對人民幣的聯系匯率制度。但是,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所以這是不可能的。2.經濟基礎與信心的背離加深,實行聯系匯率制度的成本越來越大。香港的經濟將在更大程度上依賴中國大陸,而港元仍以固定比率盯住美元,居民對港元的信心仍建立在美元的基礎上。隨著這種背離程度的深化,實行聯系匯率制度的成本越來越大,最終將超過收益。
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具備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條件,貿然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不但不能享受到其好處,反而會損害國家經濟。而香港在中期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是有著現實基礎的。聯系匯率制度在短期不能動的一個原因就是現在香港的經濟情形不是很好,而且全球經濟形勢比較低迷。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必須首先有個比較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此時,即使國際游資想興風作浪也無機可乘。聯系匯率制度的放棄只能是香港政府主動的放棄,而且這種放棄的時機選擇必須不給炒家機會。在中期,香港經濟可能達至比較好的狀態,那時,可以考慮改聯系匯率制度為浮動匯率制度。其理由如下:
1.浮動匯率制度實施的首要條件就是理性預期。理性預期理論有兩個特點:一是人們對經濟未來變化的理性預期總是盡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現在的所有可以被利用的信息,而不是僅僅靠過去的經驗和經濟的變化。二是理性預期理論並不排除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因素,也不排除不確定因素的隨機變化會干擾人們預期的形成,使人們的預期值偏離實際值。但是,人們在預測未來時不會犯系統性錯誤。如果人們的預期行為遵循理性預期,則選擇浮動匯率制度為優,原因在於中央銀行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無維護某一匯率值的義務,因此,作為理性預期的社會公眾只會按照市場規律來買賣外匯,確定均衡的匯率,即使存在匯率超調,也會迅速恢復外匯市場的均衡。香港雖然沒有達到理性預期的理想狀態,但也可以認為是次優狀態。首先,香港是一個崇尚自由的經濟體,歷年世界競爭力排名中,香港都是名列前茅,自由競爭在香港有著悠久的傳統,自由競爭的一個必要條件是信息暢通,這也是理性預期形成的必要條件:其次,香港有著完善的法律制度。最後,有著產生理性預期的環境,還要有理性預期的人。人們有能力認識業已存在的種種信息,這樣才能形成理性預期。香港經濟發達,人們受教育水平比較高,總體素質比較高,相對而言可以認為近似達到該條件。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理性預期的先決條件全部實現,只要接近就可以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已有的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已經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2.香港完善的金融體系。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著完善的金融體系,短期外匯市場、外匯期貨和期權市場都存在。這為實現理性預期提供了現實基礎。當匯率發生非正常波動超出人們的理性預期時,人們按照自己的理性判斷,通過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交易而獲利,並在客觀上使匯率回到理性預期的水平。在直接標價法條件下,當匯率水平高於預期水平時,理性經濟人將買入遠期外匯合約和期貨合約或者買入外匯看漲期權;當匯率水平低於預期水平時,理性經濟人則賣出遠期外匯合約和期貨合約或者是買入看跌期權。在這種市場力量拉動下,非正常波動將被熨平,匯率在正常的區間內浮動,這可以有效避免浮動匯率所帶來的非正常波動的缺點。
3.浮動匯率制度的實施既有橫向的成功參照,也有縱向的成功經驗。新加坡與香港一樣也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它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度,而且取得了成功。新加坡經濟高速增長,同時,新加坡也成長為亞洲的金融中心。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新加坡沒有受到太大沖擊,浮動匯率制度起到了很好的隔離作用。縱向上,香港在1974年11月26日~1983年10月17日之間就是實施浮動匯率制度。在最初運行的28個月內,浮動匯率制度運作的相當好。後來的解體是由於多重因素所致,這其中包括國際經濟因素,如石油危機等,但使其被聯系匯率制度所取代的決定性力量是政治因素。這些說明,香港實行浮動匯率制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4.香港在中期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可以為將來人民幣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積累經驗。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幣將成為世界上主要貨幣之一,而世界上的主要貨幣都是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度也將是人民幣自由兌換後必然的匯率制度選擇,這跟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的情況相稱,符合國家利益。從一種匯率制度轉變到另一種匯率制度是要付出成本的。通過香港中期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降低匯率制度變革的成本。由於在長期,隨著香港經濟與大陸經濟的不斷融合,港幣與人民幣一體化是其惟一正確的選擇。基於這點考慮,香港中期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可以使人民幣走向國際主要貨幣的過程更加平穩,成本更小。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香港未來匯率制度短期內仍是聯系匯率制度,中期(過渡期)浮動匯率制度可能是更好選擇;在長期,港元將與人民幣一體化,走向統一貨幣,匯率制度為浮動匯率制度。
【參考文獻】
(1) 李心丹.傅浩《人民幣——港幣匯率連動機制研究》,中國商業出版社2000年版。
(2) 饒余慶《走向未來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版。
(3) 丁劍平《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與調整空間的思考》,《國際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
【原文出處】稅務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200411
【原刊頁號】75~77
【保留欄位】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o1bjy096「人民幣——港幣匯率聯系及其相關政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2. 一萬元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根據2020年7月16日港幣兌換人民幣匯率為1:0.92365181
所以10000 港元 = 9236.5181 人民幣,10000 人民幣 = 10826.6001 港元。
近期港幣兌美元走強,4月21日觸發聯系匯率機制下7.75港元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這是2015年10月後,強方兌換保證首次被觸發。當日香港金管局從市場買入美元、沽出總值15.5億的港元維穩匯率。
港幣走強主要原因是市場套息活動及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均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財政開支增加亦會令港元需求上升。
其中最為核心的是香港與美國市場利率利差擴大使得套息活動升溫。3月15日聯儲大幅降息100BP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0-0.25%,同時推出包括7000億美元QE、降低貼現窗口利率等多項貨幣政策工具,3月23日進一步宣布無限量寬松措施。
香港於3月16日跟隨美聯儲下調基本利率至0.86%,該利率尚未觸及零下限,且美聯儲後續寬松節奏香港並未全部跟進,這使得兩個經濟體市場利率利差擴大,自3月15日美聯儲降息,3個月期Hibor與Libor利差已經由+43BP升至+90BP,套利空間加大,使得港幣自3月底出現升值壓力。
近期港幣走勢與2018年港幣貶值觸及弱方保證線的情況是相互映射,核心原因都是利差帶來的套利行為。
(2)5月17日香港匯率擴展閱讀:
影響匯率的因素:
1、匯率走勢的影響。首先,美元匯率水平是影響貴金屬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來說與金價呈負相關;其次,境內人民幣金價格還受到人民幣匯率的影響,通常來說,人民幣升值,用人民幣標價的黃金價格下跌;人民幣貶值,用人民幣標價的黃金價格上漲;
2、通貨膨脹的影響。長期來看黃金可以作為對抗通脹的重要投資標的;
3、避險情緒,市場出現不穩定因素,如地緣戰爭等,會抬升金價。
3. 2014年五月17號澳幣兌換人民幣匯率
我幫你看了澳元兌換人民幣的K線圖,2014/05/17澳幣兌換人民幣匯率5.82左右。
4. 可以在農業銀行進行港幣兌換人民幣嗎
可以在農業銀行進行港幣兌換人民幣,但小的不行
5. 港幣7萬是人民幣多少
因匯率實時波動,您可以參考招商銀行外匯「實時匯率」,請進入招商銀行一網通主頁,點擊頁面中部的「 實時行情-外匯實時匯率」查看(點此進入網頁鏈接)。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
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匯率實時波動,僅供參考。
您也可在招行主頁,點擊頁面中部的|「金融工具-外幣兌換計算器」或「外匯-外幣兌換計算器」試算(點此進入網頁鏈接),選擇對應的外幣,鈔匯類型,輸入金額計算,外幣兌換計算器的數據、計算結果僅供參考。具體以辦理業務或交易實際結果為准。
(應答時間:2021年5月18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為准)
6. 2008年8月3日人民幣兌港幣匯率
英鎊 1347.74 1319.33 1358.57 1356.45 1356.45 00:00:07
港幣 87.47 86.77 87.81 87.7 87.7 00:00:07
美元 682.63 677.16 685.37 684.23 684.23 00:00:07
瑞士法郎 649.88 636.17 655.09 651.43 00:00:07
新加坡元 497.36 486.88 501.36 498.84 00:00:07
瑞典克朗 112.36 109.99 113.26 112.69 00:00:07
丹麥克朗 142.16 139.16 143.3 142.57 00:00:07
挪威克朗 132.55 129.75 133.61 132.88 00:00:07
日元 6.3297 6.1962 6.3805 6.3493 6.3493 00:00:07
加拿大元 663.94 649.94 669.27 667.68 00:00:07
澳大利亞元 637.63 624.19 642.75 641.18 00:00:07
歐元 1060.42 1038.06 1068.94 1065.59 1065.59 00:00:07
澳門元 84.97 84.26 85.3 85.1 00:00:07
菲律賓比索 15.42 15.1 15.55 15.47 00:00:07
泰國銖 20.37 19.94 20.53 20.44 00:00:07
紐西蘭元 496.68 500.66 498.42 00:00:07
韓國元 0.6392 0.6877 0.6641 00:00:07
以上是8月3日的外匯牌價
這是中國銀行的外匯牌價查詢:http://www.boc.cn/cn/common/whpj.html
7. 5月1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查詢匯率可以通過招行主頁,右側實時金融信息-外匯實時匯率查詢牌價,匯率實時內波動,僅供參考,容可以看到2011年02月16日及以後每天的數據。(紐西蘭元可以看到2014年09月22日後每天的數據)
目前確認到2018年5月1日現匯買入價631.73,現鈔買入價626.53(100外幣兌人民幣的)
8. 等於多少人民幣 5月17日最新韓元對人民幣匯率走勢
今日實時匯率:1韓元=0.006063人民幣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